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与民族主义
问题:如何解释中国的民族和民族主义?如何解释当今中国的“国族”?在全球化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民族主义的未来?
概念
“民族主义”的五个含义:
1、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赋予民族主义概念更为精细的意义。
民族主义的意识或情感——零散的、一定程度的觉悟,潜在的,没有意识形态化
2、争取民族利益的社会政治运动——强调民族认同和文化建构
4、民族的语言和象征——独特的与民族意识、情感、认同相关联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符号。
5、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赋予民族主义以象征和运动以力量和方向
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
基本目标:民族自治、民族统一和民族认同
“一种为某一群体争取和维护自治、统一和认同的意识形态运动,该群体的部分成员认为有必要组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
民族
查尔斯·蒂利——在政治词典中最令人迷惑和最有倾向性的术语之一
罗杰斯·布鲁贝克——应该考虑没有民族的民族主义,“民族为一个实践的范畴,民族地位为制度化的文化和政治形式,民族性为暂时的事件和意外”
两种定义方法:
一、在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内解决。
民族的思想激发出大众情感,由民族主义凸显出来,所以,民族是被感受到的活着的群体,属于行为的范畴,属于想象的范畴,并且是需要其成员采取某些行动的群体。
二、独立于意识形态范畴。
一,强调客观因素——语言、宗教、习惯、领土、制度(斯大林)。
二,强调主观因素——行为、感受感情(安德森)。
问题:主观太过宽泛,客观不够包容(马克斯·韦伯)。
作者定义:“具有名称,在感知到的租地上居住,拥有共同的神话、共享的历史和与众不同的公共文化化,所有成员拥有共同的法律与习惯的人类共同体”
我的看法:民族是一种具有某种共同认同(无论是怎样来的)的人类共同体,这种认同基于被认可的共同记忆(历史或神话),以这种共同体的形式存在是与现代世界的运转相适应的。
(民族只是一个阶段)
族群:与领土有关,拥有名称的人类共同体,拥有共同的神话和祖先,共享记忆并有某种或更多的共享文化,且至少在精英中有某种程度的团结。
民族的国家:以民族主义原则确立合法性的国家,它的成员拥有很大程度民族的团结和整合(但不是文化上的同质性)。
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由民族共同体成员们对构成诸民族独特遗产的象征、价值、神话、记忆和传统等模式的持续复制和重新阐释,以及带有这些传统和文化因素的该共同体诸个成员的可变的个人身份辨识”。
(民族界定识别与个人身份归属)
我的问题:真的可变吗?在什么程度上是可变的?
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的基本主张
1、世界是由不同的民族所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征、历史和认
同;
2、民族是政治权力的唯一源泉;
3、对民族的忠诚超出其他所有的忠诚;
4、为赢得自由,每个个人必须从属于某个民族;
5、每个民族都需要完全的自决和自治;
6、全球的和平和政治需要一个各民族自治的世界。
民族主义是一种附着狭隘政治概念和有限核心的“弱中心”意识形态……民族主义缺乏许多思想链条所拥有的从一般抽象到具体和实际。
从核心到边缘的伸展和联系,及其反向发展(迈克尔·弗里登)。
民族主义只会在短暂的时段变得极为重要,即在进行民族构建、对外政府、遭遇外部威胁、发生领土争议,或内部收到敌对或文化群体的主宰等危机时。
基本理想:民族自治、民族统一(领土和寻求家庭和个人意志以及情感的社会和文化联合)、民族认同(界定与他者的区别,加深内部认同的统一)核心观念:民族的真实性、连续性、尊严、天命、爱和祖国
作为文化和宗教的民族主义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民族主义者的民族是这样的一种民族:其成员对自己的文化一致性和民族历史具有强烈意识,并且致力于运用本地的语言、习俗、艺术和风景,通过民族的教育和制度来培育他们自己民族的个性。
(学术上追求本民族的话语、概念和范式算不是文化民族主义的一种体现呢?)
民族主义类型学
“自愿论”和“有机论”(特雷茨克vs勒南:阿尔萨斯人的归属)“族群的”和“公民的”
建构论、原初论与族群—象征主义
在解释民族与民族主义的产生这个问题上,学界有三种倾向。
一种是建构论的,即民族是被建构出来的,虽然在具体理论对建构的原因有所差别,但是在他们看来民族是被建构出来的,这是一个事实。
第二种与建构论对立,认为民族是原初的,是一开始就有的,不是现在人们建构出来的,虽然在具体的理论上他们是有分歧的。
第三种是族群—象征主义,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介于建构论和原初论之间的理论,它认为现代民族是脱胎于“前民族”的,但是与“前民族”又不同。
接下来我会按照这这个分类法来梳理文献中提及的范式和理论。
建构论范式与理论
建构主义观点的特征:
1、民族主义与现代国家一起创造了民族
2、民族与民族主义一样,其诞生不早于19世纪初期
3、民族和民族主义本身都是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的人工制成品
4、需要将族群的(族群语言的)民族主义与公民政治的民族主义区分开来
5、民族主义和民族已经完成它们的作用,并且在全球化时代正变得过时。
现代主义
两种角度:时间顺序和社会学形式。
前者认为民族主义是新近现象,后者强调民族主义的革新性,是一种创新——总之民族主义是现代化的产物。
现代主义范式共享“结构现代主义”的信念——现代性必然需要民族的形式。
工具主义
民族主义只不过是次精英们能够用来动员人民的论据,也是它们为了在现代国家中得到和保持权力,从而协调社会群体的不同利益并使他们的行为合法化的工具。
欧内斯特·盖尔纳——虽然逻辑上民族主义是偶然的,但是它却是现代世界在社会学上的必然。
现代化之前没必要有民族和民族主义,然后对工业社会的文化特征类型做了更加仔细的解释(识文断字“公园文化”),民族主义使用的文化碎片经常是武断性的发明。
总之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形势需要一种特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反之亦然。
民族主义是工业主义带来的文化形式。
现代工业主义——现代性——民族主义——民族
汤姆·奈恩——资本主义不平衡波动形成了推动力(殖民激发了当地的民族主义进而产生民族)。
迈克尔·赫克特——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出现是一个“理性选择”的问题。
民族主义中,民族应当与治理整体相互一致,这是现代的。
全球现代化导致的直接的统治,这损害了边缘精英的利益,于是民族主义是边缘精英为了追求独立采取的理性选择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只有现代世界才能发现民族主义。
迈克尔·曼&安东尼·吉登斯——中央化、专业化和疆域化的现代国家用魔法变出了民族主义。
宗教(精英文化网络)——商业扩张和国家军国主义(市民意识)——军事危机(促使民族出现)——扩展国家(强化民族)布鲁伊利——民族主义最好被视为一种现代和纯粹的政治运动;而在现代世界中,政治与对国家的控制相关联。
民族主义是为了获取和维持这种控制的论说。
民族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动员、整理不同的次精英,们的目标和利益,并使之合法化,为它们提供共同的平台。
霍布斯鲍姆——民族是被创造的。
就像技术发明一样,民族是社会工程师们的构想和制成品。
精英工匠们筹划并拼装起民族。
原初论范式与理论
永存主义(历史学)
二战之前,许多学者赞同这样的观点: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是现近的,但民族却始终存在于历史的每一个时期,并且许多民族甚至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
永存主义不必视民族为自然地、有机的或原生的。
持续永存主义与周期性发生永存主义
原生主义(族群研究)
社会科学家和有机论民族主义者们的范式。
有机论民族主义者:民族是“原生的”它们存在于时间的第一序列,并且是以后一切发展过程的根源。
社会科学家:民族、族群和种族都可以被追溯到所有个体的根本基因再生产冲动,以及群体中所有个体运用“袒护亲属”和“包容适应”战略来最大化它们的基因组合。
(对其批评P 57)
(原生和永存和区别?)
沃克·康诺——民族主义最重要的是对族群民族的热爱。
“民族是想象它们的祖先是相连的人群。
它是共享这样的一种信念的最大的群体”。
民族最终是建立在感受得到亲缘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她的本质是一种在其成员潜意识信念中的心理纽带,这种心理纽带连接一个团体的人民,而又使这个团体的人民有别于其他的团体的人民。
重要的不是真实是什么而是感受到的真实什么。
族群(可被视为“前民族人民”)——民族意识——民族。
民族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大众心理现象。
阿德里安·黑斯廷斯——存在着中世纪民族的“民族主义”,尽管缺少理论,但是这些民显示出它们自己明确和积极的民族主义。
1800年之后,许多民族很可能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所打造的,但是之前受到威胁的民族创造了他们自己的民族主义。
黑斯廷斯发展出来的“新永存主义”否定了现代主义者所强调的民族民族主义与现代性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证明了某些民族从它们前现代缘起到它们现代表现形式之间的连续性。
1789年之前欧洲存在着“老民族”,它们是自然发展成为今天的民族的。
建构论与原初论的争论
阿德里安·黑斯廷斯强调持续的永存主义论说大体上将欧洲的民族认同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5世纪到14世纪,存在着大量的地方的、并且其中许多是不稳定的族群阶段。
二,15世纪,语言文字和大国的发展逐渐消除复杂和多变的族群地图。
三,18世纪,革命的也是民族主义的闸门开启了,而现代主义者错误的把这个理解为民族形成的整个阶段。
约瑟普·劳佩拉在坚持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相对现代性的同时,认为在法兰西、德意志、西班牙等欧洲关键地区的族群和政治的纽带及情感的长久历史是后来形成民族的基础。
民族主义的来源
民族认同的根源在于大众的情感和文化,基本上不在于精英们的想象和发明。
尽管精英们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民族和民族认同的来源肯定在别处。
族群的和公民的民族
建构主义者认为,族群民族主义完全应该被理解为精英创造的自然化形式,它是一种“虚构族群性”的政治样式。
(由于社会组织被民族化,因此在这些社会组织中被分割乃至被支配的居民也就被族群化了,它们被描述成过去和未来之间似乎形成了某种自然地群体——巴里巴&沃勒斯坦)
新永存主义认为,民族如果不是自然的,至少也是建立在族群和族群语言纽带基础之上的。
历史地看,所有的民族以及他么的民族主义在根上都是“族群的”。
族群—象征主义范式与理论
历史族群象征主义特别强调主观因素在民族形成、民族主义的特征和影响,以及族群的持续存在中的作用。
并且由此而寻求进入并理解族群和民族主义的“内在世界”。
四种观注:一,扬弃完全的精英立场;二,对社会和文化模式做长时间段分析;三,民族与族群的复杂关系;四,民族主义和民族所引起的激情和情感是一个核心问题。
族群—象征主义将民族产生的过程视为对以前就存在的文化主题的重新诠释,以及对早先的族群联系和情感的重新构建。
在族群象征主义理论中,族群和民族有三种联系:文化延续(可以持续存在的族群的文化为某个共同体在一种新形式中复兴提供文化框架)、循环发生(民族与族群可以同时存在,然后又衰落,新的时期民族又兴起,民族是反复出现而不是持续的)和重新诠释(重新书写和诠释过去的历史)。
与建构主义者的观点形成对照,族群—象征主义理论坚持认为,现代民族是在过去前现代时期集体文化认同的语境中兴起的。
这些前现代群体中最重要的类型就是族群,这是与特定疆域相联系,分享祖先历史记忆的神话,以及拥有共同文化因素的、具有名称的人类大众群体。
约翰·哈钦森——关注国家和推动独立的政治民族主义同样需要由文化民族主义来补全;而文化民族主义的目标与前者有很大的区别,是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在上民族的道德共同体。
现代民族主义者动员“人民”从事民族的再生运动的时候,需要从过去存在着的族群的象征、神话和记忆的保留节目中做选择。
日常的民族主义——“普通人民”在他们日常活动中创造和再创造民族的状态。
“谈论、选择、表现、消费”造就民族。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民族主义主要是一种话语形式,一种将政治共同体想象为有限的、拥有主权的和平地跨阶级的叙事类型。
正是由于我们感到我们的认同、我们的利益需要、我们的生存都被连接到并依赖于我们的家庭和我们的民族,我们才觉得应该为它们做奉献,并且准备做出巨大的牺牲。
这使得民族既成为情感和意志的群体,也成为想象和认识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