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美丽中国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美丽中国梦想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面临着从低端发展到高端创新的转变。
在这个转变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以往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国经的发展,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即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正是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环境加大破坏的结果,不变革这种传统发展方式,单靠事后性、补救性的治理,环境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我们要看到当前限制中国继续繁荣的不再是人造资本的稀缺,而是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等自然资本的稀缺。
在全球自然资本普遍稀缺的情况下,中国的现代化将不得不走出一条与传统的西方工业化不同的道路,即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变革,从工业文明走向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因此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没有自然效率的线性经济。
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没有自然效率的线性经济已经被证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前进。
面对自然资源短缺的现状,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由生产和出口导向的经济,转向生活和消费导向的经济,树立简约消费观,通过消耗尽可能少的自然资源来提高生活质量,在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生活质量的正增长,实现生活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
而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发展难以为继的沉痛教训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工业文明,形成的一种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整体运行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
生态文明社会的生产模式是“原料—产品—剩余物—产品”,是一种非线性的和循环的生产模式,在物质循环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它以资源合理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为特征,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使人类生产劳动能够净化环境、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
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五位一体”的高度。
充分表明了对生态文明内涵的深刻把握,也表明党中央对生态文明的重视。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既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又有利于中国的永续发展。
批注:
∙
∙
收藏评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