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复习笔记(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章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一、名家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1.新道家
公元3、4世纪盛行的思潮,历来称为“玄学”。
“玄”字原出《老子》形容“道”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指它深远神秘,变化莫测。
“玄学”的名字表明它是道家的继续,因此,称其为“新道家”。
2.“辨名析理”
(1)新道家在“玄学”中提出“辨名析理”观念。
郭象在《庄子注》的《天下篇注》里,把“玄学”和“辨名析理”结合起来。
(2)魏文帝曹丕通过使用“九品中正之法”选举人才,做到“综核名实”,即令人才的称号与他的行为相符,令政府中的官职与担任官职的人相符,令一个名的外延必须合乎这个名的内涵。
如果只对名的内涵进行分析,不管它的外延,就是后来玄学家所说的“辨名析理”。
3.“指不至”
(1)名家公孙龙的分析
一个名词的内涵就是概念,是不变的;名词的外延与其内涵是两回事,它是可以转化的。
人指向一个事物时,不等于就已到达那里,这便是“指不至”所要争论之点,也就是“名”与“实”的道理。
(2)乐广的分析
名词的概念内涵是不能变的,“至”不能转化为“去”。
但名词的外延是能转化的,一个具体的、“至”的东西,又可以转化为“去”。
乐广的一系列表示,是辨“至”之名,析“至”之实,这就是“辨名析理”。
二、对孔子的重新诠释
1.新道家仍以孔子为圣人的原因
(1)到魏晋时,以孔子为国家崇奉的先师,这思想已经确立。
(2)新道家对儒家经书中的重要部分也趋于接受,只是在接受中又按老庄的精神予以重新诠释。
2.新道家对孔子的看法
(1)新道家尽管是道家,却认为孔子比老子、庄子更高明。
(2)他们认为,孔子不讲坐忘,因为他已经忘记了“坐忘”这桩事。
孔子也不讲“无欲”,因为他已经修养到这地步,已经没有了“无欲”的欲望。
三、向秀和郭象
1.向秀和郭象
据《晋书》记载,向秀(约221~300年)和郭象(死于约公元312年)都是河南人,都擅玄学,以清谈著称。
都著有《庄子注》。
2.《庄子注》
现在流传的《庄子注》,虽然署名是郭象注,其实多半是向秀和郭象两人合著。
《晋书·向秀传》中称,向秀著《庄子注》,郭象予以“增衍”,这较接近于事实。
四、道是“无”
1.老子和庄子主张的“道”是“无”
(1)老庄主张“道”是“无”,但他们所讲的“无”,意思是说:“无以名之。
”
(2)老庄否认有一位具有人格的造物主,而代之以没有人格的“道”,它是万物之所由生。
(3)先秦道家认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向—郭《注》道是“无”
(1)向—郭《注》以“道”为“无”。
道“无所不在,而所在皆无也”。
(2)向—郭认为道即“无”。
他们把早期道家主张万物来自“道”解释为万物自然而在。
(3)向—郭《注》既反对像《圣经》中记载的人格化的造物主,也反对“有生于无”的说法。
五、万物的“独化”
1.“独化”理论
(1)万物自生,万物不是由一位造物主所造。
(2)万物之间相互关联,这种种关联不仅存在,而且是必要的。
(3)每一物需要每一个“它物”。
但每一物仍然是独立自为地存在的。
(4)宇宙间存在的每一事物都需要整个宇宙作为它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它的存在又并不是由某一个特定事物所产生的。
(5)每一事物只能是它自己。
2.适用于社会现象领域的“独化”理论
“物无非天也。
天也者,自然者也。
治乱成败,非人为也,皆自然耳。
”“皆自然耳”是指它们都是一定条件和情况下的产物。
六、典制与道德
1.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宇宙、社会和人的需要
(1)向、郭认为,宇宙是在流动不居之中。
(2)社会也是在不断变动之中。
(3)人的需要同样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2.向、郭对典制与道德的看法
(1)社会随情况变了,典制和道德也应作相应的改变。
如果不随之而变,就将扦格不入(“即为民妖”),变成人为的桎梏。
新的典制和道德应运而生是自然的事。
(2)新的与旧的扦格不入,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变了。
两者都是应时而生,因此不能说,一个比另一个就一定高明或不如。
(3)向、郭并不像老子、庄子那样一般地反对典制和道德,他们所反对的是在现实世界中已经过时、已经背乎自然的典制和道德。
七、有为和无为
1.无为
在社会情况变动中,新的典制和道德应时而生,在这时候,顺应天、顺应自然就要顺应新的典制道德,这就是“天”,就是无为。
2.有为
(1)反对新的典制道德,极力维护旧的典制道德,这便是“人”,便是有为。
(2)一个人,在他的活动中让天赋的才能发挥出来,这在他就是无为。
反之,就是有为。
3.向、郭对先秦道家的“纯素之道”思想所作的新诠释
“苟以不亏为纯,则虽百行同举,万变参备,乃至纯也;苟以不杂为素,则虽龙章凤姿,倩乎有非常之观,乃至素也。
若不能保其自然之质而杂乎外饰,则虽犬羊之鞹,庸得谓之纯素哉!”
八、知识与模仿
1.先秦道家著述中“圣人”的含义
(1)道家推崇的真人。
(2)拥有各种知识的饱学之士(老子和庄子都蔑视知识,因此也蔑视那些饱学之士)。
2.向、郭对知识与模仿的看法
(1)向、郭对圣人的态度
①向、郭并不反对有些人成为圣人;他们所反对的是有些人力图模仿圣人。
②圣人质朴纯真,他们的天才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2)对知识聪明的看法
①知识聪明的由来是由于人的欲求超过了人的才智所能。
如果人在自己的才智范围之内行事。
也就无需知识聪明了。
②人只要按自己的天生才智行事为人,志无盈求,事毋过用。
(3)向、郭把模仿看作谬误的原因
①模仿是无用的
古今不同,今世已变,只能抛弃恋古、仿古的念头,按照人的本性,与时代同变,才能臻于完美。
②模仿是徒劳的
每个事物之成为它自己,是身不由己的,它想变为其他事物,是不可能的。
③模仿是有害的
模仿不仅无用,毫无结果,还将戕贼自己。
人的唯一明智的生活方式是“弃彼任我”,这便是在生活中实践“无为”。
九、齐万物
1.万物本质无差别
(1)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任我”地生活,不顾外来的压力或引诱,这意味着他已经能够祛除“偏尚之累”,时刻苦于选此舍彼的烦恼。
(2)他已经能够从一个超越的观点,看到万物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已经登上“无差别”“混沌一体”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