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择直接性的请求策略,尤其是在与越亲密的人际交往中,直接程度就越高,以体
现交际双方友好、亲密的关系。甚至在与某些陌生人或关系并不很亲近的人们交
际中,为了拉近距离、表现友好,也经常使用相对委婉的直接策略。
程明(
2008
)认为,“偏爱清晰且直截了当地进行日常话语交流,这在一定
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思想——清晰地表达话语。孔子认为日常生活用语要清楚且
1.4根本规则
根本准则:说话人设法使听话人做这一动作。
这是说话人发出请求言语行为的动机,如果说话人不设法使听话人做这一动
作,那就不存在带有言外之的的话语,请求言语行为也就无从行使。
1.4
2.汉语请求言语行为分类及其类型分布特征
2.1汉语请求言语行为基本策略类型划分
为了讨论请求言语行为策略的普遍性和其与语境因素的关系,一项名为

型”两个类型。程鸣(
2008
)的调查结果显示,汉语请求言语行为中,探询型规
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占
15.9%

,在请求策略所有
9
个小类中所占比例最大,而建
议表达型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也就是说,汉语的规约性间接请求在类型分布上,
呈“探寻型”占主流的趋势。这其中又有什么内在的原因呢?
建议表达型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指说话人把自身的请求转换成对交际双方
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理论
准备规则
准备规则,准备条件这个方面包含两项内容:
1说话人确信听话人具备做这一动作相关的能力;
2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两方面都认为这一动作是听话人非通常情况下会做
的。
先来看第一项内容,我们还用上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说话人不能确信听
话人具有做这一动作相关的能力,比如听话人是一个残疾人,依靠轮椅行进,也
直截了当;话语要符合当时的环境,恰如其分地表达。”

2.2.2.3影响汉语倾向使用直接请求策略的社会因素
选择请求行为的策略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对社会距离较远的
听话人表达请求时,更趋向于选择间接的方式;请求地位高于自己的人时,也趋
向于选择更间接的方式。影响请求行为策略的社会因素一般包括社会距离远近、
1.1命题内容规则
命题内容规则:说话人的话语一定与一个听话人即将要做出的动作相关。
例如,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在大街上匆忙的行走,发现前方有人阻挡了他的
道路且对方边打电话聊天边行进,行走速度不能满足他对速度的要求,于是发出
请求:“请让一下。”这个句子中涉及了对方听话人一个即将做出的动作“让”,
表明了说话人的意图,说话人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言语行为,如果这个句子中没
业技能的怀疑和蔑视,因为使用普通胶布固定针头不是医护人员在非通常情况下
做的动作,所以护士不会认为病人是在请求,这句话当然没有实施请求的言语行
为。
1.3诚意规则
诚意准则:说话人真诚地希望听话人做这一动作,而并非处于其他目的。
如果一位单身男青年在商场电器区闲逛,发现某一售货小姐非常漂亮、气质
优雅,于是走上前去很轻佻地说:“小姐这么漂亮,给我介绍一下这款冰箱吧。”
接的请求策略。
“介意开窗吗?”、“介意我抽烟吗?”、“介意我把门关上吗?”,汉语中这
样形式的间接请求只涉及请求对方“允许”这一动作,在汉语母语使用者中,我
们一般不会听到“你介意把盐递给我吗?”这样的句子。如果这样的句子出现,
那么的确会使人觉得尴尬,不舒服。可见,这样的形式一般仅适用于请求受话人
允许说话人的某一行为。面对熟悉的人,我们往往会选择使用“某某,把盐递给
汉语表达请求的句法手段与英语不同,但不能说汉语没有此类句法手段。
其次,英汉两国文化虽然不同,但是也不无相通之处。汉语中也并非没有类
似于“
Would you mind
”这样的句子来表示请求,“介意开窗吗?”、“介意我抽
烟吗?”、“介意我把门关上吗?”,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里再熟悉不过的句子,
即使没有外语背景的人,也不会因为这样的句子感到尴尬。
社会地位高低、请求本身的难易程度、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等等。
两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传统以及儒家伦理道德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一来,实际上,中国人生活在一个等级划分明确的社会里,“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社会角色明确有序,不容混淆。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师长对学
生,上级对下级说话,发出请求,无须委婉迂回,直接言事即可,子女、晚辈、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6
另外,从根本上说,片面地推翻“汉语中的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这一概念,
也是不合理的。
CCSARP
提出的三种请求言语行为实施策略是一个有机整体,其
中规约性间接请求与非规约性间接请求又是一对对立的概念,如果将“规约性间
接请求”推翻,势必应该找到一个新的系统来囊括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类型。而
15
can
礼貌程度增加,汉语中情态动词就没有这样的功能。
第二,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导致了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不适
用于汉语。“‘
Would you mind
’在英语中表达礼貌,汉语中很少有如此用法,在
汉语中使用它无论如何都显得有点尴尬和不礼貌。”

纵观姚、邱的观点不无一定道理,可仔细讨论之下,却也未必站得住脚。
学生、下级当然也习以为常,没有理由因为对方的直接而心生不悦。张绍杰、王
晓彤(
1997
)的研究结果证实,“当说话人地位高于受话人时,直接策略使用的
比例最高,规约性间接策略的使用比例最低。”

而英语交际中的情况与之不同,“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是西方社会关系中
的普遍共识,个人的自由和权力不可侵犯,即使是父母对子女、师长对学生或上
姚、邱的结论中未涉及这样一个新的分类系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CCSARP
提出的
3
大类、
9
小类的请求策略的分类方法
是基本适应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研究需要的,即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实施策略可以
按以下模式分类:
直接策略,包含
5
种小类型:语气导出型、施为动词型、慎用类施为动词型、
义务陈述型、需求陈述型。
规约性间接策略,包含
级对下级说话,发出请求,一般也选取比较得体、礼貌的规约性间接策略,以体
现“不强加于人”,给被请求者留有余地。

程鸣,汉英请求言语行为策略的对比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31—133.

张绍杰、王晓彤,“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1997(3):63—72.
规约。如(
1
)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去游泳怎么样?”使用附加词汇的手段,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建议,实施了请求的言语行为。但是(
2
)句的对应形式“为
什么不wenku.baidu.com上课?”可以理解为对“不来上课”原因的询问,在汉语中一般不能表
达请求,可见,这种形式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形式,势必由其他类型的请求策
略代替实施。

张绍杰、王晓彤,“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1997(3):63—72.
语中的字面对等形式为“你为什么不
……
?”,它往往不表达委婉而礼貌的请求,
相反容易被理解为批评。再如,
Would you do it?Won’t you do it?Would you like to
do it?
这些形式在汉语里都不能找到被规约化了的对应形式。如果将
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
第三,姚、邱认为
DCT
即“话语补全测试”的方法容易使受试者受到调查
者的提示和上下语篇的影响而采用同一种请求策略,影响调查的真实性。而笔者
认为,事实上,正是有上下语篇的存在,才能帮助受试者进入具体语境,且上下
语篇中完全可以避免出现请求行为;相反,所谓“开放式问卷”的方法,没有上
下语篇,只有突兀的情况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使受试者详细了解交际进行时
2
种小类型:建议表达型、探询型。
非规约性间接策略,包含
2
种小类型:强暗示型、弱暗示型。
2.2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类型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2.2.1汉语请求策略倾向于直接形式
从张绍杰、王晓彤与姚舜霞、邱天河的两组数据虽然有本质区别,但在与英
语请求言语行为的横向比较中,却体现了一定的一致性,即汉语更倾向于使用直
就是说话人在明知听话人没有迅速变换自身位置的能力的情况下,依然说出“请
让一下”这个句子,那么他的意图就明显不是请求,听话人很自然地会将这句话
理解为有意的嘲笑或侮辱,请求的言语行为就没有实施。
再看第二项内容。如果一个正在接受静脉注射的病人对为他注射的护士说:
“请您使用胶带为我固定,我有胶布过敏的毛病”。那么正常情况下护士一定会
惯用结构达到请求的目的”

,也就是说请求言语行为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句法
基础即疑问句手段。而汉语中表达请求策略的句法手段只是与英语有些不同,我
们除了选择一般的疑问句来表达间接地请求外,还更多地使用陈述
+
“好吗?”、
“可以吗?”、“好不好?”、“行不行”、“你看怎么样?”等附加问句的方式来表
达请求。这种句法手段可以降低侵犯他人的程度,也让人感到很有亲和力。虽然
用胶带或特殊抗敏胶布为他固定针头,说话人成功地实施了他的请求言语行为。
正是因为他知道医用胶布过敏的人是很少的,所以使用胶带或抗敏胶布固定注射
针头是医护人员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做的动作,此时有必要发出请求,他的请求行
为才得以实施。相反,一个病人对护士说:“请使用胶布为我固定。”病人一般不
会认为非通常情况下护士才会使用普通胶布,那么他的话语很自然成为对护士专
不是说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在汉语中并不重要,相反它仍然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
的请求言语行为策略。根据张绍杰、王晓彤的调查结果显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
为占到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
65%

。那么汉语规约性间接请求言语行为又有哪些
自己的特征呢?
2.2.3.1探寻型规约性间接请求占主流
根据
CCSARP
的研究,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分为“建议表达型”和“探询
在汉语中的字面对等形式“您愿意如此好心地为我做某事吗?”
用于表达间接的请求,那么一定会使参与交际的人感到可笑和虚伪。
19
2.2.3汉语中规约性间接请求行为策略的特征及其成因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汉语在请求言语行为实施的策略上倾向于使用直
接的形式,不过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一点,那就是这种倾向性是相对而言的,
首先,所谓“形合”与“意合”对任何语言来说都不是绝对的,汉语缺乏形
式的变化,不代表汉语不具有一定的表达形式。在汉语中,对陌生人说“你能不
能把糖递给我”,或者说,“你能够到糖吗,我够不到”也是经常见到的表达用法。
塞尔(
1979
)曾经论述过此类问题,他认为“请求言语行为一般是通过疑问句的
形式来是想的,如英语中常通过询问对方的能力、意愿、时间的原因或通过使用
都有益处的建议。如英语中

1

How about go swimming?

2

Why not come for class?
英语中“
Why not…
”、“
How about…
”这样的结构已经固化为建议表达型请
求策略的固定表达形式,而汉语恰恰是缺少形式的语言。
Blum-Kulka
认为语言
的规约由意义和形式的规约组成,汉语由于缺少形式变化,往往使用的是意义的
男青年明显对冰箱的性能没有任何兴趣,言语中也没有丝毫真诚之意,他说出这
些话语的目的自然不是请求售货员为他介绍,而是能与女售货员搭讪,即使女售
货员为他介绍,也是出于职业要求,而并非是对他的要求做出的反应,所以从说
1.3话人和听话人两方面来说,谁也不会认为这些言语的目的是在请求,请求的言语
行为自然没有实施。
我”这样直接的请求方式;而面对陌生人,我们常常使用“请帮我递一下盐”或
者“劳驾帮我递一下盐”这些类似的比较礼貌的直接请求方式。而汉语请求策略
的这种选择倾向又有着怎样的内在原因呢?
18
一切同自己保持同属于某个集体关系的人建立和谐、友好的社会关系,且人们在
同一集体中要彼此信任、彼此依赖,体现在请求策略的选择上就是更多地倾向选
的情境,从而无法很好地进入语境,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姚舜霞、邱天河,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策略类型对比初探[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6):73—76.

张绍杰、王晓彤,“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1997(3):63—72.
21
例如,“
why don’t you…?
”这个疑问句形式在英语中表示委婉与礼貌,而汉
有这个动作,而只有“请”,则可以理解为“请让”、“请继续走”、“请快点走”,
甚至可以理解为“请不要说话”、“请小点声”,听话人搞不清说话人的意图,即
使想配合说话人,也不能做出说话人企图他做的动作,说话人的目的就不能顺利
实现,也就没有成功地实施请求言语行为。可见,脱离了命题内容,言语行为不
能顺利地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