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分析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 五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五 医学正常值 转载标签:正常值参考值见于阴性意义校园分类:医学资料 血液1.血红蛋白【正常值】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的减少,可反映贫血的程度;增加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2.红细胞计数【正常值】男:4.0--5.5×10*12/升,女: 3.5--5.0×10*12/升【临床意义】对诊断各种贫血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意义。 3.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值】0.2--1.5% 【临床意义】对于贫血的鉴别论断及抗贫血治疗的效果观察有意义。 4.血型测定【正常值】A、B、O、AB型。【临床意义】确定各型血型。 5.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4--10×10*9/升,儿童:8--10×10*9/升。【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各种炎症及某些血液病;减低:可见于再障及病毒感染。 6.白细胞分类【正常值】中性:0.54--0.75%,嗜酸性:0.005--0.05%,嗜碱性:0--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临床意义】通过观察各类白细胞的形态及百分比,对某些感染、寄生虫病、传染病及某些血液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7.异常淋巴细胞【正常值】0.048。【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8.血小板计数【正常值】成人:100--300×10*9/升,儿童:120--250×10*9/升。【临床意义】减少: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化学药物中毒等;增多:在临床上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术后等。 9.出血时间【正常值】1--3分钟。【临床意义】延长:可见于血小板减少、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10.凝血时间【正常值】1--5分钟(玻片法);5--10分钟(试管法)。【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各型血友病,DIC早期。 11.血块收缩时间【正常值】1小时开始收缩,24小时收缩良好。【临床意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及红细胞增多症的血块收缩差。 12.血寄生虫(疟原虫)【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对疟疾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13.血沉【正常值】男:0--15mm/小时,女:0--20mm/小时。【临床意义】增快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病活动期、恶性肿瘤、甲亢、胶原性疾病、纤维蛋白增多,球蛋白增加时。 14.球蛋白水试验【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非特异性反应。黑热病3--5个月出现阳性反应。 15.球蛋白醛试验【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非特异性反应。黑热病3--5个月出现阳性反应。 16.血丝虫浓缩法【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诊断血丝虫病。 17.红斑狼疮细胞【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播散性红斑狼疮、胶元病可找到。18.一氧化碳定性【正常值】阴性。【

血小板分析仪原理

比浊法(光学法) 原理: 将富血小板血浆(PRP)置于比色管中,加入诱聚剂(主要有ADP、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TXA2,PAF等),用一涂硅的小磁粒进行搅拌,血小板逐渐聚集,血浆浊度降低,透光度增加,记录此变化,形成血小板聚集的动态曲线,以PRP的聚集率和透光度为0%,乏血小板血浆(PPP)所测得的聚集率和透光度为100%,用血小板聚集仪进行自动测定、记录、描绘血小板聚集曲线 优点: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 缺点: 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差,cv值达到15%; 操作繁琐:必须分离贫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血浆,还需要调整血浆中血小板浓度; 溶血、高血脂样对检测有明显干扰; 检测样本去除血液主要细胞成份,不能完全反映体内真实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VerifyNow维梵纳抗血小板治疗检测仪[1](全血比浊法) CHRONO700血小板聚集仪(美国Chrono-Log公司) 原理: 检测原理还是采用传统比浊法,没有本质突破,检测误差达15% (cv)优点:

无须制备血小板血浆的操作 术前血小板功能的快速筛选,全血/PRP/ATP释放检测 缺点: 耗材价格昂贵; 目前尚未在国内注册; 国外使用信息不多。 电极法 ChronoLog 590(美国ChronoLog公司) 简介: 590系列采用电阻法测血小板聚集,在全血中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减少操作步骤节约了时间,反映了血小板的生理状态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可用于监测药物作用于血小板功能的功效,对相关血栓与止血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理: 可用全血或PRP进行检测。检测杯中有一对铂电极,血小板在诱导剂的诱导下发生聚集时,可覆盖在铂电极表面,导致电阻抗的改变,后者的变化程度与聚集程度有关。此信号经过放大传送到监测器或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将电阻抗的改变转换为聚集曲线从而计算出血小板的聚集率。 优点: 无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的操作,使操作更简便省时,采血量仅为2ml ,完成操作仅需大约10 分钟。

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平均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 MPV)是血细胞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血小板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MPV升高,血小板体积增大,活性增强。研究发现MPV与许多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脑梗)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其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如下: 一.正常参考值:6.75-12.07 fl(飞升) 二.临床意义 1.鉴别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血小板减少症大致有三种病因:(1)巨核细胞生成不足(如再障);(2)血小板破坏增多(如DIC、ITP);(3)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大)。文献报道,可借助MPV的变化来鉴别诊断。一般情况下,PLT减低而MPV增高,为血小板破坏增多所致;PLT减低MPV也减低,为骨髓病变所致。 2.提示骨髓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 白血病化疗时,全血细胞减少;完全缓解时,全血细胞应恢复正常。有报道指出:MPV增加,是病情开始缓解,骨髓恢复的第一征候。有学者研究发现:白血病化疗时,骨髓抑制期巨核细胞数、MPV和PLT计数三项指标均下降,而骨髓恢复期巨核细胞数的上升比MPV 的上升早1-2天,而MPV的上升又比PLT的上升早1-2天,提示巨核细胞受剌激而影响MPV。在感染的病人中,局部炎症者MPV正常;败血症时有半数病人MPV减低。若MPV随PLT数持续下降,则为骨髓衰竭的征兆,MPV越小,提示骨髓抑制越严重。许多学者认为大血小板代谢活跃,粘附力强,止血性也强。研究结果证明:MPV与PLT体外功能明显相关,胶原和凝血酶诱导PLT聚集速度及程度与MPV呈正相关。有学者发现,有出血倾向者的MPV显著低于无出血倾向者。虽然PLT重度减低,但MPV高于6.4fl时,则出血的发生率较低。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继续教育园地?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乐家新 周建山 兰亚婷 传统的血细胞检查完全采用手工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而且由于多种原因,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难以保证。1958年,库尔特采用电阻率变化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发明了性能比较稳定的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仪,开创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使其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检测水平不断提高,测量参数不断增加,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分析仪已在国内外各医院广泛使用。但从根本上讲,其检测原理大致分为两部分,即电阻抗法与光散射法。 图1 细胞计数电阻抗原理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 一、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技术 (一)电阻抗法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原理 电阻抗法白细胞计数原理是根据血细胞非传导性的性质,以对电解质溶液中悬浮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的电阻变化进行检测为基础,进行白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在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液)中,有一个用于细胞计数的小孔管,其内侧充满了稀释液,并有一个内电极,其外侧细胞悬液(稀释液)中有一个外电极,小孔两侧的电极之间有稳定的电流。细胞为相对不良导体,其导电性质比稀释液低,当有一个细胞通过小孔时,于瞬间引起了电压变化而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脉冲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脉冲的高度与细胞的体积成正比。脉冲信号经放大、阈值调节、甄别、整形后,送入计数系统进行处理,得出被测细胞的数量。图1显示出血细胞计数仪应用电阻抗原理进行细胞计数及体积分析的方 法及过程。 目前,许多仪器除给出细胞数外,还同时提供可以表示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图形———直方图。可显示出某一特定细胞群的平均细胞体积、细胞分布情况和是否存在明显的异常细胞群,由脉冲累积得到。如图2所示,左图为示波器显示的所分析细胞的脉冲大小,右图为相应的体积分布直方图,横坐标为体积,纵坐标为相对数量。 在进行白细胞分析时,仪器将体积范围从35~450fl 分为256个通道,每个通道约为1164fl ,并将每个白细胞的脉冲根据其体积大小分类并储存在相应的体积通道中。再由计算机拟合成一条平滑曲线,从而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见图3),其纵坐标表示白细胞的相对数量(REL No 1),横坐标表示白细胞体积(单位:fl )。 电阻抗法得到的白细胞分类值是根据各群细胞在白细胞直方图上所占面积的大小计算得来的(见图4)。白细胞计数池中除加入一定量的稀释液外还加入了溶血剂,此溶血剂一方面使红细胞溶解;另一方面使白细胞浆经胞膜渗出,胞膜紧裹在细胞核或存在的颗粒周围,使白细胞成为“膜包核”。仪器将体积在35~450fl 的这种颗粒认定为白细胞,并根据其体积大小在直方图上从左至右初步确认其相应的三个细胞群。在正常白细胞直方图上,小细胞群是位于左侧又高又陡的峰,分布在35~90fl 范围,以成熟淋巴细胞(L YM )为主要特征细胞;大细胞群是位于右侧较低且分布宽的峰,

影响血小板计数因素分析

影响血小板计数因素分析 PLT计数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各种原因PLT减少症的重要指标,现各大医院多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计数,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在某些条件影响下,计数PLT会出现较大偏差,本文在翻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现将有关影响PLT计数综述如下: 1 导致PLT计数升高的因素 1.1 标本放置时间PLT是体积较小的血细胞,易于黏附聚集和破坏,王新花等[1]认为标本放置时间越长,破坏越多;同时,红细胞也不例外,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时,误将红细胞碎片以为是PLT而计入,造成测定结果假性增高,即时测定和1 h测定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建议取标本后一定要在30 min内测定。 1.2 样品溶血不完全文献[2]报道溶血不完全不但影响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准确性,而且影响下一例样品的PLT计数,由于红细胞碎片冲洗不彻底,造成PLT假性升高;残留于测定杯壁的溶血素可将红细胞破坏成 2.0fl左右的碎屑,导致PLT计数结果偏高。 1.3 试剂质量根据有关会议精神,强调使用与仪器相匹配的原装或高质量的试剂,尤其是PLT的结果,直接反映试剂的质量,进口试剂价格过于昂贵,目前,国产试剂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如过滤不彻底、细菌污染等因素而使基础值偏高,与仪器不匹配;试剂厂家应继续努力,争取生产出高质量的国产化试剂。 1.4 地线和电源血细胞分析仪要求良好的接地效果,如地线未接或接地不良,均可形成静电脉冲信号而影响PLT计数;其主要表现在PLT直方图的起点偏左,并形成许多小峰,这种情况一定要先排除地线和电源的因素,再寻找其他原因。 1.5 药物影响有些药物可以影响PLT的计数,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影响PLT 计数,认为脂肪乳剂中的脂肪乳颗粒直径和患者PLT相近,导致输入脂肪乳的患者PLT会假性增高,并建议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如需检测PLT最好在5~6 h以后,如出现PLT过高时应随时和临床联系,最后经血片观察方可报出结果。 2 导致PLT减少的因素 2.1 采血是否规范和顺利采血是否顺利是造成PLT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后,组织凝血因子易于混入血液标本,从而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是造成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偏低的常见原因,建议这种标本必须重新采血测定;吸取标本量不足也是造成PLT 减少的一个原因,同时会造成白细胞和红细胞的计数减少;另外,标本未经混匀即上机测定是造成PLT结果偏低的又一个容易忽视的因素,所以操作时一定要

血球仪检测血小板的临床意义

血球仪检测血小板的临床意义 2015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528个,比上年增加2096个。其中:医院2758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077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927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7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343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3102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321个,乡镇卫生院36817个,诊所和医务室195290个,村卫生室640536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7503个。康宇医疗表示血球仪的市场需求量还是很大,但是对血球仪的质量要求更高了,今天主要主要讲一下血球检测血小板的临床意义 什么是血小板呢,康宇医疗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 血小板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在循环血中能存活14天。血小板的确很小。血小板直径为2~4μm(微米),厚0.5-1.5μm,是有折光的扁圆形小体。血小板由最大的血细胞——骨髓成熟巨核细胞胞浆发育而来。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可引起出血性疾病。数量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症。数量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病症。质量异常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 血小板计数意义 血小板减少见于: 1)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 2)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药物损伤;

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输入大量血浆血液受稀释等。 血小板增多见于: 1)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可呈反应性增多; 2)骨髓增生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康宇医疗生产的血球仪,在当地具有影响力,完善了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增强诊疗安全,规避医疗风险,减少误诊漏诊,得到了当地医院、诊所、医务工作者的好评。

血小板计数的意义及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班计数的意义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时间延长,严重损伤或在激状态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轻度损伤可引起皮肤粘膜紫癜,手术后可以出血;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一般认为,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需要预防性输入血小板。如果血小板计数>50×10^9/L,且血小板功能正常,则手术过程不至于出现明显出血。 1.血小板增多:当血小板计数>4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计数<100×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小板减少症 疾病简介 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表133-1).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减少症不会像继发于凝血性疾病,那样表现出组织内出血(如深部内脏血肿或关节积血). 也可能因遗传导致.男性发病,女性携带.(WAS综合症) 与白血病区别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出血,在发病前期,皮肤会出现针扎样红点,之后会发展成块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黄豆粒,大的能达到手掌那么大。 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部位一般在体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颈部、眼睛周围、下肢等,并伴有肿痛,严重的会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现紫斑。血液中正常血小板数量为30万/立方毫米,患病时可减少到4万~5万,当血小板数量降至2万时,患者就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血尿等,危及生命。

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

血液检查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10?×10?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10?×10?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10?×10?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临床检验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不仅能检测更多的实验参数而且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在计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计数血小板时影响因素比较多,现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和假性升高的原因及质量控制总结如下: 1 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因素 1.1 地线和电源:血细胞分析仪要求良好的接地效果,如果地线未接或接地不良,均可形成静电脉冲信号而影响血小板计数,其主要表现在血小板直方图的起点偏左,并形成小峰,这种情况一定要排除地线和电源的因素,再寻找其他原因。 1.2 试剂质量原因:血细胞分析仪在做血常规分析时,由于稀释液或溶血素过滤不严或被污染导致本底偏高时会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增多,故在每天开机做本底检测时发现本底偏高,应进行清洗使本底降至规定范围。 1.3 标本溶血:溶血对红细胞和血小板影响最大,因为红细胞破坏,其计数值减少,而破坏的红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碎片,分析仪将其识别为血小板,使血小板升高,故血细胞分析前应避免溶血。 1.4 小细胞对血小板计数影响:赵勇等[1]报道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其结果易受红细胞体积的影响,小细胞数量越多,红细胞体积越大,影响越大,即血小板直方图降波向右延伸范围越大,这与血小板间接计数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学及其量的改变一致。避免方法是注意观察红细胞直方图的起点及血小板降波是否达到基底,否则,应及时做血涂片观察或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 1.5 药物影响:有些药物可以影响血小板的计数。钱敏等[2]报道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影响血小板计数,认为脂肪乳剂中的脂肪乳颗粒直径和患者血小板相近,导致输入脂肪乳的患者血小板会假性增高,并建议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如需检测血小板最好在5~6h以后,如出现血小板过高时应随时和临床联系,最后经血片观察方可报出结果。 1.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有很大差异,仪器法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这是由于病人血管内溶血产生的红细胞碎片对仪器法计数血小板所造成的正向干扰引起的。血小板直方图显示血小板低鉴别线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P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超过正常值。DIC

血液分析仪概述

血液分析仪概述 20世纪50年代初,电子血细胞计数仪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电子技术、流式细胞术、激光技术、单克隆抗体、计算机等高科技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应用,血液分析仪的研制水平不断提高,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测量参数不断增多,现代血液分析仪(HA)具有下列特点: 1.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2.通过条形码识别、自动运输装置、自动混匀、自动进样、自动检测、自动报告、自动清洗、自动涂片,形成了模块式自动化血液分析流水线。 3.提供参数越来越多:能提供18~40多个参数,如有核红细胞数、淋巴细胞亚群数等。 4.精度越来越高:采用定容计量、定时监控、三次平均法计数、延时计数等使精密度大大提高(表1-4-1)。 手工法和仪器法计数精度比较 5.速度越来越快:每小时可分析50~150份样本。 6.强大的质控功能:有自动记录质控结果、可供选择的质控规则、自动绘制质控图、失控报警、医学教育网整理患者结果浮动均值和患者结果Delta核查和报警等功能。 7.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提供简明直观的直方图或散点图、提示异常结果报警信号、备有专家诊断系统和远程会诊等功能。 指标概述 正常范围:白细胞计数(WBC):(4~10)×109/L;红细胞计数(RBC):(3.8~5.5)×1012/L;血红蛋白量(Hb):(110~170)×g/L;血细胞比容(Hct):36%~50%;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100.

检查介绍:现在各大医院普遍使用自动血液分析仪,它能快速检测多份标本,且一次能提供多项检测指标。 临床意义:1.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分类参见上述相应的血液检查。 2.红细胞比容:由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的结果得到。 3.红细胞分布宽度:代表红细胞大小的一致程度。当红细胞大小不均时,红细胞分布宽度值增大,如各类型营养缺乏性贫血。 4.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用于贫血类型的鉴别。 a)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升高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尿毒症、慢性炎症。 b)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降低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见于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多种疾病均可在正常范围。,巨幼细胞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增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正常,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大。 5.血小板平均体积:平均每一个血小板的体积,血小板的大小与其功能有关。 a)增高: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后期伴浮肿和蛋白尿者。 b)减低:见于非免疫性血小板破坏、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五分类血球原理总结

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检测技术与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随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血细胞分析的技术也从三分类转向五分类,从二维空间进而转 向三维空间,而且我们也注意到现代血细胞分析仪的五分类技术许多采用了和当今非 常先进的流式细胞仪相同的技术,如散射光检测技术、鞘流技术、激光技术等等。本 文重点就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器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加以阐述 1、电阻抗、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 这是Coutler公司1987年推出的新技术,血球悬浮在电解液中,用一定的电流通过传感器的内外两个电极,由于血细胞电阻抗很大,当血细胞通过两个 电极时,电极间阻抗瞬间增大,形成幅度与血细胞体积成正比的电脉冲,根据 脉冲的大小可测出细胞的体积。在测量红细胞时,利用一个脉冲甄别器,将幅 度较小的血小板脉冲去掉,保留红细胞和白细胞脉冲,因血液中白胞的数量不 及红细胞的1/500,故其总数据近似认为是对红细胞计数。在测量白细胞时, 利用溶血素,使红细胞溶解,再对剩下的白细胞计数。在对血小板计数时,调 低脉冲甄别器的阈值,计出总数,再减去红细胞的计数(其中已包括白细胞的 计数),即为血小板计数。由于不同类型但体积相同的细胞产生的脉冲幅度相 同,故仅靠体积是不能完全区分,利用高频电导法和激光散射分析白细胞内部 结构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虽然细胞壁不能使低频电流通过,但能通过高频电流,细胞核的大小和密度不同,它们对高频电流的阻抗也不同,因此可以用来区分 白细胞。激光散射技术主要用来检查细胞膜表面特征和内部结构。激光散射对 细胞颗粒的结构和密度的区分能力强,粗颗粒产生的光散射比细颗粒强,借此 可将粒细胞区分开来,美国COULTER公司的STKS、MAXM系列血细胞分 析仪五分类就是利用电阻法、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 2、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检测法 它利用激光散射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技术进行细胞分类。嗜酸性粒细胞有很强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中性粒细胞浆内含有较为丰富的过氧化氢酶,单核细胞 次之,原始细胞则极少,而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则缺管此酶。使用微量血液 经与含有清洗剂和甲醛的高渗液体进行适当稀释并孵育几十秒钟,此时细胞被 清洗剂所破坏,白细胞浆内酶固定,此后继续再进行第二次反应,加入过氧化 氢和四氢一萘酚加热,此时待测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氧,后者 使四氯一萘酚显色并沉淀定位于含酶的颗粒中,此类细胞经激光束,由于光散 射及细胞大小不同而被分类。显然暑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原始细胞由于不含

正常血小板值是多少

正常血小板值是多少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什么是血小板吧,我们人体的血小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的血小板出现了异常的情况,那么不但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可能威胁到我们的生命,所以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好好保护自己的血小板,如果发现血小板出现异常要及时去处理,下文我们介绍一下正常的血小板值是多少。 血小板(blood platelet),简称:PL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100~300)×10^9个/L,直径为2-3微米。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 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没有细胞核结构,即没有染色体。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减少是引起 出血时间延长,严重损伤或在激状态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数

<50×10^9/L时,轻度损伤可引起皮肤粘膜紫癜,手术后可以出血;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一般认为,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需要预防性输入血小板。如果血小板计数>50×10^9/L,且血小板功能正常,则手术过程不至于出现明显出血。 1.血小板增多:当血小板计数>4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计数<100×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戈谢病等,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我们知道血小板对于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血小板出现异常将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通过介绍我们知道血小板

浅析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浅析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发表时间:2012-07-16T15:39:47.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吴守义 [导读] 消除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对结果的质疑,而达到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科室健康发展。 吴守义 (甘肃省会宁县中医院检验科甘肃会宁 7307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166-02 【摘要】寻找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各种原因,提高实验室对血小板计数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和疾病的治疗依据,确保用药的安全,需加强对标本的验收,仪器影响,治疗等过程中引导起变化进行分析,从主观和客观因素两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尽而减少分析异常,而得到准确结果,就必须对分析仪器进行监测、纠正系统误差、严把标本接收关,对治疗前后标本做好时间与用药的备注,及时与临床进行联系,确保结果真实可靠。 【关键词】血小板异常原因 随着现代检验医疗设备的飞速发展,血球分析仪已成为各医院进行血细胞计数的主要工具,已基本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手工做法,具有快速、方便、准确、重复性好的优点。因此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也得到相应提高。但是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血小板计数的结果出现较大的异常,仪器却无法直接体现。由于检验工作量大,实验室呈流水线形式报告,而个别标本的抽查和手工复查也未能完全防止异常结果的产生。因此,检验人员对仪器各种性能掌握,对血小板影响因素的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掌握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对结果做出准确判断,查找原因,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异常报告发出,确保临床诊断和治疗。多年来,笔者对住院及门诊病人就血小板结果出现较大异常进行原因查找,从中对患者的准备、标本质量、仪器本身、药物作物四方面进行了探讨,现做如下分析: 1 患者的准备 采血前患者应尽量减少运动保持平静。住院患者应在早晨卧床时取血,冬天门诊患者从室外进入室内,应等其暖和后采血。患者的精神状态、样本采集时间、吸烟、季节等因素,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均有一定影响。 2 加强对标本的验收查对,是确保血小板计数准确的主要因素 2.1 抗凝剂的使用要求标本是否用EDTA-K2进行抗凝且抽取的血量是否符合抗凝剂比例要求,不适宜的抗凝剂以及血量过多直接影响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接收标本时要仔细查对。 2.2 正确的采血方法抽血时避免反复穿刺将组织液抽出或将气泡混入,抽血时要求流畅,避免在淤血、伤口、溃疡等附近采血,使用压脉带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血小板总数结果不降,坚决杜绝输液侧进行抽血。对于预稀释血进行测定时,采血针刺应稍深,使血自然流流出,避免因挤压而产生结果异常。 2.3 标本的转运对于采集的标本要在半小时内送检,避免血小板因聚集、黏附破坏等因素而造成结果偏低,红细胞大量破坏,细细胞碎片增加,而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升高,因此应避免不正确的抽血和标本时间过长导致红细胞破坏的主观因素。 3 由仪器因素引起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异常 3.1 试剂要求对于使用的溶血素必须在有效期内,避免使用过期、失效、变质的溶血剂,对溶血素的加样必须准确。否则因红细胞的破坏不全,使红细胞碎片及小红细胞计入血小板总数而引起血小板假性增高,在血小板直方图20fl处出现上扬不与横坐标重合,而红细胞直方图左侧出现一小峰。此时应对仪器进行清洗维护并校标溶血素加样器,再进行标本测定,避免出现成批异常结果。 3.2 计数仪的安装及工作环境 血小板的测定是通过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或光散射进行检测计数,因此,必须要求有稳压器并有良好的接地线,否则产生静电脉冲信号而使血小板的起点左偏,并有许多小峰形成。计数仪必须安装在干净清洁,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远离电滋波及噪音对仪器的干扰,确保计数准确可靠。 3.3 加强仪器维护保养,定期进行液路管道系统检查 科室要有专人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避免堵孔半堵孔现象。定期检查液路管道系统,对老化变形的管道及时清洗或更换,避免血小板因黏附和聚集而导致计数结果异常变化,影响计数准确性。 4 疾病在治疗中引起计数结果的异常变化 4.1 输血因素对于输血后的患者,其血小板出现大小不一,计数后结果常常现出错误提示(R)。表现为血小板直方图血小板宽度增大,重复测定时会出现很大差距,从而使结果极不可靠。对于多次输血的患者体内产生外源性抗原的同种免疫,再次输入后产生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使输入的血小板及自身血小板受到破坏,而使计数结果不够稳定。 4.2 脂肪乳的影响对于输入脂肪乳的患者,由于脂肪乳的颗粒很小,直径约为2-4微米,而血小板的测试范围为2-20微米,因此测定结果计入了脂肪乳颗料而使总数假性增高。过于输入脂肪乳患者如需进行血常规检测,建议在5—6小时后再进行采血检查,确保计数准确。 4.3 药物因素对于长期使用青霉素、地高辛、双氢克尿塞、甲基多巴等药物的患者,这些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有的药物还可引导起血小板卫星现象,从而使血小板总数减少。 综上所述,做为一名检验人员不权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应该有丰富的实验经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日常工作中随时观察和分析处理问题,不能盲目的进行操作测试和签发报告。只有对合格标本进行正确的测定,科学合理的检测结果,才能为病人提供真实可信的实验数据,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业务学习,随时结合临床实际,及时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解决。消除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对结果的质疑,而达到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科室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BC-5380血液细胞计数仪操作.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3]钱敏,张杰、童明庆.病人输脂肪乳后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的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2011,19(4):252-253.

血常规正常值

血液常规检验参考正常值 RBC 红细胞计数男:4.0Xl2一5.5 X1012/L 女:3.8X1012一5.0X1012/L HGB(Hb) 血红蛋白男:120~160 g/L (血色素) 女:110一150g/L HCT 红细胞比积男:40一50% (PCV) 女:35一45%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80一94fl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6~32pg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0一350g/L 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GLU 血糖3.6~6.2mmol/L CHO 总胆固醇2.3~6.0mmol/L TG 甘油三酯O.2~1.7mmol/L 尿常规参考正常值 PRO 蛋白质neg(阴性) GLU 葡萄糖norm(正常) KET 酮体neg UBG尿胆原norm BIL 胆红素neg NIT 亚硝酸盐neg LEU 白细胞neg ERY 红细胞neg SG 比重1.003~1.030 PH 酸碱度4.5~9.O VTC 维生素C <0.6mmol/d ERY 红细胞阴性(镜检0~3)个/H LEU 白细胞镜检0~3个/HP 脉搏参考正常值 60--100下/每分钟 血压参考正常值 140/90(成年女性往往略低),脉压差为30--40 骨密度参考正常值

PL-11血小板分析仪评价试验报告

对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并报告。方法 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 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批内重复 性、日间重复性、携带污染率、准确性及线性性能,并与M P G-3E多功能双通道血液凝聚仪测定结果进行 相关分析。结果 各参数皆符合ICSH的要求。PL-11血小板分析仪批内、日间精密度的CV均<5%;携带污染 率<1%;测定定值全血质控物,准确性满意,线性良好;PL-11测定结果与MP G-3E多功能双通道血液凝 聚仪测定结果相关性分析,R2=0.9439。结论 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批内重复性、日间重复性、携带污染 栓病早期预警和诊断的新型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分析仪;评价 PL-11是南京神州英诺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血小板分析仪。它可直接使用全血动态分析血小板 有关参数,样品结果在输出时能分别提供血小板数量变化、血小板体积变化、红细胞变化、血小板聚集 曲线、血小板分布图及红细胞分布图等全面的样本信息。最近,我们对该仪器进行了评估,现将结果报 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仪器:(1)PL-11血小板分析仪:南京神州英诺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MPG-3E多功能双 通道血液凝聚仪:上海斯隆医电设备有限公司。(3)5~40μl,40~200μl,200~1000μl 微量移 液器各一,由芬兰Labsystems公司提供。B.D 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和B.D柠檬酸钠抗凝真空采血 管,由美国B.D公司提供。 2. 试剂:PL-11血小板分析仪试剂,全部为南京神州英诺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配套的稀释液、溶血剂 等试剂;PLR-06血小板诱聚集(主要组成成分为腺苷-5’-二磷酸二钠,ADP)为南京神州英诺华医疗 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3.样品:柠檬酸钠抗凝静脉血,EDTA-K2静脉抗凝血均来自本院门诊体 检者的空腹静脉血;标准定 值 质控全血由COULTER公司(高值批号120202,中值批号120202,低值批号120202) 作者单位:215006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张有涛、蒋敏、史进方、顾国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 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赵益明、季顺东、赵赟霄、阮长耿) 通讯作者:赵益明,电子邮箱:zhaoyimingbox@https://www.360docs.net/doc/e515209144.html,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电阻抗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009-8-7 9:52 【大中小】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又名库尔特原理。 1. 红细胞检测原理:将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的细胞悬液置入不导电的容器红细胞检测原 理中,将小孔管(也称传感器)插进细胞悬液中。小孔管内充满电解质溶液,并有一个内电极,小孔管的外侧细胞悬液中有一个外电极。当接通电源后,位于小孔管两侧电极产生稳定电流,稀释细胞悬液从小孔管外侧通过小孔管壁上宝石小孔(直径 <100um,厚度约75um)向小孔管内部流动,使小孔感应区内电阻增高,引起瞬间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由此得出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和体积值。 三分类血球分析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2. 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根据电阻抗法原理,经溶血剂处理的、脱水的、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脉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fl 白细胞,分为256 个通道,其中,淋巴细胞为单个核细胞、颗粒少、细胞小,位于35~90fl 的小细胞区,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核分多叶、颗粒多、胞体大,位于160fl 以上的大细胞区,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位于90~160fl 的单个核细胞区,又称为中间型细胞。仪器根据各亚群占总体的比例,计算出各亚群细胞的百分率,医学教育网整理并同时计算各亚群细胞的绝对值,显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3.血红蛋白测定原理当稀释血液中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溶血剂中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一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在特定波长(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变化与稀释液中Hb 含量成正比,最终显示Hb 浓度。不同类型血液分析仪,溶血剂配方不同,所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不同,吸收光谱不同,如含氰化钾的溶血剂,与血红蛋白医学教育网整理作用后形成氰化血红蛋白,其最大吸收峰接近540nm。

化验单正常值

一、血常规 血红蛋白 (Hgb) 男性120~160g∕L 女性 110~150 g∕L 红细胞 (RBC) 男性~×1012∕L女性~×1012∕L 白细胞 (WBC) 成人~×109 ∕L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百分率 中性杆状粒细胞 (1﹪~5﹪) 中性分叶粒细胞NEUT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 ﹪~5﹪)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1﹪) 淋巴细胞LYMPH (20﹪~40﹪) 单核细胞MONO (3﹪~8﹪) 红细胞压积 HCT — 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 80—1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MCH 27—34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 g∕L 网织红细胞 (Rtc) 成人百分数﹪~﹪) 血小板计数 PLT (100~300)×10 9 ∕L或10-30万/mm 3 二、血糖( BS) 1空腹:成人: (70-110mg/dl) 60岁以上: (80-115mg/dl) 2 进食后2小时:小于 mmol/L (小于120mg/dl) 三、血离子 钾离子 K —∕L 钠离子 Na 135—145mmol∕L 氯离子 Cl 101—111mmol∕L 钙离子 Ca —∕L 血清铁 Fe —∕L 血清锌 Zn —∕L 镁离子 Mg —∕L 无机磷 P —∕L 四、肾功能 总蛋白 TP 克~克/升 血尿素氮 BUN ~毫摩尔/升 (8毫克~21毫克/分升) 血肌酐 CRE ~微摩尔/升毫克~毫克/分升) 血尿酸 UA ~微摩尔/升毫克~毫克/分升) 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CP 22—31 微摩尔 /升(50-65vol%) 五、血脂 总胆固醇( TC):正常值 (130-200mg/dl)

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09T16:33:30.5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张婉婧 [导读] 若2次计数误差小于10%,取其均值报告;若计数误差大于10%,应做第3次计数,取2次相近结果的均值报告。黑龙江省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150010 摘要:目的:临床检验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对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采用手工计数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明显高于立刻检测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1、2、4小时血小板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P<0.05)。应用手工法测定血小板,血小板数在立刻检测和放置 10分钟、1、2、4小时时血小板数差异不明显(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降低,低于其它时间的血小板数(P<0.05)。MCV大于70fl时,两种检测方法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小于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同标本放置时间、红细胞体积相关,必要需要重新采血,或者是采取手工计数。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 血小板来自骨髓的巨核细胞,体积较小,直径2~4微米,寿命约~11天。正常人血小板约有2/3在外周血循环,1/3滞留在脾脏;衰老的血小板主要在脾脏清除,也有少量在肝脏清除。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如血小板磷脂参与多种凝血因子的活化等。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1]。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反应迅速,首先粘附于损伤之处,继而聚集,形成凝块并释放多种促凝或血管活性物质使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另外,血小板还具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血小板的量和质发生改变时,可以导致出血,如血小板<50X109/L时即容易有出血倾向,<20X109/L则易发生严重出血。血小板检查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也和操作技术熟练有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50.5± 2.5岁。 1.2 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采用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应用血小板稀释液配制,清洗液,EDTA-K2抗凝剂,瑞氏染液。抽静脉血2ml加入抗凝剂抗凝管中混匀,严格按仪器说明进行检测,检测在1小时内完进行。手工法:采静脉血2ml,手工计数3次取平均值[2]。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时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血小板计数结果于不同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仪器法检测,立即检测血小板计数(12 3.15±45.98)X109/L,10分钟(166.32±45.35)X109/L,1h时(168.45±46.72)X109/L,2小时(168.22±46.92)X109/L,4小时(167.13±47.23)X109/L,8小时(13 4.55±51.36)X109/L;手工法检测,立即检测血小板计数(164.20±44.30)X109/L,10分钟(16 5.26±45.08)X109/L,1h 时(164.49±45.68)X109/L,2小时(164.96±4 6.65)X109/L,4小时(162.84±46.95)X109/L,8小时(148.80±45.92)X109/L。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明显高于立刻检测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1、2、4小时血小板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P<0.05)。应用手工法测定血小板,血小板数在立刻检测和放置 10分钟、1、2、4小时时血小板数差异不明显(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降低,低于其它时间的血小板数(P<0.05)。 2.2对平均红细胞体积与计数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大于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88.92±90.42)X109/L,手工法(83.22±48.93)X109/L;MCV小于70fl 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92.33±108.86)X109/L,手工法(102.44±86.98)X109/L;MCV大于70fl时,两种检测方法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小于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由于血小板计数的误差较大,计数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尽量减少误差。特别是血细胞分析仪法,由于其影响因素多,要密切注意观察直方图的变化。如果直方图出现异常,提示此结果不可信,必须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重新计数后报告结果。稀释液必须符合要求稀释液必须新鲜、洁净,无杂物和细菌污染。定期检查稀释液的质量,检测前应先做稀释液空白计数,如果计数值为零时方可使用。优质的血小板稀释液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能有效抑制凝血。迅速固定血小板,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形态变化。溶血性稀释液要能完全破坏红细胞。组成简单并易于保存,不利于细菌生长[3]。 所用器材必须校准、洁净、干燥。采血、计数均应规范,避免血小板激活或破坏。血小板悬液充入计数室后必须静置15min再计数,并在采血后1h内完成计数。时间过短或过长则可导致血小板未完全下沉或失去光泽,使计数结果偏低。显微镜下观察时的光线要适中,并注意与细胞碎片、灰尘、微生物等鉴别[4]。计数前必须轻轻摇动血小板悬液2min或200次以上,但用力不宜过大,以免造成血小板破坏或产生气泡,引起计数误差。 及时核准血小板计数结果,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及时核准血小板计数结果。用同1份血标本制备良好的血涂片,观察血小板数量、形态和分布情况,进行核准。用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核准计数结果。每份标本最好做2次计数,若2次计数误差小于10%,取其均值报告;若计数误差大于10%,应做第3次计数,取2次相近结果的均值报告。 参考文献: [1]岳喜艾,贾春生.影响血小板计数质控的因素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7(3):54-54. [2]钟红梅.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9(5):637-6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