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百岁老人状况及长寿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马百岁老人状况及长寿原因探讨

徐勤1

[提要]

通过对广西巴马百岁老人的普查,本文阐述了百岁老人的年龄可信性和长寿现状。对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巴马百岁老人的长寿原因并没有什么奥秘,而是包括生活方式、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在1991年日本东京国际自然医学年会上被确认为世界第五长寿乡,那里聚集着众多的百岁老人。为什么说巴马是一个长寿乡?百岁老人有何特征?什么原因促成那里的人长寿?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广西老龄委员会合作,对巴马百岁老人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1.调查概要

1.1 调查时点,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调查从1994年5月10日至6月18日进行。调查对象为1994年5月1日年满百岁的所有老人及部分90岁以上老人。调查采用问卷式,由调查员入户登记。在调查的标准时点,巴马县的百岁老人共有73名,完成调查问卷69份,占总数的94.5%。有4人因故未完成调查。在被访老人中,27.5%的人全部自答,46.4%的人部分自答,21%的人全部代答。

1.2 调查内容个人问卷包括:①老人的基本人口特征;②婚姻、生育、家庭;③劳动、生活习惯;④心理、健康状况;⑤访问观察;⑧食物构成等6个方面的内容。

1.3 年龄的判断本次调查的百岁老人,是在1990年人口普查基础上确定的。所有老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990年时为100岁以上,到1994年尚存活的老人;另一部分是1994年新进入百岁组的老人。百岁老人的数目及人名单由广西老龄委员会及巴马县老龄委员会经自治区及县人口普查办核查后提供。

文化落后地区年龄的准确性常常令人怀疑。专家们认为,在文化落后地区,长寿者的年龄缺乏可靠的依据。为此,我们专门询问了当地的居民。

巴马人的年龄记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孩子出生后,家长要请当地识字的风水先生将其出生日期记下:年、月、日、时辰各用两个字组成的字号,共八个宇,故称“生辰八字”。我们走访了几个村,村民们为我们找到很旧的生辰八字本,上面按家庭成员的出生顺序依次排列,相当于一个家谱。解放后,有了户口簿,生辰八字便被淘汰。另一种年龄记忆法是排辈法。村里人按辈份统一排列。年龄间隔固定,新增一代人口,辈份逐级递增。一旦记住年轻者的年龄,便可推算出年长者的年龄。当某人去世,即使不知道他的确切年龄,只要知道了他(她)的辈份,查他相邻同辈人的年龄,其年龄便可大致得出,相差不会很大。

当地的史料也有长寿的记载。清嘉庆15年(1810年),嘉庆皇帝闻宜山(与巴马相邻的县) 有一瑶族老人名篮祥,高寿142岁,便赠诗一首:“星孤昭瑞应交南,陆地神仙纪姓篮。百岁春秋冊年度,四朝雨露一身覃……”①。当地官员将赠诗刻于碑上,至今此碑尚在。尽管142岁的高龄在当前看来难以置信,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曾有过长寿者存在。

1徐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2.巴马百岁老人的基本状况

2.1 基本特征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巴马县百岁老人为6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百万分之294.5,名列全国首位。国内外学者多次考察表明,从1960年至今,巴马县百岁老人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见表1.2)。

表1 1990年巴马县及有关省、自治区百岁老人比较(1/百万)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

表2 1960-1991年巴马县历次百岁老人调查统计

资料来源:黄克林,《世界第五长寿乡—广西巴马长寿因素分析》、《广西抗衰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南宁,1992,第17页。

文化水平。巴马在历史上是一个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绝大多数老人未受过教育,除1名百岁老人识字外,其余均是文盲。

地区分布及出生地。全县12个乡、镇均有90岁以上的老人及百岁老人。其中,有4位百岁老人住在巴马镇。85.6%的百岁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不仅如此,老人的父母一生主要生活在巴马县的占92.8%。那些非巴马籍老人的出生地也大都在邻县,多数人是因婚嫁而迁入巴马的,而多数在巴马住了60年以上。

民族。巴马县共有13个民族,其中壮族占68.2%,瑶族占17.4%,汉族占14.3%,其它10个少数民族占0.1%。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的比例,瑶族最高,为79.4人,壮族其次,为19.6人;汉族第三,为15.6人②。在本次调查中,仍有这种趋势。历史上的三国、唐朝时期,一些人因躲避战乱、饥荒、灾害或政治迫害,从江浙、山东、两广等内地逃至于此。其中不少人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形成远血缘关系结合,这无疑在遗传上产生一定的优势。

2.2 婚姻、生育与家庭婚姻状况。在所调查的百岁老人中,全部有婚姻史,无离婚现象,66人丧偶,配偶尚在的有3人。结过一次婚的有53人,结过两次婚的有16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10人)。女性的再婚比例(23%)与男性(24%)相差无几。

巴马百岁老人的初婚、初育年龄均较高。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2.9岁,最低10岁,最高达到43岁。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7.8岁。有3个女性老人未生育过子女。在生育过于女的女性老人中,初婚与初育的间隔普遍较长。54%的生育妇女在婚后5年内生育第一胎;38%的人在婚后5~19年内生育第一胎;有2人的生育间隔超过20年。

巴马地区有早恋、晚婚、晚育的民俗。当地青年恋爱社交自由。15、16岁便可找异性朋友,在生产与生活中互帮互助,长期保持恋爱关系。经爱情的时间考验之后,约20多岁,才正式结婚。婚后有人要在娘家住几年,一直到生育后再离开,从而推迟了生育年龄。

生育状况。在生育过于女的女性老人中,平均生育子女数为5.88人,现存活子女平均为3.20人,平均死亡2.68人,占平均生育子女数的46%。可见在旧社会当地婴幼儿的死亡率是很高的。生育最后一个子女时的平均年龄,女性为46.3岁,男性为50.9岁。最高年龄女性达到59岁,男性达到71岁(见表3)。

家族史。许多长寿研究表明,在长寿者中;有家族长寿史现象。为此,本次调查专门考察了百岁老人的上一辈、上上一辈及同辈亲属的年龄。

前文提到,百岁老人中,有3位的配偶尚在。其中,一位105岁男性老人的配偶为96岁,一位103岁的男性老人配偶为102岁;另一位102岁的男性老人的配偶为92岁,夫妻两人共同达到如此高的年龄实属罕见。大概这也正是由于巴马县百岁老人众多才产生的现象。

百岁老人中,配偶去世的女性有42人,男性25人。其中,配偶去世时在70岁以上者,女性占57%,男性为43%,80岁以上者,女性占27%,男性为36%(见表4)。在百岁老人中,约有1/3的人配偶也达到了80岁以上的高龄。在百岁老人上一代或上上一代人中,有明确去世年龄者55人,其中60岁以上者43人,占78%;70岁以上者33人,占60%;80岁以上者18人,占33%,4人在90岁以上,100岁以下;超过百岁者有1人。11个百岁老人尚有兄弟姐妹,共12个,其中70~79岁4人,80~89岁2人,90~99岁5人,百岁以上3人。

表3 百岁老人生育最后一个子女时的年龄分布

资料来源:1994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广西老龄委员会对广西巴马百岁老人调查。

表4 百岁老人配偶去世时的年龄

资料来源:1994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广西老龄委员会对广西巴马百岁老人调查。

以上数据显示:在百岁老人的家庭中,存在家族长寿史现象,同时还表明,在巴马地区的历史上,至少在本世纪上半叶,确有长寿者存在。另一方面,从百岁老人的上一代、上上一代年龄我们发现,巴马百岁老人增多是解放以后的现象,这无疑是社会进步对长寿的积极影响。

家庭。百岁老人现有后代以4、5代为主,其中3代血缘家庭占26%,4代血缘家庭占69%,5代血缘家庭占5%。老人家庭户的平均规模为5~6人,明显高于全县的平均户规模(4.2人)。其中,1人户5个,占7.2%;3~5人户25个,占36.2%;6人户、7人户、8人及以上户分别有16个、11个、12个,6人以上户占56.5%;7人以上户占33.7%;8人及以上户占17.4%。家庭户内代数以3代(包括隔代)为主,占60.3%,4代户占23.5%。

百岁老人家庭户内代数不及血缘家庭的代数多,这一现象与老人的居住方式有关。按照中国的传统,父母多与儿子一起居住,在儿子家中,更多的则是与最小的儿子一起居住。在本次调查中,有一个以上儿子的老人有28人,其中与大儿子一起居住的仅占36%。这种居住方式显然降低了家庭户内的代际数。

2.3 形体与健康老人的形体普遍适中。男性老人的身高在165厘米以下的居多,占64%,女性老人的身高在150厘米以下的占多数,达到61.4%。男性老人的体重多为36~45公斤,占60%;女性老人的体重以31~40公斤的居多,占68.2%。从外观看,巴马百岁老人属于轻瘦型。但多数老人已不同程度地出现驼背现象,这是骨质疏松的症状。

在吃饭、入厕等日常活动方面老年人基本能自理,较少需要别人提供帮助的,视为比较健康。在百岁老人中,自评健康状况好或较好的占36.8%,一般的占43.5%。曾受过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