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4
现代传播2013年第1期(总第198期)
浅谈动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张若琦
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世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①
然而,进入20世纪后,由于中国社会巨大的变革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发扬和创新,必须设法让更多观众去欣赏和接受它,实现这一点,则需结合时代背景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有效传播。将结合了电子媒介技术的图像特别是具有鲜明画面特征的动画图像运用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用丰富生动的视觉语言传达音乐的文化信息,将更容易使观众关注与接受中国传统音乐。
一、动画音乐与画面的匹配
动画是将静止的画面内容通过电影技术或CG 技术创建出来的基于时间轴活动的影像。动画中的音乐则主要用来烘托、补充或者丰富画面的造型效果,增强影视艺术的视听魅力,既可以与音效相互融合又可以替代音效,是对画面内容进行主题概括、情感抒发、气氛渲染的重要艺术手段。在大家熟悉的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中,音乐的节奏和角色的动作完美配合,产生了喜剧效果。在另一部美国动画片《埃及王子》中,音乐则采用百老汇音乐剧语法与表现故事背景的中东音乐配合的方式表现戏剧情感,将希伯来民谣与管弦交响乐巧妙融合,营造出了震撼人心的视听感染力。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日本经典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主题曲轻松欢乐的曲调与简洁明快的节奏则配合同期出现的画面内容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主人公一休聪明机灵、善良勇敢却又不失可爱的性格。不少年轻观众表示,只要一听到这段耳熟能详的音乐,就能如条件反射般立马想起《聪明的一休》中的画面,仿佛又重温起儿时的美好时光。
二、动画对传统音乐视觉化传播的特点
动画中的音乐还能担当定义画面节奏的重任,使画面
产生像舞蹈一样的韵律感。②
在有声的卡通世界里,任意的
笔画好像都是由旋律激发出来的,都是对于声波的自然反应。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迪斯尼公司于1940年和2000年分别推出的两部经典同名动画电影《幻想曲》
。这两部影片成功改变了以往大众认为的“电影中的音乐是为画面服务”的
观点。在这两部影片中,音乐才是最主要的焦点,所有的画面内容完全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创作,来为影片中的音乐进行描绘和解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影片中用到的所有音乐都是西方古典音乐,通过将音画有机结合的方式用画面来表现音乐,不断刺激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使其内心随着音乐而驿动并因此得到震撼和新鲜感,从而引发对音乐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将他们带入了古典音乐的世界。相对于其他东方民族的音乐而言,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有着更多的“相似性”或“亲和性”
,中西音乐都是建立在将一个八度划分成十二等分的基础上。③
因此,如果
同样用动画的方式来诠释中国传统音乐,相信也可以通过丰富生动的画面内容来吸引更多的观众,使其在观看动画的同时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熏陶,并逐渐对之产生兴趣。
三维动画短片《醉花缘》的背景音乐通篇采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高山流水》的浙江筝派版,讲述了一位老叟醉酒时进入如桃花仙境般的世界,在《高山流水》的筝曲中完成一场梦幻般的奇异之旅。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速度较缓,曲调婉转柔美,旋律悠扬典雅,如同潺潺流水,又略带飘渺之感,令人回味无穷。在这般优美的音乐氛围中,画卷随着乐声打开,故事也随之展开,一位老叟在房中夜灯下独自饮酒并对图扶筝的三维场景画面跃然而现。筝声起初平和舒缓,老叟表情怡然自得,陶醉在了筝声中;转而饮酒方酣,醉眼迷离,眼前的美人图变得模糊起来。恍然间,时光倒流,老叟返回青年之时,乃一介书生。忽然美人图似有了生机,从中飘落几片桃花,如蝴蝶般飞出房间,书生也随之追出;与此同时,平缓的筝声开始节奏加快,旋律发生变化,书生则伴随着旋律和节奏加快了步伐,穿巷越窗对飞花穷追不舍直至坠入枯井。这时筝声再次加快节奏变得更为紧凑,如同流水冲击高山般的湍急,进入高潮部分,画面中枯井忽生苍硕桃树,抽枝吐蕊,刹那间桃花满枝,花雨纷纷落下,艳光四射,书生笑逐颜开。突然传来一声响,酒杯落地而碎,筝声再次发生变化,如水滴石般柔和清脆,由高潮转向结尾,画面也随之回到现实世界,老叟酒醒,看图若有所思;最后筝声用泛音收尾,镜头对着美人图逐渐拉远,显示出整个画面,美人膝前老叟已经跃然图上。整部动画不过六分余钟,却因画面与音乐的默契配合给观者带来了视听觉上的美妙感受。也许创作者的初衷并非是如《幻想曲》一般以音乐为主体,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创作画面,但从最终效果来看,无论说它是用音乐烘托了画面或是说它以画面表现了音乐
来稿摘登张若琦:浅谈动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都是符合情理的。许多观众在观看《醉花缘》之后对这部动画作品均给予好评,并在网上留言表达自己的喜爱,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更表示起初因为画面精美而观看此片,却在观看后因音画的完美结合迷上了《高山流水》这首曲作,并因此开始对其它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兴趣。
三、如何借助动画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
1.借助电视动画培养儿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基础
如果能培养儿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使其与之结缘,进而产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喜爱,将能有力地改变中国传统音乐欣赏者较少的不利局面。科学研究表明,信息吸收率中,视觉为83%,听觉为11%;注意力集中程度中,视觉为81.7%,听觉为54.6%;记忆保持力(三天以上)中,视觉为20%,听觉为10%。④这说明相比较声音记忆,人类对图像的记忆容量更大,速度更快,且更不易忘记,在儿童身上则进一步体现为其表象感知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因此,相对于直接聆听抽象的中国传统音乐,观看生动具象的图像画面更有助于帮助儿童感受与理解其精髓,电视动画则可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首先,对于儿童来说,动画本身就是极具吸引力的东西,且他们对动画角色的认同度仅次于父母,由此可见动画在儿童感知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动画能够完全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演绎画面内容,化静止画面为动态图像,以不断变化的视觉元素和画面色彩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其能完全融入视听享受的氛围中,静下心来接受音乐的熏陶;再次,动画画面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音乐所包含的情节与内容进行展现与说明,从而能帮助儿童更加轻松与直观地理解音乐本身的意义并进一步产生共鸣。
父母们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多接触与中国传统音乐相关的优秀动画作品。然而,就目前播出情况而言,真正符合儿童观看条件的优秀中国传统音乐动画却屈指可数,这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是不利的。要改变这一状况则需要广大动画创作者在选题和画面上多下功夫,多创作一些符合儿童感知和心理特点、注重趣味性的中国传统音乐动画,培养广大儿童观众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兴趣,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借助动画故事培养少年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情趣
动画可以作为辅助工具被运用到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带动更多的少年学生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者,通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是调动他们去认识和了解其行之有效的方法。相比于现代音乐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音乐对于广大少年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难接受一些,而用动画辅助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则是一种化难为易的可行办法。与儿童相比,少年在观看动画时不光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也会逐步地建立起对动画情节的认识与了解。所以,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多选用一些以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为背景音乐的具有生动剧情的动画作品,利用其声像一体、故事精彩、画面感强等优点给予学生直观的视听刺激,让他们在被精彩画面和情节所吸引的同时对背景音乐产生兴趣,从而得以逐步构建起学生认识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及其创作者的桥梁。
3.借助网络动画实现中国传统音乐的大众传播
网络动画迅速快捷的传播方式能彻底打破传统动画传播媒介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网络这样一个快捷的传播平台,优秀的动画作品能将所有亮点展现在不同年龄层和不同国别的网络观众面前,从而获得较高的知名度与广泛的影响力。通过网络,网友们不但能观看他人上传的动画作品,还能把自己喜爱的作品上传到网上供更多的网友欣赏,从而实现对作品的大众化传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动画短片《卖猪》,虽然该片的成名源自于其获得了日本动画界最具权威的奖项,但其真正为大众所了解则是在观众通过网络观看了这部作品之后。《卖猪》在配乐上选用了陕北原生态的信天游、秦腔等中国传统民乐,通过画面和音乐的默契配合展现了全片笑中带泪却又不乏乐观情绪的黑色幽默基调。第四幕《秦腔》中的画面主要为音乐服务,通过一个流浪老者自由地哼唱秦腔的画面来表现人世间的世态炎凉,烘托主题。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本片之所以成功,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其极具设计风格的画面,其背景音乐则是根据画面内容进行选取和设计,让观众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融入进了音乐的世界,不少观众在观看该片后表示对陕北民乐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今,通过网络动画的传播,即使是对中国传统音乐不熟悉的外国观众也会因为对动画本身的兴趣进而对这种类型的音乐兴趣,这样,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者人数将会越来越多,年龄层和国别也将会越来越广。
注释:
①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②郑周元:《影视动画中声音的运用》,《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S1期,第32页。
③汪申申:《关于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问题的两点思考》,《人民音乐》,1999年第8期。
④李南:《影视声音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版,第4页。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赵均】
张若琦:浅谈动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来稿摘登
现代传播2013年第1期(总第198期)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