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初探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把数学纳入了科学的领域,并用一句话概括了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关键词】数学教育;生活化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

中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希望能给广大的幼教同仁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重视集中教育活动,更要注重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数学并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纲要》倡导的教育理念。同时教师要为幼儿创设

运用数学的环境。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早上按时上幼儿园(时间);来了多少小朋友,有多少碗,吃多少食物(量);玩什么样的玩具(形状);排队(序列)等等。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2.理解“数学教育生活化”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如呆板地向他们灌输数学知识,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幼儿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幼儿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中,无法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不仅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反会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反感和厌烦。我认为“数学教育生活化”是把活动内容和教育过程融入社会生活经验之中,让幼儿在社会情景中自然地感受、了解并掌握有关数学知识,使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共建等建构或修正其数概念,而不是由教师直接“教”给幼儿知识。

3.运用、贯彻“数学教育生活化”

3.1教学形式生活化。

教育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我们的周围,每样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数学素材。如玩具的类别、颜色、大小、形状、空间位置;餐具数量的多少、大小匹配;树木的高矮、粗细、排列规律……这些皆可作为幼儿有意义

的学习素材。

3.1.1将数学活动融入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现象向幼儿渗透数学教学内容,能使幼儿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是那么地自然、轻松和有趣;利用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引导幼儿在有意无意间以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多种数学信息,可以消除幼儿对数学的陌生感,唤起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学数学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奠定数学学习的扎实基础。生活中有很多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例如在日常生活活动中:1、可通过相互问好,“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与生活情境结合,让幼儿分辨上午和下午,白天和晚上; 2、在进餐和吃点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匹配教学:一个小朋友一个杯子,一个小碗一个勺子……;3、幼儿到盥洗室轮流洗手时,可获得快、慢、顺序(先后、以及第几组、第几个等序数)概念。4、让幼儿做老师的小助手,请小朋友帮老师分发学习用品。例如:分手工纸或画纸,老师便请每组一个幼儿先数一数(可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两个两个地数)自己组的人再按自己组的人数数出相应的纸张并分发给每个幼儿。

3.1.2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反思,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

如“我们班今天来了几个男孩,几个女孩,数数一共有多少人”、

“老师需要9个椅子,数数现在还差多少”、“帮老师数数46个盆子够了没有”“请小朋友按要求自己摆放小椅子,第一排摆放9张,第二排摆放10张,第三排摆放12张……”等一些需要动脑和手脚去做的难度稍大的工作,这些,对于老师来说轻而易举,却给予了孩子们生动活泼的课前活动,同时也刺激了他们能够自主能动地参加课堂的教学,使老师能轻易地教,幼儿轻易地学。

3.2数学教育实施途径生活化。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实施途径除了集体教育活动和数学区外,应该扩大活动领域,使活动深入家庭走向社会,与社会生活中的数学紧密结合起来。

3.2.1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活动

在“认识数字”的活动中,幼儿寻找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图书、衣服、鞋子、电话机、遥控器等物品,还有我们在主题墙饰的运用数字,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从而使幼儿在生活中常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又如大班“学习顺数、倒数”的活动中,通过“小老鼠上楼梯”的情节,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动手动口,达到手口一致地顺数、倒数;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我们又让孩子们在自己生活中找找有“倒数”的东西,他们发现了微波炉、赛跑比赛前的发令等都有“倒数”。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们愉快地学会

了倒数。幼儿不仅巩固了倒数的知识,也发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不可缺少。

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极大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3.2.2让幼儿在家庭中自由体验有关的数学经验

数学活动进入家庭,让幼儿在家庭中愉快地学习。家庭中数学启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从中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内容不是枯燥的数字和呆板的几加几、几减几,而是有趣的、有用的。如:上下阶梯时数一数阶梯。整理衣服时,可让孩子将衣服按爸爸的、妈妈的和自己的进行折叠整理;或按上衣、裤子和袜子进行折叠整理。又如,吃饭前,请孩子给每位吃饭的人分发一份餐具(包括碗筷、勺子、碟子、餐巾纸),这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方法。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掌握了数数、排序、分类、加减等知识,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幼儿自主的思考、探索解决了问题,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2.3走向社会,去接触社会中蕴含的数学

幼儿到菜市场,可统计蔬菜的种类,观察蔬菜的摆放,也可观察菜贩秤菜,收找钱,并尝试自己秤一点菜。在超市,可观察商品的陈列,自选几种喜欢的东西记下从价格(10元以内的数)统计了钱的多少后到收银如交钱取物。提货物,感受、辨别轻重。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发现了人们对数、重量、分类、量加减、排序及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