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杀生弥漫的鲁迅情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杀生》是今年“五一档”上映的国产电影,影片情节荒诞夸张,叙

事充满趣味,情绪幽默诙谐,算得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国产电影。有评论说这部

电影可以看成现代版的《狂人日记》,这么说显然有点过誉,但导演管虎曾在

不同场合多次表达自己年少时对鲁迅的迷恋,这股迷恋正是始于《狂人日记》。

细观影片,《杀生》里处处可见的象征暗喻、死亡氛围、复仇主题的确弥漫着

相当浓郁的“鲁迅情绪”。

[关键词]电影 《杀生》 鲁迅 死亡

《杀生》是今年“五一档”上

映的国产电影,影片由中国“第六

代导演”之一管虎执导,讲述了中

国西南一封闭的千年古寨里发生的

一场充满悬念、诡计的“杀生”故

事。电影情节荒诞夸张,叙事充满

趣味,情绪幽默诙谐,算得是一部

耐人寻味的国产电影。有评论说这

部电影可以看成现代版的《狂人日

记》,这么说显然有点过誉,但导

演管虎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自己

年少时对鲁迅的迷恋,这股迷恋正

是始于《狂人日记》。他说:“先

生对这个民族、对国民性的批判态

度,给我们以自省感,甚至自嘲感,

这我非常非常迷恋,到电影《杀生》,

相连肯定是有的,可能是无意的,

但骨子里一定是有相连的”。细观

影片,《杀生》里处处可见的象征

暗喻、死亡氛围、复仇主题的确弥

漫着相当浓郁的“鲁迅情绪”。

《杀生》改编自陈铁军中篇小

说《设计死亡》,电影版将之改名

为“杀生”,使得影片平添了一层

宗教色彩,再糅合影片画面上始终

重墨烘托的那股黑暗风格,“生死”

的主题终于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

“杀生”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二十

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旧中国西南部一

隅”,这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里

延续着一座古寨千年的历史,这历

史里的村民,安分保守,与世无争,

他们唯一的信仰就是族规和追求长

寿。可外姓人牛结实的出现打破了

所有人的平静生活。牛结实像“一

头特立独行的牛”,在毫无征兆的

情况下突然闯入村民的生活,他整

天横冲直撞于“长寿村”的大街小巷,

打砸抢偷,四处捣乱,干尽“敲寡

妇门,挖绝户坟”的无赖事,终于

惹得民怨沸腾,人人欲杀之而后快。

村民每每设陷阱整蛊牛结实,却回

回遭其反制,斗智斗勇斗狠皆不是

牛结实的对手。惮于族规,无法一

不做二不休对其处以极刑,故即使

怒火中烧,也只得强自忍耐。焦灼中,

族长派人请回年少时外出求学的本

村孩子牛娃子(此时已是学有所成

的医生),求他回来指导“杀生”。

牛娃子小时候,家里经常遭牛结实

偷窃,牛娃子遂将家里所有的通风

口堵上以阻止牛结实爬进,不料祖

父母却因此活活被屋内火炉释放的

气体熏死。年少的牛娃子将祖父母

的死因完全归咎于牛结实,自此结

下根深蒂固的仇恨。所以当族长的

使者表明来意,牛医生当即应允归

来。

牛医生恨意积淀数十年,此时

杀意已几欲喷发,于是当即召集村

民开“杀生”动员大会。他杀人之

心已炽,便脱口而出——“大家都

是真心想杀了这个牛结实的”,不

想村民虽人人皆有此心,但突然被

这么直白地提出,顿觉慌张不妥。

慌乱中,牛医生立马偷换概念——

变“谋杀”为“大家只是永远不想

看见他”,于是村民纷纷点头称是,

赞叹牛医生“读过书的就是不一

样”!他们虚伪的道德感既已得到

满足,便立刻开始群策群力地为牛

结实“设计死亡”。

这场疯狂的集体复仇行动有一

个带有些许反佛意味的“指导思想”

——“心由境生”。他们与牛结实

的一系列正面斗争无法取得胜利,

便改变策略,以退为进,用造成对

方心理恐怖的方式令其崩溃。他们

先假意顺从,主动向牛结实示好,

引得牛结实诧异万分,每天只顾猜

想其间猫腻,先前捉弄人的乐趣再

也没有了。接着牛医生让村民在牛

结实面前轮流演戏,谎称牛结实面

有病容,恐有重病,可能是癌。这

造成牛结实内心极大的心理恐慌(他

的父亲就是因为癌症去世)。心理

恐慌没能摧毁“结实”的牛结实,

为了确保成功,族长提前办村民婚

宴借机在牛结实的酒里下药、引诱

牛结实在三月的寒雨中跳祈福舞

……最后牛医生扬言——“斩草要

除根”,以牛结实尚未出世的孩子

为人质,逼其就范。终于,天不怕

地不怕的牛结实屈服了。他为了确

保孩子的平安,将往日从村民家里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3.018

电影《杀生》弥漫的鲁迅情绪

偷抢来的东西装进自己的棺材,拖着它一边将东西物归原主一边道歉,表示自己“一定去死”“很快就会死”,反复念“过去对不起大家,但娃儿无罪”,并向全体村民磕头认罪。村民眼中“最不怕死”、“最该死”的牛结实竟然是最爱生命的,不惜自我了断以保全妻儿!最后,牛结实死了,真相被政府派来的医生揭开,牛结实的妻儿也被医生送出村外得生,而整个长寿村,却在地震中被震毁,村民全部丧生。二生与死,这是鲁迅作品的母题之一,是终生纠缠着鲁迅的人生课题。在现代作家里,如鲁迅般严肃且痛苦地思考、议论“生与死”的作家着实不多见。鲁迅眼中的“生”,是包含生存权利、价值、及方式的“生”;鲁迅所谓的“死”指涉的内容更是深广,如:死前、死亡的方式、死亡的意义甚至“死后”的命运。先生论“生死”以1924年至1926年的《野草》时期最为集中。如《过客》中“过客”向着“坟”大步地走去;《秋夜》里对“英雄”的“死”的“敬奠”;《这样的战士》,“战士”在“无物之阵”中寿终;《淡淡的血痕》——“造物主”在“暗暗地使生物衰亡,却不敢长存一切尸体”……《杀生》作为一部谈论“生死”的电影,它对生死大问题的处理是有借鉴或者说暗合鲁迅先生“生死论”之处的。管虎说他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缘于本人自小对死亡的敏感。他说自己“7岁目睹路人被捅死”,“医院的感觉,死亡的感觉,从小到大都弥漫着这样的空气,说起来很背,但确实也是”。这种神经质般的敏感反映到电影里,就是“(谋杀)杀生(命)”主题的始终萦绕,并且挥之不去。电影没有将牛结实照搬为《狂人日记》里,整天内心充满“他们想要吃了我”恐怖声音的“迫害妄想症狂人”形象,而是把牛结实塑造成另一种“狂人”——受真正的死亡威胁,但“死亡”却始终靠近不了他,他,“就是不死”。这样才有了村民们集体“设计死亡”的行动。当特立独行的“个体”(牛结实)

出现,给“集体”(村民)造成“不

安”,这时“个体”的死亡是可以

被“集体”“设计”的。然而“个

体”足够强大,强大到使“集体”

的行为完全无效,使“集体”蒙羞,

这就对“集体”的存在价值构成挑

战,这似乎是公众最无法容忍的事。

村民认为牛结实的“生”对“集体”

的“生”形成巨大的挑战,而集体

却对牛结实无可奈何,这时事态就

变得不可收拾了,与牛结实亲近的

弱势者必然遭殃。一为泄愤,二为

要挟。村民们采取比“设计死亡”

更极端的做法——以牛结实妻儿的

生死为要挟,逼牛结实就范,就不足为奇了。这种“共性”谋杀“个性”的事件,某种程度上说与鲁迅笔下“先觉者”之为“群众(庸众)”所杀的情况十分相像。“先觉者”的个体话语一旦挑战了“群众”的价值观,便被视为“异类”,是对公共价值体系保持稳固的威胁,因而必须予以“诛灭”。即便“先觉者”才是真理的掌握者,结果往往是他们“要救群众,而反被群众所迫害” 。牛结实虽算不得“先觉者”,但他保有对“生”的敬畏,生存环境再恶劣他也要“赖活着”,更会为孩子的能“生”而接受“死”,犹如“过客” 向着“坟”大步地走去,这和村民们为了自己的“生”宁让别人“去死”的生存逻辑是完全相悖的。这个层面上说,牛结实就是村里的“反叛者”,他被“设计死亡”,甚至被逼自杀,也属必然。

《杀生》固然不及鲁迅作品的深刻,但在目前国内电影浮夸风、肤浅闹腾劲过盛的时刻,能回归本我,关注“人”,珍视“生”已属难得。参考文献

[1]皇甫积庆.“死”之解读——鲁迅死亡意识及选择与传统文化[J].鲁迅研究月刊,

2000年,第02期

[2]吴红莲.爱与恨的纠葛——论鲁迅的复

仇情感[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01期

[3]钱理群.《回望鲁迅——心灵的探寻》[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4]管虎;赵鹏逍.从刀子到锤子——管虎访谈[J].电影艺术,2012,第04期

[5]刘玲.普世价值关怀下的平民意识——

管虎导演的艺术成就[J] .南方文坛,2012,第01期

[6]肖国栋.鲁迅死亡意识研究综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01期

作者简介

张丽(1990—),女,汉族,皖肥东,安徽大学研究生在读,中国现当代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