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修改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很高的道德水准和共同意识的“与众 共生存的人”;
(2)有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智慧的 人”;
(3)能够主导国际化、世界化时代的“开放 的人”;
(4)懂得劳动价值,具有脚踏实地精神的 “实干的人”。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 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 藏其中》也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 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 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并认为这一目 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
3、各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标的调整
1984-1987年,日本 “临时教育审议 会” 提出面向21世纪的三项教育目标:
①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 造力;
②自由、自律和公共的精神; ③世界中的日本人。
1997年,韩国政府公布《为创造新韩国教育 改革的方向与课题》的报告指出,21世纪的 韩国人必须具备以下四种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会议报告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会议 报告《发展和改进中等教育》:
(1)保证学生的智力培养,发展其批 判精神、判断能力、明确的表达能力、 思考和逻辑推理、综合、理性思维和抽 象思维的能力;激发创造性,发展求知 欲与自学的能力。
(2)形成学生的关爱之心、人道主义精神, 尊重他人和他国人民、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 倡导自由精神和正义感,倡导爱护环境、自 然与文化遗产;发扬爱国主义、民族情感、 国际主义以及培养公民资格。
②使学生能自觉地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 人的特点,选择将来的出路,提高普通 教养,掌握专业技能;
③形成对社会有深广的理解和健全的批 判能力,形成个性。
英国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精神,发展合理的怀疑和争 辩能力以及专心学业的能力,培养身体技能;
帮助学生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掌握与成人生活 和就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日益加深的教育财政困境; 教育与就业的关系难以协调; 教育中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展受到严
重忽视; 教育管理效率低下。
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提高质量 促进公平
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
一、确立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体系,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三、改造薄弱学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四、改革管理体制,扩大学校的自主权 五、实行择校制度,增加基础教育的灵活性
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 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 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 望;
3.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 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一、确立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 人才
1、各国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英国初等教育6年(5—11岁),5岁入学 。 日本初等教育6年(6—12岁) ,6岁入学。 美国初等教育6年(6—12岁) ,6岁入学。 法国初等教育5年(6—11岁), 6岁入学。 德国初等教育4年(6-10岁), 6岁入学。 俄罗斯初等教育3-4年,6-7岁入学。 中国初等教育6年或5年,6岁入学。
创新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人才应该是个性自由、独立发展的人。
我国基础教育应该重点培养的基本素质
(1)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技能; (2)基础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终身
向学的兴趣和能力; (3)信息技术的技能; (4)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 (5)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理解能力和
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学会生存 (learning to be)
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
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 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 果的人才。
(2)课程的理论化
例如,物理学中物质的原子结构理论、 化学中的化学键理论、生物学中的分子 生物理论等。整个中学数学的体系则是 用现代数学的集合、关系、映射、群、 环、域等基本概念对算术、代数、几何 、三角的分科体系进行了统一的科学处 理的结果。
(3)课程内容逐级下放
例如,把微积分下放到高中,把过去高 中的许多教材下放到初中,把部分初中 的教材下放到小学,等等。
美国70年代初期的生计教育运动
美国70年代末期的 “回到基础教育” 运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
(1)加强基础学科。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国家处在危
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求加强英语、 数学、科学、社会、计算机的教学。 1991年,布什总统发表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 略》,提出建立五门核心课程,即英语、数学、 科学、地理、历史。 1993年,《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再一 次将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外国 语、艺术等科目规定为美国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
(4)调整文理科的比重
这次改革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加强理科教材 的比重。
前苏联加强了理科学术科目的比重,使普 通中学文理科学术科目内容的比重大体相 当。
美国培养尖子的学校和英、法等国的完全 中学也都加重了理科学术科目的比重。
2、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 调整
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的失败
2、各国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英国中等教育7年(5+2) 。 日本中等教育6年(3+3) 。 美国中等教育6年(3+3) 。 法国中等教育7年(4+3) 。 德国中等教育8或9年(5或6+3) 。 俄罗斯中等教育7年(5+2) 。 中国中等教育6年或7年(3+3;4+3)。
日本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3)使学生具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衣、食、 住和产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技 能;
(4)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国 语,并形成使用国语的能力;
(5)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数 量关系,并形成处理数量关系的能力;
(6)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和处理日常生活中 自然现象的能力;
(7)培养学生健康、安全和幸福生活所必需 的习惯,并力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 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 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 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 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
德国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逐步取代游戏,使学生学会有 关读、写、算方面的基础知识,促进智 力发展,为今后的深造提高打好基础, 并培养他们具有民主精神,爱国、爱人 民的品格和具有责任感。
英国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帮助学生学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与他 人及周围世界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指导他们有益地 运用自己的好奇心;
(8)使学生基本了解能够使生活明朗、丰富 的音乐、美术和文艺等,并形成相应的技能。
美国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提出现代小学 的培养目标:
①增进儿童健康和发展儿童体格; ②增进儿童认识; ③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 ④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⑤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观; 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培养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必需的一些个 人素质和态度,以便为他们下一阶段的 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日本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1)以学校内外的社会生活的经验为基础, 使学生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养 成合作、自主和自律的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乡土和国家的现状与 传统,并进而培养国际协作精神;
革的基本方针》(草案); 1985年:中国《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
的决定》; 1988年: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 1989年:《法国教育指导法》。
世界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国际竞争的加剧 知识经济的发展 全球化进程的深入 信息技术的挑战
世界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习需求的迅速增长与不同社会满足能 力之间的差距;
(3)促进美学鉴赏,培养从事艺术创作以及 文化生活的素质基础。
(4)身心健康发展所需的知识、行为习惯、 技能。
(5)职业与就业的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 务的能力与态度。
我国高中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 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 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①保持身心健康; ②掌握学习基本技能; ③成为家庭有效成员; ④养成就业知能; ⑤胜任公民职责; ⑥善于利用闲暇时间; ⑦具有道德品质。
俄罗斯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通过向学生全面 传授中学主要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进行初 步劳动职业教育,使他们具有升学或就 业都不可缺少的相对完整的基础知识、 独立生活与工作的能力以及思想和心理 上的综合准备。
各国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共同因素
(1)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2)促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和应用; (3)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 (4)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5)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
我国义务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 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 践能力;
5.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 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 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6.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 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 意识。
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刘宝存 liubaocun@163.com
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兴起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国家在 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984年:日本中央临时教育审议会报告; 1984年:苏联《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
基本方针》(草案); 1986年:苏联《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
日本初中的培养目标:
①培养学生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一员所必 须具备的资质;
②教授社会所需职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培养劳动的态度以及根据个性选择出路 的能力;
③促进校内外的社会活动,正确引导学 生的情感,培养公正的判断能力。
日本高中的培养目标:
①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初中教育的成果, 培养学生成为对国家与社会有作为的建 设者所必需的素质;
国际竞争力; (6)独立、自由发展的个性。
二、改革课程体系,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1、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课程的现代化 例如,在中学数学中,编入了集合理论、数理
逻辑、程序设计、线性规划等内容;在中学物 理学中,加强和增加了热力学、固体物理、量 子、核子和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在中学生 物学中,加强和增加了进化论、遗传学、分子 生物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
俄罗斯普通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初步基础,保证正确 掌握语言文字的朗读、书写与使用,学会基 本的计算技巧,同时,要对儿童进行健康教 育、集体生活教育、公民教育,使儿童形成 和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养成认 真学习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培养应付环 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祖 国和人民的热爱。
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语言和数字; 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宗教和道德价值观的尊重态
度和对其他种族、宗教和生活方式的宽容精神; 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以及个人、群体
和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类的成就和愿望。
美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中学教育的宗旨(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 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七大原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