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摘要:强化教育功能已成为近年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不论是
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都要把“教育”功能放在突出位置。

也使博物馆的工作有了明确
的目标和任务。

本文阐述了强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应该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功能应该做好几个方面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你想了解一座城市,就去参观这座城市的博物馆。

在这里你
能探寻到一个城市的前生今世,因为这个博物馆浓缩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浓缩着一个城市
的财富,浓缩着一个城市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它也浓缩着人类的智慧。

能让你形象地看到
这座城市曾经铸就的辉煌,又能让你感受到这座城市今天发展的脉博。

随着博物馆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加,新时期如何发挥好博物馆
的教育功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需求,管理与创新成为博物馆面临
的紧迫任务。

现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是,加强文物的收藏与征集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千载难遇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几乎每天都有重大的历史事
件发生,时时刻刻都能见证到不寻常的历史场景。

如果我们缺少文物的收藏保护意识,对
身边那些见证历史瞬间的物品资料熟视无睹,不加珍惜的话,那么,若干年后,很可能就
会有许多当代文物从我们手中不知不觉地流失掉。

到时候再想回头寻找这些文物,可能为
时已晚,只能空留无尽的遗憾。

所以,不仅政府部门,第一个单位、每一个公民,都应为
收藏与保护好现当代文物尽一份责任。

这不完全是兴趣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延续
历史,保存历史的一种社会义务。

博物馆在这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另外,在
文物的征集方面,也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不必按部就班,完全按照古近代文物事后征
集的老方法进行。

应该突破常规,有新的征集思路。

如上海文管会01年在APCE(亚太经
合组织)会议刚结束时,就成功地征集到300多件与会议有关的实物资料,开拓了“文物
征集与重大活动的举办同步进行”的新的文物征集路子,在全国文物界受到好评。

此举APEC会议留存的文物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妥善的专业收藏保护,避免了文物的遗失和损坏,值得推广。

历史不会重复,但文物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是一笔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博物馆更要十分重视对文物的征集、收藏、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文物特有的教育功能。

二是,注重学术的研究
学术研究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工作,编辑出版简介、画册是最常见的能
够反映本馆工作实际和经验的学术成果,在博物馆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博
物馆展示自我,对外宣传交流的有效手段。

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藏品的研究,博物馆不
是简单意义上的文物库房,其资源应得到很好的充分利用,满足社会对博物馆的要求。


果一个博物馆不对其藏品进行很好的研究,不能把尽可能多的藏品充分利用,发挥藏品的
内在作用,那么,博物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另外,还应加强博物馆的人文文化与地
域文化的有机结合。

中华文明绵延腾跃五千年,每个地区都有气质独特的历史轨迹和挥之
不去的文化记忆。

地域符号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根脉的象征。

展示各地独具特
色的地域文化,传承古老的华夏文明,反映当地在新时期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及蕴涵着的巨大发展潜力,为当地的建设和发展增光添彩。

这也是人们参观这个城市的博
物馆的一个原因之一。

所以,要把博物馆的展览与该城市的地域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参观
博物馆达到了解这个城市的目的。

三是,丰富展览的内容,改进陈列形式的一贯性,敢创新、奇、特
博物馆的展览应以立足国情、发挥本馆优势为载体,不断向社会奉献主题鲜明、
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展览内容,形成一种新的展示格局。

新:内容要新、设计形式要新、使用材料要新。

奇:要奇而不怪,展品奇、宣传方式奇。

特:陈列手段特殊,讲解形式新颖。

一个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宜搞“终身制”,一布展就是多年不变,而且处于正中醒目位置,给本地观众第一印象就是“老样子”,来了一次就不用来第
二次。

要改变已往一贯制的陈列模式。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就绪,并非就完成了纪念馆工作的一半,而必须不断地充实、
完善、有所翻新。

博物馆主要就是通过自己的陈列展览吸引和联系广大观众,从而达到宣
传教育观众,普及知识的目的。

如果不吸引观众,也就失去了陈列存在的意义,也就失去
了与社会保持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为了弥补基本陈列内容单调,不宜常动的缺陷,应适时
组织有分量的临时展览,这就需要注意三点:(1)时机最好选在节假日、寒暑假,深入
到社区、学校、机关、部队等场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2)临时展
览的展览牌是优于基本陈列牌的醒目位置。

(3)只要不涉及版权、安全、影响文物寿命
等问题,应当允许拍照留念。

(4)配以精巧的参观纪念品,让人们既了解了展品,又宣
传了博物馆,并且又增加了馆里部分资源的来源,同时也满足了观众参观留念的心理需求。

当今已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而电子技术、声光技术、影视技术在博物馆里却是
大有用武之地,在人们眼中一件普通的展品放在陈列柜中是不会引人注目的,而一旦上了
银幕、屏幕后,就会显得光彩夺目,让人赞不绝口。

原因在于它“变活了”。

由无色彩变
为有色彩,由无声变为有声,由只看一面变为看到多面。

想一想,如果我们把这些先进的
科学技术,通进色彩、影视、声光等多种表现形式,运用到我们的陈列展览中,就会使我
们的展览增强艺术的感染力,使之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势必就能提
高宣传的效果,增强吸引力。

四是,强化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博物馆本身就是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性文化教育机构,与教育部门的教学功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并相得益彰。

因此,每个博物馆都应建成让青少年、学生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知识教育的基地,为使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更直接地贴近青少年学生,博物馆应主动与所在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建立共建教育基地,制定共建计划,签订共建协议,确定联络员和辅导员,以此来增强工作的组织性、计划性。

博物馆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把已有科研成果转化为被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时,才能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实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并取得广泛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实现教育的创新,就要努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事实上,第一项成功的展览,无不是科研成果巧妙转化的结果,从而才保证了展览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通俗性的统一。

一般来说,陈列主题是一项展览的灵魂,而这个主题恰恰是在现有科研成果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相反一项门庭冷落的展览往往是因为,前期科研工作做得不好或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不到位。

缺乏精心的考虑和设计,满足于传统、刻板的展览形式,使展览缺乏深刻的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所以引不起观众的参观兴趣,搞得门可罗雀。

这样,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发挥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众受教育程度,更让观众了解博物馆,使他们感到:参观博物馆是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更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了,才能成为一个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

博物馆的教育工作,也因此任重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