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砀山西关小学冯运玲
内容摘要:
作文是具有个性特点的行为,应当是以我自由之笔写我自由之见,抒我自然之情,叙我自主之志,显我自在之趣。

但是很多小学生作文雷同,个性尽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一、自由表达的欲望和能力被抑制。

二、舍本逐末的速成背诵。

三、“伪习作”的不良风气的泛滥。

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构建开放的教学氛围,实现习作作文主题自我心灵的开放。

1、时间开放。

2、命题开放。

3、文本开放。

4、程序开放。

5、思维开放。

6、批改开放。

教师要敢于把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就一定会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

把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砀山西关小学冯运玲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有序、明白地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活动。

同时又是习作主体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经个体心灵的体验和感悟,作创造性反映的过程。

因此,一篇真正的作文应该是写作者的生活活力的尽情释放,即他的全部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象力的自由展示。

从这一点来看,作文是具有个性特点的行为,应当以我自由之笔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叙我自主之志,显我自在之趣。

这也是新课程作文的基本特征。

然而,现在的很多小学生作文内容雷同,个性尽失。

学生头痛,老师叹气。

要治病就要找病因,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由表达的欲望和能力被抑制
作文是一种表达,是人的一种需要,它应该像说话一样自然愉快。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以前认为自己本来就会写作文,但语文课上开始作文以后,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能自由表达了。

我们的许多教师因目标设计及教学方法不当,致使学生失去了写作兴趣、热情,写作能力得不到较大提高。

如:在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习作的积极意义和结构完整,使得学生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只好强拼硬凑,写自己不熟悉或根本不想写的东西。

把写作当做是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敷衍了事,更别谈什么习作兴趣和热情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顺序,
不同的切入点,甚至不同的体裁去进行写作。

这样,学生习作的
自由度大了,想象的空间广了,他们不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文
章更生动、更真实、更感人。

如:学完《鸟的天堂》一课后,就
让学生思考:如果你看到了这儿,你会怎样描写这鸟的天堂呢?
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想象去写一个片段,或者画画,也可以写诗歌,还可以编歌吟唱或编童谣等等。

看简单的一次小练笔,却能有意
识地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

独具匠心地写出与众不同的作
文,写出了自己的特色。

平时,我还抓住各种教学契机,灵活地
引入学生习作训练。

在这样的习作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十
分令人惊讶。

二、舍本逐末的速成和背诵
如今,几乎每个学生的案头都摆放着几本作文训练的书,许多急于提高孩子分数的家长,都把孩子送进了各种各样的“作文速成班”当速成的神话破灭以后,教师和家长便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让学生背作文,以应对考试。

据说这种做法很多老师都用,因为很多老师认为,如果在考试中碰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让学生得高分。

这显然是在满足老师心里的共功力需求。

但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没有切实的提高。

比如,在一次期中考试中,作文题目是《春天来了》,一位学生的作文语言流畅,文辞优美,描写景致也很细致,但重点写的是福建某座名山的美景。

我问他是否到过此地,他说没有。

那这篇作文怎么写出来的呢,很显然是背诵别人的作文。

这种来自背诵的,强加于记忆的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毫不相干的作文,对学生有什么意义呢?
三、“伪习作”的不良风气
现在,小学生的作文真假难辨。

所谓“假作文”,一种是纯属抄袭之作。

有的常有多多少少的改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抄袭者提供了方便。

第二种是享有版权的“假作文”,完全是学生个人创作,但是满纸空话、套话,言不由衷。

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作文《班长》,在文中他极力夸赞班长:勤奋好学,关心同学,工作认真,敢于和不良风气做斗争。

好像集所有的美德于一身。

我问他是真的吗,他说是编的。

这类作文占有较大的比重,是标准的“伪习作”。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经说过:写作时个体创作的过程,抄袭他人的作文实际上是对读者的不尊重。

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写真实的出资学生自己的文章,作文的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教育观念的落后,也有基础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个性化是让作文回归儿童的基本途径,而把作文权利归还儿童,无疑是对作文个性化的认同和追求。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构建开放教学氛围,实现写作作文主题自我心灵的开放。

1、时间开放。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当堂命题,学生限时完成,这种做法不符合作文生成的自然程序。

在作文教学中,随时写好随时交上,让学生在写作时间上自由。

这样既会克服定时作文的仓促和拼凑现象,又让学生有一个“灵感”产生的过程。

2、命题开放。

在明天作文上,我们要让学生有更大的写作自由度,使题目本身有很大的开放性,命题不只是教师的特权,学生也应参与,
题目类型和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要打破教师的专断地位。

有些教师随便给学生一个题目:《一件有趣的事》、《快乐的星期天》等让学生去写,这些死板封闭的题目严重影响了学生习作的自由度。

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新颖、引人入胜的题目。

做到题目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写出心中的好文章。

3、文本开放。

所谓文本开放,就是教师不强求学生必须做某一文体的作文,允许学生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选择所喜爱或擅长的主题进行写作。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自由选择,诗歌、小说、戏剧也可以尝试,童话、寓言、随笔等均可入文。

这样,学生可以不断的尝试新的文体,使写作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自然也激起了习作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演讲、辩论、办报、竞赛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程序开放。

传统的作文课上,常常是老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作文要求,回忆习作方法,然后归纳出几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逐条对照完成习作。

为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还必须开放习作程序。

首先,可以创设情境再动笔。

根据实际情形,先作指导再让学生写。

也可以先让学生自由静想,或者组织讨论给予相应指导。

总之,要尽量让学生的习作不受别人的思路束缚,以促进他们别具一格的表达。

例如:在写喜欢的玩具时,我改变了统一指导的做法,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玩具。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你喜欢玩具的哪一点?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再派代表大胆发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由于没有过多束缚,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闸门。

有的把它想象成了
一个童话故事,有的讲了它的功能,还有的生动描绘了它的可爱样子。

学生争着把自己喜欢的原因讲给大家听。

交流中老师给予及时点拨,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上课中,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

如:教室的南面新教学楼正在施工,工人用一根绳子在外面刷墙。

难得的一幕映入学生的眼帘,学生惊呆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仔细观察了许久,引导他们感受真实的生活。

此时,学生感慨万千,就有了表达的需求,通过引导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写作状态,产生了很好的写作效果。

开放习作程序,使写作早有序与无序训练中有机结合,互补互存,不仅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抵触情绪,而且还夯实了他们的习作基础。

5、思维开放。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利用大脑已有知识结构去固话或顺应外部世界的过程,而不应是消极被动机械接受的过程。

要把作文权利还给学生,就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思维和发散思维之间的形态转换。

在作文教学中,提倡扩散性提问,它追求的目标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学生独创的见解,同时注重学生主体思维过程的展开,以深化学生的思维。

5、批改开放。

习作的评改和交流,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

修改的过程既是语言锤炼的过程,也是整理思想的过程,对提高写作能力有重要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改的有效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

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教师把持话语权,评点学生的作文,不论是详细的批改还是粗略批改,均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为保证作文的个性化,评改作文时,教师不应越俎代庖,而应把批改的权利还给学生。

习作的评改
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

同时,还应激励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改当中来,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感受。

评改采取鼓励的原则,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习作,要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先自己修改,然后互评互改。

在教学中,我曾几次让学生分组评改作文,自己修改后,读自己的作文,其他组员听后,分别提出意见,集体修改后,组长执笔下批改评语。

这样,老师省去了繁琐无功的劳动,还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作文能力,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总之,教师要敢于把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使学生的习作能真正反映他的内心世界,表现出童心童趣。

相信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一定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