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历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89年9月,民政部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交流会”要求全国城市要全面推 广和普及社区服务工作,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逐步向城镇延伸。
• 1989年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居民利民的社区 服务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社区服务发展。
• 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已有3267个城市街道开展了社区服务工作,占全国街道总数的66.9%, 社区服务设施达9.2万个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工作推进会在2010年密集的召开,显示了党和国家开展社区建 设的决心和力度,这必将推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进入下一个高潮
END
六、示范全面推进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2001-2009)
• 为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更大程度上总结和推广城市 社区建 设各地的实践探索经验,民政部决定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建立“全国社区建设示 范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国范围内的社会组织建设、工 作人员队伍、社区服务硬件设施、社区组织等各方面有了明显增长
•
• •
三、社区服务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1976-1991)
• 1986年,国家民政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了城市 管理 • 1987年9月,民政部在武汉 召开的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内容和任务, 理顺社区服务与民政部门的关系。
• 1989年3月,天津市和平区率先成立全国第一个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拉开我国社区志愿服 务活动的序幕。
四、探索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1991-1998)
• 此阶段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 二是理论界的努力与探索不仅推动了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的发展,也反映在地方实践的社区 建设探索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实践探索与理论招引的格局 • 三是政府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推动 • • 江泽民的“3.18讲话” 在党和国家领导、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在理论界的支持下,地方政府积极行 动起来,成为各地社区建设实践探索的主力军,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的活动,为日后城市 社区建设积累了难得的宝贵经验。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将和谐社会渗透到社区建设当中去,将社区建设与和谐社会 建设联系起来。
• 2009年10,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进行了表彰,标志 着示范推动阶段告一段落。
七、深化提升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2010年至今)
• 2010年11月,《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下一步加强 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因为居委会的建设是社区建设中组织建设的核心环节。尽管该文 件是以加强和改进居委会建设工作形式出现的,实则是力图解决和规划社区建设的一个核 心问题,是社区建设的一个统领性文件,其颁布实施,必将引导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进入深 化提升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魏克文 文研1501 2015201251
目录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社区建设 • 二、“单位--街居”制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 • 三、社区服务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 • 四、探索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 • 五、实验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 • 六、示范全面推进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 • 七、深化提升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
二、“单位--街居”制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1953-1976)
• “单位--街居”制的确立,意味着城市基层治理与服务的主体是单位,而新中国成立初期 建构起来的街居体制起拾遗补缺的作用。
•
•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1962)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共尝试在城市社区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组织, 1958年6月至1960年3月,全国共建立598个人民公社,人口达1800多万。 1962年,各地又恢复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表面城市公社化的尝试失败 文革时期(1966-1976) 一方面是无序的社会运动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另一方面是单位的生产秩序受到严重 破坏,最终导致单位生产、社会服务、保障功能的削弱
五、实验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1998-2001)
• 社区建设实验作为一项重要政府决策确立,并以官方名义确立了一批国家和省级社区建设 实验区,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开展社区实验区建设 • 社区建设实验区的建立,意味着社区建设实验获得了政策性的支持和官方认可,其范围和 影响极大增强 • 1999年3月,民政部在南京召开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座谈会,设立了11个城区为“城市社区 建设实验区”,拉开了社区建设试验区活动的帷幕 • 2000年11月《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 导思想 、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这一文件的出台,表明我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并得到国家最高层面的认可。预示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开始进入全 面推进的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社区建设(1949-1953)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重要任务: • 一是要迅速构建起城市基层政权组织体系,为开展城市社会管理和革命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保证国家意志和政策在基层的有效渗透。
• 二是要尽快稳定社会秩序,同时要保障革命和反敌特的需要
• 三是尽快安定城市居民生活,为城市居民就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 • 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的紧迫任务决定了日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格局,或严重制约 者日后的城市社区建设,因为第一个任务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组织体系的基 本轮廓;第二个任务和第三个任务的完成,确立了我国城市社区所承担的基本功能与角色, 影响着日后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和路径。组织和动员居民个人的独特需要,也决定了 日后的社区建设必将被臵于重要地位。
• 1989年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居民利民的社区 服务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社区服务发展。
• 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已有3267个城市街道开展了社区服务工作,占全国街道总数的66.9%, 社区服务设施达9.2万个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工作推进会在2010年密集的召开,显示了党和国家开展社区建 设的决心和力度,这必将推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进入下一个高潮
END
六、示范全面推进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2001-2009)
• 为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更大程度上总结和推广城市 社区建 设各地的实践探索经验,民政部决定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建立“全国社区建设示 范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国范围内的社会组织建设、工 作人员队伍、社区服务硬件设施、社区组织等各方面有了明显增长
•
• •
三、社区服务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1976-1991)
• 1986年,国家民政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了城市 管理 • 1987年9月,民政部在武汉 召开的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内容和任务, 理顺社区服务与民政部门的关系。
• 1989年3月,天津市和平区率先成立全国第一个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拉开我国社区志愿服 务活动的序幕。
四、探索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1991-1998)
• 此阶段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 二是理论界的努力与探索不仅推动了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的发展,也反映在地方实践的社区 建设探索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实践探索与理论招引的格局 • 三是政府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推动 • • 江泽民的“3.18讲话” 在党和国家领导、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在理论界的支持下,地方政府积极行 动起来,成为各地社区建设实践探索的主力军,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的活动,为日后城市 社区建设积累了难得的宝贵经验。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将和谐社会渗透到社区建设当中去,将社区建设与和谐社会 建设联系起来。
• 2009年10,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进行了表彰,标志 着示范推动阶段告一段落。
七、深化提升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2010年至今)
• 2010年11月,《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下一步加强 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因为居委会的建设是社区建设中组织建设的核心环节。尽管该文 件是以加强和改进居委会建设工作形式出现的,实则是力图解决和规划社区建设的一个核 心问题,是社区建设的一个统领性文件,其颁布实施,必将引导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进入深 化提升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魏克文 文研1501 2015201251
目录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社区建设 • 二、“单位--街居”制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 • 三、社区服务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 • 四、探索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 • 五、实验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 • 六、示范全面推进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 • 七、深化提升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
二、“单位--街居”制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1953-1976)
• “单位--街居”制的确立,意味着城市基层治理与服务的主体是单位,而新中国成立初期 建构起来的街居体制起拾遗补缺的作用。
•
•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1962)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共尝试在城市社区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组织, 1958年6月至1960年3月,全国共建立598个人民公社,人口达1800多万。 1962年,各地又恢复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表面城市公社化的尝试失败 文革时期(1966-1976) 一方面是无序的社会运动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另一方面是单位的生产秩序受到严重 破坏,最终导致单位生产、社会服务、保障功能的削弱
五、实验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1998-2001)
• 社区建设实验作为一项重要政府决策确立,并以官方名义确立了一批国家和省级社区建设 实验区,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开展社区实验区建设 • 社区建设实验区的建立,意味着社区建设实验获得了政策性的支持和官方认可,其范围和 影响极大增强 • 1999年3月,民政部在南京召开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座谈会,设立了11个城区为“城市社区 建设实验区”,拉开了社区建设试验区活动的帷幕 • 2000年11月《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 导思想 、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这一文件的出台,表明我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并得到国家最高层面的认可。预示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开始进入全 面推进的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社区建设(1949-1953)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重要任务: • 一是要迅速构建起城市基层政权组织体系,为开展城市社会管理和革命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保证国家意志和政策在基层的有效渗透。
• 二是要尽快稳定社会秩序,同时要保障革命和反敌特的需要
• 三是尽快安定城市居民生活,为城市居民就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 • 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的紧迫任务决定了日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格局,或严重制约 者日后的城市社区建设,因为第一个任务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组织体系的基 本轮廓;第二个任务和第三个任务的完成,确立了我国城市社区所承担的基本功能与角色, 影响着日后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和路径。组织和动员居民个人的独特需要,也决定了 日后的社区建设必将被臵于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