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历史之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中的历史之谜

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经过对汉魏六朝诗歌传统的兼收并蓄和创新性的改造,唐诗无论是内容、风格、形式、技巧,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不可企及的典范。唐诗不仅给读者以美的意境,还饱含着许多历史知识,让人在吟诵之余,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了一番。同样,唐诗中也留有不少历史之谜,使你在读诗的同时,会由衷地产生进一步探究历史的兴趣。

李白被人称为“诗仙”,他的《过白帝城》堪称千古绝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骚客,直至今日,还是青年学子的必读之作。然而,这首诗引起当今学术界兴趣的是:长江三峡地区在历史上是否存在过长臂猿?

否定者认为,三峡两岸的生态环境根本不适合长臂猿的生存,即使是森林茂密的神农架,自古以来也从不见有关长臂猿的记载。因此,所谓“猿声”,只应该是“猴声”而已。肯定者却指出:自古以来的气候就有冷期和热期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动物、植物的分布,不适合存在于冷期的动物并不一定在热期也不能生存,因此,古代三峡地区曾有长臂猿并不是不可能的。

198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在海拔一千一百多米的巫山县太平村附近的大脚洞,发现了一件还没有石化的哺乳动物下牙床,与其一起出土的还有鼠、羊、猪、鹿等哺乳动物的牙齿。在下牙床的下层堆积物中,还找到一件磨制骨器和一件陶制品其性质与川东大溪文化相近。经研究,黄先生认为,这件哺乳动物的下牙床是一

件长臂猿的左下牙床,犬齿脱落,但留有齿槽,前臼齿及臼齿保存完好,牙齿稍微磨蚀,属于一个中年个体。近年,由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实验室对这批骨骼的年代做了测定,结果表明:含长臂猿下牙床的地层距今约二百九十年。这表明,一直到二百九十年前,长臂猿还在三峡一带出没。

那么,为什么如今的三峡两岸看不到长臂猿了呢?专家认为这与人类的乱砍乱伐有关系。据县志记载,当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还到处是杳无人烟的森林,过多的砍伐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逼使许多动植物改变了生存地,甚至濒临灭绝。

黄先生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解答了李白诗中的历史之谜,即古代的三峡地区确曾有长臂猿存在,李白并没有误将“猴声”为“猿声”。

与李白在唐代诗坛并肩而立的大诗人王维被人称为“诗佛”,他有许多出色的边塞诗被人们广为传诵。其中极著名的《使至塞上》曰:“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诗中描写的大漠风光,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也被视为绝唱。一如《红楼梦》中香菱论说的那样:“初一看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然而,史家注意的却是:诗中所说的“孤烟”究竟是什么?烟都是随风飘动的,此烟为什么是直的?

过去,大多数文人墨客认为,烟是烽火台上的狼烟。近代的一些专家也认为,边境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就格

外醒目,这才成为诗人所注目的对象。这烟是由狼粪点起的,由于某种化学物质的作用,这种烟直而聚,虽经风吹也不易斜。

近年,有敦煌研究院的李正宇和甘肃安西的宁瑞栋两位学者,对照了大量文献,又经过实地考察,认为:当年,王维出使的边塞一带狼粪烟并不常见,事实上,狼烟也并不能直直地升起。王维所描绘的“烟”,实质是沙漠和戈壁滩上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枛龙卷风,这是大自然的奇景之一,而完全不是人为所致。

这实在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说,不知是否算彻底解决了人们关于“孤烟”的疑惑?

王维的另一首小诗《相思》也脍炙人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又名相思子,常常被有情人用来表达、传递深藏于心中的爱情,而王维采用的诗题又是“相思”,因此,这首诗历来被看做是“以一位姑娘的口吻,直率地表达了自己对爱人的深厚情谊……是古代表达爱情的诗篇中最有名的一首。”

但是,也有学者指出这首诗是王维寄给南方友人的,“诗因红豆寄兴,珍惜友情,表示了长勿相忘之意。”王维究竟是为爱情相思,还是为友情相思?邵明珍学者赞同后者,理由是:首先,“相思”一词在古代确实常用来表达男女之间强烈的思念之情,但是古诗中也不乏在朋友间用“相思”的事例,如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中的“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李白《泾川送族弟》中的“寄情于流水,但有长相思”等等。其次,经考证,王维笔下的“相思”,除了《伊州歌》中是抒写思妇对征夫的思念,其余的如《赠裴迪》、《赠祖三咏》、《送宇文太守赴宣城》等都是用于表达对友人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三,王维集中有大量的讴歌友情、抒发朋友之间离情别绪的作品,却少有倾情表现男

女情爱的篇章。他孤苦的一生中,无论对故乡,对亲人,对友朋,还是对自然山水,甚至对素不相识的人都充满了深情,但却找不到什么涉及个人男女情爱的记录。他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风流韵事,偶有几首与爱情似有一点关系的作品,细推敲,也多是有感于炎凉世态的讽世之作。最后,《相思》的写作年代大约在天宝末年,此时的王维差不多有五十岁,早已鳏居多年,因此,说王维是为爱情而相思,不符合王维生活的实际,也不符合王维作品的本意。

如此来解释王维的《相思》,是否会令正在通过“红豆”传递“相思”的情人们感到“杀风景”?

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过华清宫》中也有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中荔枝的来历,也同样是历史之谜:来自广东?来自福建?还是来自四川?

唐诗中的历史疑谜远不止上述这些,如果喜欢唐诗的朋友在吟诵千古名篇的同时,又能破解一些历史之谜,那可真是值得一试,因为取得的将是事半功倍的双重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