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摘要:只要我们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就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质。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长期任务,我们需要认真组织、处理和开发教材,向学生呈现与生活相联系、具有较为真实的现实背景的教学内容,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场所,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兴趣是成功的内在动力源泉,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离不开数学,逐步培养其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在讲直径上的圆周角是直角时,学生并没有感到这一研究的特别意义,于是我就引导他们:(1)用三角板找圆的直径;(2)用三角板找圆心;(3)说一说从这个操作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这时学生活跃起来了。
这些问题使学生对新知识兴趣盎然,增强了求知欲。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
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
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
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
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
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 (ab、<a均已知)。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
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
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
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
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四、引导学生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能探索其应用价值,思考其能解决哪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应用的重要方面。
从真实的现实背景中提出问题,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基本的规律与方法,再应用于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也是数学应用的全过程。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老师就要引导学生“用”数学,力求做到生动具体,富于形象,使学生乐学。
比如在教学中,学完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这一性质,可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实践,寻找蕴含这一知识的生活现象;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
这也是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五、渗透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例: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色盲的机率是多少?这是一个生物学的遗传问题,可以借助概率和排列组合的知识将其数学化后求解。
这说明作为工具性学科的数学与其它学科息息相关,一些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地理的问题一旦被数学化之后,它就被纳入了数学的轨迹,从而能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六、精心构思,设计生活数学的教学方案
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质量的优劣。
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并结合知识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设计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估计课堂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定教学的形式和具体的处理方法,变静态教学内容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诱发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发现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创造性,发展应用意识。
例如一个旅游费用问题:小明一家要去某景区旅游,他们找到了两个旅行社进行对比,其中a旅行社:一个人的费用为500元,其中大人买全票,小孩打9折;b旅行社:原来的个人费用为500元,但是现在正搞大优惠活动,大人小孩全都以9.5折优惠。
小明一家大人两个,小孩三个,问选择哪一家旅行社会比较合算?学生通过计算,选出了比较便宜的旅游社,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自然地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