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口工程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进口工程

二○○九年十月

*******进口工程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进口工程

二○○九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节评估任务来源 (1)

第二节评估工作依据 (1)

第三节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 (2)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3)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 (3)

第二节边坡概况 (3)

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

第四节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3)

第五节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 (5)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8)

第一节气象水文 (8)

第二节地形地貌 (10)

第三节地层与岩石 (11)

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3)

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 (16)

第六节工程地质条件 (17)

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9)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0)

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20)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0)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3)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28)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28)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29)

第三节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适宜性评估 (29)

第四节防治措施 (29)

结论与建议 (31)

前言

第一节评估任务来源

*******进口工程边坡位于**山坡脚地带,坡面松散坡积层下沿宽约50米左右,向山顶逐渐收缩,延伸高度大约在50~70米,呈三角形与山体岩石面相连,两侧有小型冲沟发育,发生较强降水时可汇流成具有一定冲刷能力的坡面径流。易造成滑坡地质灾害,**高速*标段标委托陕西省地质勘察院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二节评估工作依据

一、法规和政策依据

1、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国土资发【2004】69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3、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

二、评估技术依据

1、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004年3月25日;

2、《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综合勘察规范(1:50000)》(GB/T14158-93),1993年;

3、《地质灾害勘查指南》—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

1

第三节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

根据*******进口工程边坡及周边地质环境条件,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进口工程边坡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预测其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并提出防治措施。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如下:

1、调查评估区及周边的地质环境条件,对其复杂程度做出评价。

2、通过野外综合地质调查,查明边坡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现状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对象和损失情况,并进行现状评估。

3、根据边坡处的位置、岩土体特征及影响范围内的建筑分布情况等,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对边坡一带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

4、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和预测评估结果,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

5、针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危险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

第二节边坡概况

一、边坡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工程概况

**高速*标段标*******进口边坡位于**山坡脚处,以前为茶园,因工程需要征地刷坡,东侧边坡总长约120m,最大刷坡高度10m,最小坡高7m,坡度约为1:0.75;西侧边坡长度约90m,最大坡高8m,最小坡高7m,坡度约为1:0.75。

1、西侧边坡

该段边坡东起*******进口便道与侯家沟村上元社乡村道路的相接处,呈东西向延伸,总长度约120m,边坡由西向东及由北向南逐渐增高,高度8~50m,*******进口左侧刷坡分为2级刷坡,,之间有2m平台,坡面角30~50°,坡体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主要由松散块石土及强风化绿英石片岩组成,坡面上岩石裸露,坡顶地段为松散块石及堆积土。坡面未采取支护措施,坡脚为排水沟及**高速*标段标*******进口工程施工生活区,距生活区活动板房平均约2m。

2、东侧边坡

东侧边坡坡脚线延伸长度约90m,坡顶延伸长度约200m,边坡走向呈东西方向,坡面弯曲,形态不规则,坡高62m,总体坡度30~50°,局部坡面呈倒坡状;坡体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主要由松散块石土及强风化绿英石片岩组成,坡面上岩石裸露,坡顶地段为松散块石及堆积土。坡面绿植被茂密丰厚,边坡顶部为平缓的自然山坡,坡面植被较茂盛,坡脚东部位村民住房,建筑物距坡脚约10m,西段为**高速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区。

第四节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工作方法

本次评估工作在技术方法、工作程度和工作量投入上,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及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开展工作,采用现场综合地质调查,收集资料等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确定的评估范围展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收集资料

评估工作首先收集了已有的气象水文、区域地貌、区域地质、区域稳定性、区域地震和评估区地形、以往的评估等资料。

2、现场调查

调查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及危害程度;调查和访问区域开发历史和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范围及程度;调查及访问区内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效果。

3、物探

在资料分析、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安排野外物探工作,了解场地岩土体及场构造发育情况。

4、室内综合分析与研究

在研究以往资料、现场调查、物探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区内构造和岩土体物理力学特征,对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预测边坡及用边工程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类型、危险性和危害程度。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和分区评价,对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二、工作概况

我公司于2009年9月初开始准备和搜集资料、现场踏勘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2009年9月接到**高速*标段标的委托后,于2009年9月20日至25日对评估区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9月27日进行物探工作。2009年9月28日至10月8日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图件编制、编写报告。

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按图1-2的程序开展。

三、完成工作量

评估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1。

表1-1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