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刍议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欣赏教学刍议

摘要:音乐是审美教育,在陶冶学生情感、塑造心灵、启迪智慧等方面,音乐有其不可替代的、独到的存在价值和功能。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要重视音乐欣赏。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欣赏;教学中问题的提出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68-01

时至今日,音乐在审美教育乃至整个大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经毋庸质疑,在陶冶情感、塑造心灵、启迪智慧等方面,音乐有其不可替代的、独到的存在价值和功能。而这些价值和功能的发挥或实现,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依赖于国民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重技术、轻情感、重演唱(奏)、轻欣赏的不合理倾向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甚至“音乐课就是唱歌课”成为了许多音乐教师约定俗成的“共识”。音乐最本质的功能和特征被淡化甚至被扭曲。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无法实现最大化。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的目标,就必须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重视欣赏教学。

一、进一步端正音乐教育观

学校音乐教育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教会

学生几首歌曲?或是教会学生一样乐器?或是培养几个天才的歌

唱家、演奏家?不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也许有一天,音乐这一人类共有的崇拜的精神体验,可能会成为一种极少数人从事的复杂的技术性体力劳动,那将是我们的悲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双灵巧的手在琴键上娴熟的完成难度极大的音乐作品,而那张脸竟然看不到丝毫的感动。这样的音乐教育有什么意义?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使这一理念在音乐教育的实践层面上体现出来。

二、具备相对独立的、充裕的音乐欣赏教学时间

这是完成音乐欣赏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就现状而言,音乐欣赏教学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处于一种不被重视,可有可无的地位。因此,在学期计划中,必须明确地开设欣赏课,并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尽可能多的增加欣赏课的课时。同时,要对欣赏课的内容和方法,有一个可操作的、具体的计划。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的行政手段来实现。

三、提供较好的欣赏设备

因为音乐教育的独特性,设备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一定追求高档和完美,但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用较好的设备。教师也应该注意多收集欣赏的素材。

四、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

音乐课程教学中欣赏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要引导学生去欣赏音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教师必须高屋建瓴,必

须具备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和鉴赏力,多听、多看、多思、多想。简单的背诵旋律,或照本宣科地向学生灌输别人的阐述,都不会有好的效果。音乐教师必须要有更高层面的审美体验,这样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五、欣赏课教学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

欣赏是由知觉欣赏进入情感体验,最后到理性欣赏的。那么欣赏课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欣赏内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二是高雅健康的原则。音乐是塑造美好心灵和完美人格的,那么欣赏的内容就应该是高雅的、健康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都可以做为欣赏的内容。声乐、器乐、学院派的、民间的、传统的、流行的,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三是活泼互动的原则。欣赏是一种主动的审美体验,而不是呆板被动的接受。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精心推敲。要通过模唱、讨论、讲解等一切可能的手段,调动投影、图片、音像资料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设备,让欣赏的阶梯变的平缓、自然。让学生参与到欣赏的过程中来,形成作品——教师——学生互动完成的一个教学模式。四是自由宽松的原则。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欣赏体验。不能以教条去简单的评判学生欣赏结果的对与错。让学生的心灵自由的遨游在音乐的海洋里。五是兴趣第一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是音乐欣赏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欣赏之前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的创作背景、轶事等,以唤起学生的欣赏欲望。六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音

乐欣赏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也没有必要去寻找一种所谓的模式。要利用已经具备的音乐资源去完成教学任务。

六、努力扩展欣赏教学的外延

除了单独的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应该贯穿和渗透于所有形式的音乐课教学中,应该努力把教唱每一句歌词,教弹每一个乐句,都转化为一种对音乐美的欣赏过程,让纯技术的训练成为一个愉悦的、自觉的审美过程。

实践证明,音乐欣赏教学注重了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了赏识音乐作品的常识。并对生活中的优秀音乐作品做独到的处理和合理的赏识,培养自己浓厚的兴趣,发挥特长,去创作优秀的音乐作品和完美的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1] 曹理,李朴明.中国音乐教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

[2] 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黑龙江教育出版.

[3] 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