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eview on the R esearch on the Implicit Gender Stereotyping
HE Teng- fei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Shanxi, 037009) Abstr act: Through implicit gender stereotyping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being research results of impression more, we have found gender stereotype exists in the two sexes positively, and the progress with the research approach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the mechanical in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s of implicit gender stereotyping are complete progressively in this kind. The more typical methods are Process2Dissociation Procedure (PDP) ,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 , Stereotypic Explanatory Bias (SEB) . Key wor ds: gender stereotype; implicit gender stereotyping; in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加工分离程序最初是由 Jacoby 提出的, 旨在对 意识与无意识加工贡献进行定量分析。Jacoby 等人 根据实验指导语设计了 2 类测验。一类是包含测验 ( inclusion test) , 要求被试者首先考虑用先前学习过 的 信 息 来 完 成 测 验. 另 一 类 是 排 除 测 验( exclusion test) , 要求被试者选用首先进入意识但又不能是先 前学习过的信息来完成测验。在排除测验中包含这 样一种测验逻辑, 即无意识加工提高测验成绩而意 识加工则起相反作用。经过研究发现刻板印象可以 再分离为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
3.2 内隐联想测验(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 AT)
内隐联想测验是用来测量概念间自动化联系强 度的一般用途的程序, 是 1998 年 Greeenwald 提出 的。其原理在生理上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 在认知 上, 内隐联想测验以态度的自动化加工为基础, 包括 态度的自动化启动和启动的扩散。这种方法包括 5 个步骤: ①被试者通过按键反应把呈现的项目分为 两类来练习对靶子概念的判别; ②对与两类靶子概 念相联系的属性词进行分类判断; ③通过按键按照 指导语, 对靶子和属性词同时进行分类; ④与①相 同, 只是按键正好相反; ⑤与③呈现的内容相同, 要 求反应的按键相反。内隐联想测验中的概念词与属 性词之间有两种可能的关系: 相容( 二者的联系与被 试的内隐态度一致, 或对被试来说二者有着很强且 合理的联系, 被试的反应就快) 与不相容( 反之相应 的反应就慢, 反应时就加长) 。内隐联想测验主要通 过反应时之间的差别, 来实现对内隐态度的测量。
3.3 刻板解释偏差( Stereotypic Explanatory Bias, SEB)
刻板印象解释偏差是人们在与刻板印象不一致 的情境中所表现出的解释偏差, 它作为测量内隐态 度的一种指标, 反映了个人对某一社会群体的刻板 印象在其信息加工过程中无意识地发生的作用。实 验具体要求被试完成相关问卷, 以检测被试是否存 在 SEB。问卷由若干句原因填空句子构成, 但它们均 只向被试呈现前半句, 这半句写出的是事件的结果, 而后半句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状况填写, 即对前半 句所描述事件结果进行归因。而研究者则通过计算 个体归因后提出解释的数量以及确定解释本身的性 质( 内 / 外 归 因 , 或 个 人 / 环 境 归 因) 来 计 算 出 SEB 值。SEB 研究方法把归因作为切入点来研究人的内 隐态度来分析他们在态度上是否存在刻板印象, 或 者他们对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是否对其信息加工过 程产生了影响, 这使得 SEB 具备了 结 合 情 境 、自 然 激发人的内隐态度的特点. 这是使用 IAT 测验所无
摘 要: 通过国内外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 我们发现性别刻板印象在两性中确实存在, 而且随着认知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步, 这种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间接测量方法也在逐步完善。比较典型的有加工分离法(PDP)、内
隐 联 想 测 验 (IAT)和 刻 板 解 释 偏 差 (SEB)等 方 法 。
Biblioteka Baidu
关键词: 性别刻板印象;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间接测量方法
1 概述 性别刻板印象历来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课 题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 人们普遍认为男性 是有抱负的、有独立精神的、富有竞争性的, 女性是 依 赖 性 强 的 、温 柔 的 、软 弱 的 。 所 谓 性 别 刻 板 印 象 ( gender stereotype) 是指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在行为、 人格特征等方面予以的期望、要求等笼统的看法。 而人们对于典型的男性或女性是什么样子的看法, 会影响我们的觉知, 并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造成偏差。 A shmore 和 DelBoca 认为( 1) 性别刻板印象同 认知有关;( 2) 它是由一组看法构成;( 3) 它的内容是 大多数人分别怎么看待男人和女人;( 4) 它被某个团体 的所有成员共有。Broverman, Clarkkson, Roosenkrantz ( 1970) 等的研究表明, 即使像那些经过临床训练的 心 理 学 工 作 者 、精 神 病 医 生 等 心 理 学 领 域 中 的 人 也 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中偏见的不可避免性 说明, 一直以来, 社会中就存在着对男性和女性的不 平等待遇, 尤其是对女性的不公正评价。并且“定型 观念偏见可以微妙到这种程度, 以至于我们无法觉 察到自己有偏见”。
- 100-
法达到的。 综观上述有关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
及发展, 我们发现性别刻板印象在两性中确实存
在, 而且这种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会导致个体对一定 社会范畴的男女成员的特征评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Hilton J L. Hippel w.Stereotype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6,47:237- 2712. [2] Greenwald A G,McGhee E,Schwartz J L K et a1.Measuring Individual Diferences in Implicit Cognition: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2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 随着内隐记忆研究技术与方法在社会 认知研究领域的应用, 人们发现在对两性的看法和 认识上, 存在内隐的性别刻板印象。内隐性别刻板 印象( implicit gender stereotyping) , 指内省不能确知 的过去经历( 内隐记忆) 影响着个体对一定社会范畴 的男女成员的特征评价。 2.1 国外研究成果 在国外研究中, 首先 Jocoby 和 kelly( 1989) 进行 了名望判断的内隐记忆研究。让被试读一个列有著 名人物和非著名人物的名单, 24 小时后, 给相同的 被试呈现第一天见过的和未见过的非著名人物名 单, 判断哪些是著名人物, 被试倾向于把见过的非著 名人物判断为著名人物, 实验者称之为非著名人物 “一夜成名”现象。他们通过对两性的名声判断研究 中发现, 被试对男性姓名的判断标准低于对女性姓 名的判断标准, 即更倾向于将男性视作更著名一些。 Banaji 和 Greenwald( 1994) 利 用 Jocoby 的 实 验 程序进行了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他们将非著名 人物的姓名改为易辨的男性或女性, 将数据转化为 成功率( 著名人物被判断为著名人物的比率) 和虚假 警报率( 非著名人物被判断为著名人物的比率) , 结 果表明: 男性的成功率高于女性, 男性姓名的虚假警 报率高于女性, 这说明男性的成功更大这一内隐性 别刻板印象是广泛存在的。 Banaji 等对男女性的攻击性和依赖性进行了研
Tes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5): 181- 198. [3]徐 大 真 .性 别 刻 板 印 象 之 性 别 效 应 研 究 [J].心 理 科 学 ,2003,26(4):741. [4]崔丽娟,张高产等.内隐联结测验研究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4,27(1):161- 164. [5]俞海运,粱宁建等.刻板解释偏差测量[J].心理科学,2005,28(1):42- 4. [6]王 沛.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97- 101. [7]蔡华俭,周 颖,史海青.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在性别刻板印象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研究,2001, 1l(4):6- 1l. [8]葛 明 贵 .性 别 加 工 的 记 忆 效 应 与 内 隐 性 别 刻 板 印 象 [J].心 理 科 学 ,1998,21(3):238.
第 21 卷第 3 期 2007 年 12 月
·专题研究·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Vol.21 NO.3 Dec.2007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贺腾飞 (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 山西 大同 037009)
中图分类号: B8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0882(2007)03- 0099- 03
性别刻板印象作为刻板印象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直是社会认知领域中比较活跃 的一部分。性别刻板印象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 现象, 虽然社会各方面都主张男女平等, 但男性在整 个人类生活中的优越性和主宰地位的观念仍然扎根 在我们的深层意识领域, 存在对不同性别的刻板印象。
收稿日期: 2007- 05- 21 作者简介: 贺腾飞(1979- ), 山西大同人, 助教, 研究方向: 心理教育。
- 99-
究。结果证实了实验预期: 实验所激活的特质( 攻击 性或依赖性) 对与之具有刻板印象适宜性的范畴( 男 性或女性) 产生影响。在攻击性判断的实验中, 接触 攻击性行为描述启动的被试比接触中性启动的被试 更容易将男性判断为攻击性的, 对女性目标判断则 不存在这一效应。在依赖性判断实验中, 接触依赖性 行为描述启动的被试比接触中性启动的被试更容易 将女性判断为依赖性, 而在相同行为启动中则不会 将男性判断为依赖性。实验证实, 性别刻板印象调节 着、甚至可能决定着对特质- 启动效应的预期。
2.2 国内研究成果 在我国, 葛明贵( 1998) 采用男性和女性的人格 特征词为实验材料研究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发现被 试对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征词的外显记忆没有表现 出诧异。但对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征词的内隐记忆 差异显著, 突出表现在对“女性加工的精细化”和对 “男性加工的相对宽松化”上。造成这种对女性目标 词加工精细化的原因在于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对女性 的不公正态度。通过直接的测量不能了解到, 其发生 作用是主体没有明确意识到的。研究者称之为“内隐 刻板印象”。他用 Jacoby 的“PDP”方法研究发现, 对 待男女角色特征的认知,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对女性 的苛求态度, 且这种态度是主体不能清晰地意识到的。 周爱保( 1999) 在研究信息的性质对内隐社会印 象的影响时发现在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中, 社会对男 性的要求更为苛刻, 对女性形成的社会印象更为消 极。表现出“歧视性的内隐性别偏见”, 证明性别刻板 印象在两性中都存在, 只是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蔡华俭等( 2001)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大学生的 性别学科刻板印象进行了研究, 发现不管大学生的 性别和专业如何, 都显著地把理工科和男生相联, 把 人文学科和女生相连, 并且, 内隐刻板印象和相应的 外显测量间相关很低, 二者是相互分离的。蔡华俭等 ( 2002) 还以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外显测量为工 具, 运用实证性因素分析对大学生的性别自我概念 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3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测量的发展 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步, 新的研究方 向也层出不穷。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就经历了从直 接测量到间接测量的演变过程。当代对内隐社会认 知的测量得益于在内隐记忆研究中逐步完善的间接 测量方法。其中比较典型的间接测量方法有加工分 离 法( PDP) 、内 隐 联 想 测 验( IAT) 、刻 板 解 释 偏 差 ( SEB) 等。 3.1 加工分离程序 ( Process2Dissociation Proce- dure , P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