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专题(整理齐全) (共130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浙江卷· 原文见第一节)品味 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 怎样的心理。 (1)拍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喝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挺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人物的心理要结合具体的 情节内容来展开,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理解 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定 的心理特点。 【答案】 (1)“拍拍”:表现出父亲对弟 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 (2)“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 弟弟疼爱的心理。 (3)“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面 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 弟弟而感到满足。
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 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4分)
(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 衬托)的手法。(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 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 来写壶口的黄河, 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 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 气势与生命力。每点给2分。第(2)点中 答出“使人如临其境”给1分;答出“侧面 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给1分。如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技巧点拨
1.解释词语的指代内容 使用词语指代的目的是为了行文的简洁。 词语指代在文中经常使用,而且运用灵活, 它可以指代一个词、短语、句子,甚至整个 段落。如果对词语的指代内容没有搞清楚, 就会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特别要注意,非指
示代词的指代,考题是以“理解含义”的提
法出现的。
概括词语指代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在词语的前面, 但也有少数的在词语的后面。 (2) 找出所指内容后,有的不能完全照搬 原文(有时甚至根本无原文可搬),要加以概 括,不多也不少。 (3)指代内容概括后,要用“代入法”检 验,因为既然是指代,就完全可以用概括出 的内容替换原词语。这是防止失分的好办法。
重要句子的特点:
1、位置醒目 首句、末句、过渡句 2、精辟凝练 有助于把握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 络层次的关键句、哲理句 3、含蓄隐晦 表意隐晦,意在言外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例1: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 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恩格斯《在马克思 墓前的讲话》) 应从“私敌”和“敌人”这两个词入手。 “私敌”是因个人的利害冲突而形成的敌 人;未必有一个私敌,那么句中的“敌人” 就是公敌。 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 都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上海卷》第9题:第(9)段在构思 上的作用是(1)_____(2) ______。 答案:(1)结构上承上启下(2)引 出全文关键词“重西湖”。 《重庆卷》第16题:(2)“告别不一定 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第16题:(2)①过渡②总领后文。
《江苏卷》第16题:“头项一团火球,身上汗珠 子擦了又出。早晨起个太早,白天累一天,晚上 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 累人的日子。”这些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 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 “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 的描写相呼应。 《江西卷》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 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简要 分析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 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 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
《宁夏卷》第12题: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 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 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 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山东卷》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 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 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所写之人的感情。
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
与人相通处。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主旨即物 与理相通处。
(一) 作品结构
题目类型:
1、第一段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3、结尾有什么妙处?
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
1、标题 (1)表明文章中心、统领全文 (2)起到线索作用
《一朵午荷》
1.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 中“午”的含义。 2.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 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3.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1、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 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 “寥落”,“将谢而未谢” ,但它安 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 远是“盛开的”。 2、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 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 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 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 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 “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 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 3.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 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 4.语言辞格: ⑴描绘类: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 形象 ⑵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 ⑶语气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 特别注意:散文的反衬手法。
叙述方式
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 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 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 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丰满。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 做某些交代。
描写手法 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 (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神态) 侧面描写 详写(白描、细描) 景物描写: 调用各种感官 观察角度、顺序 手法:(细描、白描、静态、 动态、对比、象征)
3、答: ①形象美:由花的娇美、 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 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 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②精神美: 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 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 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 和美。
(二) 表现手法
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 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 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 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
•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 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 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 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 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 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 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 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 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 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 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 总使我热泪盈眶。
文章线索
1、人物的见闻感受 2、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情的发展顺序 5、时间顺序
文章材料安排及结构用意
1、贯穿全文内容,起线索作用 2、引出某一事物,为下文内容做铺 垫 3、和某一事物形成对照 4、映衬烘托某一事物 5、和文中某一部分内容形成照应关 系
《木车的激情》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散文 文学四大体裁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哲理散文
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的特点
散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形散神 聚 ”。
阅读散文要善于理清思路,分 析意境,鉴赏语言及写法,从而深 入领会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 受散文的艺术魅力。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
与人相通处。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
(2010年高考四川卷· 原文见第一节)标题
“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
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
析。 【答案】
标题“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
成的物质世界,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 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
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与人的本性具 有同样的美丽。
种精神上的相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 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 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 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 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 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备不顾身地下降。河底 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 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 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 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 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 “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 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 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 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
开头段答题技巧
一是内容,要答出包括本段的内容 和下文的内容; 二是形式(结构),结构上的作用。
• 中间段落的作用同样要兼顾到内容 和形式,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 渡,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答题时 要交代清楚上文和下文的具体内容。
答题的思路: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 作用,由上文(具体内容),写到下 文(具体内容)。
《父子之间的怯意》
《大河家》
行文思路
划分散文结构
1、按时空变化划分 2、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3、按记叙内容的变化划分 4、按逻辑关系划分 5、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 阶段划分
1、“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 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 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2、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 “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 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 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 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 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 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 子的基本意思。
后来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 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 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 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 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 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 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 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 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 夫· 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 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 本例画线句子是一个复杂单句,主语是“伟人 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 ,即托尔斯泰,谓语是“埋葬”,而“就像 … 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2、开头 ⑴开篇点题 ⑵总领全文 ⑶提出问题,引人入胜 ⑷烘托渲染 ⑸欲扬先抑 ⑹设置悬念 ⑺奠定行文基调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由叙述转为议论;由写景转为叙述 ⑵段落总括句: 总结上文; 引出下文; 表明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主旨),画龙 点睛 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主旨 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⑷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⑸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 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和想象 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 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又见鹭鸶》
《天ຫໍສະໝຸດ Baidu山》 《海边,望着浪花》
(三) 体会语言
重要语句:
一种是在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 句子 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承载着作 者重要情感、哲思的句子。 (双关义、喻指义、象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