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 陈智冠

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 陈智冠
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 陈智冠

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陈智冠

发表时间:2018-05-08T16:06:24.5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作者:陈智冠谭安锋

[导读] 摘要:配电自动化可以不断提高供电质量,有效增加供电稳定性,加大供电能力,给配电网络运作的高效性带来有效保障。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始兴中路80号阳东供电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摘要:配电自动化可以不断提高供电质量,有效增加供电稳定性,加大供电能力,给配电网络运作的高效性带来有效保障。在配电智能化条件,进一步开展配网供电稳定性的管理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配电系统;自动化;供电可靠性;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而且,人类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多。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的管理工作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电力需求的基础,强化该项管理,可以不断增加电力能源的使用率,优化供电单位的社会形象。由此,电力机构提升供电稳定性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重要趋势。

1、配电智能化的意义

1.1符合配电结构的运行与管理功能

这是由于配电智能化可以对配电结构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还可以操控配电结构的运作。其可以通过采集配电系统内的状态与模拟量,比如开关部位、保护功能、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等信息来发挥监控作用。必要条件下,远程控制开关的合闸与跳闸,或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从而实现预期效果,如此就实现了对配电系统的控制。

1.2符合模型与优化的要求

经对电力负荷的预算及有功无功的潮流运算,和倒闸操作与故障模拟,就可以实现模拟配电系统运作状态的目标。经过编制各种遥控操控指令,根据现场工作人员的操作内容,就可以落实倒闸操作任务,并立即告知将会受到影响的客户,另外,配电智能化还可以按照电力系统的负荷量,来配置入网管口的能量,在节约购电费用与损耗的基础上,还可以确保配电的质量。

1.3可以减少巡线查找与检修花费的时间及人力

配电系统如果发生故障,经配电智能化环境下配电网络供电稳定性的评价,配电智能化可以对配电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还可以控制配电网络的运行,如此一来,调控者能够事先从设施信息的采集到电缆、地线、压接管以及接头等是否出现断股、锈蚀以及破损等现象,体现做好防范措施。就算面对意外外力损坏所导致的停电,调控者也能够在办公室内稍稍点击鼠标,就把配电网络中的故障实现隔离,并把非故障区域的负荷转移至其他电路上,以确保用户供电的持续性。随后,调控者能在极短时间里,迅速准确锁定配电网络中可能隐藏的故障,或是外力的损坏点,促使抢修者可以在最短时间里及时赶赴现场处理配网故障,该种基于配电自动化环境下的配电网络供电稳定性研究,可以有效节省巡线找出故障点与检修配电网络花费的时间及人员。

2、计算供电稳定的指标

结合配电系统内的故障及检修问题,再次创建新网络,以深入研究故障和检修结果,对故障和检修之后的供电稳定性指标展开认真计算,并把计算结果进行累计相加,获得每个负荷点供电稳定性的指标。而负荷点i年停电率以λi表示,其中,年停电周期以ui代表,平均停电时间是ti,具体计算公式是:

λi= λj, = uij,i= /λi

其中,Ω表示所有故障和检修的稽核,而λi与uij主要表示负荷点i处在故障或是检修状态下的年停电率及时间,因此可以按照具体类型来计算并得出,然后计算各个负荷点的指标,并根据相关公式来计算系统指标。

3、配电网络供电稳定性的基础管理能力评价

3.1信息积累及运行要精准且及时

为符合配电网络的供电稳定性要求,一定要进一步积累并整理基础信息,对生产经营环节产生的基础资料进行认真的记录,记载管辖区域的线路和设施。此外,要重视常规运行信息管理任务,定时更新基础数据信息并实时入账,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精确性。对生产信息和运营的衔接任务也应引起重视,积极创建健全的流转机制,防止产生漏报和错报现象。

3.2深入研究供电稳定性故障

若想全面提高供电可靠性,就一定要深入研究配电网络。其中,稳定性研究的内容不只是信息统计的汇总和上报,而且还需分析上月及上季度供电稳定性情况,及时找出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的改进计划和建议。此外,要进一步总结稳定性工作落实情况,采用合理的优化措施,以确保停电计划的可行性。鉴于此,供电稳定性的研究内容除了相关指标和故障检查停电计划外,还要研究故障的基本原因,以确保在供电过程发挥其指导性作用。

3.3健全停电故障的管理制度

3.4注重运维管理工作的实施

城市和农网实行了改造,而供电系统之中的大多数陈旧设施也逐渐被淘汰,更加先进的产品被使用在其中。较为常见的10kV配电中开关被换成了真空开关,而电路总开关转换成在每段分设开关,适当增添双回路电路等方法,令安全隐患慢慢被消除[1]。而当前的供电产品以质量为保障,具备很强的稳定性,并且免检免修,进一步降低了开关阐释维护和检修所造成的停电几率。但在供电稳定性管理过程中,要求对管辖范围的设备和电路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找出问题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解决,减少危险性。

4、对配网供电稳定性技术管理能力的评价

4.1定时更新供电结构配备设施

在科学技术不断提升的条件下,配电智能化的发展速度也在日益加快,为此,系统设施要求借助技术力量来得到更新与优化。及时淘汰没有出线的开关设备,对没有保护设备的分接箱和对接箱实现及时更新[2]。另外,需要对电网运转的模式进行科学调整,转移电力系统的符合,进一步下降通电故障出现的几率。

4.2全面实行状态检修

若要增强配电网络供电的稳定性,就一定要合理采取科学方法进行管理任务。其中,红外测温方式能够对重负荷电路、重点范围、电路设施等进行有效监测,以确保可以及时找出漏洞及缺陷,并采取有针对性性的解决方法,减少非计划停电的可能性。

配电网规划提升配网可靠性的研究分析 陈新宇

配电网规划提升配网可靠性的研究分析陈新宇 发表时间:2019-12-11T15:19:15.3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作者:陈新宇李佳黄夫阳 [导读] 摘要:目前,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网规划与设计时,应该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交通运输以及市场机制等,这些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人员掌握信息的数量,加大了研究难度,为了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现阶段,需要继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电网规划与设计的一体化平台。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安徽省 236800 摘要:目前,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网规划与设计时,应该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交通运输以及市场机制等,这些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人员掌握信息的数量,加大了研究难度,为了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现阶段,需要继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电网规划与设计的一体化平台。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配网;可靠性 1促进配电网规划中配网可靠性提升的意义探讨 保障配电网规划中配网可靠性提升工作高效展开意义显著。分析配电网的结构,配电网的各项控制措施等都必须足够完善,使得配电网处于更加安全,可靠的工作状态,结合负荷的增长及分布情况,促进电源站点的建立。保障供电不足等常见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致力于配网结构的完善中,促进配电网结构的不断优化,才能够提升供电质量。切实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推进中压配电网建设工作,促进配电网结构的不断优化,使配网供电半径得到缩短,使配网线路的网络比例更为优化,切实提升负荷的转供水平,保障其中涉及到的设备都處于良好运行状态,抵御自然灾害,减少外力影响,促进配电设备技术改造工作的高效展开。配电网规划环节,其供电水平,网损,供电的可靠性与否都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保障网损的降低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的消耗,促进节电效益的高效完成,供电能力不断强化极大地增加售电量,供电可靠性大大提升,供电时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电能的质量更有保障,电压合格率提升,取得的经济效益十分理想。因此,配电网规划中强调配网可靠性提升有着十足的现实意义。 2配电网规划过程中影响配网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开展配电网规划工作,有很多因素导致配网可靠性受到影响。例如配电网周边环境,配电网运行环节自动化水平等。减少对配网可靠性影响的关键举措就是科学有效的管理,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科学合理性,配网电源自身的容量问题也与配网的可靠程度有关联,例如达不到既定容量,设备运行状态不好等等。一旦以上问题出现,那么供电安全程度难以保障。同时这些问题由于是在制造环节出现的,因此对于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有不小的干扰,使用效果更是无法体现,更可怕的是很多问题在实际运行环节难以及时发现,所以就错失了最佳处理机会,大大减弱了供电可靠性,此外配电网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受到自然灾害,人为干扰等等的影响,可靠性堪忧。线路故障在此过程中也会时常出现,大大降低了电能传输的可靠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电需求也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 3配电网规划过程中配网改造工作坚持的基本原则 配电网规划环节开展配网改造工作并不是盲目展开的,而是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基础上开展的。由于电网运行环节配网占据着的是核心地位,因此配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对供电系统本身造成的影响较大,对于供电系统自身的运行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配电网规划改造环节,电网的可靠性必须充分考虑咋内,同时样本的规划工作必须高效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改造效果的完善优化。开展配电网规划改造工作,分段设计是经常使用的形式,传统的配电网设计,为了缩短时间,节约成本,必须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规划。采取整体性规划能够切实保障配电网的运行效率,但是一旦电网在实际运行环节有任何异常出现,那么检修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大大延长了系统故障时间,供电系统难于持续稳定的完成供电。此外,配电网规划改造环节相应的基础改造工作也必须重视起来,我国电力系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电力系统的水平在不断提升,配电网技术在这一环节也在不断优化和提升。为了保障配电网技术更加完善,促进供电线路运行稳定性的提升,发挥配电网技术的优势,对配电网运行环节出现的故障科学准确的判断,还需要对相关故障做好针对性的处理,切实保障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果。在一体化平台建设和应用环节,还需要坚持积木化,重复性原则,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将配网改造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并且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及规划实施分阶段开展,保障配网一体化管理目标的逐步实现。 4提升配网的可靠性对策 4.1配电网规划改造策略 鉴于配网可靠性对于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较大,因此必须从配电网规划工作入手,切实提升配网的可靠性。配电网的规划改造环节,保障配电网运行的科学高效,积极有效举措需要行动起来,将配电网运行质量的提升作为工作目标,供电可靠性得到了保障,再结合配电网实际情况强调一系列改造工作在实处得以落实,改造过程中选择的每一个样本都是精准的,鉴于配电网辐射的范围广,因此规划环节制定的标准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所以改造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配电网运行环节势必会涉及到升级改造工作,但是升级改造的标准仍然没有做到高效统一,升级改造环节还有一个问题容不得忽视,那就是负荷中心点的控制工作需要高度关注,尽量将线路运行的实际距离缩短,增加架空线路横截面的面积,配电网的规划环节也不是随随便便开展的,也需要科学有效对策的支持,提升设备本身的质量和性能才是关键。保障配电网规划的整体模型良好的建立起来,使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到配电网建设的整体规划,人们同时也可以就其中规划不合理之处清楚的察觉到,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干预。配电网规划改造环节,为了将配电网运行的质量水平切实提升,还可以借助满足要求的设备和设施,由于配电网故障是不可完全消除的,所以想方设法规避故障才是挂件。整体升级改造的力度增加,强调更为科学的隔离策略的融入,例如真空隔离手段就是常用的方法,真空隔离手段的应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故障蔓延,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损失也更少。对于整体运行方面来讲是有很大好处的。 4.2配电网可靠性提升的方法 促进配电网可靠性提升,保障配电网运行质量不断改善。配电网优化工作需要从安全层面探讨,升级改造有必要,配网运行环节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如果遇到配网辐射范围过大的时候,选择的升级改造标准肯定有很多。这样一来相关的规划工作很难顺利展开,负荷中心距离难以受到高效控制,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无法控制到来,所以线路实际运行距离就变得比较短,考虑到负荷变化情况,配电架空线路的截面就会增加,但是必须保障增加范围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强调整体规划模型的构建,完成信息数据的全面汇总,考虑配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做好监督检测,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且结合问题所在,促进规划改造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配网运行质量的逐步提升。开展配电网规划工作,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地区配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规

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技术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引言 供电企业为了提高供用电质量水平、提高对电力用户的服务质量,开展与实现配电自动化是必由之路。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基础环节,一般指用于配电网监控的馈线配电终端(FTU),配电变压器配电终端(TTU),开闭所远方监控终端(DTU),中压远方站控终端。其功能是实现配电网设备的监控,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检测、继电保护、通信转发等功能。 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一般在户外运行,其工作环境与变电站自动化的终端装置相比,要恶劣得多,因此,对于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的适应温度、湿度范围、防磁、防震、防潮、防雷、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要更加严格。 配电自动化技术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系统升级换代很快,本文将对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进展进行分析。 发展历程 国内最早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一般都依赖进口设备,但是,随着国内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配电自动化的关键设备由依赖进口逐步转向相信国产设备,配电终端已有了国产的入网许可产品,其功能与性能价格比更有利于各供电部门选用。 1 功能的进展 配电终端经历了监控功能的配电远动装置—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集中式配电终端装置一具有面保护功能的分布式配电终端装置几个发展阶段。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电力自动化企业根据配电网监控的要求,开始研制监控功能的配电远动装置,技术从RTU移植过来,具有三遥功能,但是不具有馈线自动化功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配电自动化在全国的试点全面启动,全网的配电自动化的实现由通过重合器时序整定配合的方式逐步过渡到通过FTU(馈线自动化终端)进行故障检测结合通信技术进行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部分电力自动化企业开始研制具有故障诊断和处理功能的配电终端,以满足集中式处理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本世纪初期,馈线自动化功能由集中式处理方式向分布式处理方式发展,故障诊断、隔离与恢复的面保护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技术方向,部分电力自动化企业相继推出具有面保护功能的分布式配电终端装置。当然,面保护方式对通信的可靠性和通信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通信方式的进展 配电终端FTU经历了串行通信系统—网络型系统的发展阶段。 配电终端的通信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以串行通信方式进行的,通过配电终端的串口与各种不同类型的Modem接口进行信息传输。2001年,东方电子推出了基于光纤以太网通信的配电终端装置,使得配电终端进入了网络型系统的时代。 配电终端采用光纤以太网通信,使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速度大幅度提高,配电自动化功能的进一步分散、分布,设备之间可以相互冗余配置,信息路由简单易行,通信组网灵活方便,可以实现多个配电终端对等通信,为面保护方式提供较好的通信条件。 3 嵌入式软件的进展 配电终端FTU经历了中断加循环的软件结构模式—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软件结构的发展阶段。 早期的配电终端由于受CPU及存储器容量和处理速度的限制,嵌入式软件只能以常规的中断加循环的模式来处理,随着32位CPU及ARM芯片的大量使用,使得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软件得以应用,这就大大提高了配电终端软件的可靠性和可重用性以及实时响应能力。技术现状 配电终端技术发展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

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12-22T17:14:17.2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作者:张勇金佳昱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作为推进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配电电网和配电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了现如今电力发展和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对我国用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国网本溪市南芬区供电公司辽宁本溪 11701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作为推进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配电电网和配电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了现如今电力发展和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对我国用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 配电系统的可靠供电可以规避并减少停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节省电力能源。要想全面增强系统供电的可靠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协调各项工作,配备相应的网架设备,保证电源的充足性,为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一、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配电系统位于整个电力系统的最末端,并且直接和用户相连,一旦发生故障,就会直接导致对用户供电的中止。但随着现如今配电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系统不断朝着超高压、远距离、线路复杂多变、供电半径增大、大机组以及大容量等的方向发展,这就导致配电系统更加容易出现故障,而这些故障往往是多样的且层出不穷,例如,配电系统的老化、大幅度增加的电负荷导致的保险丝熔断,避震器故障、线路接地线短路、地网建设不合格、阀片受潮、器材的导流量不足、熔断器故障,绝缘层老化、电流容量不足等许许多多设备方面的故障,这些设备方面的故障一般来说,多数是由于线路的使用年限过久,或者由于经费不足等其他情况导致的未能及时对配电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而引起的,同时配电系统由于常年累月的遭受着风吹日晒和雨淋,如果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这就极其容易导致雷雨、闪电、大风等的侵害,使得出现漏电、停电等各种各样的故障的发生,而一些人为导致的电杆出现的撞坏或者损坏等情况,以及电线电缆、铜线等被一些不法分子所盗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造成配电系统故障的因素极其多样化,且不具有可控性,想要针对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这就需要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进行全面和详细的研究,从而实现避免电力供应中断或者停止而带来的经济和人力的损失,通过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电力资源的节约,及时和有效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可以说,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对推动我国电力的快速进步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二、对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技术管理水平的评估 (一)对供电系统配备装置予以定期更新如今配电自动化的建设速度加快,所以系统设备装置需要通过科技来实现更新与完善。将不具备出线的开关装置及时淘汰,对没有保护装置的分接箱以及对接箱进行及时地更换。此外,应当对电网运行的方式予以合理调整,转移电网负荷,实现停电发生的几率的有效降低。 (二)对状态检修予以全面推广 要想实现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就必须要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开展管理工作。其中,红外测温技术可以对重负荷线路以及重点区域、线路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能够及时地发现漏洞以及缺陷,并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降低非计划停电的次数。 (三)对电网进行全面改造 供电可靠性的管理分析需要合理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对重点用户供电系统予以适当地整顿。与此同时,针对用户设备所导致的线路故障停电要予以规避和积极消除。此外,针对管辖区域投运的情况,对配电电网的结构进行优化,实现供电运行方式的有效完善。基于此,重新分配负荷并提高线路绝缘化投入的力度,尽可能将线路停电的问题降至最低,有效地增强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三、基于农电管理的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措施 (一)建立专门保障供电稳定性的组织机构或部门 通过构建专门保障供电稳定性的组织机构或部门,建立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管理和保障,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导致配电系统出现故障的因素,如天气或者环境等,提前进行预警,做好全面的预防,尽可能地减少天气和环境因素引起的配电线路故障的安全隐患,专门保障供电稳定性的组织机构或部门可以通过确定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中具体的技术以及规范,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中可能存在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击,以及全面且合理的选择和使用配电线路故障的预测方法,并根据当地电网的特点以及用电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专门保障供电稳定性的组织机构或部门能够对配电线路的重负荷线路、重点区域以及重要线路设备等及时监测,从而保障配电线路能够无故障的运行。同时,在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中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检修和维护人员的具体责任和权利,加强供电稳定性的组织机构或部门中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和促进。确保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的统一和有效的安全监督以及管理,务必能够及时发现配电系统中的漏洞和缺陷,减少各种非计划停电和断电的次数。 (二)加强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随着我国用电负荷量的不断增加,必须要逐步加强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通过引进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避免由于设备的老化而造成的停电或者断电,因而,在配电系统当中可以尽可能选择安装小电流的接地自动选线装置,这样一旦配电线路出现任何的故障,通过小电流的接地自动选线装置可以达到自动选择单相接地故障线路,就可以起到避免故障扩大的作用。同时,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技术可以采用那些具有清洁生产电力、电力循环等先进的工艺和低能耗的设备,进而建立其更加生态化的配电系统。而在配电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中,可以通过采用GPS系统,通过远程实时监控等先进的手段,实现节省配电系统,从而保证配电系统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时将配电系统在供电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配电网运行管理 配电网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对农电管理工作衡量的主要指标就是设备的运行状况。为此,必须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开展日常设备的巡查和安全监督工作。在农业改革以后,更应当重视高低压线路检查的力度,对设备展开全面巡检,特别是周期性巡视与特殊性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696-71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引言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点,由配电主站、子站和馈线终端构成的三层结构已得到普遍认可,光纤通信作为主干网的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识。馈线自动化的实现也完全能够建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这使得馈线终端能够快速地彼此通信,共同实现具有更高性能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技术现状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部分组成。发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元件保护,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发电

厂发生电气故障时将设备的损失降为最小。输电网的保护集中在输电线路的保护,其首要目的是维护电网的稳定。配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馈线保护上,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一般认为馈线故障的切除并不严格要求是快速的。不同的配电网对负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不同。许多配电网仅是考虑线路故障对售电量的影响及配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尚未将配电网故障对电力负荷(用户)的负面影响作为配电网保护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用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主要作用也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具体包括馈线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2.1 传统的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之一。考虑到经济原因,配电网馈线保护广泛采用电流保护。配电线路一般很短,由于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为了确保

企业电力供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企业电力供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摘要:电力系统是由发、供、配、用四大部分构成,而供配电系统涉及电力系 统的供和配两大部分。要想电能在电力系统中正常输配,供配电系统可靠性是基 本保证。通过供配电系统不仅能实现电能在发电厂与用户之间的传输、配送,还 能实现对该过程进行控制和计量,并通过在线监测方式对在系统中随时可能出现 的各种故障进行快速且有效的检测和保护,供配电系统可靠运行能基本保证电力 系统正常运行。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安全性 1企业电力供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现状 1.1管理不规范 管理不规范会出现混乱局面,由于大多数人缺乏对电路分布情况的全面了解,导致在这 个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而管理层也没有起到有效作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没有肩负起身上的责任,没有发挥出实际效果。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不断加快的城 市化进程,为了更好地建设城市,常常会出现大量的施工活动,这些大规模的施工活动对配 电线路容易造成严重破坏,例如很多时候地面施工时,就会出现地下电缆被挖断、地上电缆 被折断等问题。其次在电力线路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有些城市没有设置专用架设杆线,这样 造成的后果是多种线路共架,不仅安全性受到影响,还增加了日常维护的难度,并且这样的 设置使得外界因素的不利影响也有所增加。部分用户肆意用电,私自增大使用负荷,给线路 增加了负担,影响到稳定运行。 1.2设备落后 设备是供配电网运行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在供配电网中 对部分质量没有达标的套管材料以及绝缘子进行应用。该情况的存在,在高压高负荷以及雷 击状态下,则有较大的几率出现线路短路跳闸故障问题,因此将导致严重永久性故障的发生,不仅会导致发生经济方面的损失,且有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第二,在供配电网 设置中,在柱上断路器安置质量方面存在不达标问题,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如果没有对其进 行及时的维修,则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断路器来说,其具有较为特殊的连接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如存在不可靠操作情况,则将对安全运行带来非常大的隐患,而需要通过远 程操作方式对人员安全进行保证。可以说,供配电设备的滞后性以及陈旧性都将直接影响到 系统维护调试工作的进行。 1.3后期的防范保护工作不到位 后期的防范保护具体涉及三点:自然环境问题、人为因素、一些飞鸟等小动物。此类问 题基本上都属于意外情况,需要配电人员对电路情况掌握熟悉,能够及时找出问题的出现点 并及时修理。 2企业电力供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提升策略 2.1完善供配电系统功能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各个行业与时俱进,当前,自动化技术逐渐融入各个行业中, 实现了对传统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调整。供配电系统运行中经常会出现停电现象,归根究

基于最优分段的配电网可靠性分析研究

基于最优分段的配电网可靠性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17-01-06T10:25:10.723Z 来源:《电力技术》2016年第9期作者:关浩华 [导读] 最终总投资需求最高,经济性最差。分段联络接线虽经济性优于“N-1”环网,但其网络结构和故障转供操作的复杂程度也相对较高。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配电网分段可以隔离故障或故障设备,减少停电用户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网络可靠性随着分段数提升而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投入。线路分段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与可靠性的问题。以配电网中各种架空线和电缆不同的接线形式为模型,以停电时户数为可靠性比较的指标来确定不同配电网的最优分段数,考察分段后网络运行经济性问题,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计算。 关键字:配电网;最优分段;停电时户数;供电可靠性 0.引言 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是衡量一个电力系统能否持续正常的为用户供电的主要指标,同时也决定了电网为用户供应电能和输送电能的能力。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将线路分段,目的是使配电网适应负荷的发展和线路的分割,缩小故障和检修区域,运用配电自动化装置提高停电后正常段负荷的转供能力。过去我国配电网比较落后,大部分地区呈辐射状网架结构,而且分段极少或者基本不分段。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配电网的建设成为了重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也成为衡量电力公司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增建分段开关实现恰当分段是实现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分段数量及其分段开关安放位置显著影响可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但是由于经济和技术因素限制了分段开关的数量,一般来讲,分段越多,故障区段越小,可靠性越高,但投资也越大。而且线路上的分段开关越多,维护工作量就越大,设备故障频率也越大。 文献[1]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建立了一种确定线路最优分段数的数学模型,但该方法仅适用于各种环网结构线路。文献[2]将某个位置安装分段开关前后减少损失与投入费用相比,确定是否安装分段开关,但没有考虑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影响。本文采用停电时户数为指标检验配电网不同接线形式的可靠性,确定不同接线形式下的最优分段数,同时也兼顾经济性问题分析。 1.配电网最优分段数的基本设置原理 1.1 基本思路 配电网的基本功能是向用户输送电能,所有用户都期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具有较高可靠性的供电服务,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并减小停电损失就必须增加网络建设投资成本,但是如果所增加的投资高于所减少的用户停电损失,那么这种投资就不经济了。 从图1所示的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曲线可见,线路的停电损失随可靠性的增加而单调递减且逐渐趋于水平,当供电可靠率为100%时,用户的停电损失费用为零,但此时供电企业为改善可靠性而投入的费用却大大增加了,因此供电可靠率最高方案并不一定具有最好的经济性,总费用曲线上最低点是总费用最小时所对应的点,可以由它来定线路的最佳供电可靠性水平。 图1 供电可靠虑与总费用之间的平衡曲线 1.2 配电网最优分段数的设置 分段数-总费用曲线是指在一定的供电半径下配电线路的分段数与线路投资年值、年停电损失和年总费用的关系曲线。由于停电损失费用相对于线路的总体投资来说比较小,因此图2中略去了线路的基本投资费用(包括线路本身的投资和出口断路器的投资)。对于同一种接线模式的不同分段情况,线路的基本投资费用相同。图2为供电半径为3km时的分段数-费用曲线。 图2 供电半径为3km的分段数-总费用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分段数的增加线路的停电损失在相应减少,即线路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当停电损失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分段的增加,停电损失减小的趋势在放缓。 2.分段可靠性的计算 2.1 一般评估指标 评估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需要的基础数据包括:所有设备的年平均停运率λ(次/年)、年平均停运时间u(小时/年)、平均停运持续时间r(小时/次)。可靠性评估采用的系统可靠性指标,包括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SAIFI 、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SAIDI、平均供电可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 F T U技术规范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 技术规范

目录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 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GB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 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 2 技术要求 概述 馈线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箱式馈线终端和罩式馈线终端。 箱式馈线终端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探讨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探讨 所谓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就是采用现代分析工具对配电系统参数进行设置,包括停电频率以及停电时间等,如果参数设置的比较合理,系统就可以按照预期规划运行,实现系统可靠性的控制。文章简述了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思路,分析了具体评估方法。 标签: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前言 当前我国在规划配电系统的过程中,一般都不设置具体的可靠性目标,而是采用隐性处理的方式,这样配电系统在投入使用时,就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维护供电的可靠性。为了避免这种规划方式的弊端,需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对配电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估,按照实际需求对电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减低供电费用,提升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1 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思路 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主要目标就是可以准确评价出系统运行时的可靠性,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依据,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具体评估思路如下:首先,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历史的可靠性,就是根据历史数据判断系统运行能力。一般都是由系统运行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分析系统没有大大预期可靠性的原因,判断系统的薄弱环节在哪。如果问题出在设计方案上,需要与工程规划部门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其次是制作预测模型,就是根据备选设计方案预测系统未来一段时间内运行的可靠性,主要是针对配电系统中的某一个部分,预见其在运行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方法。最后是校正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建立以后,需要将历史数据作为依据对其进行校正,使其与历史情况相符,这样才能保证预测模型不脱离实际。值得注意的是,模型校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配电系统运行部门提供真实、完整的历史数据,并考虑到系统运行的外界环境因素,用电需求变化因素等,将所有因素都考虑到,然后对参数进行谨慎调整,这样才能对系统未来运行状态进行准确预测,判断其可靠性是否可以达到预期要求[1]。 2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2.1 计算流程 第一,需要设置一个可靠性限值,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基本目标值,二是所允许的偏差范围;第二,在计算程序中输入模型和相关数据,数据可以来源于现有系统,也可以来源于拟建的配电系统;第三,启动计算程序,开始计算,得出预期可靠性。这种评估性的计算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预期停电频率,二是预期停电时间,一般都是采用图形的方式显示计算结果,这种方法比较直观,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 于新光

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于新光 发表时间:2019-09-18T17:23:26.99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8期作者:于新光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乳山市供电公司山东省威海乳山市 2645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网是保障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关键环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动化配电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电力系统建设规划过程中,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还存在不足,无法有效发挥配电自动化的性能,给居民和企业用电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简单概述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总体思路和步骤,结合实例分析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面向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 引言 受我国社会发展情况与实际需求的影响,我国配电自动化规划内容始终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供电自动化设计忽略了地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主要是以城市供电特色为主,不能从全面的角度上发挥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效力。并且供电主站与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功能不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型低下,传统的供电设备与现代智能供电技术不能达到协同合作的要求。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用还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存在着供电缺乏可靠性、供配电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在不少配电自动化设计中,没有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科学的设计方案,对地区差异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在供电站电力生产过程中,智能供电技术未能获得理想的协调效果,应用不够、缺乏合理的应用,各级配电自动化系统未能按照相关功能标准使用,极大地降低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应用性。 1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整体思路 在进行配电自动化规划过程中,应从配电网络的现状出发,对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1.1 现状调研 现状调研主要是对需要供电区域的整体情况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影响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因素。除此之外,还应对当地的地理信息(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等)、经济水平等进行调研。 1.2 可靠性方案 在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过程中,首先应结合前期调研所得数据,对影响配电网供电的因素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可靠目标,然后根据指定的目标确定可靠性方案。假定相关方案在完全执行的情况下,验证供电可靠性方案是否达到了设定的目标值。 2供电区域划分 根据供电可靠性需求的不同,可将供电区域划分为:A+区域、A类区域、B类区域、C类区域、D类区域、E类区域。A+区域对供电可靠性需求极高,达到99.999%,电力负荷密度通常超过30MW/km2,这类供电区域一般为重点城市的市中心区域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域等;A类区域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极高,要求达到99.99%,电力负荷密度通常在15-30MW/km2,直辖市市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都属于这类供电区域;B类区域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要求达到99.965%,电力负荷密度通常在6-15MW/km2,地级市市中心、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都属于这类供电区域;C类区域供电可靠性要求中等,要求达到99.897%,电力负荷密度通常在1-6MW/km2,地级市市区、发达的城镇等都属于这类供电区域;D类区域供电可靠性要求一般,要求达到99.828%,电力负荷密度通常在0.1-1MW/km2,一般城镇和农村等都属于这类供电区域;E类区域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电力负荷密度通常在0.1MW/km2以下,偏远农牧区属于这类供电区域。 3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措施 3.1配电终端规划和通信网规划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制定的供电可靠性配置方案,对具有实时条件或者可以一次性改造完成的线路进行配电终端配置,如:对A+区域采用三遥配电终端等。另外,为了确保配电通信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EPON无源光纤,并且可以引入载波、无线通信进行辅助,不断提升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在线率和遥控成功率。同时,对于横向通信,可以利用安全拨号认证网管等设备,采用部署一级信息交互总线;对于纵向通信,可以采用“主站硬加密+终端软加密”的保护方式,保证配电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 3.2继电保护技术 此项技术的主旨是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在城市配电网方面,它具有供电半径短、短路时容量高等特点。当出现短路故障时,电流水平差异较小,给电力定值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此时,可采取级差保护措施,保证主干线与分支线在故障状态下也不会产生干扰。在农村配电网方面,它具备供电半径长、分支多和短路时容量低等特点。当出现短路故障时,电流水平差异比较明显,通过安装断路器将三段式过流保护设置在主干线上等方式,便可将故障快速切除。 3.3差异化原则的确定 ①对于A+类区域,可采取全电缆的供电模式,并采用三遥配电终端,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的同时,确保故障发生后能够将供电及时恢复。②对于A类区域,可采取三遥配电终端,供电线路则可选择绝缘导线或者电缆等。而为有效降低线路故障发生率,应将二遥终端、本地保护以及GPRS通道等融入其中。③对于B类区域,线路及联络开关方面可配置三遥终端,其他可采用GPRS和二遥终端,有效降低电路故障率。④C类区域的所有终端都可采用GPRS通道和二遥配电终端。⑤D类区域除了可使用断路器外,还可选择三段式过流保护模式,同时结合GPRS通道和二遥配电终端能够快速切除故障。实际开展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过程中,应根据A+区域的方式来科学规划重要用户的相关系统。 3.4遵循一定的优化配置原则 因为受到经济能力的影响,对于存在差异的供电区而言,其相对应的供电可靠性要求也具备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对于配电自动化,需要结合供电区的具体情况,然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各个环节的作用。总结起来,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置需遵循的相关原则包括:(1)满足可靠性基本要求的原则。将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当作基础条件,对于供电区而言,在各个环节,均有着存在差异的供电可靠性要求,在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浅谈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刘旭军 (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常德415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正在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作为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配电系统,其可靠性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配电系统如果不稳定将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首先从配电系统常见的可靠性指标出发,探讨了当前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常见方法。 关键词:配电系统;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 1 常见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 配电系统是用户与电力系统联系最重要的基础,它对整个用户的用电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有效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价指标一般可以分为用户侧和系统侧两个方面。 1.1 用户侧可靠性指标 用户侧可靠性指标是对用户侧可靠性进行评估的基本指标,它是配电系统故障对某一区域产生影响大小的重要反应,同时也是下一级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指标。通常用户侧可靠性指标有:用户侧故障率、用户侧故障导致的平均停电时间、用户侧年平均停电时间等。 1.2 系统侧可靠性指标 系统侧可靠性指标是评价配电系统向用户供应和分配电能以及供电质量的重要依据,系统侧可靠性指标更加注重从全局的角度对配电系统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影响。系统侧可靠性指标一般包括:电力系统平均停电频率、电力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用户平均停电频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平均供电可用率等等。 2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常见方法及改进 一般在实际的应用中,配电系统的拓扑结构较为复杂,对整个电网运行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如果直接利用相关的可靠性指标公式进行计算将会非常复杂。近几年,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相关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发现和总结了一些操作方便和方法和改进技术,这些方式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证明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当前较为常见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有故障式后果分析法、最小路法、网络等值法等等。 2.1 故障式后果分析法 这种评估方法又被称之为FMEA,它是用来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最为传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故障判别准则来将配电系统的状态分为故障状态和正常状态两种,并对配电系统中所有可能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得到一个所有故障类型的列表,然后利用计算的方式获得配电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指标。一般这种方法只能在由主线和馈线组成的辐射式简单配电系统中进行应用,在一些多故障模式的复杂分支系统中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线路的传输容量问题,所以,利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相关评估指标会与真实的数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使评估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 随着现实中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学者通过对故障后的潮流和电压约束的考虑,总结出了一种结合最小割集法的FMEA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一些大型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进行应用。后来一些研究人员有总结出了应用于带子馈线的复杂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馈线分区思想,以馈线为基本单位进行馈线分区,然后建立起一个网络模型,这一网络模型主要由区域节点和开关弧组成,然后利用前面所说的FMEA方

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方法

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方法 (试行) SD 137-8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可以直接反映配电系统对用户供电能力,是配电系统可靠性管理的基础,也是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统计对象是以对用户是否停电为标准。 第二条为了统一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方法及评价指标,特制定本办法,其目的在于: 1.收集配电系统运行方面的可靠性资料,建立供电可靠性的数据系统和指标; 2.为编制配电系统运行方式,维护检修计划提供可靠的数据及资料; 3.为配电系统设计和规划提供必需的可靠性数据; 4.制定统一的、明确的供电可靠性标准和准则; 5.为提高配电系统对用户的连续供电能力提供最佳可靠性的决策依据。 第三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10(6)kV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数据统计和分析。 第四条各供电部门均应按本办法要求进行可靠性统计、计算及填报,并设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第二章定义及分类 第五条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定义 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配电系统对用户连续供电能力的程度。 第六条配电系统及用户设备 1.配电系统——由各变电站(发电厂)10(6)kV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公用配电

分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配电网络。 2.配电系统设备 (1)配电系统变电站设备——包括从变电站(发电厂)10(6)kV母线侧出线刀闸算起,至下述各连接点为止的所有中间设备。即: 当以架空线路出线时,至出线终端杆塔引连线为止; 当以电缆线路出线的架空线路时,至出线终端杆塔电缆头搭头为止; 当以电缆出线的长距离电缆线路时,至变电站(发电厂)开关柜下部出线隔离开关与电缆头连接点为止。 (2)线路设备——由变电站(发电厂)10(6)kV出线杆塔或出线电缆头搭头至用户用电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或用户高压设备引连线搭头为止所连接的中间设备。 3.用户设备——固定资产属于用户的设备。 第七条配电系统的状态 1.供电状态——配电系统处于对用户预定供应电能的状态。 2.停电状态——配电系统不能对用户供应电能的状态。 但是对于配电系统来说,由于系统结构的不同,某些设备的停运和动作,不一定会影响配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即不一定造成对用户的停电或限电)。 在下述情况下,不应视为对用户停电: (1)自动重合闸动作,重合成功,或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2)经批准停用自动重合闸装置,但在开关跳闸后3min内试送成功。 (3)小于3min的调电操作。 (4)并列运行的设备停止运行超过3min而未对用户供电产生影响。 第八条配电系统设备的状态及停运时间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目次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4) 3.1配电自动化终端 (4) 4环境条件 (4) 5功能及技术要求 (4) 5.1终端额定参数 (4) 5.2配电终端基本功能与指标 (5) 5.3馈线终端(FTU)具体要求 (6) 5.4站所终端(DTU)具体要求 (11) 5.5配变终端(TTU)具体要求 (16) 6终端试验 (20) 6.1型式试验 (20) 6.2抽样试验 (20) 7.3出厂试验 (20) 附件一配电终端主要元器件明细表 (21) 附件二故障指示器接入标准 (22) 附件三站所终端(DTU)装置示意图 (24)

前言 配电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原则,为有效开展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公司生技部组织编写了《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将此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范对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对其技术发展和在智能电网方面的应用也做出了适当定义和描述。 本规范由公司生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 本规范的主要审核人: 本规范的批准人: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功能、型式要求,包括终端类型、气候环境条件、功能、外形结构、显示、通信接口、材料及工艺要求、标志标识等。 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规划、采购、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标准号标准名称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17626.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0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 7251.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 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2010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2010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