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通货紧缩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通货紧缩一般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

我们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两点:第一,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升,是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一种或几种产品或劳务价格上升,不是通货膨胀。

第二,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持续上涨,是价格水平持续上升,产品和劳务价格一次性或暂时上涨不是通货膨胀。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是什么?
答: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政策。

2.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

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债等。

作为财政政策手段的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政府投资、税收、公债,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体现为数量上的简单增减,还体现为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面我们分别研究各种财政乘数。

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government expenditure multiplier),是
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如果以G K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变化
量,△G Y 表示△G 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化量,则其定义公式为:
G K =G
Y G ∆∆ 假定政府购买支出G 不影响利率,即I 为常数,则有:
G K =)
1(11t b -- 二、转移支付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transfer payment multiplier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如果以TR K 表示转移支付乘数,△TR 表示转移支付的变动量,R Y ∆表示由△TR 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其定义公式为:
TR K =TR
Y TR ∆∆ 假定I 和G 为常量,以TR 为自变量,得:
TR K =)
1(1t b b -- 三、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tax multiplier )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
量变的税收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其定义公式为:
T K =T
Y T ∆∆ 假定TR,I 和G 为常量,以T 为自变量,求全微分得:
T K =b
b --1 四、平衡预算乘数
这种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就是平衡预算乘数(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 )。

假设上述各乘数均不考虑初始税率,则各乘数可改写成:
G K =b
-11
T K =b
b --1
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这是对货币政策的一般概述,对此我们至少应该有如下两点解释:
(1)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

2.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亦称货币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

(1)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s)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2)再贴现率
通常市场经济国家吧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再贴现率。

(3)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例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三、出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操作?这些政策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答:(1)当出现通货紧缩时,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以扩张性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所谓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增长量。

(2)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所谓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税收征的局限性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在税收方面表现为:为防止通货膨胀而增加税收,以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物价上涨。

但是如果对企业利润增加课税,企业为了保持原有利润,会抬高商品价格;如果对商品增加课税,
税收就要加在商品价格上。

因此,通过税收负担的转嫁过程,增税必然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限制税收政策用抑制物价上涨的作用。

2.财政支出政策的局限性
财政支出政策的局限性在支出方面表现为:在经济膨胀时期,政府要减少对商品的购买,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因此会遇到很大阻力;政府要消减转移支付,将直接减少人们的收入,甚至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因此会遭到公众的反对。

3.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可采取扩张性措施,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以促使商业银行扩大放款。

在通货膨胀时期,尽管中央银行可采取措施提高利率,但企业会认为此时有利可图,从而置较高利率于不顾,一味增加借款,从而部分地抵消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商业银行、企业掌握有大量短期有价证卷,只要有需要,它们就会随时出售这些短期有价证卷以换取现金。

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被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抵消。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时滞”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还受到时间滞后的限制。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措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取得效果,这种因时间的滞后限制政策措施作用的现象叫“政策时滞”。

实际经济上呢干活中主要有以下表现:
(1)识别时滞,即在经济发生变化与认识这种变化之间存在的时间迟误
(2)行动时滞,即认识到经济的变化与制定执行政策措施之间存在的事件迟误。

(3)反应时滞,即在政策措施开始执行与这些措施产生实际效果之间存在的时间迟误。

各种政策时滞的存在,使财政措施往往因时过境迁而不能发挥预期作用,特别是各种乘数作用的不确定性,更加剧了人们对反经济周期财政措施效果进行预期的难度。

四、 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又出现了“过热”,请结合实际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经济过热是指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导致市场出现失衡状态。

经济过热是指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导致市场出现失衡状态。

判断依据是通过潜在的GDP与实际GDP之间的差距来衡量总供给与总需求,潜在GDP是指所有的经济要素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造成的产出,如果实际GDP高于这个水平,说明很多产品是在工人加班加点、设备开足马力超负荷亢奋状态下生产出来的,而这部分多余的产出便没有对应的市场去消化。

经济过热可以分为“消费推动型经济过热”和“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

由于居民消费旺盛而导致的经济过热称为消费推动型经济过热;“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亦即“过度投资”,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第一,投资项目完工后,生产的产品没有预期的市场需求,产品大量堆积,资金无法收回,导致生产资料的严重浪费。

在这个层面上的“过度”指的是投资相对市场需求过度。

第二,投资规模铺开的过大,以至于超过了财力负担能力,使得投资不能按预定计划完成,无法形成预期的生产能力。

这个层面上的“过度”是投资规模相对于财力负担的过度。

我国的经济过热,最大的感触是房地产方面,从03年以后,房价疯狂猛涨,数年来,连翻了好几倍,就拿南宁市的房价来说,03年每平米2000多元,到现在每平米近一万元,甚至于一万多,其它的物价也是随之增长。

政俯为了抑制这种现象的上涨,曾几次提高贷款利率,多次提升存款准备金率。

总需求的同时,引起利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却使利率提高,从而抑制企业投资。

双紧政策相配合,将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但这种政策不宜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应谨慎使用。

双紧政策的适用条件有三:第一,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第二,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第三,经济秩序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