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基于KUKA工业机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一认识工业机器人
【知识点】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工业机器人的产生和发展;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构成;
◇工业机器人的一般组成和工作原理;
◇KUKA机器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工业机器人安全注意事项
【技能点】
◇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认识KUKA机器人的系统组成
◇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任务一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任务描述】
本任务主要学习工业机器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了解世界各国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做到正确认识工业机器人,明白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知识学习】
一、工业机器人的产生与发展
机器人(Robot)一词最早来自于1920年捷克作家Karel Capek所编写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Capek根据捷克语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
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工业机器人”最初来自美国人乔治·德沃尔(Georg C.Devol)于1954年注册的专利Programmed Article Transfer。其中描述了“示教再现机器人”的概念——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通过示教(teaching)与再现(playback)控制机械实现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运动。这种机械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1958年,美国的约瑟夫·英格尔伯格(Joseph F. Engelberger)和乔治·德沃(George Devol)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公司――Unimation公司,并参与设计了第一台Unimate机器人,意思是“万能自动”,如图1-1所示,该机器的基座上,有一个大机械臂,大臂可绕轴在基座上转动,大臂上又伸出一个小机械臂,它相对大臂可以伸出和缩回。小臂顶有一个腕关节,可绕小臂转动,进行俯仰和横滚,腕关节前部是机械手及操作器。该机器人的功能和人类的手臂功能相似,能用于压铸的5轴液压驱动,手臂的控制由一台专用计算机完成,采用分离式固体数控元件,并装有存储信息的磁鼓,能够记忆完成180个工作步骤。
图1-1 Unimate机器人
1962年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AMF)也制造出工业机器人Versatran,意思是“万能搬运”。Versatran机器人如图1-2所示,它主要用于机器之间的物料运输,采用液压驱动,该机器人的手臂可以绕底座回转,沿垂直方向升降,也可以沿半径方向伸缩,可作点位和轨迹控制。一般认为,Unimate和Versatran机器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机器人,并且至今仍在使用。
图1-2 Versatran机器人图1-3 PUMA机器人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得到了迅速发展。1970年4月,在伊利诺伊大学召开了全美第一届工业机器人会议,此时,美国已经有200余台工业机器人工作自动化生产线上。
1974年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开发成功多关节机器人。
1979年,Unimation公司又推出了PUMA机器人,如图1-3所示,它是一种多关节、全电动驱动、多CPU二级控制,采用VAL专用语言,可配视觉、触觉、力觉传感器,在当时是一种技术先进的工业机器人,现在的工业机器人结构大体上是以此为基础的。
日本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摇摆期、70年代的实用化时期以及80年代的普及期、提高期三个阶段。1967年,日本东京机械贸易公司首注公司引进Versatran机器人。1968年,日本川崎重工与美国Unimation公司签署国际技术合作协议,从美国引进Unimation机器人,并于1970年实现国产化。从此日本进入了开发和应用机器人的新时代。1980年,机器人技术在日本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与普及,所以1980年被日本人称作“日本的机器人元年”。1983年,美国从日本进口的机器人占美国进口机器人总数的78%。现在,日本拥有的机器人数量约占到全世界机器人总台数的65%,而且其制造技也处于领先位置,因此,被称为“机器人王国”。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4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以后的实用化期。目前,我国研制的工业机器人已经达到工业应用的水平。现在,国家更加重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投入到机器人
的应用开发中来。
回顾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机器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可编程、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顺利完成预期的作业,首先由操作者通过示教盒对机器人的运行轨迹、作业顺序等进行示教,并由控制系统将示教指令记忆、存储。在机器人工作时,根据再现指令顺序取出示教指令,经过编译,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复现示教动作。这种机器人通常不具备移动能力,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流水线操作,用来代替工人的烦琐劳动,如美国Unimation公司的Unimate机器人,美国AMF公司开发的Versatran机器人以及英国Hall Automation公司开发的SAMP机器人等。这类机器人通常只具有驱动器模块,而没有感知映射模块和认知映射模块,因此并不具备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
(2)具有简单感知能力的机器人。具有简单感知能力的机器人装备了多种传感器,如摄像头、声纳、红外探测器、激光测距仪等收集外界环境信息,并通过简单的映射关系实现机器人肢体的运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自主移动机器人,这类机器人一般装备有激光测距仪、雷达装置,借助于电子地图或GPS定位系统在室内或野外进行移动、定位及避障等功能,它们多用于在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到达或过于危险的环境中工作,如2004年美国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漫步者A”所携带的“勇气号”火星车,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角斗士”无人驾驶战车,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署DARPA举办的无人驾驶汽车挑战赛。这类机器人已经具备感知映射模块和驱动器模块,但一般不具备认知映射模块,它们主要通过事先编写好的程序实现从感知到运动的映射,因此这类机器人基本上没有认知能力,或只有很简单的认知能力。
(3)同时具有感知和认知能力的智能机器人。装有多种传感器,并能将多种传感器探测到的信息进行融合,不但具有感知和认知能力,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自适能力强,还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处理各类问题。在这一点上,其“智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学习产生的,而不像前两代机器人的智能是直接来自于程序员编写好的操作程序。第三代机器人多数具有人形的外表,在认知能力上主要基于人工智能、遗传算法、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比较先进的手段,通过学习逐步积累知识,完成比较复杂的任务。此外,模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