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民歌新唱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民歌新唱的思考
汪琦
民歌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里,民歌对广大青少年而言,已是过去的时代,现在只有流行音乐才是他们的最爱,但民歌的精粹不仅仅是流行歌曲能体现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让生长在快节奏的工业化时代的年轻人,很难去体会在他的上辈乃至上上辈中用来传情达意或组织劳动的歌曲,加上这些传统民歌的特色,让生活在普通话全民化的环境中的孩子们更加难对这这方言成片的民歌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民歌在这些条件出现了“入乡随俗”的现象,一些音乐人和歌手将一些现代元素加入到了民歌的演唱之中,让民歌以一种新的姿态层出现在人们面前。
民歌新唱的来源
现在的民歌在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断层,很多现代意识很强的年轻人虽然喜欢音乐,但并不一定喜欢民歌,而一些优秀的老音乐人也很难唤起年轻人对民歌的渴望,于是有人开始将现代音乐技巧融入到民间音乐中,两相结合,使得民歌新唱这一新的音乐形式出现了。
⒈民歌的发展现状
“民歌,一般意义上是指民间歌曲,是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的一种结合体,是民众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劳动中表达思想、情感,纪录自然、人文状况的一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是集体创作、加工的结晶,有山歌、小调、号子、长歌、多声部民歌等,不同的民歌体现出不同的语言韵律。而且民俗、民风,一首成熟的民歌必有其历史渊源和定义,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与其产生地所特定的方言、民俗、民风以及人们的生活、劳动内容和方式密切相关,它总是循序渐进地演变,始终处在“加工”的量变过程中”。
民歌的发展始终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不同的民歌种类在现实生活中有它不用的作用。如号子,它有两种不同的功能:(1)实用性功能:它是人民在劳动时积累力量、调整呼吸及为人体所需要,而且还能组织、指挥劳动,鼓舞人民情绪;(2)抒发老情感以及给人以精神上愉悦感受的表现性功能。民歌都与人民生活及环境密切相关,大都反映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描写了特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中不平事的不满和抗议。
我国的民歌创作和表演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走下坡路,特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文化多元化之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社会的不断变化,人民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加快,新生民歌的数量越来越少,作品及演唱风格日趋单一,逐渐失去了五六十年代那种蓬勃发展,色彩斑斓的活力。从民歌的发展轨迹来看,它曾一度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人的精神起到了净化、升华、激励的作用。但在政治经济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如电视、互联网的大众化,人们的视野扩大了,审美情趣日益现代化和国际化了。再者,当今政治经济发展迅速,全国性普通话的推广对传统民歌的流传也产生了影响。
在20世纪末开始,流行音风占据人们生活大部分空间,从台湾的校园民谣到香港的爱情歌曲,贫乏的歌词使部分歌曲失去了音乐文学的美丽,而现代音乐是突显个性,超前创新的时代音乐,老歌新唱、翻唱民歌是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又一次完美结合,这种结合给流行音乐市场带来一股新的潮流。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手、艺人涌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少数民族的音乐也为个性风格的流行音乐创作增添了新的色彩,如:蒙古族风格的腾格尔的《蒙古人》、《天堂》等,零点乐队的《赞丹呼仍》,斯琴格日乐、臧天嗍的《新长征》专辑中的系列歌曲,包括那英演唱的《为你朝思暮想》也是源自内蒙古族民歌《城墙上的跑马》的曲调。新疆少数民族风格的王傅林所创作的《楼兰姑娘》、陈明演唱的《为你》、《快乐老家》等,新疆特色乐器和现代配器手法运用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朝鲜族阿里郎组合将流行元素拼贴与Hip-Hop,曲风中融合了朝鲜族音乐和现代感极强的R&B 及RAP等元素。西藏风格的歌曲以郑钧的《回到拉萨》揭开了藏风流行音乐神秘的面纱,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又为流行音乐的创作融入了血液。韩红、李娜、张千一、容中尔甲、亚东等一批音乐人的作品如《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另外,何训田和朱哲琴的《阿姐鼓》更是让世界对中国的流行音乐刮目相看。他们用古朴的音乐语言和现代音乐技巧诉说着雪山的圣洁、高原的胸襟和藏人的虔诚。西南少数民族“山鹰组合”“彝人制造”的专辑《走出大凉山》、倪睿思演唱的《你是天真》,力图以新的音乐范例来解构旧音乐,走出民间、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已成为当代彝族原创音乐的发展势态。郑钧演唱的《灰姑娘》、王众的《眼儿媚》又具有傣族民歌风,李杰的《笑容》有云南白族音调。同样,各地汉民族的民歌也是流行歌曲创作的又一源泉。一首河北民歌《小白菜》曾为程琳演唱的台湾歌曲《酒干倘买无》、刘青创作、那英演唱的《山不转水转》提供了创作基础,其旋律走向和乐句落音都与《小白菜》极为相似,陈汝佳的《故园之恋》取自四川民歌《摘葡萄》、古建芬的《妈妈的吻》同江苏民歌《孟姜女》不但旋律相似,
八段四句落音也一致;张惠妹的《姐妹》又有台湾高山族的影子,赵季平创作、刘欢演唱的《好汉歌》从河南民歌《王大娘镯缸》演化而来,由于恰当地使用民歌元素,使这首歌曲更具流行性及民间、民俗性。
二、民歌新唱之利弊
事物发展的两面性即利与弊,它们是呈相对发展的趋势,对于其中某一点,我觉得勿需刻意将其扩大化,从而忽视了事物的其他方面,民歌新唱亦是如此。
1、民歌新唱之利
民歌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而且一般是在劳动人民的劳动过程中产生。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工业化时代,青少年很难去体会,自然也很难谈得上喜欢,加之现在的民歌手多少缺少点与时俱进的做法,过于民族的唱法反而让欣赏者接受不了。而且,由于民歌的不够上口,导致了现在的年轻人宁愿选择那种快餐式的流行音乐也不愿去唱民歌的现象。再者现在的年轻人缺少主动了解民歌的热情,如现在的大学生,他们宁愿选择那种技术性的课程也不愿选择一些修养身心的课程。一定的民俗音乐和仪式音乐都是伴随着它的民俗和仪式存在的,如果这个民俗的形式和仪式丧失的话,它就缺乏它依附的背景,那么,它的完整保留就必然受到威胁,最后只可能出现两个结局:一个就是消失,一个就是以另一个新的姿态出现在社会上。如:唐代的大曲,到了宋以后这个形式逐步消失了,但它分散为很多形式,如:小曲、歌舞、器乐曲等,而流传于后世,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因此,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必然有些传统要丢失,有一些传统以新的面貌出现而获得新的发展。近几年,民歌改编的情况非常多,有的歌曲还很受欢迎,这主要体现在流行歌曲方面,从本质上看,流行歌曲是中国民间音乐与新时代的现实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走向,而且,流行歌曲具有民间性、现实性、情感性与人民性,是一种大众文化,拉近了音乐与人的距离,有利于歌曲的传播。面对民歌现在这种急需“抢救”的地步,民歌新唱正是民歌发展的新的方式。
我国的民间音乐,历史悠久、蕴藏丰富、浩如烟海,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和不同的风土人情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艺术风格,在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争妍夺丽、相应生辉,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更像一朵朵奇葩,绽放光彩,把中华民族的百花园装点得更加瑰丽多姿。一首首古老流传的民歌都是历史的见证,人民群众创作的结晶,也是传唱之经典,但现在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民歌很不熟悉,如果这些民歌不传播,就会慢慢消失,对我们而言,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