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蔬菜集约化育苗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蔬菜集约化育苗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李胜利孙治强
来源:《中国瓜菜》2012年第06期
河南省作为蔬菜生产大省,常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70万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近40万hm2。

近年来随着蔬菜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集约化育苗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为了解河南省蔬菜集约化育苗的状况,河南省现代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与省农业厅经作站联合对河南省的育苗企业、种植大户进行了专题调研。

1 调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1.1 调研对象的选择
选取了河南省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3个县,分别是扶沟、内黄和新野。

扶沟县位于豫东平原,无公害瓜菜播种面积达3万hm2,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0.93万hm2,是“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之一,蔬菜总体规模位于河南省首位,其栽培特点是日光温室与巨型大棚面积较大。

新野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3万hm2,主要以露地蔬菜和小拱棚栽培为主。

内黄全县温室大棚26万栋、面积0.87万hm2,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全国果菜标准化建设10强县。

1.2 调研方式的制定
在这3个主要蔬菜县选择了禾祥、鑫鑫、广发、春萌、绿泉、亿丰、宛绿、绿健、豫星等9家有代表性育苗企业进行调研。

首先对育苗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组织育苗企业与种植大户座谈,获得第1手资料。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育苗企业基本情况、育苗的设施及配套、育苗场的经营、育苗关键技术的应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2 集约化育苗的优势已得到各方公认
在考察及座谈中深深认识到,随着蔬菜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蔬菜标准园的创建,以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经营主体的蔬菜规划化种植不断涌现,集约化育苗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集约化育苗的优势明显:
2.1 集约化育苗有利于蔬菜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借助于集约化育苗,实行统一集中供苗,能更好地优化品种布局,开展农技服务。

统一的品种供应避免了基地各自为占,随意种植的弊病。

可以按照市场需求,迅速选择并推广优良品
种,使优良品种种植形成区域优势,从而推动蔬菜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进而形成蔬菜专业村。

2.2 集约化育苗有助于实现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
合作社开展集约化育苗,有助于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规程等工作的开展,从而为实现标准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由合作社或者农业龙头企业对产品统一销售,为品牌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蔬菜真正的产业化经营。

2.3 集约化育苗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有效载体
通过集约化育苗,可以把新品种、育苗新技术进行“物化”,由过去的供种变成供苗,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和种植效益。

2.4 集约化育苗有助于提高育苗质量,降低育苗成本,抵御气候灾害
集约化育苗改变了秧苗质量参差不齐的弊病,提高壮苗率。

当前的蔬菜品种,特别是设施栽培专用品种,相当比例来自国外。

这些蔬菜种子价格很高,如采用分散育苗、自育自用的传统方式,往往由于环境条件差或关键技术掌握不好,成苗率或种苗质量很难保证,单株种苗成本更高,采用集约化育苗由于采用精良播种和环境调控技术,成苗率高,可以降低育苗成本。

集约化育苗大多采用环境调控能力强的设施,具有较强的抗灾害能力,可以避免灾害性天气情况下分散育苗造成的育苗失败。

2.5 集约化育苗有助于提高蔬菜质量,实现蔬菜的无公害生产
俗话说“苗好半成收”。

壮苗定植后基本没有缓苗期,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提高了蔬菜的质量。

合作社统一供苗后跟进的售后服务环节,可以使种植者了解品种特性,科学栽培管理,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实现蔬菜生产的无公害化。

3 河南省当前蔬菜集约化育苗的特点
3.1 工厂化育苗企业首先在蔬菜种植相对集中的区域发展壮大
如河南省的蔬菜集约化育苗企业主要集中在内黄、扶沟、新野。

如内黄县蔬菜面积2万hm2,其中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面积达0.87万hm2,主要集中在东庄、马上、城关、梁庄、高堤等乡镇。

围绕这些集中种植的区域诞生了1批育苗企业。

3.2 育苗种类与当地的优势种植模式紧紧相扣
内黄县温棚种植形成了大棚“西瓜番茄”、大棚“甜瓜菜椒”、温室“黄瓜苦瓜”等主要模式,围绕主栽品种,育苗种类主要有西瓜、甜瓜、番茄、辣椒、黄瓜和苦瓜,育苗茬次主要为
早春、秋延后和秋冬茬。

扶沟县蔬菜种植形式主要为温室越冬一大茬栽培,巨型棚早春和秋延后栽培,育苗种类主要为黄瓜、番茄和辣椒。

新野早春以拱棚为主的茄果类栽培,秋冬露地则多为甘蓝。

其育苗茬次主要为早春和夏秋育苗,早春主要是辣椒、茄子、番茄,夏秋育苗主要是甘蓝和越冬菜花。

3.3 育苗企业的现状
每个育苗厂规模大多占地 3~4 hm2,净育苗面积2万~3万m2,年育苗量600万~2 000万株。

育苗设施主要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温室配备有遮阳、湿帘风机等降温和加温系统。

绝大部分采用地面育苗,少部分用竹筏作为育苗床。

育苗基质、品种、技术多来自山东。

多数与伟丽种业、鲁青公司有良好合作关系,或直接由公司派遣技术员、管理员帮助经营。

基质配制、播种、嫁接等环节基本是靠人工完成。

育苗者的管理水平属于“凑合式”育苗,基本是“育什么苗操什么心,育什么样的苗配套什么样的设施”。

3.4 育苗企业的组建形式
3.4.1 多方投资的股份式如位于内黄县的广发瓜果合作社育苗基地,其经营主体为广发合作社,投资形式采取多元化。

其投资主体为绿丰公司,合作社社员自愿投资入股,另外国内几家大的种子销售公司也在该育苗基地有投资。

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公司既是投资方,又是优质蔬菜种子的提供者,同时又是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者;合作社社员既是基地投资者、管理者、受益者,又是基地的客户;合作社既是公司、基地和社员间的纽带,又是保证公司和社员利益的组织,同时又能做到降低农户生产成本,促进蔬菜生产技术升级,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

采用这种方式,合作社不断壮大,目前该合作社现有社员600多人,拥有生产温棚1 300 hm2,育苗基地 3.3 hm2,年育苗5茬,出苗率达2 000万株。

3.4.2 科研单位依托型如位于扶沟县的河南豫星蔬菜种苗有限公司,其依托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组建,投资主体为河南农业大学下属的种子销售企业——河南豫艺种业发展有限公司。

利用河南农业大学技术优势,结合公司培育的品种进行蔬菜种苗的培育与销售。

3.4.3 公司单一投资型如位于新野县的河南绿健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在政府支持下,由公司投资建立的育苗企业,目前已建有连栋温室近2万m2。

3.5 育苗企业经营模式
3.5.1 订单销售接受种植户的订单,育苗企业自己选择品种或者按照客户要求选择品种进行育苗。

育苗订金一般预先交纳20%~30%。

3.5.2 自主育苗育苗企业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及对市场的预测,自己选择育苗茬次、种类及品种,然后销售。

3.5.3 “来料加工”的代育方式由种植户提供品种,按照客户需要幼苗的时间育苗,育苗企业只负责育苗环节,保证育苗质量。

茄果类一般每株幼苗代育费在0.1~0.15元,生长期较短的甘蓝、菜花每株代育费在0.08元左右,嫁接苗 0.3元左右。

3.6 种植户对幼苗需求的心理分析
种植户有2种不同的心理:分散的种植户大多看重苗子价格,在幼苗外观质量无明显差别下,宁愿买便宜种苗。

对于规模化种植大户来说,品种与幼苗的质量则更为重要,他们宁愿每株多花几毛钱买质量好的幼苗。

种植大户对幼苗质量的判断,首先要是好的品种,然后是育苗的质量,再者是定植后植株的抗病性和产量高低等。

4 集约化育苗存在的问题
4.1 规模小,商品苗供应能力偏弱
调研的几个育苗场,每个大多占地 3~4 hm2,净育苗面积2万~3万m2,年育苗量600万~2 000万株。

在经营形式上,育苗场大多是蔬菜合作社或公司基地的一部分,部分菜苗满足自身基地需求,部分以商品苗形式对外销售;另外一种经营模式是以代育苗形式为农民服务,仅收取育苗成本费用。

4.2 硬件设施简陋,配套设备不完善
育苗设施主要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差,大部分没有苗床、喷灌系统。

绝大部分采用地面育苗,少部分用竹筏作为育苗床。

缺乏配套设备,育苗机械化程度低。

育苗企业基本没有独立的种子处理室、催芽车间、基质生产车间、播种设备等。

基质的配制、播种、覆盖、浇水等操作环节基本是靠人工完成。

嫁接机械、温室环境监测设备等高科技产品基本没有应用。

4.3 育苗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弱
育苗企业的风险来自多个方面:其中主要是受灾害性天气影响,育苗企业自身受到损失;二是无法按时按订单要求给种植户提供种苗,给种植户如何赔偿,是赔偿幼苗的钱,还是一茬损失的钱;还有按期交货,定植后质量、产量、品质等问题。

4.4 育苗企业恶性竞争已经显现
目前内黄县有专门育苗企业9家,恶性竞争已初见端倪。

个别育苗企业缺乏行业道德与行业自律,竞相压价,严重影响了其他育苗企业的效益。

如调查中发现有1家育苗企业,一旦发现种植户与其他育苗企业签有订单,就找到种植户,以每株优惠5分钱来从其他育苗企业中抢夺订单。

导致的结果是由于育苗效益逐渐降低,育苗质量也就无法保证,最终不仅损害育苗企业的利益,种植户的利益也受到损害。

4.5 缺乏自主的科研研发力量
首先大多数育苗企业自身缺乏品种对比、展示、示范基地,在品种选择上多依靠种子销售企业的介绍。

其次育苗企业大多聘请山东育苗技术人员,多为凭经验育苗,缺乏对幼苗质量完全的把握。

只注重幼苗的外观质量,对幼苗的内在质量,定植后抗病性、产量表现则缺乏认识。

育苗者反映夏季育苗技术难度最大,而在这方面则缺乏环境调控技术与幼苗调控技术。

4.6 缺乏售后服务环节
育苗企业大多把精力放在幼苗的培育及销售上,而对种植户考虑较多的幼苗定植后病虫害如何防治、如何科学栽培管理则考虑较少。

缺乏相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与栽培技术集成。

5 建议
5.1 多策并举,防范育苗风险
工厂化育苗的最大特点是育苗设施投入大,市场准入度不高,高风险,低利润,社会影响大。

设施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管理风险逐年提高。

种苗生产涉及种子质量、天气、农户栽培管理不当、农药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等,容易引起农户纠纷,甚至大规模上访。

5.1.1 建议政府加强对育苗产业的支持力度第1,加强对育苗设施的投入,利用项目资金或者专项财政资金,对育苗设施给予一定比例的支持。

第2,实施对种苗的补贴,对种植大户采购种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贴,直接将国家财政资金转化为优质种苗这一物质形态,惠及农民。

第3,制定完善种苗业的保险措施。

鉴于设施育苗属于风险较大的产业,建议加紧制定相应的政策,要求从事设施育苗的企业必须参加农业保险,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设施育苗企业的风险,又可以为种苗使用者提供必要的经济担保,消除使用者的后顾之忧。

第4,加强对集约化育苗研究及推广的支持力度。

各级农业、科技部门在每年的科技攻关立项时,将设施育苗关键技术研究、设施种苗推广项目优先考虑并予以重点扶持,力争取得一批与我省现阶段经济水平相适应的设施育苗先进技术成果,大幅度降低设施育苗成本,同时培养一大批具有设施育苗技术知识的管理人员、基层农技人员,为设施育苗产业发展提供切实的技术支撑。

建立河南省集约化育苗技术中心,整合资源,设立专项资金,提升科技含量,让好的健康种苗成为当地农业生产早熟、丰产、优质、高效的重要保证。

5.1.2 建立集约化育苗产业联盟,协同做大育苗产业通过成立产业联盟,加强协作,避免恶性竞争,促进育苗市场良性发展。

建立全省范围内的集约化育苗产业联盟,或者首先在优势蔬菜种植区建立集约化育苗产业联盟或协会。

通过联盟或者协会,强化不同育苗场之间的协作与联系,制订行业自律规范,约束不正当竞争。

实现产销分离,订单生产,就近供应。

产销合作社的成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推进市场网络建设,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也有
利于降低风险,打造统一品牌,降低运输、服务等方面的成本,真正将集约化育苗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5.1.3 加强育苗业主、技术团队培训集约化育苗,尤其是瓜类嫁接苗产业中技术含量高,涉及到农业中的园艺、植保、栽培、土肥、农业机械等跨学科技术原理的应用,而现有从事工厂化育苗的技术人员多是从山东聘请的农民技术员,种苗生产中大多基于经验型的管理技术,而缺乏量化、标准化的管理技术。

今后应长期加大横向跨学科联合复合人才培养,近期对现有技术人员加强各学科应用知识培养,提高从事种苗生产技术人员素质。

5.1.4 科研单位深化研究,提高技术支撑能力科研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如种子处理技术、育苗设施标准化技术、低能耗环境控制技术、可装配式小型精量播种机研制、壮苗发育调控技术、基质标准化加工技术等。

制定出系列品种工厂化育苗的最佳技术管理方案,总结出一整套具有河南特色的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

5.2 育苗企业提高内力,壮大产业
5.2.1 育苗企业高起点规划育苗场
5.2.1.1 育苗场地选址要考虑灌溉水质、有无充足的劳力及交通条件。

优良的水质是培育壮苗的基础,要求灌溉水pH值在
6.8~
7.0,EC值不超过1.0 mS/cm;集约化育苗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嫁接育苗需要的劳动力更多,因此育苗基地周边要人工充足;商品苗培育达到要求后要及时运出,因此基地要运输方便。

5.2.1.2 育苗设施类型选择及配套设备冬春育苗为主的选择日光温室,夏秋育苗的设施为塑料大棚,有条件的可以建造连栋温室。

设施要有加温和降温设备,加温适宜的方式为“热水循环加温■地热线加温模式”,降温的方式为“遮阳网湿帘风机系统”。

除了幼苗培育设施之外,一个现代化的育苗基地还要有催芽室、操作室、仓库、养护室等设施,配备苗床、浇水车、播种机、基质混拌机、运输车等设备。

5.2.2 提高育苗企业从业者的素质
5.2.2.1 管理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第1,做好统一销售管理。

订单管理,对订单分类汇总,制定出表格,分成供苗时间表、供苗品种表、供苗地点表,科学组织生产和后期发苗;统一包装销售,装箱运输到指定地点供农户定植。

第2,实行品牌战略。

通过制定设施种苗质量标准,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范,保证生产出的种苗质量得到广大农民认可。

出圃种苗实行统一规格、统一数量、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标签“5统一”,杜绝不符合质量的种苗出圃。

第3,提高工厂化育苗设施的周年利用率。

目前集约化育苗企业每年大多培育2~3茬苗,设施利用时间在6个月左右,其他时间相对比较清淡。

应加强对工厂化育苗设施周年利用模式的探讨,采取的方式:一是异地供苗,拉长育苗时间;二是扩大育苗范围,如进行林木花
卉育苗、大田作物育苗、马铃薯繁殖等;三是进行芽菜苗或者快生蔬菜的生产;四是进行菌类和调料作物如香葱等的生产。

5.2.2.2 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幼苗培育过程中关键技术标准。

如砧木品种的选择,育苗基质的标准,购买或者自行配制理化特性良好的基质;嫁接方法的改进,合理利用生态调控技术、化学调控技术等。

在核心技术的逐步应用过程中,结合育苗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技术规程。

另外技术人员要从种子入手,采用的种子必须要有检疫证书,并封样送种子管理站备案。

制定健康种苗的详细生产细节,形成标准生产体系,减少因为技术问题而出现的供苗困难。

5.2.3 提高售后技术服务能力集约化育苗采用的是温棚条件下的基质育苗,其定植后田间管理技术要领与传统育苗有一些区别。

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品种,其田间管理技术与传统品种差别更大。

如果种植户对种苗生长特性或者品种特性不了解,就会影响栽培效果,直接对产品的上市期和产量造成较大影响,降低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所以育苗场要本着对农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种苗的售后技术服务,这是工厂化育苗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没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没有和菜农建立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育苗企业都很难发展下去。

第1,育苗前,育苗企业要准确把握商品苗销售地的土壤、水质、病虫害情况,为品种选择、成苗标准提供依据,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2,提供商品苗时,育苗企业发放种苗栽培告知书,提高农户对幼苗的认识;幼苗定植时进行技术指导,减少农户因为定植技术不当造成的死苗风险。

第3,幼苗大田生长过程中的巡回技术指导,如施肥、整枝、采收技术等,组织农技人员巡回指导,把种苗移栽后的调控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在输出技术与农资同时,还要做到与农户拉紧关系,缩短距离,为解决纠纷打下基础。

只有将良好的心态与技术实力相结合,才能使企业获得效益与信誉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郝金魁,张西群,齐新,等. 工厂化育苗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 349-351.
[2] 冷杨. 专业合作社与“农超对接”和集约化育苗工作的相互促进作用分析[J]. 黄河蔬菜,2010(2): 9-11.
[3] 毛久庚,唐懋华,魏猷刚,等. 南京市蔬菜工厂化育苗的现状及展望[J]. 江苏农业科学,2011(1): 190-1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