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摘要: 21世纪是各种文化不断碰撞和磨合的世纪。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贸易以及各种对外交流活动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去。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外语教师,我们有必要将语言技巧与文化知识的教授融为一体,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外语教学中,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本论文重点分析了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1、高度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传媒通讯技术的改进,交通技术的进步,多媒体互联网的诞生,经济的高度全球化,所有的这些变化缩小了世界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成为一个地球村(global village)。
同时也为全人类带来了全球意识。
人们普遍意识到与不同文化的人们交往已经成了新的生活方式。
而只有了解不同文化背景,掌握正确的交际和处事方式,才能成功得进行跨文化交际。
2、语言教学的需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一切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
语言的这种文化性质决定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milton j. bennett 将这种熟练掌握了一门外语的语言体系,但是不懂该语言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容的人戏称为”流利的
傻瓜”(a fluent fool)。
因此语言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法规则和词汇等基础知识,也包括一系列社会行为规则和传统习俗等文化背景知识。
因此,我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有必要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之,跨文化外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文化作为外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而丰富多彩的语境,刺激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外语语言教学;另一方面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可谓一箭双雕,既满足了语言学习的需要,又促进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掌握一定的文化和交际的知识,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去,并且在心理上不惧怕,且主动、积极、愉快地去接受挑战,对不同文化表现出包容和欣赏的态度。
1、态度层面
态度指的是对持有与自己不同价值观念、遵守不同行为规范、采用不同意义系统的人们的态度。
通常这一态度表现为成见或偏见,无论是正面和负面的成见都会影响跨文化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
另外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普遍存在也不利于来自不同文化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
2、知识层面
byram认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应该具备和运用的知识包
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他们自己国家和对方国家的社会群体及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是关于个人和社会层面交际过程的知识。
3、技能层面
态度和知识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只有将态度和知识转换成行为技能,应用到跨文化的实践中去,才能真正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如果只停留在认知和情感层面,顶多只达到了扩大知识面和转变了态度的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仍然是一句空话。
此外,行为层面还包括对付跨文化交际中会经常经历的紧张、焦虑、不确定等心理问题的能力。
当然以上三个层面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同时作用,缺一不可。
所以在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既培养态度和意识,又传授知识,还要提高技能,才能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中国的英语教育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以考试为中心,注重语言技能。
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单词,阅读理解,写作,听力,语法等基础语言结构。
而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老师和学生都很少会重视,也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 只懂语法而忽视交际中外国人的思维定势和风俗习惯,就可能产生矛盾冲突,影响正常的交际。
2、教师自身的水平不够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很多老师不太重视文化方面的内容。
讲课时也会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或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有足够准备的东西向学生传授,很难系统全面地总结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另外,外语教师缺乏系统的文化教学培训。
就中国外语教学而言,语言功底是判断外语教师好坏的标准,教学业务培训却相当不足。
语言培训尚且如此,文化培训就更不用说。
出国进修是教师了解外国文化的最佳途径,然而中国的国情却举定了很多教师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这又增加了中国外语教师开展文化教学的难度。
3、缺少文化环境
相对于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相对闭塞,受到文化冲撞的机会比较少,很难激起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
学生缺少真实的文化环境。
另外,目前的很多教材文化内容偏窄、过时。
文化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附属品,处于次要地位,因此文化内容在教材中往往不能得到详尽的描述,往往只是轻描淡写。
无法使学生完全融入到真实的文化环境中。
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跨文化学习的意识
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语言材料,对其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
例如:在教授”colour”系列单词时,教师可列举西方国家中,既是姓又是颜色的一些单词,也可以补充一些有趣的习语如:white怀特(白色)、brown布朗(棕色)、thewhitehouse(白
宫)、bluemonday(抑郁的星期一)、blackandblue(青一块紫一块)等。
另外,外语教学中文化作为篇章主题的内容也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机会。
正因为语言教学具有选择主题内容的自由,我们可以利用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的机会,将文化作为主题,通过讲座、故事、小品、阅读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
外语教师要加强自身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平时多充电,广泛涉猎,多读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书,从理论上武装自己。
同时,文化的学习也要与时俱进,要经常关注跨文化交际与研究的最新动态。
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不落伍,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3、创造语言文化环境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模拟真实语言文化环境的手段。
例如,教师平时可以收集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节假日、文化典故等方面的资料,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身历其境的感觉。
或者我们可以讨论某些电影片段来获取文化信息。
因为电影可以多方位多渠道得展现文化。
既有图像又有音乐,既有行为又有背景,这样学生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异域的文化。
或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中西方餐桌礼仪,中西方结婚礼仪,让学生自导自演。
通过自身的演绎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张红玲. 跨文化外语教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黄少红《试论外语情境下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 于晓晶(1982-),女,山东威海人,威海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