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及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与方法
随着我县电化教学逐步普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也越来越普遍。因此这就要求越来越多的老师去学习和掌握课件制作技术,从而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不过从全县整体教师队伍来看,课件的制作和应用能力并不均衡,一部分老师已经长期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积累了相当的教学经验,但还有一部分教师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多媒体教学,所以说,多媒体教学如果全面铺开的话,我们的任务还比较大。
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课堂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优化了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比如:
一、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重复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育经费,降低教育成本。
三、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就更直观更形象!
四、课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五、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可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先天不足,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教学产生许多的负面影响,如:
一、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师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些老师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
二、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难度增加。多媒体课件中信息量过大,授课时老师节奏太快,难免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
三、劣质多媒体课件影响学习热情。比如: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文字总结式的课件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由于表现形式单一,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些课件制作的字体不清楚,做的花里胡俏,版式排的不好,这样的课件也没有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件内容华而不实。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的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如:有的老师在课件中每一张幻灯片的出现设置“伸缩”、“飞入”、“百叶窗”等动画效果,每出现一个文本框或艺术字就有“风铃”、“鼓掌”、“爆炸”等系统自带声音效果,有的甚至截取影片中的声音,同时设置彩色文字等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五、以电脑为中心。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了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几乎也只是一个劲的点鼠标,而无需讲解。更有趣的是,由于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有的图片及声音没有“打包”,一旦更换机器,讲课时有的图片显示不出来,而只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大“?”号等。让讲课教师尴尬不已。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
六、多媒体”成了“一媒体”。有的教师在尝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甜头后,便对此视若掌上明珠,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计算机来教学,对其他常规媒体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我们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课件替代小黑板、挂图等教具,还自以为用了多媒体而颇为自得。这样的教师,其追求现代化的意识是好,但是还必须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总的来讲,计算机辅助教学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计算机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结合,“和平共处”,而不要一味追赶时髦。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下面我们结合一些例子,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课件制作的原则与技巧,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
1、教学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课件的制作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我们在制作课件时首先要关心的是利用这个课件来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
在课件的选题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选取那些用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
②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③能够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和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源。
2、可操作性原则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上,也不能把课件变成电影片,一放到底。因此课件的操作要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使师生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灵活使用。课件应具备以下特点:
(1)课件安装要方便,可以自由拷贝到硬盘上。
(2)良好的操作界面。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菜单。要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
(3)交互应答。对于以学生课堂自学为主的课件,要对学生的输入做即时应答,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对于演示型课件,可以现场输入数据改变演示进程。
(4)误操作处理。如果教师执行了误操作,可以方便退出,或重新切入,避免死机现象,提高课件的可靠性。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演示模拟实验,要符合科学性。
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达要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置也要准确。
但在科学性的评判上宜粗不宜细,要做具体分析。如果片面强调科学性,就会束缚人的手脚,不利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和发展。所以,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的变化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指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4、简约性原则
课件的展示是通过计算机屏幕﹑大屏幕电视或大屏幕投影实现的,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刺激,因此投影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动物与静物的色彩对比,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全班的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内容的切入和退出最好采用淡入和淡出,避免花俏的动作。我们可以把以上特点概括为简约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画面布局突出对象,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多,运动的对象一般不要超过两个,对象的图形要简约化,避免单纯的“求真实”倾向。
(2)同一画面色彩数量不易多,以不超过四种为益。避免对表现内容无益的花边﹑彩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