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安徽省菜篮子工程办公室
安徽省高山蔬菜产业按照“发展规模、调整结构、打造品牌、发展加工、提高效益、保护生态”的发展思路,经历了近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已逐步发展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通过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在全国蔬菜领域的地位,在致富山区一方百姓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产业现状
我省是个地型地貌多样的省份,平原、山区、丘陵面积约各占三分之一,山区土壤肥沃,冷凉湿润,环境优良,空气清新,发展高山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九十年代开始,我省“三农”和科技部门加强合作,充分利用高山与平原的自然温差,引导农民发展高山蔬菜,建设高山蔬菜基地,增加农民收入,使高山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的管理和服务得到了有力保障,推动了高山蔬菜产业化进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高山蔬菜形成的高山经济带,使山区农民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8年,产区人均种菜收入达1800多元。
1、种植规模稳步扩大。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高山蔬菜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如岳西县已发展茭白、四季豆为主导产品的高山蔬菜11.5万亩种,年产15万吨,产值2.5亿元;石台县发展以辣椒为主的高山蔬菜3.5万亩,产值6000万元,高山辣椒已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
家,年出口创汇180万美元;金寨县常年种植高山豇豆、番茄、南瓜、甜糯玉米等7.5万亩,霍山县开发高山百合、生姜3.5万亩,绩溪县种植高山西瓜、冬瓜、西葫芦1.5万亩,歙县发展高山辣椒、番茄、茄子、豇豆1.2万亩等。到今年七月底,全省高山蔬菜种植规模达28万多亩,预计年产鲜菜55万吨,产值约6亿元。
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打破以高山甘蓝等少数品种为主的种植格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种植结构,引进了茭白、豇豆、四季豆、辣椒、番茄、毛豆、西瓜、西葫芦、百合、甜糯玉米、萝卜、生姜以及高山草莓育苗等新品种,形成了集大众菜和精细菜于一体的20多个品种的多元化结构。调整后产销对路,效益全面提升,产品畅销上海等十几个大中城市。
3、产品优质独具风味。我省高山地区独有的气候条件及昼夜温差大的优势,使所产果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叶菜具有嫩、脆、甜的独特风味,加上产区农民组建有机蔬菜协会,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普及应用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肥料,禁用高残留农药,使蔬菜生产全天然无污染,造就了高山蔬菜优质化。目前,仅岳西县就有6个蔬菜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4、精品名牌独具特色。石台县努力打造高山蔬菜品牌,相继注册了“七井山”、“三野”、“牯牛降”等蔬菜商标,其中“七井山”牌辣椒获全国无公害食品认证,“三野”牌获中国放心食品信誉品牌。岳西县高山蔬菜正式冠用“大别山”牌上市,对精品蔬菜实行定地点、定面积、定产量、定上市时间、定保护价收购。金寨县创建“天园”牌高山蔬菜,在长江中下游
大中城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各地加大对品牌打造的扶持引导力度,对获得一个名牌或“绿证”的企业,给予5000元至2万元的奖励。
5、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农民经纪人的崛起,高山蔬菜销售改变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形成了以协会和农民经纪人唱主角的经营模式。目前,全省成立各种类型的高山蔬菜产销协会50多个,从事高山蔬菜营销的农民经纪人近2000人。石台县组建12个高山蔬菜产销协会,培育经纪人300多人,在高山蔬菜主产地建立了4个批发市场和10个交易市场,在大中城市设立5个销售“窗口”。岳西县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组织管理、技术服务、质量控制、市场流通体系,涌现营销农民经纪人400多人,蔬菜产品已进入全国大小蔬菜市场40余个,产品远销合肥、南京、武汉、南昌、上海等大中城市。金寨县注重鲜品销售与产品深加工相结合,立足扶持龙头,涌现了鑫山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天绿食品有限公司、大别山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山香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等蔬菜加工龙头企业。
二、主要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按照“一个产业,一批龙头企业,一批稳固的规模生产基地,一个配套政策,一套工作班子”的总体思路,各产区先后成立了高山蔬菜工程建设领导组和办公室,制定年度计划和工作措施,建立工作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蔬菜主管部门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技术服务,组织“三农”和科技部门协调配合,同时积极争取发改委、财政、金融、供电、水利、交通、环保等多部门支持,通过齐抓共管,统筹解决生产发展中出
现的问题,为高山蔬菜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政策扶持上,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高山蔬菜的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搞好典型示范。岳西、金寨、石台、霍山、歙县、绩溪等高山蔬菜主产县坚持因地制宜,先后建立科技示范点105个,示范总面积2.5万亩。省菜篮子专家顾问组成员和县、乡技术干部经常开展驻点服务,上门指导示范,将技术、品种、生产资料送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户算好经济帐,算投入产出帐,算粮菜比较效益帐,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热情,培养了一批种菜能手和运销大户。农民体验到种菜效益,纷纷仿效发展高山蔬菜。
3、兼顾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调整优化战略区域布局,编制蔬菜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着力发展环保型的无公害反季节特色蔬菜。在发展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采取得力措施,对产区内25°以上的坡耕地停耕还林、制止毁草种菜、毁林开荒,防止水土流失。坚持规模化生产,基地相对集中,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同一品种每个村不少于500亩,每个村民组不少于50亩,保障了产品的批量上市。
4、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各地充分整合扶贫开发资金、菜篮子建设资金、库区移民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世行项目贷款等,帮助改善蔬菜产区的水土改造、道路交通建设、冷藏储运设施建设、宣传培训、品牌建设、试验示范、良种推广和农户补贴。并通过招商引资和合作开发方式,引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参与高山蔬菜项目开发。从“十五”计划开始,省菜办将高山蔬菜作为五大特色基地之一,列入全省蔬菜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扶持。
据统计,仅“十五”、“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投入的高山蔬菜产业扶持资金就达4000多万元,其中岳西县达到1500万元。金寨县达到600多万元。
5、立足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服务。围绕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健全蔬菜技术研究和推广体系,充实蔬菜产业科技人员,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蔬菜技术服务网络。抓产学研结合,以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多年来一直聘请有关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邀请他们来基地办班指导,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严格按照先试验,再示范,再推广的原则,积极引进“名、特、优”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微滴微灌技术,高效接茬间作套作种植模式,无公害反季节生产技术,开发适销对路的特色蔬菜产品。针对农民科技意识薄弱的问题,抓好技术培训。每年全省各级举办专题讲座100余期,培训近万人次。制定十几个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编制了《高山茭白产品》和《高山茭白技术操作规程》等省级地方标准。
三、下一步产业发展思路
安徽高山蔬菜经过多年的扶持和培育,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取得显著成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扩张与适生山地有矛盾,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待加强,蔬菜标准化技术推广不够规范,缺乏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等。下一步我们将以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不断提升高山蔬菜产业的综合效益。并寻求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突破:
1、适度规模发展,提升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