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动配电网发展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主动配电网发展的重要性

(1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23;2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3广西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趋向于更高的品质,传统的配电网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主动式配电网应运而生。本文阐述主动配电网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主动配电网发展的重要性等。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发展意义

0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长,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的束缚。电力行业要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要改变以往的配电模式。当前电力市场具有开放性,驱使着电网朝着高效、智能、灵活和可持续方向发展,以适应不断进步的技术需求。可持续性是未来电网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分布式电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的接入与

应用。但是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会对传统配电网造成很大的影响;主动配电网具有组合控制各种分布式能源的能力,提高配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提升配电网资产的利用率,提高用电用户的用电质量和电网供电的可靠性,这是

未来配电网发展的主要模式。

1 主动配电网的概念

主动配电网的内部具有分布式或分散式能源,也具有控制和运行能力,它能够综合控制分布式能源、能够利用灵活的网络技术,从而实现潮流的有效管理。

根据2008年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的定义,主动配电网是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及电力电子技术,主动管理分布式资源,自主协调控制发电、储能装置和响应负荷,并积极消纳可再生能源。主动配电系统可以实现发电、负荷以及配电网的协调优化控制,便于满足客户需求侧响应,其发展满足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瓶颈的重大需求和符合国家

的能源发展战略部署。

2 主动配电网与传统配电网的比较

主动配电网是由微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构成的配电系统;而传统的配电网的运行、控制和管理模式都是被动的。传统配电网由大型发电厂生产的电能,流经输电网(高压),通过配电网(MV和LV)输送给用电用户,中低压(LV)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被动”负荷,因此配电网被称为被动配电网。在中国,即使采用配电自动化,其核心控制思路依然是被动的,在无故障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进行自动控制。现有的配电网分析计算,无论损耗、电压和可靠性,都是基于最大负荷条件或平均负荷条件而做的分析计算。因

此,传统配电系统不是为大量接入分布式能源而?O计的,所以大量分布式能源(DER)接入配电网后可能会带来不良的

影响。

3主动配电网发展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快速发展,都对配电网规划建设、配电网运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对于用电用户来说,接入主动配电网意味着提高了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分布式电源和电网供电可以互为备用电源,在故障时可以减少停电时间、缩小停电面积、提高终端能源的利用效率;对电网企业来说,主动配电网的投运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主动配电网的高效运行可以提高电能传输效率并带来节能效益,多电源协同供电可有效解决地区输配电能力不足等问题,保证电网可靠、稳定的运行,而且还可以进行有效的移峰填谷,如精准的控制负荷,减少电力系统故障率等。主动配电网的投运还可以可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它的投运将提高地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占有比率,实现可再生能源全部消纳,改善环境,并推动智能楼宇等一系列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目前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比率日趋升高,这些波动性较大的且大规模间歇式能源给电网的稳定、安全带来较大影响,但是电网并不排斥这些分布式能源。主动配电网能够满足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实现配电网双向潮

流灵活控制的主动配电网络,从根本上解决配电网高度兼容分布式能源的有效技术手段。

4 结语

分布式电源、高品质供电需求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配电模式,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与现代配电网的紧密结合,产生了主动配电网。在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对主动配电网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将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

主动配电网是智能配电网的一种高级阶段,其理论和实践才处于初始阶段,其规划、运行、控制以及市场交易等多领域都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由于分布式能源的比率不断提高,主动配电网孕育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机遇,不仅电网公司而且电力用户以及能源供应企业都有机会从主

动配电网的发展中获利。充分利用主动配电网的可控资源,实现主动配电网高电能品质、高运行可靠性、清洁能源的高比率的运行目标,为主网提供更多电能与备用服务。

参考文献:

[1] 尤毅、刘东、于文鹏、陈飞、潘飞,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8)

[2] 夏坊、彭志炜、李鹏程,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贵州电力技术,2016(9)

[3] 陈炯聪、宋旭东、余南华,主动配电网及其关键技

术研究[J],广东电力,2014(10)

[4] 程林、刘琛、康重庆、吴强,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分析与展望[J],电力建设,2015(1)

[5] 刘献、张润明、廖奉怡、陈雄常,主动配电网技术及要点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2(2)

[6] 赵波、王财胜、周金辉、赵俊晖、杨野青,主动配电网现状与未来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8)作者简介:

覃贵芳(1986-),女,壮族,广西河池人,广西大学电气学院2015级工程硕士,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电气工程。黄坚坚(1984-),男,汉族,福建宁德人,广西大学电气学院2015级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电气工程。梁启东(1986-),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电气二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