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医学细胞生物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NA,核糖体亚基
四、核纤层
1、组成
核纤层是1amin A 、 lamin B、 lamin C三种多肽组成的纤 维网状结构。
属于中间纤维蛋白 ,与核外中间纤维、 核骨架相连。
2、核纤层的功能:
1)在细胞核中起支架作用 2)参与核膜的重建
前期:lamin 磷酸化→lamin解聚→核膜崩解 末期: lamin去磷酸化→lamin装配→核膜重建
1、被动运输:无机离子和小分子物
质可以自由通过核膜
除了Na+
2、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
主要途径:核孔复合体
捕鱼笼式模型组成
胞质环
中央栓 辐 胞质纤维
胞质颗粒
核质环
核纤层
核孔复合体的功能: 介导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被动运输
离子,小分子
组蛋白, DNA聚合
主动运输
酶,RNA聚合酶, 核糖体蛋白
• 脂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与内质网相似,但浓度有差别,胆固醇及甘油三 酯的含量较高
• 少量的DNA、RNA
二、核膜的结构
外核膜(outer nuclear membrane)
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 核周间隙(perinuclear space)
区别于:
核 孔(nuclear pores) 膜间腔
一、化学组成
成分
核酸 DNA RNA
蛋白质 组蛋白 非组蛋白
所占比例 1 0.05-0.1 1 0.5-1.5
(一) DNA——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随着生物进化而呈现增加趋势,但 也不尽然。
48条
12条
104条
80条
116,160条
44条
端粒序列 着丝点序列 复制源序列 端粒序列
结构类型
单一序列(unique seq.) 中度重复序列(middle repetitive seq.) 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titive seq.)
① 酸性蛋白质,带负电荷,富含 天门冬AA,谷AA等酸性AA
特 性
② 数量少,种类多
③ 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④ 整个周期都能合成
二、染色质的类型
常染色质 弱嗜碱性,包装松散,有转录活性
(euchromatin)
异染色质 (herterchromatin)
结构异染色质 兼性异染色质
常、异染色质的区别
细胞分裂期
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
间 核仁(nucleolus)
期 核
染色质(chromatin)
核基质(nuclear matrix)
即核骨架(nuclear skeleton)
第一节 核膜 (nuclear envelope)
一、核被膜的化学成分
• 蛋白质
占65-75%,所含酶类与内质网相似
细胞核医学细胞生物学优秀课 件
概述
一、细胞核最基本的功能
1.贮存遗传信息(DNA) 2.复制、转录遗传信息并指导蛋白
质合成 3.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
二、细胞核的大小、形态、数目 1.大小
胚胎细胞、肿瘤细胞细胞核比例大 衰老细胞细胞核比例小
2.形态
随细胞不同而不同
3.数目
一般仅一个,破骨细胞有数百个
核 小 体 模 型 图 解
(二)螺线管——二级结构
由核小体构 成的染色质细 丝再螺旋化, 形成中空的螺 线管,每个螺 旋内含6个核小 体。
(三)超螺线管——三级结构
(四)染色单体——四级结构
以上即染色 体的组装过程, 均以螺旋方式实 现,总称为多级 螺旋模型。
压缩7倍
染 压缩6倍 色
质 的 高 度 折 压缩40倍 叠
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
螺旋化程度 低
高
染色
较浅
较深
间期
核中央
核边缘
分裂期 活性 复制时间
染色体臂 着丝粒区和端粒区
常转录
很少转录
S 早、中期 S 晚期
三、染色体的构建
(一)核小体,一级结构
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约200bp 核小体模型
•核心颗粒:组蛋白八聚体及周围缠绕的1.75圈DNA (约146bp) •Linker DNA :连结两个核小体(约60bp) (H1 :锁住DNA进出端,稳定核小体的结构)
参与染色质的凝集
阻碍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3)参与细胞核构建和DNA复制
核纤层蛋白A
核纤层蛋白B
核纤层蛋白C
核纤层蛋白与核内膜及染色质的关系图解
第二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Chromatin & chromosome
概念
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由 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RNA等组 成的核蛋白复合体。染色体和染色质是 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中所 表现的两种不同存在方式。
(一)外核膜
与粗面内质网相连, 其外表面附着核糖体。
(二)内核膜
无核糖体附着,有核 纤层蛋白受体,从而固定 到核纤层上。
(三)核周间隙
内、外核膜之间的空腔。
(四)核孔
核孔——内外两层核膜融合形成 的小孔。
一般来说,合成功能旺盛的细胞, 核孔数目较多(其数量主要是与细胞核 的 转 录 水 平 有 关 , 密 度 大 约 35-65 个 /μm2)
压缩5倍
四、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中
(主缢痕)
期
染
色
体
模
式
图
中心结构域
着
丝
动粒结构域
粒
模
式
图
配对结构域
端粒(telomere)
随细胞增殖分裂逐渐缩短,与细胞 衰老有关。
随体
染色体的臂 上凹陷缩窄形成 次缢痕,与核仁 的形成有关,称 为核仁组织区。
H2A 1.22 129 H2B 2.66 125 H3 0.77 135 H4 0.79 102
14.0 13.6 15.3 11.3
高 高 极高 极高
存在于核心颗粒,形成核小体
核小体蛋白, 存在帮于助核心D颗N粒A,形成核小体
卷曲形成核 存在小于核体心颗粒,形成核小体
存在于核心颗粒,形成核小体
2.非组蛋白
核孔
核 孔
核孔复合体
(nuclear pore complex,NPC)
核孔是由一组蛋白质颗粒和 纤维物质以特定方式排列形成的 复合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
二、核被膜的功能
1. 区域化作用
内环境相对稳定;DNA复制、转录与蛋 白合成有时空间隔。
2. 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 质和信息流通
核质之间的物质运输
RNA——含量极低
(二)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1.组蛋白 组蛋白是真核细胞染色质的主要
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精氨酸和 赖氨酸,属碱性蛋白质。
核小体
组蛋白的分类及特性
种类
赖氨酸 /精氨酸
残基数
分子量 (kD)
保守性
存在部位 及结构作用
H1 29.00 215
23.0
低
存在于连接线上,锁定核小体 及参与高一层次的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