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及NA的各自变异不断组合成新的变异株,足 够大的变异使人群中对原有流行株所建立的免疫 屏障不再能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 当人群充分易感时,变异株的攻击就引起疫情暴 发,这是导致流感大流行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 显著的变异主要发生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 病毒则少见得多,而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病程短,有高热 、头痛、身痛、乏力等显著的全身中毒症 状,但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一)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甲型流感 突然发病、传播迅速、流行广泛、 发病率高、流行过程短,大都出现于冬季。 乙型流感 常引起中等流行,或局部地区和 群体的小流行。 丙型流感 一般不引起流行,主要为散发, 侵犯婴幼儿。
1933年,Smith等人从雪貂体内分离 出甲型流感病毒,确定了 流感的病原体。
1982年,我国学者郭元吉等分离出猪的丙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是RNA病 毒,由包膜和核壳 体构成。
病毒颗粒的包 膜表面有两种形态 不一的糖蛋白突起 :HA、NA,即血 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
它们在流感病毒的感染、复制及扩散、传播、变异机制中, 发挥重要的作用。
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
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 泌物中,通过谈话、咳嗽或打喷嚏等,以飞沫 或气溶胶形式散播于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即 受染。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Influenza
目前,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的疾病 主要有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和甲型 H1N1流感。 这三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同属流行性感 冒病毒,发病机制也相同,只是由于 病毒的致病强度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 同,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所差异。
流感病毒的病原学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属于正黏病 毒科(Orthomyxoviridae)。
流感病毒的分型
根据病毒核蛋白和膜基质蛋白抗原性不同,将流感病毒 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按照HA和NA抗原的不同,又将同型病毒分为若干 亚型。
甲型根据H和N的抗原性不同分为若干亚型,H分为 16个亚型(H1~H16),N有9个亚型(N1~N9)。
以甲型流感病毒威胁性最大,可感染人类及不同种 类的动物,包括鸟、马、猪及海洋哺乳动物;而乙型及 丙型流感病毒则主要是人类流感的致病原。
流感病毒致病的主要机制是病毒复 制引起的细胞损伤及死亡。此外, 甲、乙型流感病毒还可以诱导受感 染的细胞发生凋亡。
流感病毒可感染呼吸道的所有各类细胞,并 能在细胞内复制。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量 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外周血白细胞亦可感染流感病毒,导致 趋化性、吞噬作用及增殖能力的缺陷,使流 感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继发感染的细菌又进 一步增强病毒的复制。
流感病毒的变异
流感病毒很容易变异,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 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即引起HA和NA抗原漂 移(antigenic drift)。这种在较小程度上发
生的基因变异,每年或每几年频繁发生。 若两种不同亚型毒株感染细胞,使其基
因组发生重组,则可引起抗原位移( antigenic shift),导致新血清型的出现。
甲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大多呈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 膜。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在丙烯酰胺-琼脂糖-
尿素凝胶上电泳可得到8个基因片断。
依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 经氨酸酶(N)蛋白的抗原 性,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 ( H1 ~ H16 ) 和 9 个 N 亚 型 (N1~N9)。
H1~H3亚型和N1、N2亚型与人流感有关。
H5和H7亚型通常只感染禽类 ,其中的一些毒株 (以 H5N1、H7N7、H7N9为代表)所引起的禽类疾病称高致病 性禽流感(high pathogenic influenza)。
已 明 确 禽类能将上述毒株传染给人(主要为H5N1 、 H9N2、H7N7、H7N9、H7N2、H7N3),百度文库有启动人类新 的流感大流行的潜在威胁。
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激发机体的免疫 保护反应。 感染2周内即可产生针对 HA的IgM、IgA、IgG抗体。
它们可以阻断流感病毒对宿主细 胞的吸附和穿入,故有中和病毒、阻 止感染的作用。
一、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 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具 有高度传染性,几乎每年都会在世界某个 地区暴发流行。
较少发生重大 的变异
引起中等流行 或局部地区和 群体的小流行
一般不发生 显著的变异
主要以散发形式出 现,侵犯婴幼儿, 一般不引起流行
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加热55℃1小时、60℃10分钟或煮沸2分钟即被 灭活;对大多数防腐消毒药敏感。 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可保存数周,在冷冻的肉类和骨髓中可 存活10个月。在干燥尘埃中可存活2周,存在于口腔、鼻腔和粪便 中的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有较大的抵抗力。
流感病毒对人类威胁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其流行的 规模。
甲型流感 病毒常常造成 暴发流行或大 流行,故危害 更大,流感的 世界性大流行 已经发生多次, 均是甲型流感
病毒感染引起。 1918年大流行时的临时医院
20世纪发生的人类流感大流行
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期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3d,从患者口鼻排出大量 病毒,排毒时间可长达病后7d;以病初2~3d 传染性最强。
近年发现一个新的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株感染人类, 来源于猪、禽类和人类的病毒基因片段。
宿主 病毒变异性
临床特征
甲、乙、丙型流感病毒的比较
甲型 人、猪、马、禽类
乙型 似仅感染人类
丙型 感染人、猪
很容易发生显著的 抗原变异,形成新 的变异株 易在一般人群中造 成暴发流行或大流 行,有些患者病情 很重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和轻型患者人数众 多,体内虽有病毒增殖,但无明显症状而不易 发现,是对公共卫生威胁最大的传染源。
流感病毒株的宿主特异性在一定意义上是 相对的。 1997年,香港报告了全球首次发现的人间 禽流感H5N1,跨越了人类/禽鸟之间的界限。 此前,H5N1株仅见于鸟类、鸡鸭等禽类。 此后,其他地方亦不断有禽流感病人的零 星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