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_构成_特点与完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特点与完善
·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特点与完善
黄晓波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 是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既遵循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是基于我国国情作出的最佳选择;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又顺应时代潮流, 是时代发展的诉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根
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三个层面构成,贯穿了以人为本理念,实现了公平与效率
的统一, 也是中国经验与世界潮流的结合。

推进理论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 培育制度文
化和整体协调意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经验世界潮流
作者简介:黄晓波(1960-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广东广州
510631 。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作出了新概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

并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 ①
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地位与作用,也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课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成
制度是什么?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哲学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答案。

比如,在新制度经济学那里,一般把制度定义为一种规则、规范。

舒尔茨把“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 。

②诺思更是明确指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是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 ③简言之,制度就是一种行为规则体系。

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经济制度不仅包含着调节生活过程中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等内容,更包含对制度产生、变革和作用形式内在规律的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的制度经济理论本身是以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特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人民日报》 2011年 7月 2日。

②参见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胡庄君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年,第 253页。

③道格拉斯·C ·诺思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第 225-226页。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 9期
别是以所有制关系为核心。

因而,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对于制度本质的揭示更加深刻,其内涵既涉及到制度的本源性, 又充分体现出制度的层次性, 使制度理论的解释和说服力更加全面和科学, 真正奠定了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基本定型的制度体系。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三个层面,这是依据制度的地位、功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所作的一种划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根本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内核部分,它直接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国家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方向,是国家各项制度的根基和本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我国各种制度的源泉,属于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既能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 又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的统一意志,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包含直接民主,又包含间接民主,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有机统一;既体现了多数人的利益, 也保护少数人的权利,是多数民主与少数民主的有机统一;既是体制内民主的制度安排,又为体制外民主提供了足够的制度空间。

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结合,实现了刚性民主与柔性民主的有机统一。

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当然,在根本制度这一层面,除根本政治制度外,是否还应该包含根本经济制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回答。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基本制度是依据根本制度制定的,规范和制约国家基本活动和社会基本生活的制度层面, 既是根本制度的体现和表达, 也是制定各种具体制度的依据和出发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就基本政治制度而言,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也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某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既能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反映各方面的要求和意见,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又能集中实现统一的治理,提高办事效率; 既能防止由一党专政而缺乏监督的弊病,又能避免多党纷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混乱和低效,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制度模式。

我国采取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这一制度就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自治、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也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它既避免了在民主政治发展问题上不切实际的冒进,降低了风险和成本,又使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既保障了参与的广泛性,又增强了民主的真实性。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
①程恩富:《西方新制度经济理论与马克思制度经济理论比较》 , 《海派经济学》第 16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年 5月, 第 8-25页。

·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特点与完善
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基本经济制度而言,所有制及其结构是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影响经济体制变动的关键,在各种经济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实行私有化,也不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如此,既能确保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避免走私有化的歧路,又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表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目前,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已经明确,那么,基本文化制度是什么?社会建设的基本制度是什么?还需要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发展来解答。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派生出来的,既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支配,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表现形式。

一般说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决定具体制度的性质、选择与变革,一个国家究竟选择怎样的具体制度,说到底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决定的。

同时,具体制度为维护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服务,具体制度的改革可以促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因此,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下运行的,作为具体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支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则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则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又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既是基本经济制度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要求和体现, 也是基本经济制度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依托和手段,而分配制度的调整与完善也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

制度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从制度的价值特性上说,制度具有为人性,制度是人的制度,制度是人创造出来的,人的制度必须为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的世代繁衍作保证。

另一方面,从制度的本质特性上说,制度又是以压抑人的本能欲望为己任的,制度文明产生于人类本能欲望的压抑,是人类“有条不紊地牺牲力比多,并把它强行转移到对社会有用的活动和表现上去”的结果。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标,其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出发点是人的幸福、人的全面发展。

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既是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落实和主体地位的显现,也是人民群众参与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又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经济权益和生存条件,又能促进人的潜能、创造力的发展,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经济制度的空间。

第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追求效率,也要实现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制
①陈朝宗:《制度学理论与我国制度创新实践》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8年,第 165页。

·29·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 9期
度保障。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在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后,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 ①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纳入“三个有利于”标准。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设计理念和现实表现来说,有利于调动一
切积极因素,为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服务。

比如,我国的政党制度, 让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考察调研,提出政策性建议,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进而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又如,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一分配制度同样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追求效率、也能带来效率的制度。

同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邓小平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第三,中国经验与世界潮流的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国情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凝聚。

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具体制度,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创造。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开放的世界背景下设计和建构的,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和世界发展潮流。

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适应了政治民主化这一世界发展的潮流和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具体制度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因为市场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

因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中国经验的升华,又顺应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④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概括。

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架构已经成型,特点与优势日益明显,但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路径选择,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来考虑。

第一,通过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制度是理论的规制表达,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制度,要实现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首先必须进行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是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前提,制度完善和发展是理论创新的表达。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先要加大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为此,广大理论工作者要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问题来研究,敢于、善于回答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

比如,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 29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年,第 372、 37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年,第 373页。

④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人民日报》2011年 7月 2日。

·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特点与完善
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中,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否还有其他制度应该纳入根本制度的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除了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外,是否还有其他制度应该纳入基本制度的范畴?这些需要从理论上明晰和解答。

第二,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改革创新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

改革过程中,要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为此,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提升“人大民主”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和拓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消解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方面的基本制度、具体制度。

同时,要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

第三,通过培育制度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制度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土壤之中,它起源于社会文化,并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发展。

中国传统社会是人治社会,缺乏对于制度的敬畏感,导致有制度而无法实行。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实行及制度效能的显现,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同,群众的敬畏感基本形成。

但在具体制度层面,仍然存在重制度制定、轻制度执行的问题,部分具体制度在实践中未能有效贯彻执行,有的制度甚至流于形式,制度的规训、约束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为此,必须通过培育新的制度文化,使国民形成尊重制度、敬畏制度的意识,以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效能,推动其完善和发展。

第四,通过整体部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体系,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整体部署, 兼顾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特别是要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规定、要求出发思考具体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因为,即使某一具体制度存在问题,也将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形象与整体运行,使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无法发挥作用。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有整体协调意识。

当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制度文明中的合理因素,又绝不能脱离我国国情照搬照抄西方制度模式。

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将步入误区、走上歧途。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人民日报》2011年 7月 2日。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年。

[3]程恩富:《西方新制度经济理论与马克思制度经济理论比较》 , 《海派经济学》第 16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年 5月。

[4]陈朝宗:《制度学理论与我国制度创新实践》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8年。

[5]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胡庄君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
年。

(编辑:张桥 ·31·
深入研讨当前思想领域的新问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 MAIN ABSTRACTS Research Report on the Theory and Reality of Marxist Class -Analysis Method Chen Yue, Xiong Jie & He Lingling Marxist class analysis is the key to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the issues of China’s cu rrent class. Thus, adhering to the Marxist class analysis and drawing on Western theorie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we will try to put forward the opinion that there are “three classes” and a number of social classes in our society at this stage.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our empir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living situation of China’s current social class, we get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correctly handle the issues of China’s current class. The Institu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s Components, Features and Perfection Huang Xiaobo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made up by fundamental system, basic system and concrete system. Human-oriented, it not only realizes the unity of equity and efficiency, but also combines Chinese experience and the world trend.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ory and system, cultivating system culture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whole coordination is the way to perfect and develop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xploration on Constructing Marxist General Political Economics System Yu Jinfu Construction of the general political economics was raised by Engels in Anti-Duhring. Marx and Engels not only provided guidance in terms of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Marxist general political economics, but also laid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cientific basis. Over the past century, Marxist scholars in the world explor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Marxist general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achieved many important advanc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globalization, we should, in the guidance of the world outlook, methodology and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move on to identify new ideas, establish new structure, enrich new contents, and try to construct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Marxist general political economics.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State-owned and Priv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Dong Meisheng & Hong Gongxiang To ensure comparability, we select 518 listed companies in 16 competitive industries from 2002 to ·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