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 阴
一 身 阴 气 之 源 一 身 阳 气 之 源
肾 阳
肾的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根本
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发。 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 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 肾阴 互根互制 相互协调促进 维持全身阴阳的和谐与平衡
肾阳
互相承制约束
病理:
阳虚内寒 肾阳虚
形寒肢冷、腰膝冷痛、疲惫乏力、
温化失职
水肿尿少或小便清长、阳痿等
病理意义: 头发稀疏、早秃、 肾之精血不足,发失其养 枯萎无光泽、早白。
在窍为耳及二阴
在窍为耳 含义:耳及听觉功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
生理意义: 肾精肾气充盛,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分辨力高。
病理意义: 肾精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听力减退,耳鸣耳聋。 临床上常以耳的听觉变化,作为判断肾精及肾气 盛衰的重要标志,故说“肾开窍于耳”。
阴不制阳
潮热心烦、腰膝酸软、口干咽燥、 耳鸣眩晕、遗精早泄、舌红少津等
肾阴虚
阴虚内热
“久病及肾”
肾阳虚常伴有心、脾阳虚
肾虚常累及它脏 肾阴虚常伴有心 肝 肺阴虚

导致肾阴或肾阳不足——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五脏

故阴阳互损多在损及肾之阴阳的基础上发生。
肾的功能是封藏肾精
• 生理: 封藏肾精,摄津,固胎,主纳气,生二便 • 病理: 肾气不固。 症状:喘息、遗尿、多汗、大便滑脱、 男子滑精、女子带下、崩漏、滑胎等
尿

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肾脏本身就是津液输布和排泄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 环节。即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是依靠肾的气化作用: 肾阴为合:合,能使清者上升,复归心肺,以保持体内一 定量的水液,并生尿 肾阳为开:开,使浊者下降,流入膀胱,排出体内多余的 水液及废物,即排尿 肾阴肾阳平衡,气化作用正常,开合有度,分清别浊,调 节水液排泄。
主生殖
生 肾藏精——藏男女媾精之精,是生育繁殖的根本物质。
肾中精气充盛 理 青春期 生殖机 男子排精 阴阳和
天癸成熟
能成熟
女子排卵
故能有子
性功能减退——性欲低下,阳痿等 病理: 肾精亏损 影响生育能力——不孕或不育等。
治疗:补益肾精肾气 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精的充盛,而 精气的生成、贮藏和排泄均由肾所主,故有肾主生殖”之说。
2)、主脏腑气化


脏腑气化,指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各 脏腑形体官窍的机能,进而推动和调控机体精气血津 液新陈代谢的过程。 肾主脏腑气化,指肾气及其所含的肾阴肾阳主司脏腑 气化过程。
生理:
肾精——肾精以先天之精为主,可称为元精或真精。 肾气——由肾精所化,也是一身之气分布到肾的部分。主要属 先天之气与元气、真气的概念大致相同,是脏腑之气 的根本。 肾阳——肾气所分化的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宣散等作用的 部分。又称元阳、真阳。 肾阴——肾气所分化的具有凉润、宁静、抑制、凝结等作用的 部分。又称元阴、真阴。
在窍为二阴 含义:二阴的功能状态与肾密切相关。
生理意义:
尿道——排尿——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 依赖于肾 前阴 男子——排精。 藏精主生 外生殖器 殖的功能 女子——排出月经,娩出胎儿。 肾阳温煦脾阳 后阴:肛门主排便 排便润爽按时。 肾阴濡润肠道
二阴
病理意义:
肾气化失司——小便增多、尿失禁、遗尿、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等。
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主骨生髓 含 义:主持髓质的生成、骨骼的生长及脑海的充盈。
机 理:肾精肾气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生理意义:
肾藏精 髓 精生髓 养骨 通脑 精髓充足 脑得其养,脑力聪明 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 齿固有光泽
病理意义:
脑转耳鸣、目无所见 脑失其充
懈怠安卧、健忘失眠
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之间的关系:

肾阴
对立 协调
凉润 宁静 抑制 沉降
肾精

肾气
肾阳
温煦 推动 兴奋 升发
肾阴与肾阳的关系:
• “无形化有形” • 一身阴气之源 • 具有促进机体的滋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的 作用 • 抑制和调控脏腑机能 • 濡养、凉润脏腑形体官窍。 • 减缓精血津液的化生及输布 • 抑制机体新陈代谢 • • • • • • • “有形化无形” 一身阳气之源 具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的作用 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推动激发作用。 温煦脏腑形体官窍。 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及输布 加速机体新陈代谢

2.肾的经脉上连于肺,与肺肾经脉密切联系 有关。
⒉生理病理
生理: 肺 宣发 肃降
呼气 吸气
肾的 摄纳
清气降纳
防止呼吸表浅,维持呼吸平衡。
表现为呼吸均匀和调,平衡有深度。
病理:“肾不纳气”:肾气衰减,摄纳无力,出现呼 吸表浅,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病理表现。
二、生理特性

1、主蛰守位 2、肾气上升

概述

解剖位置:位于腰部, 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形态结构:椭圆弯曲, 状如豇豆。 素问· 脉要精微论》: “腰者,肾之府也。”



生理机能: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封藏之本”“先天之本”“五脏阴阳之本” 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 阴,在志为恐,与膀胱相表里。五行属水,为阴中之 阴,与自然界冬季相通应。
儿童——发育迟缓 成人——未老先衰,神疲健忘

病理上
幼年 病 理 上 肾 精 气 虚 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 下 五迟 五软 早衰 发落齿脱
中年
生殖机能异 常 男子 女子
精少、不育 月经稀发 闭经、不孕
耳聋目花
记忆力减 退 身体衰弱
治疗上着眼于肾 补肾填精
主生殖


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能促进生殖机能的成 熟。人的生殖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成熟与维持,及 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 人出生以后,由于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相互滋养, 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发育到青春时期, 随着肾精的不断充盛,便产生了一种促进生殖功能成 熟的物质,称作天癸。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液,女 性则月经按时来潮,性功能逐渐成熟,具备了生殖能 力。以后,随着人从中年进入老年,肾精也由充盛而 逐渐趋向亏虚,天癸的生成亦随之而减少,甚至逐渐 耗竭,生殖能力亦随之而下降,以至消失。
㈡肾主水
⒈含义: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 代谢的功能,故肾称“水脏”。 ⒉生理: 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素问· 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




汗 液
上 焦 中 焦 下 焦
谢① 脏肾 腑气 调对 控参 促与 进水 作液 用代


肾气及肾阴肾阳通过对各脏腑 之气及其阴阳的资助和促进作用, 主司和调节着机体水液代谢的各个 环节。
2、肾气上升


肾位于人体下部,其气当升。 肾阳鼓动肾阴上升上济心火,心肾相交,水火互济, 阴阳协调,脏腑功能正常。 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偏亢。 肾阳不足,无力鼓动肾阴上行,亦可导致心火偏亢。 临床可见心烦不寐等症,前者当补肾阴,后者应温肾 阳。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 • • • • 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在窍为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与冬气相通应
先、后天之精的关系

先天促后天: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有利于后天
之精的源源化生 后天养先天:后天之精不断滋养培育先天之精, 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 先、后天之精相互资助,相互为用,合化为肾精。

肾精化肾气,属先天之气,即元气。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关系
共藏于肾
先 天 之 精
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物质基础 前提条件

肾藏的精可以转化为气,称精气。肾中精气的盛衰决 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的精气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是促进生殖 机能成熟的物质基础。

主 生 长 发 育
肾中精气的盛衰是机体生、长、壮、老、已之根本;齿、骨、发的生长 状态是肾中精气的外候,是判断机体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客观指标。
人的整个生命活动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是肾中 精气由弱到强,由盛转衰直至消亡的过程。
肾中精气虚衰——阳痿、早泄、不育、月经不调、不孕等。
肾阴不足,肠液枯槁——大便秘结难解。 肠寒气滞,传导无力——大便艰难。
肾阳不足
脾失温煦,运化失常——大便泄泻、久泻滑脱、五更泄等。
时 期
肾中精气 的情况
逐渐充盛 更加充盛 充盛至极 逐渐衰减
生长发育的情况
头发生长较快而渐稠密,更换乳齿, 骨骼逐渐生长而身体增高 长出智齿,骨骼长成,人体达到一定 高度,开始具有生殖能力
幼年期 青年期 壮年期 老年期
筋骨坚强,头发黑亮,身体壮实, 精力充沛
面色憔悴,头发脱落,牙齿枯槁, 生育能力丧失
一、主要生理机能

1、主藏精
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以主司人体的生长发育、生 殖和脏腑气化的生理功能

主要生理:
肾气的闭藏作用和激发作用将精气藏于肾,并促使 其不断充盈,防止精气在体内无故流失,为精气在体内 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必要条件。
素问· 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素问· 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 之”
后 天 “后天养先天” 之 精
“先天生后天”
不断补充
生殖之精的施泄




肾精封藏于肾,其中一部分在生殖机能成熟时化为生殖之 精有节制的排泄。 机理:肾阴肾阳的敛藏与激发,肾的封藏与肝的疏泄相协 调的结果。 肾阴不足,相火偏亢--敛藏不及而激发太过--遗精、梦交 肾阳不足,阴气偏胜--激发不及而敛藏太过--精冷、宫寒 肾虚封藏不及--滑精、早泄 肝郁疏泄失常--排精不畅,精瘀
1)、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含义:指肾精、肾气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成熟 的作用。 机 理: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是肾精及其所化肾气的 生理作用,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 人体生长发 育和生殖的最基本物质。因而人体的 生 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以及在生命 过程中的生殖能 力,都取决于肾精及 肾气的盛衰。
肾精不足、骨髓空虚 骨失所养 小儿囟门迟闭,骨骼发育障碍 成人易骨折,修复缓慢 齿松、齿脱、小儿齿迟
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主骨生髓 含 义:主持髓质的生成、骨骼的生长及脑海的充盈。 机 理:肾精肾气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生理意义:
肾藏精
髓 精生髓 养骨
通脑
精髓充足
脑得其养,脑力聪明 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 齿固有光泽
1、主蛰守位


主蛰,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是对 其藏精机能的高度概括。 具体体现:肾主藏精,肾主纳气,肾主生殖。 生理: 封藏肾精,摄津,固胎,主纳气,生二便 病理: 肾气不固。 症状:喘息、遗尿、多汗、大便滑脱、
男子滑精、女子带下、崩漏、滑胎等
守位Βιβλιοθήκη 守位,指肾中相火(肾阳)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 、推动作用。
精的构成:
来源——禀受于父母的生命遗传物质
先天之精 (生殖之精气) 作用——是形成生命(胚胎)和人体生长 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 来源——主要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之精 后天之精 (水谷之精气) 作用——营养脏腑形体官窍组织 肾精的构成,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以后天之精为辅助。先天 之精为肾精的主体,以后天之精起充养的作用。
肾中精气的盛衰是机体生、长、壮、老、死 之根本;齿、骨、发的生长状态是肾中精 气的外候,是判断机体发育状况和衰老程 度的客观指标。
生理与病理:
生理:幼年→青年 肾中精气 (身体盛壮) 逐渐充盛 筋骨强健 真牙生,发长极
壮年→老年 肾中精气 (身体衰老) 自然衰减
病理: 肾精亏损
面憔筋软 发脱齿摇

病理: 肾阳不足 蒸腾气化作用无力,使清者不上升 推动无力,使浊者不能下降 肾阴不足 津液减少 阳偏亢主开,使浊者下降 尿少(黄)而利
小溲多而清澈 尿少、尿闭
㈢肾主纳气
⒈含义: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 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机理: 1.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正常体现, 取 决于肾精充沛,肾气的固摄有力。
天癸:是人体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 具有促进人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生殖功能的作用。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意义 保养肾中精气是是中医防治过早衰老,促进生殖机能 以至延年益寿的基本原则。 常用药物:鹿角、龟板、杜仲、枸杞子、紫河车、熟 地、山萸肉、桑葚等 常用方剂:河车大造丸、七宝美髯丹、五子衍宗丸 补肾精食品:海参、蛤蚧、麻雀肉、牛骨髓、墨斗鱼 、淡菜等 根据“精血同源”的理论,在治疗血虚病时常常加用 补肾填精之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