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第5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 1. 自春秋开始,奴隶社会走向解体,至战国时代后 期,封建制 度最后得以确立。从而出现完整意义 上的城市。
2. 汉继承了秦的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首 都、郡府、县城三级行政中心为主体的城市体系。 3. 东汉末期,北方军阀混战,黄淮流域遭到极大破 坏。所以,从三国后,南方成为我国主要的城市发 展地区。 4. 继隋之后的唐代行政区划有重要变革。最后形成 了以首都、道治、郡府、县城四级行政中心为主体 的城市体系。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 国; 古希腊城市是早期城市的典型。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这一时期是从罗马帝国消亡到17世纪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持续达1000年。 期间,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从衰落到再次 出现的历史发展阶段。不久一些城市“市”的 色彩日益增强,这是中世纪城市与早期城市的 一个显著差别。
城 市 化 的 预 备 期
城 市 化 的 发 展 30% 期
城 市 化 的 快 速 发 展 期
70%
城 市 化 成 熟 期
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拉平的“S”型曲 线
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1950—2020)
世界 年份 世界人口(百 万)
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百 城市化水平(%) 万)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百 城市化水平(%) 万) 城市化水平 (%)
从今天看来,“一五”存着两大失误:
(1)片面强调经济基础变革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试图通过 加快私有制改造来推进中国的工业化; (2)照搬前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过分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忽视 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开始失调。
二、起伏波动时期(1958-1965年)
1. 1958年,我国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2. 1958-1960年间,实行了完全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和中 国国情的“大跃进”; 3. 1961年开始,中央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4. 1963-1965年间是国民经济的调整期,经济得到一定 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六、快速城市化时期(1992年起至今)
1. 1992-2004年,我国GDP的年递增率达到9.75%高 于1980-1991年间的9.3%的年递增率; 2. 90年代,中国城市化最显著特点是大城市、城市 群的发展加速;
3.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从长期短缺经济转为 一定条件下的供大于求,通胀转为通缩的趋势; 4.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 的必然趋势。”
1980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分为两个阶 段: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1年,以农村体 制改革为主,促进了乡村城市化的进程, 但有低度城市化的现象; 第二阶段,1992年至今,全国城乡实施 了全面的改革与开放,城市化出现快速发 展的势头。
为推进小城镇发展,1984年公布了新的设 镇标准,迈出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第一步。 过低的城市化出现,本质上还是城乡二元 结构所造成的。
第三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1949年以后,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 阶段,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也开始了 新的进程。
(%) 60 工业部门占国民收入比重 50 40 30 20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0 0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三、停滞时期(1966-1976年)
1. 1966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然而开 始的却是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 2. 1968年到1970年是“上山下乡”高峰期,当时有近 10%的城镇人口从城市迁移到了农村,掀起了一场规 模空前的“反城市化”运动; 3. 1966年起,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逐渐下降,到1972 年降至最低点,为17.1% 4. 1972-1976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一直徘徊不前,到 1976年,仍只有17.4%。
根据不同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特点,1953年以来 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时 期:
一、短暂发展时期(1953-1957年)
1. 1949-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2.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把工业建 设的重点放在冶金、煤炭、机械等重工业部门上, 考虑国防战备需要,重点放在东北和内地城市; 3. 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
四、过度时期(1977-1981年)
1.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宣布实 施改革开放的路线; 2. 1981年,城市化水平达到20.2%,是新中国 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 需要指出,这一时期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 是落实政策的结果,而非经济发展所致,该时 期是迈向正常发展的过渡时期。
五、乡村城市化时期(1982-1991年)
966
1357 1904
29.2
33.6 39.3
2010
2020
3623
4488
51.8
57.4
1011
1063
76
77.2
2612
3425
46.2
53.1
世界分地区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1960—2000)
1960 地区或国家 北美 城市人口/ 百万 139
1980 占总人 城市人口/ 口/% 百万 69.9 186
1、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原始农业;
2、距今6000至4000年,部落之间战争日趋激烈,这时 出现了城市的萌芽——有城墙包围的居民点,称为考古 学界称之为“古城”;
3、在已发现的所有古城中,最有意义的是近年来获得 重大考古发现的山西临汾陶寺遗址; 4、公元前2000年,我国进入传说中的夏代,在黄河中、 下游地区,相当于夏和早商时期的城市遗址屡有发现; 5、继商之后的周王朝为巩固其统治,实行分封制。选 择合适的地点,营建城池。 自此以后,我国城市的分布就以这一地区为中心, 逐渐向四周发展。
二、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人口规模的 扩大,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波动也使各级 城市数量产生了变化。
各时期城市规模及分组人口的变动
年份 合 100万人口以 计/ 上 个 数量 人口/ /个 万人 1957 178 10 1960 199 15 1965 171 13 1970 176 11 1978 192 13 1986 353 23 1993 570 32 2531 3506 3007 2571 2995 4939.5 6673.3 50~100万人口 20~50万人口 人口/ 万人 1073 1496 1399 1477 1821 2905.8 4824.1 20万人口以下 数量/ 人口/ 个 万人 114 128 97 97 92 203 341 1112 1161 1054 1110 1085 2181 3707.7
1950 1960 1970
734 1032 1371
29.2 34.2 37.1
447 571 698
53.8 60.5 66.6
287 460 673
17 22.2 25.4
1980
1990 2000
1764
2234 2854
39.6
42.6 46.6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877 950
70.2
72.5 74.4
5.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 建议》的17条指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 则,积极妥善地推进城镇化”。 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流动的两个特点: (1)外出劳动力以中西部地区为主; (2)外出劳动力主要流向沿海地区的城市。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中世纪阶段,即前 工业化社会时期;工业化时期;当代或称后工 业化社会时期。
2000 占总人 城市人口/ 口/% 百万 73.8 223 占总人 口/% 74.9
欧洲
北欧 西欧 南欧 东欧 前苏联 日本 澳大利亚和新 西兰 发达国家合计
259
58 96 58 46 105 59
60.9
76.7 71.4 49.5 47.5 48.8 62.5
340
70 121 84 65 167 89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
1. 200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1.8%,而世界 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8.3%。表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落 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2. 但2004年末,城镇人口达到5.434亿,位居世界 城镇人口数首位。
3. 我国城镇人口总量巨大,约为美国总人口的两 倍,但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9。因此,我国今后更 应关注城市化的质量。
5. 北宋统一了当时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东 部地区,成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时期。 人们甚至认为在北宋时期,产生了一次“城市革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商业空前发展,传统的坊市制被打破;
(2)新型的城市型聚落——镇、市开始显现;
(3)大中城市继续发展,首次出现百万人口的特大 城市。
20世纪80年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 有三个层次: (1)进入城镇 (2)进入集镇 (3)就地转换
20世纪80年代,在小城镇发展的同时,一部分农民开 始向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流动。同时给城市的就业、治安等 造成巨大压力。
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进一 步把“严格控制大城市,发展小城镇”的方针以法的形式 确定了下来。 20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改革: 一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是,允许外资、个体经济的发展,但对私营企业的 发展仍有争议。
6.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工商业 市镇的大量涌现。大中城市也有一定的发展。
三、近现代社会时期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大举入侵。随着 工业革命波及我国,使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以往 任何时期。但是,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使城市化进程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又是比较缓慢的。 近现代时期,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两个主要特点: (1)二元结构的城市体系; (2)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区域差异明显。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欧洲在此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文艺复兴 和新航线的开辟。后者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 巨大的作用。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迎 来了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
此阶段的城市化有着诸多特点。 a.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 一个重要特点; b.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 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 c.世界城市体系的出现;
70.2
85 78.9 60.5 59.4 63.1 76.2
385
74 127 104 80 222 101
75.1
88.3 81.2 68.1 66.7 70.7 77.8
10
571
79.8
60.5
15
798
85.3
70.2
19
950
85.8
74.4
第二节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 世界六大城市发源地之一。1949年之前, 中国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 期: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直至20世纪上半期,快速城市化仅仅是先进工业国 家的发展倾向,并未在世界范围内铺开。虽然从20世 纪50年代中期起,少数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 逆城市化,但工业化仍然是推动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动 力之一。 当代世界城市化有以下三个特点:
1.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2. 大都市化趋势明显 3. 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
数量/ 人口/万 数量/ 个 人 个 18 24 18 21 27 31 36 1289 1690 1291 1505 1997 2237.1 2404.1 36 32 43 47 60 96 161
三、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许学强利用1978年的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通 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的两 个因子:工业化因子和人口密度因子;得到的多元 回归方程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