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的种类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学习交流
32
• 此图在60度视域内,视点所看到的最长限度为视
圈的直径。图中树形与直径等长,当它紧贴画面
时,恰与视圈直径吻合,其透视保持原长。视圈
的直径是视点以视60度角与画面所构成的等边三
角形的底边。视点到这个底边的距离即视距,通
过数学计算是底边(直径)长度的0.87倍,这个定
数是视点到物体距离的最小限数,此时所见是它
于B’得六面体.
PPT学习交流
11
PPT学习交流
12
3、余角的确定方法
成角透视中两余点位置的确定很重要,两余点离得太 近或太远都会出现变形现象,如下图所示的情况应 该避免。
PPT学习交流
13
PPT学习交流
14
• 已知S、H和线段AB,求以AB为边的方形的另一条 水平垂直边线的余点,即灭点.
• A、延长AB交H于C1
•① 本 身 有 倾 斜 面 的 倾 斜 透 视 原 理
PPT学习交流
20
②高大建筑物倾斜透视原理。
PPT学习交流
21
A


、 高
斜 透 视
度 等
中 阶 梯

的 画


PPT学习交流
22
B、平行透视中的对角线法。
PPT学习交流
23
C、测点法
PPT学习交流
24
视点的选择
PPT学习交流
25
我们在写生时,面对景物取景构图,常常会作 一番思考,选取一个最佳角度。左右、前后、高 低不同位置的选择,所表现出来的景物会呈现不 同的视觉效果,这一切都是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 生的结果。焦点透视中心点代表视点的主视方向, 理论上永远在视圈内画面的中心位置,是不变的 因素。作为视点,是可以游动的,可以从宽、深、 高三个向度上选择与构图,也就是左右、前后、 高低三个方向位置的选择,这是一个可变的因素, 而这三个因素并不仅是单项选择,往往是两者或 三者综合选择,例如面对某个景物我可以选择它 左面远一些高处的位置,是全方位的观照。
透视的种类
PPT学习交流
1
透视种类
一、平行透视 二、成角透视 三、倾斜透视
PPT学习交流
2
一、平行透视
1、概念 一个立方体,如果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那么它的 变线(共四条)在画面中消失于灭点(心点)的作 图方法叫做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
PPT学习交流
3
2、平行透视的作图方法
PPT学习交流
4
• (1)定好基线X和视平线H、灭点M • (2)确定距点D • (3)画与画面平行的abcd方形面
PPT学习交流
28
A
B
PPT学习交流
•C
29
二、视点左右位置的变化
• 通过心点作一条垂线,叫正中线,正中线将景物 分成左右两部分。它与视平线上下分割画面所显 示的特征相同,我们可将图A、B、C所示的图形侧 过来看,就是正中线左右移动位置时所显示的不 同效果。图D是正中线的左、右和居中的三个位置, 立方体侧面面积的大小变化是其最主要特征。在 构图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位置变化。
PPT学习交流
16
PPT学习交流
17
•②景物本身没有倾斜面,但由 于景物特别高大,而观察它时 距离又很近,必须仰视或俯视 才能看到全景(如高层建筑 物),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直立 的景物也产生了倾斜的视觉效 果,这种特殊情况下的作图方 法也称之为倾斜透视。
PPT学习交流
18
PPT学习交流
19
2、倾斜透视的作图方法
• B、过S作SM1垂直SM2,交H于M1.
• C、连接AM2.AM2则为所求垂直于AB的另一直角 边,即AB垂直AM2,M2为另一个余点(灭点).
PPT学习交流
15
三、倾斜透视
1、概念 倾斜透视的概念有两方面的含义:
• ①凡一个平面与水平地面成一边高一边低的倾斜情 况,这种斜面在画面中变线消失于天点或地点的作 图方法称为倾斜透视。如楼梯、斜坡、瓦房的屋顶 等。
PPT学习交流
5
• (4)从abcd各点向灭点M引消失线。
• (5)延长bc至e点,ce使等于dA
• (6)连接De交cM于f,f即为长方体长 度在此种状态下所体现的透视深度。
• (7)由f点依次作垂线和水平线与dM、 aM、bM各线相交,并依次连接各 交点即得长方体。
PPT学习交流
6
PPT学习交流
27
• 如下面三副图是同一景物分别在高、中、低三个 位置上观察到的透视效果。图A,视点接近人的正 常高度,视平线位置偏中,上下景物在画面上的 比例相当,消失缓急均匀,给人一种稳定舒适感, 构图取景可偏中。图B,视平线下移接近地面高度, 是仰视效果,近大远小的比例加大,大部分景物 集中到视线平线上方,上方景物增多消失拉长, 变化减缓,远近关系伸展,层次分明。而视平线 以下,景物减少,消失缩短,变化加快。取景可 上移,使画面充实而富于变化,显得有紧凑之感。 图C是视平线升高,景物大部分集中在视平线以下, 特征与图B相反,画面倒过来看,就是图B所示特 征。这种特征属俯视效果,易得空旷之感,适于 表现宏大场面,例如画城市规划效果图。
7
二、成角透视
• 1、概念 一个立方体没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 但有一条棱与水平面垂直,它的变线 (共8条)描绘在画面中,分别消失 于灭点的作图方法称为成角透视,也 叫二点透视。
PPT学习交流
8
PPT学习交流
9
2、成角透视作图方法
PPT学习交流
10
1、定视平线H,距点D,测点L1,L2灭点M1、M2。 2、在基线X上定出AD=AD、Ab=AB、AA’=AE。 3、由AA‘分别向M1、M2作消失线。 4、连接L1b交M1A于B,连接L2d交M2于D 5、过D点作垂线交A’M2于D‘,过B点作垂线交A’M1
PPT学习交流
26
一、视点源自文库上下高度上的变化
• 不难想像,我们在楼下所观察到的景物与在高楼上 所观察到的同样的景物,它的视觉效果会有巨大差 异。视点的上下移动,实际上是视平线在上下移动。 视平线作为上下分割景物及构图的基准线,在移动 过程中势必会造成构图中上下景物的比例及消失变 化的缓急程度。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30
D
PPT学习交流
31
三、视点前后距离的变化
• 写生构图时除了左右、上下位置的选择外,还有远 近深度的变化。当然我们观察景物时,其距离的远 近也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太近或太远,要根据所描 绘景物在构图中的主次地位,和周围景物之间的对 比、协调关系而定,太近会产生变形且不能看见全 貌,太远则不能突出主体且模糊不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