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的自然流露或延伸,体现了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是科学的根本和灵魂。

科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客观性和真理性,使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独立品格,科学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方法手段。

那么,什么是科学精神?其内涵有哪些?我国的科学精神状况怎么样?如何培养?科学精神是伴随着科学发展的历程而萌生和丰富发展起来的,它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积淀下来的,是永恒且具有活力的。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真理所需用的精神素质的总和,包括求真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宽容精神等。

1.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
批判精神是指科学研究者不崇拜任何事物,不把事物神圣化,时刻保持对现实事物和已有理论的批判。

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批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批判的着眼点是广阔的未来。

批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因此批判所引申出来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便远远地大于批判本身。

实际上不管你承认与否,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宏大的批判过程对批判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包容性的大小,几乎可以说决定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发展趋势。

2.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和灵魂
创新精神是指科学研究者超越前人的认知、提出新的科学真理的精神。

具备创新精神就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妄自大,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这是当代创新活动不可少的方式。

创新精神提倡胆大、不怕犯错误,并不是鼓励犯错误,只是强调错误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创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并不反对学习前人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精神提倡大胆质疑,而质疑要有事实和思考的根据。

3.宽容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宽容精神是指科学研究者对任何事物和任何理论所具有的一种宽容的态度。

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宽容是最美丽的一种情感,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宽容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能够宽容别人的人,其心胸像天空一样宽阔、透明,像大海一样广博深沉。

宽容精神要求研究者善于发现不同理论观点中包含的真理成分,给真理和谬误的判定留有余地,允许研究者犯错误,对不同理论观点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理性的说服。

4.求真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
求真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

求真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和内核。

求真精神首先是对真理的热爱,对真相的探求,对事实的尊重,对规律的求索。

一个具有求真精神的社会,绝对不会产生“亩产三万斤”的神话,绝对不会在舆论中出现有违常理的言论,绝对不会因为某些人或者某些事与既定的原则与观点不一致而遭到屏蔽,绝对不会因思想和言论危及了强势群体的利益而将其锒铛入狱,也绝对不会允许那些言行不一、满口谎言的人将自己的谎言不断地演绎下去,而公众却无可奈何,放任这种现象的存在。

一个有求真精神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热爱真理,尊重事实,信息公开,谎言难以藏身的社会。

二、科学精神的缺失
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需要我们正视科学精神的作用,努力营造科学精神恢复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必须对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找到症结的所在。

1.功利主义的科学观
功利主义,又为功用主义或乐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功利主义科学观强调科学的工具价值、技术价值和功利价值,是推动科学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
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使得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但是功利主义科学观也有着消极的影响。

“功利主义的科学观注重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而忽视科学技术的生态、伦理和审美价值。

”具体表现在国家的科学政策偏重于应用性规划研究,对基础性探索研究重视不足。

在这样的国家科技环境下,某些科技工作者在许多不正当的物质享受、权力诱惑前,出卖了自己的科学良知,导致科学精神的逐渐流失。

2.人文精神的缺失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工具理想逐渐取得了相对人文精神的胜利,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从而导致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我国教育科研体系中的相对分离。

研究表明,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当前科学精神缺失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片面追求科学理论的学习、科学技能的培养,忽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大学生缺乏科学精神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大学人文素质的培养,繁荣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现行科技管理体制的弊病
当前我国的科技考评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和办法,缺乏良好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更缺乏学术民主和学术争鸣的学术氛围。

无论是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项目申请从事科研,无论是获得工资待遇还是争取科研经费,都受到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威的支配。

4.教育行政化的影响
现有大学的管理体制体现出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将大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级别的层次进行了严密的划分。

一方面,学术可以而且往往向官僚转化;另一方面,官僚则希望不断获得学术从而更好地获取和巩固优势的地位。

这样的大学环境与当前的科学管理体制衔接在一起,为功利主义的科学观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和表演的舞台,逐渐将人文精神丢弃,逐渐和科学精神背离。

三、科学精神的培养
1.培养科学精神,必须克服虚妄的文化心态和僵化的思想观念
我们要用人类的、世界的、科学的标准去审视传统文化,应当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大胆地借鉴西方文化精华。

唯有如此,我们民族的科学精神才能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

要吸收西方科学的观念、方法和体制,更要培植以理性为核心特征的科学精神,才能完成传统人伦文化向新型科学文化的转型。

中国要富强,必须吸收西方以科学精神为特征的文化。

2.培养科学精神,不能剥离人文精神
科学和人文本来就是一体的,要弘扬融人文精神于一体的现代科学精神,不能盲目崇拜科技,剥离人文精神。

在当前的现代化发展中,文化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无论西方和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都面临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由断裂到交融的趋势。

3.培育科学精神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腐败
要从根本上整治学术腐败,需要改革现有的学术体制和教育体制,需要构建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需要建立严格的学术监督和制约机制,需要学术界廉洁自律,需要媒体发挥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惟有如此,中国的学术才能在一种健康和良性的环境中向前发展,并承担起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合格的精神食粮之使命;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国人的科学精神。

四、总结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扩展,我们对科学精神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科学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视,也需要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努力。

不改变现有的教育行政化格局,不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改变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念,不建立有利于科学精神形成和发展的科技管理体制,科学精神在我们这个国家依旧会是海市蜃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