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李家坪滑坡抗滑桩

课程设计

老师:

姓名:

学号:

班级:

2012-6-28

李家坪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一、前言

李家坪滑坡(下滑体) 位于开县丰乐镇。该滑坡属巨型土质滑坡,滑坡范围及周围有大量居民,滑坡后部有云开公路通过。三峡工程蓄水至175m 后,滑坡前缘将被淹没,稳定性计算及分析表明,滑坡虽可维持基本稳定,但安全储备不足,因此,开展该滑坡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设计资料及设计要求

(一)设计资料

1、自然地理及地质背景

李家坪滑坡(下滑体) 位于开县丰乐镇境内,(长江支流)小江的支流—彭溪河左岸。

滑坡所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早、夏热、秋雨绵,冬暖而多雾,无霜期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49.3~1213.5mm,其中5~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70%,冬季(12 月至次年 2 月)降雨量最少,仅占全年降雨量的 4.2%,该区地处大巴山迎风面,常形成雨量中心单,日最大雨量 220.5 mm(1982 年7 月 11 日),三日最大雨量 357.7mm。

滑坡地处剥蚀、侵蚀低山沟谷地貌区。高程 170 m 以下为彭溪河河谷阶地,地势平缓;170m以上为低山斜坡地貌,下部较陡,坡度一般为 10°~20°;中部较平缓,后部稍陡,一般大于坡度 15°,斜坡上发育三条横向冲沟,自西向东依次为齐家沟、无名沟、邹家沟。李家坪滑坡即位于齐家沟与邹家沟之间。

滑坡所在地区主要出露第四系残坡积(Q4el dl+)、冲洪积物

)砂质(Q4al pl+)。局部(如冲沟沟底)出露侏罗系上沙溪庙组(J

2S

泥岩、砂岩,岩层产状近于水平。

滑坡所在地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介质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残坡积物透水性差,无统一地下水位,主要属上层滞水;冲洪积物(I 级阶地、河漫滩)透水性强,属潜水,地下水埋深一般3~10m;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沙溪庙组厚层砂岩与粉砂岩中。

区域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

2、滑坡基本特征

(1)地形地貌

李家坪滑坡(下滑体)为土质滑坡,滑坡平面为宽箕形(图1)。滑体西侧边界为齐家河沟,东侧边界为邹家河,沟前缘高程170m,后缘高程245m,滑体长240~360 m,宽560~750m,坡面平均坡度10°,局部大于 30°,滑坡面积 21.5×104m2,体积约为 356×104m3。

(2)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滑体

滑体物质主要为黄褐色、红褐色含碎石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为可塑—硬塑,局部为软塑,碎石粒径一般为2~5cm,含量一般为10%~20%。偶见粒径可达 3~5 m的块石。块石及碎石成分主要为泥岩及砂岩,砾石磨圆度较差。

滑体局部可见碎石含量约为 50%~60%碎石层,碎石层呈透镜体,该层无论在水平上、还是在垂直上的均呈无规律的分布,碎石呈棱角状,分选性较差,充填物为黄褐色、红褐色粉质粘土。

滑体厚度呈东薄西厚,东部厚约为 2.0~18.0 m,西部厚约为20.0~40.0 m。

2) 滑带

滑带主要由红褐色、黄褐色粉质粘土组成,可塑,局部软塑,含5%~10%的碎石,碎石呈棱角状,粒径一般为 1~2cm,偶遇块石。

在滑体的中、后部,滑带位于基覆界面。岩性为粉质粘土,红褐色,软塑—可塑,含水量较高,属饱和土。含有棱角状及次棱角状砂岩碎石,碎石粒径 1~2cm,含量约15%,滑带中可见擦痕,具有挤压特征。

在滑体的前缘,滑带位于覆盖层内,分布高程 180m 以下。主要为红褐色粉质粘土,可塑,局部硬塑,含少量砂岩碎石,次棱角状,1~2cm粒径,含量约10%左右,偶遇块石。ZK1、ZK11 岩芯可见

明显擦痕,探井滑面倾向 190°~210°,倾角 5°~10°。

3)滑床

滑床中、上部主要为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紫红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岩层产状为 N60~70°E/NW∠4~6°。强风化带厚度约为0.5~1.5m,其下为中等~微风化。

3、滑带、滑体及滑床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滑体天然容重为 21.2 KN/m3,饱和容重为 21.3KN/m3。

滑带土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计算值,通过室内试验、现场大剪试验结果及相似土层经验值确定(表1)。

指标

天然(水上)饱和(水下)

c(kpa)φ(º)c(kpa)φ(º)

采用值18.889.5513.47.3

(二)设计要求

采用抗滑桩方案。设计工况建议选用工况 2。

1、选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及公式完成抗滑桩的设计及计算;

2、完成并提交设计计算书 1 份或设计报告书 1 份,设计图件 1 套。图件内容包括:(1)平面布置图;(2)剖面布置图;(3)立面布置图(底图可根据布置位置,利用6条纵剖面进行图切);(4)桩身配筋图;(5)桩孔护壁结构详图。

3、设计附图中,应列出材料用量、工程量表。

三、抗滑桩要素设计

1、抗滑桩基本参数

按构造要求,根据抗滑桩常用尺寸拟采用2m×3m的矩形钢筋

混凝土桩,桩长h=22m,受荷段h

1=14m,锚固段h

2

=8m,桩间

距L=5m。

桩截面惯性矩I=1/12ba3=1/12×2×33=4.5m4

桩截面模量W=1/6ba2=1/6×2×32=3m3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设计要求,拟考虑桩的混凝土标号为C20,弹性模量E

c

=26.5×106kPa。由于滑床主要由微风化、中风化粉泥岩和砂岩组成,故滑面处的地基系数采用A=70000 kN/m3,锚固段土的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采用m=39000kN/m4。

桩的相对刚度系数

EI=0.8E

c

•I=0.8×26.5×106×4.5=95.4×106kN•m2

桩的计算宽度B p=b+1=3m

桩的变形系数α==0.277m1-

桩的计算深度αh

2

=0.277×8=2.2<2.5,属于刚性桩桩底边界条件:按自由端考虑。

2、外力计算

抗滑桩初步设计沿180m处高程线布置,判断桩前滑坡体是否沿滑动面滑动。(以1—1剖面为例,按照规范要求滑坡推力安全系数

取γ

t

=1.15)

桩前滑坡体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其重度γ=21.3kN/ m3,剖面

面积由下图可得S=255.6 m2,故每延米重力G

n

为:

桩前滑坡体剖面图(阴影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