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自由主义的来源及基本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适自由主义的来源及基本内涵
摘要:在现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胡适是一位非常值得探讨的人物,其自由主义观念尤为著名。

胡适自由主义的来源主要有易卜生的个人主义、杜威实验主义和美国民主政治生活的实践。

根据这些来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胡适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胡适;自由主义;基本内涵
1929年,胡适针对国民党政府发布的“保障人权”的命令,发表了《人权与约法》一文。

随后众多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发动了影响深远的人权运动,向国民政府要人权和自由。

人权运动虽然参与人数不多,并且持续时间也比较短,但运动中所体现出的政治思想不仅对当时中国许多的知识分子,并且对后来资产阶级右翼的政治主张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胡适是这场人权运动的发起者和核心人物之一,他虽然没有像罗隆基那样在人权理论方面作细致深入的研究,但是他的一些著作以及平常的言论中折射了诸多的人权思想,尤其是其人权主义观念对中国现代化影响深远。

一、胡适自由主义的来源
每个思想家思想体系的建立都与他生活的时代环境和民族传统息息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环境固然对胡适人权思想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但是胡适的留学经历,更是对其人权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余英时先生曾经提及:胡适留学美国的七年是他思想体系定型的关键时期。

1.易卜生个人主义思想对胡适自由主义的影响
个人主义产生之初是作为反对神权、保护人权的思想利器出现的。

个人主义思潮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在20世纪初期传入我国。

个人主义以保护个人利益为核心,强调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他权利都要让位于个人权利。

个人主义认为其他权利都是建立在个人权利之上,是个人权利的集中表现,其他权利内涵的阐释都要以个人权利为基础。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个人主义思想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个人人格独立、个体思想自由以及个体的社会责任。

易卜生认为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个体要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产生独立自由的思想,并为之向社会负责。

个人要坚持人格独立,不要畏惧权威;要思想自由,不受权威思想的制约;要对个人行为负责,乃至对社会负责。

胡适认为正是在这种个人主义思潮的引导下,17、18世纪的欧洲才创造出诸多开明之士,才有今日的文明世界。

易卜生的个人主义思想使胡适受益匪浅,成为胡适构建了自由主义人权思想的理论基础,成为其分析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理论根基。

2.杜威实验主义思想对胡适人权思想的影响
胡适自由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来源于杜威的实验主义,胡适曾提及他自从接受了杜威的实验主义以后,他生活和思想就有了一个向导。

杜威的实验主义成为胡适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其分析诸多哲学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实验主义不是一种理论,它只是研究问题的一种路径,是形而下的东西。

这种方法要求以探寻到的客观事实为基础,在全面把握客观事
实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假设,然后再由社会结果来检验。

在实验主义面前,一切学理都是参考的材料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信条。

实验主义只是用来解决具体问题,不能对类似问题提供学理性的指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只承认那一点一滴做到的进步——步步有智慧的指导,步步有自动的实验——才是真进化。

”[1]杜威实验主义主张把哲学从哲学家的问题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般人的问题。

这和中国的儒家传统颇有相似之处,符合中国的中庸之道。

在论及现代文化如何与固有文化协调的问题上,胡适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唯有依靠新中国知识界领导人物的远见和历史连续性的意识,依靠他们的机智和技巧,能够成功地把现代文化的精华与中国自己的文化精华联结起来。

”[2]
3.美国民主政治生活的实践对胡适人权思想的影响
如果说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和杜威的实验主义给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来源,那么胡适在美国所经历的政治生活的实践则给其人权思想提供了现实来源。

在留学期间,胡适对美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亲身参与了其中的政治实践。

其“每居一地,辄视其地之政治社会事业如吾乡吾邑之政治社会事业,以故每逢其地有政治活动,社会改良之事,辄喜与闻之。

不独与闻也,又将投身其中,研究其利害是非,自附于吾所以为近是这一派,与之同其得失喜惧。

”[3]于是,胡适利用暑假去华盛顿,到美国参议院众议院旁听;组织“政治研究会”,讨论美国政治;在留学生中发起“游戏投票”选举美国总统;在康乃尔大学
时,胡适专门学习了美国的政治制度。

另外胡适还经历了1912年和1916年的两次美国大选,对美国的政治制度、选举制度有了系统直观的把握。

至此,胡适完全接受了西方的政治文化,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见解也从于西方。

二、胡适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
在中国向现代化前进路径的选择上,胡适以自由主义思想为基础,主张把朦胧意向的自由主义引向自觉意识的政治学说,把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自由主义引向社会政治领域,并为之设计了一整套自由主义规范。

另外,胡适认为自由是绝对的,他不承认“法律以外无自由”这种相对的自由。

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中包括了丰富的内容,笔者将抽象出基本内涵系统地阐述如下。

1.人格的独立是实现自由的前提
胡适认为人格的独立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

”[4]
个体独立要求充分发挥个体才能,独立思想,不受权威思想的左右,在批判的基础上用存疑的眼光来重新认识世界。

个体只有思想独立才能创造世界的多元化,才能使世界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社会个体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

胡适主张青年务实,切忌浮夸喊口号,只有先学好本领,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个性,才能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

胡适主张中国社会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摧残了年轻人的独立个
性,使之没有独立思想,使得国家不能独立发展,使国家看不到变革进取的希望。

他主张国家应允许个体有独立的思想和个性,那么国家才能独立自由发展。

负完全责任即是要敢做敢当,是独立思想的必然结果,是具有个性的自然要求。

另外,需要“认定这个世界是很多危险的,定不太平的,是需要冒险的;世界的缺点很多,是要我们来补救的;世界的痛苦很多,是要我们来减少的;世界的危险很多,是要我们来冒险进取的。

俗语说得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我们要做一个人,岂可贪图自在;我们要想造一个‘少年的中国’,岂可不冒险;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大舞台,我们既上了台,便应该老着面皮,硬着头皮,大着胆子,干将起来”[5]。

2.思想言论自由是自由最重要的体现
在胡适看来,思想言论自由之所以是自由最重要的体现,在于独立的思想是独立人格的标志,而独立人格又是自由的前提。

而这种思想,只有通过言论表达出来,才是真正的思想,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胡适虽然承认信仰和真理可能是错误的。

但他认为真正的好主张、好学说是不怕对方攻击、批评和讨论的。

思想言论的自由,会给我们向真理迈进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胡适对言论的不自由是深恶痛绝的,他在《我们要我们的自由》一文中指出:“近两年来,国人都感觉舆论的不自由。

在训政的旗帜下,在‘维持共信’的口号下,一切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都得受种种的钳制。

异己便是反动,批评便是反革命”。

以至于“一个国家里没有纪
实的新闻而只有快意的谣言,没有公正的批评而只有恶意的谩骂丑诋——这是一个民族的大耻辱。

这都是摧残言论出版自由的当然结果”,“在国民党所以大失人心……一半却是因为思想的僵化不能吸引前进的思想界的同情。

前进的思想界的同情完全失掉之日,便是国民党油干灯草尽之时。

”对此,他明确要求国民党当局“废止一切钳制思想言论自由的命令、制度、机关”,“取消统一思想与党化教育的迷梦”。

3.容忍是自由的重要特征
胡适提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胡适认为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避免社会出现多数人的暴政,社会要营造一种和谐、宽容的理论氛围,使得少数人的真理能够得以发表,少数人的见解和主张能够被得到认知和接受。

胡适认为,我国人权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根源在于人民缺乏宽容的精神、政治家缺乏容忍的度量。

因此,胡适曾说:凡不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不配谈自由。

胡适用容忍来对自由进行界定,不仅体现出他渊博的学识,对自由深层次的理解,更展示了一个现代思想家的博大胸怀和宽阔胸襟。

4.和平渐进的改革实践是自由实现的途径
胡适认为,社会进步有革命和演进两种形式,“变化急了,便叫革命;变化渐进,而历史上的持续性不呈露中断的现状,便叫做演进。

但在方法上,革命往往多含一点自觉的努力,而历史演进往往多是不知不觉的自然变化。

”[6]胡适倾向于认为自觉的革命都优于不自觉的演进。

革命又分两种,即和平的和暴力的。

前者即改革,是指以“实验
主义”为方法,认清问题和问题中的疑难,一步一步加以解决。

后者以武力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产生扰乱,造成屠杀和罪恶。

胡适反对暴力革命,认为最要紧的一点是我们要用自觉的改革来替代盲动的所谓革命。

三、结语
胡适作为一位自由主义思想家,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自由的内涵,但是,这种自由理论弥漫着一股乌托邦式的超然气息。

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对于毫无生活保障的中国民众来说,首要的是生存问题,胡适所论述的完全自由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

参考文献:
[1]胡适.胡适文存(第二集)[M].合肥:黄山书社,1996:332.
[2]胡适.先秦名学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8.
[3]胡适.胡适留学日记[M].上海:亚东图书馆,1937:1054.
[4]胡适.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再谈五四运动[N].独立评论,1935-05-12.
[5]胡适.容忍与自由[J].自由中国,1949,(6).
[6]胡适.我们走哪条路[J].新月,193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