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观看植物细胞质壁分别与复原试验的正确挨次是()

①加清水②制作装片③观看质壁分别④加0.3 g/mL蔗糖溶液⑤观看细胞质壁分别复原⑥观看正常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⑥④③①⑤

C.①②③④⑥⑤D.⑥①②④③⑤

2.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将带“皮”的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下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推断30 min后可能毁灭的外形是

()

3.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CO2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4.在进行观看质壁分别及复原的试验过程中,有几种试验材料供选择,你认为质壁分别现象明显的细胞是()

A.具有紫色液泡的洋葱表皮细胞

B.透亮的洋葱表皮细胞

C.口腔上皮细胞

D.洋葱根尖中既小且方的细胞

5.右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和③的种类均不同

B.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简洁集中,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C.若图示为红细胞的细胞膜,则a可代表O2,b可代表葡萄糖

D.该图可以表示细胞内的其他生物膜结构

6.将阴生植物移至强光下,植物快速发生萎蔫,此时比较右图中①、②、③三个部位的细胞液浓度,正确的是()

A.③>②>①B.①>②>③

C.①>③>②D.②>③>①

7.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

8.下列关于细胞内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有氧条件下,原核细胞中不能形成A TP

B.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 TP含量高

C.在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由基质到类囊体

D.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 TP分布

9.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过确定时间的保温后,试管中会产生CO2的是()

①葡萄糖+细胞膜已裂开的细胞②葡萄糖+线粒体③丙酮酸+线粒体④丙酮酸+内质网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10.下面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氢的细胞器及氢的来源和用途的比较,其中正确的是

()

细胞器来源用途

①叶绿体水的分解还原二氧化碳

②叶绿体水的分解还原三碳化合物

③线粒体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与氧结合生成水

④线粒体丙酮酸的分解与氧结合生成水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11.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右图表示25℃时间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温度升到30℃(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d移动方向分别为() A.下移、右移、下移B.下移、左移、下移

C.上移、左移、上移D.上移、右移、上移

12.如图所示为某植物幼根的细胞呼吸过程中O2的吸取量和CO2的释放量随环境中

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A.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C.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D.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13.通过试验测得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取和释放的状况,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图中所示

细胞发生的状况与曲线中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一项是()

14.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确定的光照强度下,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的CO2净吸取速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B在CO2浓度大于100×10-6后,才开头进行光合作用

B.两种植物差异的根本缘由是叶绿体的不同

C.在适宜温度、水分和确定的光照强度下,将植物A和植物B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植物B正常生活时间长

D.两条曲线交叉点代表植物A和植物B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差值相等

15.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确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依据数据绘制出如图曲线1。则曲线2是指转变左图中何种条件后气体的收集曲线()

A.①B.②C.③D.②或③

16.下列有关细胞中“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确定在叶绿体中进行②需氧呼吸确定在线粒体中进行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确定是原核生物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确定是原核生物⑤全部生物的蛋白质确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⑥有中心体的生物确定不是高等植物

A.①③⑤⑥B.②④⑥C.④⑤D.⑤⑥

17.据报载,有位科学家发觉了一种可以分解鸡毛的角蛋白酶,有可能被用来“消化”导致疯牛病和人类克雅氏症的毒蛋白。他与荷兰一家疯牛病专业检测机构联合进行的试验表明,角蛋白酶的确能够破坏毒蛋白,使其丢失传染力气。由此可知,该毒蛋白有着与鸡毛中的角蛋白相像的

()

A.氨基酸的数量B.空间结构

C.氨基酸的种类D.氨基酸的排列挨次

18.关于真核细胞的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A.厌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厌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

D.需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溶胶、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19.右图是绿色植物体内细胞代谢的某一阶段的简图,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过程是指CO2的固定

B.b过程是指三碳分子的还原

C.c过程在线粒体内完成

D.a、b、c三过程都需要酶参与

20.在右图曲线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M点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②N点时,植物体只进行呼吸作用;O点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③Q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④P点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1.(12分)如图表示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回答:

2020年【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案:阶段质量检测(三) 细胞的物质代谢(含答案解析)

阶段质量检测(三) 细胞的物质代谢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2.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 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3.(多选)为了探究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④ pH对酶活性的影 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C.实验③D.实验④ 4.在酶的催化水解过程中,酶与底物会形成复 合物,最终把底物水解,形成产物。已知酶催化水 解的反应时间和产物生成量的关系如图所示。那 么,在反应过程中酶·底物复合物浓度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5.取两支洁净试管,分别按下表处理: 编号溶液处理酶试剂处理 1 3%可溶性 淀粉2 mL 60 ℃ 水浴5 min 淀粉酶 各2 mL 斐林试 剂各2 mL 加热 煮沸 1 min 2 3%蔗糖溶 液2 mL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的试管及所说明的问题是( ) A.1号,酶具有高效性B.2号,酶具有专一性 C.1号,酶具有专一性D.2号,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6.将2 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a、b两支

试管中,再在a试管中加入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b试管中加入4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下列四项中横轴为反应时间,纵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时间和底物浓度关系的是( ) 7.下面四幅图均表示三个相邻细胞的水分渗透关系,若它们的细胞液浓度大小是a>b>c,那么,能正确表示这种关系的是( ) 8.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9.下列有关生物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均与物质转运有关 B.能与某些糖结合,形成细胞与细胞间联络的文字 C.在核糖体上合成 D.膜蛋白的结构具有特异性 10.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这是因为( )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代谢》思考与练习答案(课后练习)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代 谢》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节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一、选择题 1. 很多有机物可以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是() A. 脂肪 B. 葡萄糖 C. ATP D. 蛋白质 【答案】C 【解析】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2. 人在静卧时24h内会消耗40kgATP,在激烈运动时每分钟可消耗 0.5kgATP。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ATP大量水解为ADP B. ADP可以快速生成ATP C. ATP-ADP循环转化迅速 D. 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 【答案】C 【解析】1个ATP是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的。3个磷酸基团之间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正确。 3. ATP水解为ADP,可以用下图表示,图中X代表的是() A. H2O B. 磷酸 C. 腺苷 D. 葡萄糖 【答案】B

【解析】ATP水解形成ADP,同时生成一个磷酸,并释放能量,所以X代表磷酸。 4.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 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B.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C. 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D. 部分带有p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答案】B 【解析】发现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A不符合题意;该观察不能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B符合题意;放射性标记来自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ATP的含量变化不大,说明存在ATP的分解,C、D不符合题意。 二、简答题 有研究者用萤火虫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将萤火虫的发光器干燥后研磨成粉末状,取两等份分别装入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的水并混匀,观察两支试管。两支试管中均发出淡黄色荧光,约15min后荧光消失。 将ATP溶液加入A试管中,将葡萄糖溶液加入B试管中,观察两支试管。A试管发出荧光,B试管无荧光。 根据上述实验和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实验中向装有萤火虫发光器粉末的试管加水后,试管发出了荧光。此现象说明: ①水作为对发光器粉末发光有着重要作用。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阶段检测含解析浙科版必修1

阶段检测(三) (测试范围:细胞的代谢)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分) 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题号下面) 1. 酶是生物催化剂,酶的水解产物确切的说应是 A. 氨基酸 B. 葡萄糖 C. 核糖核苷酸 D. 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 B. 细胞中ATP含量多且转化快 C.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的合成 D.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3. 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 B. VLDL以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 C. 肝细胞内的糖原可作为能源物质 D. 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完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样多 4. 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 线粒体内膜 B. 叶绿体类囊体膜 C. 内质网膜 D. 蓝细菌光合膜 5. 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油脂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只有油脂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B.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C. 在做油脂的鉴定试验时,滴加1~2滴质量分数为5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料 D. 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加热后,可以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6. 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层析液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 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 色素Ⅲ、Ⅰ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 画滤液细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7. 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 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右图所示。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A. ①无色、②绿色 B. ①红色、②紫色 C. ①红色、②绿色 D. ①红色、②红色 8.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 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用于碳反应 C.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 胞吞、胞吐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9. 下图为生物膜结构模式图,a、b表示两种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表示ADP,则该膜不可能为蓝细菌的光合膜 B. 若b表示[H],则该膜可能为线粒体的嵴 C. 若该图表示粗面内质网膜,则b可能是磷脂 D. 若该图表示质膜,则膜两侧还应分布有多糖 10.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测得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观看植物细胞质壁分别与复原试验的正确挨次是() ①加清水②制作装片③观看质壁分别④加0.3 g/mL蔗糖溶液⑤观看细胞质壁分别复原⑥观看正常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⑥④③①⑤ C.①②③④⑥⑤D.⑥①②④③⑤ 2.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将带“皮”的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下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推断30 min后可能毁灭的外形是 () 3.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CO2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4.在进行观看质壁分别及复原的试验过程中,有几种试验材料供选择,你认为质壁分别现象明显的细胞是() A.具有紫色液泡的洋葱表皮细胞 B.透亮的洋葱表皮细胞 C.口腔上皮细胞 D.洋葱根尖中既小且方的细胞 5.右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和③的种类均不同 B.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简洁集中,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C.若图示为红细胞的细胞膜,则a可代表O2,b可代表葡萄糖 D.该图可以表示细胞内的其他生物膜结构 6.将阴生植物移至强光下,植物快速发生萎蔫,此时比较右图中①、②、③三个部位的细胞液浓度,正确的是() A.③>②>①B.①>②>③ C.①>③>②D.②>③>① 7.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 8.下列关于细胞内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有氧条件下,原核细胞中不能形成A TP B.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 TP含量高 C.在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由基质到类囊体 D.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 TP分布 9.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过确定时间的保温后,试管中会产生CO2的是() ①葡萄糖+细胞膜已裂开的细胞②葡萄糖+线粒体③丙酮酸+线粒体④丙酮酸+内质网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10.下面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氢的细胞器及氢的来源和用途的比较,其中正确的是 () 细胞器来源用途 ①叶绿体水的分解还原二氧化碳 ②叶绿体水的分解还原三碳化合物 ③线粒体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与氧结合生成水 ④线粒体丙酮酸的分解与氧结合生成水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11.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右图表示25℃时间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温度升到30℃(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d移动方向分别为() A.下移、右移、下移B.下移、左移、下移 C.上移、左移、上移D.上移、右移、上移 12.如图所示为某植物幼根的细胞呼吸过程中O2的吸取量和CO2的释放量随环境中 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A.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C.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D.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13.通过试验测得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取和释放的状况,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图中所示

期末复习核心素养检测精练卷——第三单元细胞代谢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高一期末复习核心素养检测精练卷 ——第三单元细胞代谢 一、单选题 1.已知某种细胞器的生物膜上能合成A TP,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此A TP能为细胞内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在产生A TP的同时该生物膜上还能产生[H] C.温度是影响膜上ATP合成的唯一环境因素 D.该细胞器具有双层膜且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2.萌发的某种子中的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种子萌发时重新合成。研究发现,当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种子吸水后12h才会开始合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则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以开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和种类均减少 B.干种子中没有自由水,但含有一定量的结合水 C.种子萌发时消耗的能量的根本来源是母体的光合作用 D.种子吸水后20min-12h,其细胞中不进行基因的转录,也不存在翻译过程 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B.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可能含有18O C.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不足或者过长所致 D.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4.植物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除了一部分释放到外界以外,还有一部分可以在其自身细胞中经过“某种生理过程”后合成糖类等有机物,该生理过程是() A.无氧呼吸B.有氧呼吸C.光合作用D.细胞代谢 5.线粒体与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列有关二者相似性的归纳,错误的是() A.都具有基质,且都能在基质中合成腺苷三磷酸 B.都含有DNA,能控制自身部分蛋白质的合成 C.都由两层生物膜包被,内膜、外膜的作用不同 D.进行生理活动过程中,都伴随着气体的交换 6.某研究小组随机选取100粒小麦种子,检测了不同萌发时间的各项数据,得到平均值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新教材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章第四节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过程含答案

第四节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课程目标 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过程 知识点一 细胞呼吸 1.概念:细胞内进行的将__糖类等有机物__分解成 __无机物__或__小分子有机物__,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分类:根据细胞呼吸过程中是否有__氧__参与,把细胞呼吸分为__需氧呼吸__和__厌氧呼吸__。 3.__需氧呼吸__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 知识点二 需氧呼吸 1.条件:有__氧__参与。 2.场所:__细胞溶胶__和线粒体,主要是__线粒体__。 3.反应式:__C 6H 12O 6+6H 2O +6O 2――→酶 6CO 2+12H 2O +能量__。 4.需氧呼吸的过程 5.实质:葡萄糖中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其中的氢被氧化成水。 小思考:需氧呼吸真正需要氧气的是第几阶段?氧气中的氧原子最后的去向是哪里? 【答案】第三阶段。水中。 【提醒】 需氧呼吸中各元素的来源及去路

(1)CO2是在第二阶段由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的,CO2中的O来自葡萄糖和水。 (2)O2在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需氧呼吸产生的H2O中的O全部来自O2。 (3)水在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电子传递链反应会产生水。 知识点三厌氧呼吸 1.条件:__无氧或缺氧__。 2.场所:__细胞溶胶__。 3.过程: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 【提醒】(1)不同生物厌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2)厌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乙醇或乳酸中。 (3)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是厌氧呼吸产生的乙醇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4)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产物最大的区别是厌氧呼吸没有水生成,并且厌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产生,则一定进行需氧呼吸。(×) (2)进行需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 (3)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4)线粒体内氧气的浓度一般比细胞溶胶中的低,二氧化碳浓度比细胞溶胶的高。(√) (5)1个ATP中的能量大约是1个葡萄糖中能量的1%,故细胞每氧化1个葡萄糖,可产生100个ATP。(×) (6)细胞中葡萄糖的能量利用效率大约为30%。(√) (7)合成ATP的酶都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 (8)消耗等量葡萄糖,厌氧呼吸产生的ATP仅为需氧呼吸的1/16。(√) (9)酵母菌在面团中进行需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就是使面团“发起”的原因。(×) (10)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刺激神经末梢,会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 (11)氧气对乳酸菌是有毒的,会抑制其生存。(√) (12)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A TP的合成,少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3)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2.案例分析: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请据图解回答: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期末检测一含解析浙科版必修1

期末检测(一)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分) 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题号下面) 1. 下列两表是一组生物体含水量和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从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表1 各生物体的含水量 表2 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 ①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水的含量最多 ②生物体的含水量与生物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③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量较高 A. ①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2. 研究发现用不含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心脏能持续跳动数小时。这说明Ca2+和K+ A. 是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B. 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有重要作用 C. 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 为蛙心脏的持续跳动直接提供能量 3. 一条由10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而成的肽链中含有—NH2和—COOH的最小数目是 A. 11和11 B. 10和10 C. 9和9 D. 1和1

4.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即使像催产素、牛加压素、血管舒张素等由相同数量的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生理功能也差异很大。其原因不可能是 A. 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或合成场所不同 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 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5. 根据不同成分的植物种子在萌发时需氧量不同,下列种子在种植时埋土最浅的是 A. 花生 B. 玉米 C. 小麦 D. 水稻 6. 对于细胞学说,恩格斯说:“有了这个发现,有生命的自然产物的研究-----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才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细胞学说也被称为现代生物学基石之一。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 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 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7. 科学家把质膜与细胞的其余部分脱离,并将质膜冰冻,然后将其从疏水层撕裂。利用这种技术制作电子显微观察材料,发现撕裂面上有很多颗粒。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A.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蛋白质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 蛋白质分子贯穿或嵌插于磷脂双分子层 8. a、b、c表示某植物体三个相邻的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为a>b>c,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方向是 9.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代谢第5节第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浙科版第一册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1.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转化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基于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厘清探究的思路.(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成糖的过程,称为碳反应,也称暗反应。 1.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 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光合膜中。在这个阶段,叶绿体利用光能使水裂解产生氧,同时生成ATP和NADPH,NADPH是辅酶Ⅱ,它是氢的载体.

光反应过程有多步反应,主要变化包括光合膜上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光能将水裂解为H+、电子(e-)和O2,H+和e-将NADP+还原为NADPH,并产生ATP,O2被释放到细胞外。这样,光能就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是碳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NADPH在碳反应中是还原剂。 2.碳反应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糖 叶绿体基质中有许多种酶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所必需的。碳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从1个五碳糖开始.在酶的催化作用下,1分子CO2与五碳糖结合,形成1个六碳分子,这个六碳分子随即分解成2个三碳糖分子。然后,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能量,被还原形成三碳糖.这是CO2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是这个循环中的关键步骤,这样光能就转化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了。在三碳糖形成后,卡尔文循环中的许多反应,都是为了再生五碳糖,以保证此循环不断进行。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课时2课后精练含解析浙科版必

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 课时2 基础达标(限时15分钟) 1. 酶很“娇气”,只有在适宜的温度和pH时,其活性才最高。将肠淀粉酶(最适pH=7.8)溶液的pH由1.8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图中的(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 2. 由青霉菌中提取的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催化淀粉反应1h和2h,其产物麦芽糖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若反应时间是1.5h,推测产物相对含量与反应1h相比没有变化的温度最可能是() A. 35℃ B. 40℃ C. 45℃ D. 50℃ 3. 最适温度、不同pH条件下,向等量的底物中加入等量的酶,产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pH=5为该酶的最适酸碱度 B. 适当升温,酶的活性会降低 C. 适当降温,m的值会减小 D. 增加酶量,m的值会增大 4. 将刚采摘的新鲜糯玉米立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2min,可较好地保持甜味。这是因为高温会()

A. 提高淀粉酶的活性 B. 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的活性 C. 破坏淀粉酶的活性 D. 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的结构 5. 嫩肉粉的主要成分是木瓜蛋白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嫩肉粉能催化蛋白质水解 B. 嫩肉粉须在烹煮肉类时趁热加入 C. 嫩肉粉发挥作用后性质改变 D. 嫩肉粉通常也能催化自身水解 6. 已知4个试管中均含有等量的淀粉溶液。1号试管中加入唾液,2号试管中加入煮沸的唾液,3号试管中加入唾液和HCl,4号试管中加入麦芽糖酶。4个试管在37℃水浴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呈现蓝色的试管有() A. 1、2、3 B. 1、2、4 C. 2、3、4 D. 1、3、4 7. 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方案: 甲组:CuSO4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乙组:NaCl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丙组:蒸馏水→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各组试剂量均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A. 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 B. 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 C. 宜选用碘-碘化钾溶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 D. 设置的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素养提升(限时5分钟) 8. 下图甲是兴趣小组利用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进行相关研究的结果,图乙为50℃时酶B催化纤维素分解随时间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分析酶A和酶B中____________受高温条件的影响更大。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高温使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教材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和胞吐含答案

第2课时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和胞吐 知识点一 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小思考:以主动转运进入细胞的物质,一定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吗? 【答案】不一定。 知识点二 胞呑和胞吐 __不需要__ 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质(固体或液体) 1.胞吞或胞吐的物质可以是__固体__,也可以是__液体__。 2.举例:变形虫摄食的过程属于__胞吞__。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酶(如蛋白酶)的分泌属于__胞吐__。 【提醒】 (1)载体蛋白会与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合而发生形状的改变。 (2)扩散的转运速率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浓度差,易化扩散的转运速率不仅受浓度差影响,还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3)易化扩散的速率要比扩散大得多。 (4)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转运方式除主动转运外还有易化扩散。

(5)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除主动转运外还有胞吞和胞吐。 (6)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转运方式除扩散外不要漏掉易化扩散,有些主动转运的物质也可以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7)与主动转运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不要漏掉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 (8)胞吞(吐)的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膜的层数为0,因为该过程是通过膜的融合将物质转入或转出细胞的。 (9)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 (10)大分子颗粒通过胞吞、胞吐运输,不要漏掉某些小分子也可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过程中载体蛋白的形状会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2)主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3)水、甘油等小分子可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逆浓度梯度运输。(×) (4)胞吞、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5)胞吞、胞吐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可以是大分子,也可以是小分子。(√) (6)胞吞、胞吐不消耗能量。(×) 2.案例分析:根据图示确定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1)填写相关的跨膜转运方式及结构名称。 A:__扩散__;B:__易化扩散__;C:__主动转运__;a:__载体蛋白__。 (2)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转运方式的影响因素 A:__浓度差__;B:__浓度差和载体蛋白__;C:__载体蛋白和能量__。 (3)观察图示,判断转运方式 A:__胞吐__;B:__主动转运__。 a:__主动转运__;b:__扩散__; c:__易化扩散__;d:__易化扩散__。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等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鸟类,两栖类的不能做为实验材料)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本实验只是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来理解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原理,不能直接观察和获得细胞膜。若想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得在试管中离心和过滤 二、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①脂质(50%):以磷脂为主,是细胞膜的骨架,含两层; ②蛋白质(40%):细胞膜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越复杂; ③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和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血型决定等有直接联系;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粘滞性下降,使得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 三、细胞膜的结构 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结构镶、嵌、贯穿--蛋白质分子 外侧--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具有相对性)(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 ..和数量 .....(取决于载体蛋白 ....的种类 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三种)(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紧密相关) 四、细胞壁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在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出去细胞壁) 原核生物:肽聚糖 结构特点:不具有选择透过性。作用:支持和保护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重点内容,需要会看细胞结构示意图) ⒈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细胞质细胞质基质:胶状物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差速离心法) 一.细胞质基质 定义: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 功能:1.细胞质基质中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2.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成分:水、无机离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还有很多种酶。 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 (一)双层膜 1.线粒体 分布: 动植物细胞中,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较多。 线粒体的数量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有关(一般在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注意:蛔虫的体细胞内不含线粒体) 形态:呈颗粒状或短杆状 结构:外膜:使线粒体与周围的细胞质分开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意义:增大膜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地进行) 基质:含少量DNA、核糖体和有关酶 功能: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

2021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浙科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第3章 第4节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含解析)

第四节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1.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 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 可以利用的能量。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呼吸作用,阐明细 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厘清对比实验 的设置。(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一、细胞呼吸 1.呼吸的概念呼吸是指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 2.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气体交换过程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在气体交换过程中获得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细胞,供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有机物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则通过气体交换排出体外。 二、细胞呼吸的本质是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活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探究问题 ①酵母菌在有氧或者无氧环境中进行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②酵母菌在有氧或者无氧环境中进行的呼吸具有什么特点? (2)设计活动方案 设计活动方案时,特别要考虑下列两个问题: ①保证酵母菌有氧或者无氧的生活条件。 ②检测酵母菌在有氧或者无氧条件下呼吸的产物的方法。 (3)实施活动方案 实验过程中,需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讨论以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4)实验结果分析 对实验现象以及获得的数据归纳、分析,得到实验结论,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活动报告。 2.需氧呼吸 (1)概念 需氧呼吸必须有氧参加,氧气把糖分子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2)特点 需氧呼吸是在常温下发生的,所产生的能量逐步释放,其中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转化成热能,没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 (3)过程 第一阶段: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中,又称为糖酵解。 在糖酵解的过程中,1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个三碳化合物——丙酮酸和少量的氢(用[H]表示),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丙酮酸是糖酵解的产物,葡萄糖分子中的绝大部分化学能仍存在于丙酮酸中。 第二阶段:这个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在复杂酶系统的催化下,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被彻底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并产生[H]和少量ATP ,二氧化碳释放到细胞外。 第三阶段:这个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的传递,与氧结合生成水,产生大量ATP 。所以,需氧呼吸在最后一步才用到氧。 需氧呼吸的过程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化学键所储存的能量(化学能)通过氧化还原作用释放出来。部分能量合成ATP ,用于各种 生命活动。葡萄糖分子与氧反应的总方程式: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 12H 2O +能量。 (4)电子传递链在需氧呼吸中的作用 对于1个的葡萄糖分子来说,从糖酵解开始,一般可以产生32个ATP 分子,而其中的28个ATP 分子是在电子传递链中产生的。 电子传递链中生成水的一系列反应只能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发生,所以称为需氧呼吸。 3.厌氧呼吸 (1)条件 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人、动物和植物在特殊情况下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3章 第16课时 厌氧呼吸 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时厌氧呼吸 目标导航 1.理解厌氧呼吸过程。2.比较需氧呼吸、厌氧呼吸的异同,解释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 3.明确细胞呼吸的实质和意义。 一、厌氧呼吸 1.条件:________。 2.场所:________________。 3.过程 (1)糖酵解。 (2)丙酮酸在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形成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4.反应式 (1)乳酸发酵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发酵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特点: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所产生的ATP均为需氧呼吸的________。 二、细胞呼吸的实质和意义 1.实质:分解________,释放________,合成________。 2.意义: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供应________。 三、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CO2的浓度和水。 学问点一厌氧呼吸 1.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小麦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条件CO2释放量O2吸取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A.a 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 2外还有酒精 B.b条件下,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厌氧呼吸少 C.c条件下,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需氧呼吸消耗的3倍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厌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需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厌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油脂比糖元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学问点二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3.下图表示氢随着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移过程,请分析回答(X为代谢中间产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氢在马铃薯块茎细胞中,经④⑥转移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较少,未释放的能量贮存在乳酸或酒精中B.若人体内实现③过程转移,则此过程主要发生在骨骼肌和肝细胞中 C.若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要实现③过程的转移,则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 D.进行④⑤过程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学问点三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4.下列各项利用了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①真空包装的水果可延长保存期②粮食晒干后储存③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④温室大棚适当增加CO2浓度、肥料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 5.贮藏苹果时既要保持其口感又要削减水分的消耗,下列最适宜的贮藏条件是() A.高CO2浓度、低氧浓度和零下低温 B.低CO2浓度、高氧浓度和零下低温 C.低氧浓度、高CO2浓度和零上低温 D.完全无氧、高CO2浓度和零上低温 基础落实 1.下列过程存在厌氧呼吸的是() A.植物叶片在光下放出O2 B.动物细胞内的糖分解为H2O和CO2 C.酵母细胞不产酒精的呼吸过程 D.苹果贮藏期间果肉积累酒精 2.将水果放在地窖里,可较长时间保存。从植物生理的角度分析,其缘由是() A.温度恒定,水果抵制病虫害的力气强 B.湿度适宜,水分简洁保持 C.黑暗无光,新陈代谢缓慢 D.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抑制呼吸 3.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取和根的细胞呼吸有关,下列哪种条件更有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取 () A.疏松的土壤B.板结的土壤 C.水淹的土壤D.缺氧的土壤 4.酵母菌发酵产生CO2的摩尔数为N。在安静状况下,人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的CO2量是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综合测试)(附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内的各细胞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对图中结构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同植物细胞内其数量基本相同 B.是植物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细胞器 C.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细胞器 D.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含有该结构 2.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实验①说明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重要性,实验②说明了细胞质对细胞核的重要性 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绿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假根内。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2中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B.图2中③与图1中①的帽形相同,都是菊花形帽 C.图1中①、②的帽形随嫁接的伞柄而改变 D.上述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4.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如图为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并繁殖的过程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毒的侵染过程与宿主细胞的识别作用有关 B.该病毒具有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膜结构 C.该病毒的蛋白质由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 D.该病毒增殖需要宿主细胞提供脱氧核糖核苷酸 5.下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都是染色体 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 C.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a、b细胞内的具膜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6.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模型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暗层是蛋白质分子。这一观点的局限性最主要在于() A.不能解释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B.不能解释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 C.不能解释脂质类物质较容易通过生物膜 D.不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7.细胞中受损的线粒体可被生物膜包裹,并与溶酶体融合。这一过程体现了() A.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B.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测试卷)(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速率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下列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不相符的是() A.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蛋白质分子全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C.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D.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 3.“细胞蛇”是刚发现的一类包含代谢酶的蛇形无膜细胞器,与其结构最相似的是()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B.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较大,染色体数目较多 C.细胞膜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 5.蝴蝶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另一株油菜花的柱头上后,即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若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一朵桃花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该现象很好地说明了细胞膜()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D.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如图是辛格和尼科尔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间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 B.c分子的特点是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 C.a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D.构成生物膜的b、d大多是可以运动的 7.真核细胞内不具有膜包裹的结构统称为非膜结构,包括颗粒状和纤维状结构,如核糖体、染色体、细胞骨架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能维持细胞形态 B.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C.染色质与染色体物质组成相同,但存在形态不同 D.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高等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密切相关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3章 第14课时 酶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时 酶 目标导航 1.概述酶的概念,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3.学会设计可行的活动探究方案,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一、酶的发觉 二、酶是生物催化剂 1.酶作用的强弱用______表示。 2.酶的特征 (1)酶的催化活性________。 (2)酶有____________:一种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三、酶的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影响酶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和各种化合物等。 2.活动:探究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1)活动原理 ①2H 2O 2――→过氧化氢酶 2H 2O +O 2 ②酶的活性受pH 影响,pH________或________都会降低酶的活性。 (2)结论:________时,酶的活性最高。 3.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具有________方面。这两个作用叠加在一起,使得酶所催 化的反应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如图曲线。 学问点一 酶的发觉和酶的功能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酶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活细胞一般都能产 生酶 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是RNA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酶在细胞代谢、生殖和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 .①②⑤ B .②③⑦ C .③④⑧ D .③④⑤⑧ 2.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起催化作用 B .酶都有消化作用 C .新陈代谢的调整过程需要酶的参与 D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学问点二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3.争辩表明:一分子过氧化氢酶能在1分钟内使5×105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氧和水,相当于MnO 2 催化速率的109倍,但是对糖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个事实说明酶分别具有( ) A .多样性,稳定性 B .高效性,多样性 C .高效性,专一性 D .高效性,稳定性 4.做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试验时,用口含一小口清水然后将含过的清水加入淀粉溶液中,也会使淀粉消化,和用纯唾液的效果一样,这一现象表明 ( ) A .酶的专一性 B .酶的高效性 C .酶的多样性 D .酶受温度和pH 的影响 学问点三 酶的作用受很多因素影响 5.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确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 的关系。据图推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甲图表明当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受酶浓度的制约将不再上升 B .乙图中a 点以后,随温度上升酶的活性下降 C .丙图可以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曲线 D .三图说明反应物浓度、温度、pH 对反应速率均有影响 6.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下表所示的试验。其他同学看了该试验设计后,提出了下列修改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 A.1号试管不必加入2 mL 蒸馏水,而应当加入2 mL 新颖唾液 B .2号试管不必加入2 mL 新颖唾液,而应当加入2 mL 蒸馏水 C .2号试管应当保持在37℃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D .1号试管应加入2 mL 新颖唾液,并保持在0℃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基础落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