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东垣主脾胃论。提出“百病皆由脾虚而致” ,小儿“脾 常不足”,故善用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
张从正主邪实论。认为一切疾病皆由邪气入侵而致, 故主张用攻下法驱除病邪,为治疗儿科热病采用“上病治 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丹溪主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观点, 对认识小儿阴不足,阳有余及热病易伤稚阴 而采用滋阴降火之法产生了具大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小儿为何易患脾肺二经病证?
2、小儿发病可何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难点:小儿变蒸的含义与实质是什么?
一、生理特点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是指小儿脏腑组织器官健全不成熟。精血
津液的生化以及功能活动都处于幼稚不健全、 不成熟。正如钱仲阳所云:“小儿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这种阴未充阳未长的 生理特点称之为“稚阴稚阳”之体。小儿生长 发育的过程是阴长而阳充。这种维阴稚阳的 生理特点尤以肺、脾、肾三脏明显。
肺部发育:肺泡数目少,弹力纤维运动 差→肺间质及血管丰富→感染后由于鼓胀不 充分→肺不张。
炎症渗出充血水肿→呼吸面积减少,呼吸 困难,青紫发绀。
其结果由上下呼吸道解剖组织发育不完全 →使得功能活动不健全—易感冒,感冒后又 易向下呼吸道扩展出现肺炎等。 消化系统:消化力薄弱称之为“脾常不足”。
1、胃体发育 新生儿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股发育不佳—溢乳 婴幼儿消化液、消化酶、胃酸分泌不足,腺体少—消化不良
男孩5~6
3、尿道发育—短为女孩主1~3
故易上 行感染
4、肾脏 回吸收力差—肾阀回吸收糖质只为成人的
20~35%左右故静脉输入或食 糖过多时可出现糖尿。 排泄力差—新生儿排钠、钾、氧化物、磷酸 盐↓故治疗时补水钠过多→易水 肿。 浓缩力差—新生儿显著,成人尿中尿素可比 血浆高4倍而新生儿则缺乏这种浓 缩力。
2、肠道 粘膜血管及绒毛发育好—吸收力良好 渗透性别高—肠内毒素易吸收而中毒
乙状结肠—较长易便秘发生巨结肠证。 肠系膜活动度较大—易发生肠套叠,肠扭转 等。
泌尿系统:浓缩回吸收力↓称之为“肾常虚”。 1、输尿管—短而粗,变曲度大—易感染梗阻 引起肾脏病变
如肾盂肾炎。
2、膀胱发育(新生儿容量为50,周岁时 200)—乳儿较成人位稍高,充盈时易触 及乳婴泌尿量相对↑,容量小—排尿频数。
中医儿科学
第一章
儿科学发展简史
❖ 教学目的和要求:
❖ 1、了解儿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 2、掌握历代儿科名家学术观点。
❖ 3、掌握明清时代中医预防学方法。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1、钱仲阳对儿科学的贡献。
❖
2、万全对儿科生理、病理三有余四不足的
❖
认识。
第一节 儿科学发展简史
儿科学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祖 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勇于实 践,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使中医儿科学不 断向前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理 论知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 贡献,共分5个阶段。
四、明清时代 为儿科学进一步发展阶段。其主要成就是: 1、预防医学:始于人痘接种法,开创世界 免疫学的先河,防止天花、麻疹。 2、万全:提出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三有余四不足。
3、陈飞霞:首创了小儿指纹三关望诊, 为儿科学独特的诊法,做出了具有学术影响 的贡献,至今仍广泛地应用儿科临床。
五、新中国 为儿科学成熟阶段 1、政府重视,机构齐全:从中央到地 方,层层有专门的卫生行政机构。
2、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善用寒凉诊治麻、 痘、斑、疹,该书是论述麻、痘、斑疹每部专著。
3、南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 痒用温补法以诊治痘、疹疾病,至此儿科学术界寒凉与热 两派产生学术争鸣。
4、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主火热论。提出“小儿病毒、纯阳、热多冷少 也。”主张善用寒凉。
一、秦汉时代
为祖国医学儿科学萌芽阶段。秦汉以前,从夏商至周代, 祖国医学已逐渐发展起来,至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名医辈出。 如《史记》扁颂列传—扁鹊在秦为“小儿医”。
《颅囟经》为我国第一部儿科学专著,亦是世界上最早的 医学儿科学专著,本书主要学术观点,提出了“纯阳”的 学术思想。
二、隋唐时代
为儿科学奠基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 济文化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时至隋唐已为祖儿科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如:1、唐代太医暑内设医博士教授生徒: 专设少小科、学制为5年。
2、预防工作抓实有效:防保工作从娃娃 抓起,遇到了一些急性传染病的发病。并提 出了对小儿肺炎、腹泻、贫血、佝偻病预防 措施,提高了儿童健康生存质量。
3、中西医融会贯通,发挥临床治疗的最 大优势,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互相 取长补短,积极改善中医药剂型与专病研 究,提高了临床诊疗效果。
4、中外医学交流:通过每年国内、外学 术交流活动,或互派卫生队、防问团等促进 国内与国际儿科学术思想的交流活动,提高 认识,增进新知。
5、教育体系完备:各省地市政府机构创 办中专、大专、本科、硕博士儿科医学教学 活动,积极为各级卫生机构培养输送了大量 卫生职业技术骨干,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第一章 第三、四节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儿科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掌握生理特点与病理特点。
3、掌握生理常数计算公式。
例如:肺系发育不完善→肺气不足(易感 冒) 1、上呼吸道(从鼻至喉)鼻咽腔小鼻毛 少,血管丰富局免疫力↓—易感染而且呼吸 困难 喉腔狭声带及粘膜薄弱 感染后易患— 咽喉炎声带嘶哑 耳咽管呈水平—上感后易患 中耳炎 。
2、下呼吸道相对窄长,纤毛运动差,对炎 症刺激防御力↓→易感染气管炎、肺炎等。
2、《千金要方》把小儿疾病分为九门,出以方药。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宋金元时代
为祖国医学冒盛时期。宋金元时代,由于经济文化
的发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科学技术的发明,对
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名家有:
1、宋代:钱仲阳《小儿药证真诀》的问世。A、创立了五 脏证治法则B、首创小儿体质为“脏腑柔弱,成而未全,全 而未壮……,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学术观点,为后世 认识小儿生、病理及体质特点开创了先河。C、首先提出 疳为脾胃病D、首创六味地黄丸补肾中之水为后世医家广 泛加味运用。
张从正主邪实论。认为一切疾病皆由邪气入侵而致, 故主张用攻下法驱除病邪,为治疗儿科热病采用“上病治 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丹溪主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观点, 对认识小儿阴不足,阳有余及热病易伤稚阴 而采用滋阴降火之法产生了具大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小儿为何易患脾肺二经病证?
2、小儿发病可何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难点:小儿变蒸的含义与实质是什么?
一、生理特点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是指小儿脏腑组织器官健全不成熟。精血
津液的生化以及功能活动都处于幼稚不健全、 不成熟。正如钱仲阳所云:“小儿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这种阴未充阳未长的 生理特点称之为“稚阴稚阳”之体。小儿生长 发育的过程是阴长而阳充。这种维阴稚阳的 生理特点尤以肺、脾、肾三脏明显。
肺部发育:肺泡数目少,弹力纤维运动 差→肺间质及血管丰富→感染后由于鼓胀不 充分→肺不张。
炎症渗出充血水肿→呼吸面积减少,呼吸 困难,青紫发绀。
其结果由上下呼吸道解剖组织发育不完全 →使得功能活动不健全—易感冒,感冒后又 易向下呼吸道扩展出现肺炎等。 消化系统:消化力薄弱称之为“脾常不足”。
1、胃体发育 新生儿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股发育不佳—溢乳 婴幼儿消化液、消化酶、胃酸分泌不足,腺体少—消化不良
男孩5~6
3、尿道发育—短为女孩主1~3
故易上 行感染
4、肾脏 回吸收力差—肾阀回吸收糖质只为成人的
20~35%左右故静脉输入或食 糖过多时可出现糖尿。 排泄力差—新生儿排钠、钾、氧化物、磷酸 盐↓故治疗时补水钠过多→易水 肿。 浓缩力差—新生儿显著,成人尿中尿素可比 血浆高4倍而新生儿则缺乏这种浓 缩力。
2、肠道 粘膜血管及绒毛发育好—吸收力良好 渗透性别高—肠内毒素易吸收而中毒
乙状结肠—较长易便秘发生巨结肠证。 肠系膜活动度较大—易发生肠套叠,肠扭转 等。
泌尿系统:浓缩回吸收力↓称之为“肾常虚”。 1、输尿管—短而粗,变曲度大—易感染梗阻 引起肾脏病变
如肾盂肾炎。
2、膀胱发育(新生儿容量为50,周岁时 200)—乳儿较成人位稍高,充盈时易触 及乳婴泌尿量相对↑,容量小—排尿频数。
中医儿科学
第一章
儿科学发展简史
❖ 教学目的和要求:
❖ 1、了解儿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 2、掌握历代儿科名家学术观点。
❖ 3、掌握明清时代中医预防学方法。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1、钱仲阳对儿科学的贡献。
❖
2、万全对儿科生理、病理三有余四不足的
❖
认识。
第一节 儿科学发展简史
儿科学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祖 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勇于实 践,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使中医儿科学不 断向前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理 论知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 贡献,共分5个阶段。
四、明清时代 为儿科学进一步发展阶段。其主要成就是: 1、预防医学:始于人痘接种法,开创世界 免疫学的先河,防止天花、麻疹。 2、万全:提出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三有余四不足。
3、陈飞霞:首创了小儿指纹三关望诊, 为儿科学独特的诊法,做出了具有学术影响 的贡献,至今仍广泛地应用儿科临床。
五、新中国 为儿科学成熟阶段 1、政府重视,机构齐全:从中央到地 方,层层有专门的卫生行政机构。
2、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善用寒凉诊治麻、 痘、斑、疹,该书是论述麻、痘、斑疹每部专著。
3、南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 痒用温补法以诊治痘、疹疾病,至此儿科学术界寒凉与热 两派产生学术争鸣。
4、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主火热论。提出“小儿病毒、纯阳、热多冷少 也。”主张善用寒凉。
一、秦汉时代
为祖国医学儿科学萌芽阶段。秦汉以前,从夏商至周代, 祖国医学已逐渐发展起来,至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名医辈出。 如《史记》扁颂列传—扁鹊在秦为“小儿医”。
《颅囟经》为我国第一部儿科学专著,亦是世界上最早的 医学儿科学专著,本书主要学术观点,提出了“纯阳”的 学术思想。
二、隋唐时代
为儿科学奠基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 济文化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时至隋唐已为祖儿科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如:1、唐代太医暑内设医博士教授生徒: 专设少小科、学制为5年。
2、预防工作抓实有效:防保工作从娃娃 抓起,遇到了一些急性传染病的发病。并提 出了对小儿肺炎、腹泻、贫血、佝偻病预防 措施,提高了儿童健康生存质量。
3、中西医融会贯通,发挥临床治疗的最 大优势,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互相 取长补短,积极改善中医药剂型与专病研 究,提高了临床诊疗效果。
4、中外医学交流:通过每年国内、外学 术交流活动,或互派卫生队、防问团等促进 国内与国际儿科学术思想的交流活动,提高 认识,增进新知。
5、教育体系完备:各省地市政府机构创 办中专、大专、本科、硕博士儿科医学教学 活动,积极为各级卫生机构培养输送了大量 卫生职业技术骨干,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第一章 第三、四节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儿科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掌握生理特点与病理特点。
3、掌握生理常数计算公式。
例如:肺系发育不完善→肺气不足(易感 冒) 1、上呼吸道(从鼻至喉)鼻咽腔小鼻毛 少,血管丰富局免疫力↓—易感染而且呼吸 困难 喉腔狭声带及粘膜薄弱 感染后易患— 咽喉炎声带嘶哑 耳咽管呈水平—上感后易患 中耳炎 。
2、下呼吸道相对窄长,纤毛运动差,对炎 症刺激防御力↓→易感染气管炎、肺炎等。
2、《千金要方》把小儿疾病分为九门,出以方药。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宋金元时代
为祖国医学冒盛时期。宋金元时代,由于经济文化
的发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科学技术的发明,对
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名家有:
1、宋代:钱仲阳《小儿药证真诀》的问世。A、创立了五 脏证治法则B、首创小儿体质为“脏腑柔弱,成而未全,全 而未壮……,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学术观点,为后世 认识小儿生、病理及体质特点开创了先河。C、首先提出 疳为脾胃病D、首创六味地黄丸补肾中之水为后世医家广 泛加味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