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和弱视(眼科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运动受限 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不同方向注视时斜视角不等 复视和眩晕 代偿头位: 代偿头位:消除复视 提高视力
共同性斜视
眼外肌肌肉及其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 病变的眼位偏斜, 病变的眼位偏斜,向各个方向注视时 偏斜度相同。 偏斜度相同。 根据眼位偏斜的方向分为:内斜视、 根据眼位偏斜的方向分为:内斜视、 外斜视和垂直斜视。 外斜视和垂直斜视。
㈠共同性内斜视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发病早,中度远视或散光,常有屈光参差 及弱视。矫正远视时内斜视减少,但仍有残 余内斜。常合并垂直斜视,常有异常视网膜 对应和弱视,少数人有双眼视。 治疗:验光配镜,治疗弱视+手术矫正
㈠共同性内斜视
4.非调节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
出生6个月后发病,发病前可有双眼单视, 如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先天性者好。 开始为间歇性,可有复视,缓慢进展,斜 视度开始较小,以后增大至30-70△,无明显 屈光不正,看远和看近斜视度相等。 治疗:治疗弱视,手术矫正
㈡ 共 同 性 外斜 视
分类
comitant exotropia
⒈先天性外斜视 ⒉间歇性外斜视 ⒊恒定性外斜视 ⒋继发性外斜视
㈡共同性外斜视
1.间歇性外斜视 .
发病年龄0~4、5岁,斜视角变化较大,看远时 或疲劳后、发热、或精神集中于某件事时发生外 斜视,经提醒可恢复正位。看近时眼位正位。强 阳光下眯眼,少数可伴有复视。在使用调节性集 合控制眼位时,单眼视力可好于双眼同时看的视 力。
(3)三棱镜法 让病人用一眼注视,将三棱镜置于眼前, 分别测定33厘米及6厘米戴棱镜与不戴棱 镜的斜视度数。根据将角膜反光点移到 角膜中央所需棱镜度数和方向确定斜视 的性质和幅度。棱镜度是测量眼球偏斜 量的单位,一棱镜度代表光线在1米距离 偏斜1厘米。1弧度约等于1.7△ 。 (4)同视机检查法: (5)复视试验:
非共同性斜视
主要指麻痹性斜视( 少数痉挛性) 主要指麻痹性斜视 ( 少数痉挛性 ) , 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 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 神经核 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眼外肌麻痹 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眼外肌麻痹 所致的眼位偏斜。 所致的眼位偏斜。


先天性: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 产伤、 先天性: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 产伤、
共同性内斜视
㈡ 共 同 性 外 斜 视
comitant exotropia
与屈光不正关系不大,发展缓慢, 与屈光不正关系不大,发展缓慢, 由外隐斜发展至间歇性外斜视最后至 恒定性外斜视。 恒定性外斜视。主要受融合机制的控 制能力影响。 制能力影响。
共同性外斜视
㈡共同性外斜视
病因: 病因:
外展神经支配过强,集合不足,二 者之间平衡失调; 近视未经矫正,可使调节性集合功 能低下; 屈光参差使双眼成像不清妨碍融合; 解剖因素,休息眼位呈外斜。
㈠共同性内斜视
2.调节性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正常人由看远转向看近距离目标时, 正常人由看远转向看近距离目标时, 发生调节—集合反射 集合反射。 发生调节 集合反射 。 每一屈光度的 调节伴有较恒定的调节性集合, 形成 调节伴有较恒定的调节性集合 , 一定的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即 AC/A。 。
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
1. 复视:两眼的中心凹接受不同的像,无法将 其融合成单一像,同一物体从而出现双重像, 称为复视。 2.混淆视:斜视后不同物体无法融合。 3. 抑制:发生斜视后,在双眼视的情况下,同 一物体不能同时落在两眼的中心凹上,因而出 现复视。为了消除复视,大脑自动关闭一眼的 视觉信息的传入,该现象称抑制。
单眼视力损害后引起,如屈光间质混 浊,屈光参差,单眼器质性损害。病 变发生年龄常较大,罕有复视。 治疗:手术治疗为主
㈢特殊类型的斜视
协同肌和拮抗肌 单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还有其它眼 外肌来协助完成,起协助作用的眼外肌,称协 同肌。 如垂直注视时,上直肌和下斜肌是使眼球向上 运动的协同肌。 眼外肌的运动尚需相互制约,以免超出所需要 的运动范围,相互制约的眼外肌称为拮抗肌。 如同一眼内转或外转时,内直肌和外直肌相互 制约,即为拮抗肌。 配偶肌:双眼向同一方向共同运动时,使双眼 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称为配偶肌。
像 一级视wk.baidu.com能
融合
双眼能将部份相同部份不同的图像 看成为一个图像 二级视功能
双眼能将两个分离的(具有视差的) 立体视觉 双眼能将两个分离的(具有视差的) 完全相同的图像综合成一个具有立 体感的图像 三级视功能
产生双眼视觉的基本条件
双眼视力比较接近 双眼正位 正常视网膜对应 视觉中枢融合功能正常 正常的双眼协调运动 眼外肌功能正常
非共同性 发病 骤然 共同性 逐渐进展 无受限 两个斜视角相等 无 无
眼球运动 向麻痹肌运动方向受限 斜视角 复视 代偿头位 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第二斜视角 第一斜视角 有 有
第一斜视角:健眼注视目标,斜眼的偏斜度。 第一斜视角:健眼注视目标,斜眼的偏斜度。 第二斜视角:斜眼注视目标,健眼的偏斜度。 第二斜视角:斜眼注视目标,健眼的偏斜度。
㈠ 共同性内斜视 ( 调节性内斜
视)
⑴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因远视未矫正,过度使用调节引起集合过强, 融合性分开不足,引起内斜视。 发病年龄多在2 ~ 5岁,有中度远视+3~ 6.0D,初期为间歇性内斜视,如能及时和经常戴 镜,内斜视可以得到控制。AC/A 比值正常。 治疗:验光配镜矫足,治疗弱视,不适于手术矫正。
视 网 膜 对 应 点
双眼视觉的产生是由于两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有共 同视觉方向,在两眼黄斑周围视网膜上有许多成对 的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点,称为视网膜对应点
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
复视( 复视(diplopia) 视混淆 抑制(suppression) 抑制( 异常视网膜对应(ARC) 异常视网膜对应 偏心注视 弱视
superior oblique
下斜肌 —— 外旋,上转, 外旋,上转,外转
inferior oblique
第一眼位时眼外肌作用表
各条眼外肌的作用方向
水平、垂直直肌: 水平、垂直直肌: 与肌肉名称同方向 垂直肌:直肌内转, 垂直肌:直肌内转,斜肌外转 上方肌内旋, 上方肌内旋,下方肌外旋
六个诊断眼位
斜视治疗的基本原则
手术治疗: 方法:1.肌肉减弱术 2.肌肉加强术 3.水平肌肉垂直移位术 手术肌肉选择:
斜视各论
分类: 根据融合功能分隐斜视,间歇性和恒定 性斜视 根据眼球运动有无变化分共同性和非共 同性斜视 根据发病年龄分先天性和获得性斜视 根据偏斜方向分水平和垂直斜视
非共同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鉴别
(6)歪头试验:用来鉴定上斜肌或对侧上直肌的 麻痹。(Parks三步法) (7)视觉感知检测:对斜视患者进行以下几种双 眼视觉功能的检测,可了解双眼功能的严重程度、 潜在的融像功能恢复的预后。 A. 抑制试验:主要有worth 4点法检测是否存在单 眼抑制现象; B. 潜在融像功能检测:主要方法为红滤片加棱镜 方法。即在斜视患者的单眼前加红光滤片,双眼 同时注视点光源,在单眼上加棱镜至出现双眼单 像。 C. 立体视功能检测:应用随机点立体图检测。
6个主要诊断眼位和 对配 个主要诊断眼位和6对配 个主要诊断眼位和 偶肌。 偶肌。
双眼视觉
外界同一物体分别投射到两眼的 黄斑中心凹,经大脑视觉中枢加工 黄斑中心凹, 整合为单一立体物像的生理过程, 整合为单一立体物像的生理过程, 称为双眼视觉 称为双眼视觉
双眼视功能分级
同时知觉 双眼能同时见到两个不同画面的图
㈠共同性内斜视
comitant esotropia
⒈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 先天性(婴儿型〕 ⒉调节性内斜视 ⒊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⒋非调节性内斜视
⒌继发性内斜视
㈠共同性内斜视
1.先天性内斜视(婴儿型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婴儿型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
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 出生后 个月内发病,恒定性内斜视 个月内发病 斜视角大( 斜视角大(>40△),看远和看近斜视角相等 有轻或中度远视, 有轻或中度远视,戴远视镜不能矫正斜视 可双眼交替注视,双眼视力相等,单眼注视者斜视眼 可双眼交替注视, 双眼视力相等, 可有弱视 可有外转受限, 可有外转受限,A-V征,下斜肌过强 征
斜视治疗的基本原则
目的: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先治疗弱视,双眼视力平衡后,手术或 非手术矫正斜视。
斜视治疗的基本原则
治疗时机:斜视一经确诊就可开始治疗。 越早越好,年龄越大,几乎不能恢复双 眼视觉功能,为美容目的。 非手术治疗: 1. 弱视的治疗 2.光学治疗:配镜 3.药物治疗: 4.视能矫正训练:补充和巩固手术效果。
斜视临床检查法
双眼注视时,一眼眼位偏斜称为斜视 (strabismus). 一. 斜视的检查(Examinaton of strabismus) 1. 病史(history):家族史,发病年龄,发生类 型,偏斜类型,注视性质,治疗史等。 2. 一般情况:偏斜方向和程度,眼裂大小等
3. 视力检查visual acuity: 4. 屈光检查refractive examination: 5. 斜视的定性和定量检查(Quantitative examination of strabismus) (1)遮盖试验(cover test): A.交替遮盖试验: B.遮盖-去遮盖试验: (2)角膜映光法:
斜视和弱视
南昌大学一附院 眼科教研室 授课老师 杨 璐
第一眼位 (primary position on gaze)
眼外肌的解剖及其功能
四条直肌, 四条直肌,两条斜肌
除下斜肌外,均起源于总腱环; 除下斜肌外,均起源于总腱环; 上下直肌与视轴成23 上下斜肌与视轴成51 上下直肌与视轴成 0 ,上下斜肌与视轴成 0
㈠共同性内斜视(调节性内斜
视)
⑵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与屈光不正无关,是调节与调节性集合间的 异常联动,调节性集合反应过强,融合性分开 不足时形成内斜视。 发病年龄更早,屈光状态可是正视、近视或 远视。看近斜视角>看远斜视角超过10△, AC/A比值高,多有双眼单视,如有屈光参差可 发生弱视。 治疗:主要行手术矫正
内直肌——内转(medial rectus) 内转( 内直肌 内转
外直肌 ——
外转( 外转(lateral rectus)
上转, 上直肌 ——上转,内旋,内转 上转 内旋,
superior rectus
下转, 下直肌 ——下转,外旋,内转 下转 外旋,
inferior rectus
内旋, 上斜肌 ——内旋,下转,外转 内旋 下转,
4. 异常视网膜对应: 是一种感受器的适应。斜视者在双眼视 的情况下,通过一眼的中心凹与另一眼 中心凹以外的点建立点点对应关系。以 消除复视现象。 5. 中心旁注视(eccentric fixation):单眼 注视时使用中心凹外一点注视目标。 6. 弱视(amblyopia):斜视眼中心凹的抑 制导致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形成斜视性 弱视。
㈡共同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
分型: 分型:
分开过强型 看远斜视角>看近斜视角15△,AC/A比值 高; 基本型 常; 看远和看近斜视角相似,<10△,AC/A比值正 看近斜视角>看远斜视角15△,AC/A比值
集合不足型 低;
类似分开过强型 看远斜视角>看近斜视角,消除融合或 调节性集合后,看近斜视角可≥看远斜视角。
治疗:手术治疗为主, 治疗:手术治疗为主,集合训练
㈡共同性外斜视
2.恒定性外斜视 . 出生后既有或从间歇性外斜视发展而 来。斜视度较大而恒定。发病年龄小者 双眼视觉功能差。单眼恒定性外斜视的 偏斜眼常有弱视 治疗:手术治疗为主
㈡共同性外斜视
3.知觉性外斜视(废用性外斜视) 知觉性外斜视(废用性外斜视) 知觉性外斜视
眼外肌缺如等 后天性: 后天性:急性发病 复视 • 外伤:颅底骨折 外伤: •炎症:脑膜炎、脑炎 炎症:脑膜炎、 炎症 •血管病:高血压 脑血管意外 血管病: 血管病 •肿瘤:鼻咽癌 肿瘤: 肿瘤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 •肌源性疾病:重症肌无力 甲亢 眼肌炎 肌源性疾病: 肌源性疾病 •其它 嵌顿 术后 其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