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赏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左至右: 叶绍钧、朱自清、俞平伯
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
朱自清的一生:
朱自清在毕业后的最初五年(1920-1925)间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 江苏省立八
中 ,吴淞中国公学 ,浙江省立第六师范,
浙江省立十中, 温州十中 ,白马湖春晖 中学 ,宁波四中任教。 1925年到清华大
学中文系任教,从此一生驻守清华园中,
二、朱自清文学创作
朱自清在散文上获得成就最高:
1923年仲夏之夜,叶绍钧、朱自清同游秦淮 河,各写两篇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的文章描写细腻精致,文字洗练,感情真挚,很 多地方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比之俞平伯的文章, 略胜一筹。这是朱自清的第一篇散文,打破了当时 “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从此走上了散文写作 的道路,且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写下了《踪迹》 (1924)、《背影(1928)、《欧游杂记》 (1931)、《你我》1931)、《伦敦杂记》等散文 集。他的散文多以叙事和抒情见长,如《背影》 《儿女》 《绿》 《春》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荷塘月色》等,布局精巧 ,素朴缜密 ,清隽沉 郁 ,语言洗炼 ,文笔清丽,素有现代散文之父之 称。
二、朱自清文学创作
朱自清散文:
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 诗人、散文家和爱国学者的一生 二、凄美精致的散文创作 • 现实战斗性散文 • 写景叙事散文 三、现代散文美的典范--朱自清散文的风格 • 书写人生,感情真挚 • 结构缜密,充满诗意 • 观察细致,描写精确 • 语言素朴,清新自然
二、朱自清文学创作
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
叙事性散文:
《悼亡妇》深深地怀念和痛悼已亡的 妻子武钟谦。作者回顾妻子把自己的一生
全部献给了儿女和我还有我的书。当时和
作者一块到前妻祭坟的还有新婚的陈竹隐。 谦给朱自清生过六个儿女,最后操劳担忧
而死,朱来到妻的坟前,真有“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的悲痛,“相顾无言,惟 有泪千行”的思念。在叙家庭事,写儿女 情中,表现了人间的至情至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做人,勇往直前做事,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
信念中溘然长逝,将一个大写的人格 重重地 画上了终止的符号。 “清芬正气”,正是朱
自清的“自清”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写照!
1948年朱自清在清华
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
清芬正气朱自清:
朱自清以他一生的经历,以自己 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书写了一首
“清芬正气”的“朱自清颂”!朱自
朱自清诗歌:
1898年,朱自清出生于浙江东海官宦人家,祖 父做过承审官,其父朱鸿钧做过盐务官,1904年, 随父前往扬州。排行老三,尤其珍贵,戴金耳环, 打扮女孩模样;少年精读古诗词文,1916年考入清 华大学预科班,1919年开始写诗,早期与人合集 《雪朝》(现已遗失),1921年加入文研会,1923 年发表长诗《毁灭》,”我不再仰眼望青天,不再低头 看清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步踏在 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开始了用诗歌写人生, 写现实的第一站。朱自清自谦为“大时代中一名小 卒”,从他开始写作起,他就从未与他所处的时代 隔离,用文学写人生,成为他写作的当然宗旨。
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
朱自清的文人正气:
叶绍钧、朱自清同是北大高材生,受北大校长 蒋梦麟推荐,同去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俞平 伯不到半年便辞职去北京,1923年8月,朱俞同游 秦淮河,后经俞平伯介绍,朱自清夫清华大学任 教。1921年11月,与朱自清生活了11年的妻子武仲 谦去世,朱自清与6个儿子生活艰难,俞平伯慷慨 相助。抗战爆发,朱自清随校前往内地,俞平伯 留京。朱自清在北京刊物中发现了俞写的文章, 即写信劝阻,在“烽火漫天生”的时代里,知识 分子应是“朔风”中的“劲草”,让俞平伯感受 到“相爱之深,相纸之切”的友人情怀及朱自清 正义的知识分子节操。
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
朱自清的一生:
毛泽东曾赞扬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 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 饿死,不领美国的救 济粮。”
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
朱自清与闻一多:
朱自清与闻一多既是同事又是战友,1946年仲夏, 他的好朋友闻一多、 李公朴相继被暗杀,使他充 分认识到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开始认识到中国 知识分子同样应该肩负起历史所赋于的使命。 同 时,他还花费一年时间,整理编辑了《闻一多全 集》,称闻一多是斗士诗人和学者。这个时候, 潜隐在他内心深处的清白人品和正直民族气节像 火山喷发一样热不可挡。他走出书斋,义无反顾 地投身于救国救亡的潮流之中。 学界评论:文人闻一多狂放不羁 文人朱自清克制内敛 一狂一狷道出了两个文人的精神气质
上人生的担子”的涵义了
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
朱自清之名:
至于改字“佩弦”,朱乔森解释曰: “佩弦,是借用了《韩非子· 观行》中‘西
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
缓,故佩弦以自急’的典故,来警策自己。 改名自清,同样是为了自警,警策自己在 家境衰败、经济困难,乃至被生活的重担 ‘压到不能喘气’的时候,也决不与社会 上的各种腐败现象同流合污。”
1948年朱自清在清华
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
朱自清散文创作:
三、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 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
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
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 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
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
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 极富有真情实感。
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
朱自清之名:
编辑《朱自清全集》的朱乔森君作了解释:“父亲本名自华,号 实秋。1917年跳班报考北京大学本科的时候,因为已经预感到即将降
临的“败家的凶惨”和“两肩上人生的担子”,就改名自清,字佩
弦。 ”这所谓“败家的凶惨”,我们只要重读名篇《背影》中这么一 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 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回家变 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加重光景很是 惨淡……”读了这段文字,,也就能够理解自清先生所预感的“两肩
1948年朱自清在清华
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
现实战斗性散文:
“这回的屠杀,死伤之多,过于五卅事件, 而且是”同胞的枪弹”,我们将何以见执别人 之口!而且在首都的堂堂执政府门前,光天化 日之下,屠杀之不足,继之以抢劫、剥尸,这 种种的兽行,段祺瑞等固可行之而不恤,但我 们国民有此无脸的政府,又何以自容于世界!--
席之一,他在演说中号召大家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
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会后游行,群众高 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等口号,到铁狮 子胡同国务院请愿。要求会见执政府的国务总理贾德耀, 被拒绝,群众正待转移往吉兆胡同找段祺瑞,卫队旅长 经请示段祺瑞后,竟向群众开枪,又指示大刀队插入群 众队伍肆意砍杀,群众被杀害者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 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生,成为震惊中外的大惨案。
开始了他以散文和古典文字研究为主的创 作时期。
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
朱自清的一生:
朱自清著有《诗言志辨》《伦敦杂记》、《新 诗杂话》、《经典常谈》 ,与叶圣陶合著的《国 文教学》,整理编辑了《闻一多全集》;教授 《中国文学史》和《文学史专题研究》、《历代 诗选》等课,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随清华南下 辗转西南各地,经受了颠沛流离民生凋敝、社会 腐败的苦难。1948年,朱自清在自己生命的最后 时刻,背着沉重的家累,带着一身重病,毅然在 抗议美帝收买中国知识分子的宣言书上签字,书 写了他一生最重要最辉煌的一笔。
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
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 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 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 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 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 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 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 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 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 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 曲。
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
写景散文:
写作《荷塘月色》的心理背景:写于1927年7月, 白色恐怖笼罩上空,作者心上常觉有除不去的阴影, 作者曾在《一封信》(1927年6月)写给朋友的信 中有这样一段话:“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 灰蒙蒙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
朱自清散文
清者自清----朱自清
动画设计1201班 朱立煌 3121107124 时间:2012年05月08日
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
朱自清生平:
• • • • 文人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 祖籍浙江杭州,生于江苏东海 现代诗人、著名散文家、爱国 学者
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
这正是世界的耻辱。”-- 《执政府大屠杀记》
这篇文章忿怒的控诉了北洋军阀政府屠杀 爱国学生的血腥罪行,将揭露的锋芒直指段祺 瑞,全篇洋溢着大义凛然的气概。
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
现实战斗性散文:
1925年三月十八日上午,北京总工会、总商会、学 总会等团体和各校学生数千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通 牒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是大会主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 爱国战士。朱自清是文人,他的
诗作散文文人气凝重,朱自清是
战士,有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 豪气。文人和战士的合而为一就 使朱自清成为现代史上独特的存 在而倍受众人敬仰
一、清者自清----文人朱自清
朱自清之名:
朱自清先生在《诗多义一例》一文中 说:“又譬如我本名‘自华’,家里给我起
二、朱自清文学创作
北河沿的路灯:
有 密 密 的 毡 儿 ,遮 住 了 白 日 里 繁 华 灿 烂 。 悄 没 声 的 河 沿 上 ,满 铺 着 寂 寞 和 黑 暗 。 只剩城墙上一行半明半灭的灯光,
还在闪闪烁烁地乱颤。 他们怎样微弱! 但却是我们唯一的慧眼! 他们帮着我们了解自然; 让我们看出前途坦坦。 他 们 是 好 朋 友 ,给 我 们 希 望 和 慰 安 。 祝 福 你 灯 光 们 ,愿 你 们 永 久 而 无 限 !
闻一多:爱国诗人 博识学者 民主斗士
三、著名爱国学者朱自清
清芬正气朱自清:
1946—1947年,朱自清一家人生活仍然很 艰难,但他拒斥美国给配的救济粉,朱先生 162CM的身高体重只有38.38公斤。他的学生 季羡林回忆说“老师没有一件像样的大衣,披 着马车夫的麻布衣,神情悠闲、昂首阔步走在 清华中”。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清清白
清死了,但他的如白莲花般纯洁而灿 烂的人格使我们永远缅怀他
1948年朱自清在清华
三、胸有诗书气自华----朱自清散文创作
朱自清散文创作: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 性的小品文。从题材来看可分为三个系
列:
• 一、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 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 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 二、以《背影》、《儿女》、《悼亡妇》 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 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 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个号叫‘实秋’,一面是‘春华秋实’的意
思,一面也因算命的说我五行缺火,所以取 个半边‘火’的‘秋’字。” 后来于1917 年投考北京大学,录取进了哲学系,遂改名 “自清”,字“佩弦”。这次改名,乃为了 策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 白,便取《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
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