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
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货紧缩,一看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第二,加速的通货膨胀,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还在加剧。第三,超速通货膨胀,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标准是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
所谓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财政政策工具,就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方法。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公债、经常支出、资本支出、转移支付、贴息等。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赤字的方式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
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方式实现。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实践中这种情况是很少存在的。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管理的一国货币供给,以保证信贷的供应在数量和利率方面与国家的特定目标相适应的一种经济杠杆。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供应量政策、准备金率政策、贴现政策等。中央银行主要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国家所要实现的整个经济政策目标而制定适当的政策。在实际工作中,货币政策的运用可以分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放松性的货币政策。在通货膨胀时期通常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如直接减少货币供给量,或者提高中央银行的储备金率和提高对商业银行票据的再贴现率。后两者的运用结果也达到了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目的,起到了紧缩作用。在经济萎缩的年份,可以运用放松性的货币政策,如直接扩大货币供给量,或者降低中央银行的储备金率或贴现率,其结果都会扩大货币供给量,刺激经济回升。货币政策是国家实施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之一,它和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密切配合,可以调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通货膨胀时期,即货币供应量较大产生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是: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1)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财政政策的优势:可以直接刺激消费和投资,具有手段多、力度大和见效快的特点,在调节公平分配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和充
分就业、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效果比较明显。相反,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则是:第一,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主要是改变总量中
的比例和分布;第二,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是
政府干预,因而这种调节作用容易对市场机制形成较大冲击,也难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财政政策的制定过程是一个经济决策
和政治决策相结合的过程,政策实施起来灵活性相对较小。
货币政策的优势:通过货币供求总量的调整,可以直接调节物价总水平,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调节经济运行中的消费与储蓄关系。特别是货币政策操作属于一种经济行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比较缓和和灵活,有利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一,货币政策难以解决国民收入的分配不
公问题;第二,货币政策在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不如财政政策直接和有效。
中国经济“过热”都是些政府行为.每一次过热和每一次过冷都是刮一遍地皮,让某些不良人士收刮民脂民膏.先前非典, 经济受到很大影响.非典一过, 正好也是新班子刚上台为小试牛刀,保持经济增长, 布置任务不管有没有必要, 各地大搞重复投资再加上非典期间想上没上的项目想来没来的外资, 温州炒房团也来扇风点火, 要说搞重复投资个个有好处捞, 各级政府开足马力上. 要想富, 上项目.类似于92,93年小平南巡讲话后一样, 全国各地一片无政府状态, 各地为捞好处和政绩, 把银行的老底都掏空了甚至连造币厂的半成品都拿来上项目, 开发热, 地产热, 这个热, 那个热.换来的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