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描述疾病在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特征是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起点。其

方法是将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和其他常规资料按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别进行测量、比较,发现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一、率

率(rate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总数之

比,用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故也称频率指标,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或十万分率等为比例基数(k ),其计算公式为:

率=K ⨯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某现象实际发生数

二、比

比(ratio )亦称相对比,表示两个相关指标之比,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其公式为:

)(或乙指标甲指标相对比%100 ⨯=

例如,某皮毛厂职工癌肿粗死亡率为475.65/10万,而当地面粉厂为65.56/10万。其相对比为:

相对危险度(RR)=26.7 10/56.6510/65.475=万万 结果说明接触皮毛工人患癌肿的相对危险度比不接触者高7.26倍。

三、构成比

构成比(proportion )表示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通常以100

为比例基数,故又称百分比(percentage )其公式如下:

构成比=%100⨯值总和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数的数值事物内部某一构成部分

例如,某单位有职工2000人,男性1200人,女性800人,其男、女构成比分别为60%和40%。

构成比和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统计指标,常见的错误是将构成比代替率说

明问题。表2-1是某地癌肿的患病资料。

表2-1:某地居民年龄组癌肿患病情况统计

年龄组人口数 癌肿病人构成比患

病率

(岁)

数 (%) (1/10万) <50

1577000 676 52.53 42.87 ≧50

173250 611 47.47 352.67 合计 175**** **** 100.0

0 73.53

从表2-1中可知≧50岁年龄组癌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50岁年龄组,而

构成比却相反。构成比是各年龄组癌肿病人数占全部癌肿病人数中的比例。其原因就在于两个年龄组的人口数不同,≧50岁年龄组的人口数不足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十,如果以构成比代替率比较两年龄组癌肿的患病情况就会得出错误结论。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一、发病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是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一定人群

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其计算公式为:

K ⨯=

同期内暴露人口数例数一定期间内某人群新病某病发病率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发病率是衡量某时某地某疾病对人群危险性大小的指标。常用于描述疾病

分布,探索病因及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等。

计算某病的发病率时,分母中规定的暴露人口应该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

所有可能发生某病的人口数(或受威胁的人口数)。例如计算麻疹发病率来评价麻疹疫苗的预防效果时,应以该时该地所有易感的婴幼儿人数作为分母,而不应包括已经获得免疫的婴幼儿。因此,不同疾病的暴露人口互有不同,某些疾病是调查地区内的所有人口,也有些疾病只是调查地区的部分人口。例如,妇女疾病的暴露人口仅限于女性。

一般情况发病率常以年为单位计算,但观察时间的长短可随需要而定,因

此暴露人口数一般选用年中人口数。年中人口数可以是标准时点即某年7月1日零时人口数,也可用上年年终人口数加本年年终人口数除以2。婴儿疾病统计的暴露人口,不使用年中人口数,而用当年活产婴儿数。

发病率的分子是指观察期内该地新发生某病的病例数。若在观察期间内

一个人发生几次同一疾病则应分别计为几个新发病例。对于急性传染病,容易确定新病例,而对于慢性病或发病时间难以确定的疾病可将初次确诊的日期作为发病日期来确定新发病例。

发病率可按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地区等特征分别计算,所得称为发

病专率。不同来源发病率资料对比时,必须进行发病率的标化,以消除年龄、性别等构成差别的影响;或者直接比较发病专率。

二、累积发病率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是指一组无病的人群中,在一

定的观察期内发生某病的人数所占的比例。

%100⨯=

察人群的人口数研究开始时未得病的观间的发病人数从研究开始至某特定时累积发病率 累积发病率与发病率有所不同,其分母为研究开始时的观察人口数,反映

的是无病的人群经过一定时期暴露于某种因素后发病的平均概率或危险度,因此,其取值于0~1之间,无量纲。此比例值的大小与观察期长短成正比,故表达时需指明时间区间。其优点是不需标化,即可直接比较,计算方便、直观性强,可用于纵向观察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动态变化,以及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三、发病密度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速

率。

观察人时数

观察人时的新病例数发病密度= 发病密度的分母为人时数,即以观察人数乘以观察时间,时间单位可用年、

月、日、小时等,最常用的是年,即用人年数作分母计算发病密度。该指标在队列研究中常用。

四、罹患率

罹患率(attack rate )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通常在较小

范围或短时间的流行中使用。观察时间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单位。其公式为:

K ⨯=同期的暴露人口观察其内的新病例罹患率

K= 100%, 1000/千

它的优点是使用比较灵活,能根据暴露程度精确地测量发病率,在探讨流行

或爆发因素时经常使用。

五、续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