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妇产科理论进一步发展,主要是难产、优生学、胚胎 学的相关理论。《左传》提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 战国时代成书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巨著《内经》, 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为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书中记载了妇科第一方: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妇科 经文30余条。
.
8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10
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 ❖ 这时期设立了“太医署”,是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和医 疗机构,使医学发展趋向专科化。 ❖ 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广泛讨论了妇产 科疾病,还精辟地论述了临产和产后的护理等内容。 ❖ 昝殷《产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理论较完备的产科专 著。现存的《经效产宝》是据其北宋本补抄目录印行的。
❖ 汉代著名外科专家华佗成功进行了开腹手术和摘除死胎。
.
9
❖ 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公元220~公元618年) ❖ 这一时期主要是脉学和病源证候学的成就,推动了妇 产科学的发展。 ❖ 晋代,王叔和《脉经》,论及了妇产科的一些简要脉 证。 ❖ 南齐,褚澄《褚氏遗书》,提出了节育和晚婚的主张。 ❖ 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法》中提出的观点,从今天 的围产期医学的观点来看也是有意义的。 ❖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当时中医病理学巨 著,其中,有妇人病8卷。
研究范围:①中西医结合妇 产科学基础②中西医结合妇科学③ 中西医结合产科学④计划生育。
.
3
妇女有其特殊的脏器,在生理上有月经、 胎孕、产育和哺乳等特有的功能。
当生理功能在外、内病因的影响下,使功 能产生紊乱而致病,也就是女子体内导致病 理的改变而产生一系列女子所特有的疾病。
.
4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基础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中西医结合产科学:妊娠、分娩、产褥 计划生育:避孕、绝育、人工流产
❖《周易》最早记载生命起源。“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妇三岁不孕”。
❖ 《列女传》内的论述,已有胎教方面的认识。“及其有
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
而生文王”
.
7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医家,有些曾专门从事过妇产科 的医疗工作,如:扁鹊。
.
11
❖宋代(公元970~公元1279年) ❖ 这一时期妇产科已发展成为独立学科。 ❖ 在妇产科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 全》,是当时的一部杰出的作品,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 著。 ❖ 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齐仲甫《女科百问》 亦是较著名的妇产科专著。
.
12
金、元时代(公元1115~公元1234年,公元1271~1368年) ❖ 本时期是医学百家争鸣时期,出现“金元四大家”,从不 同角度对妇产科作出了贡献。 ❖ 刘元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对妇女生理作出了规律 性阐述,成为少女着重补肾、中年着重调肝、绝经期着重健 脾的理论根据。 ❖ 张子和《儒门事亲》中记载了钩取死胎的案例,开创了中 医产科器械手术助产的先河。 ❖ 李杲《兰室秘藏》,提出补脾升阳除湿法,被广泛应用于 妇产科临床。 ❖ 朱震亨《格致余论》,第一次明确描写了子宫的形态。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绪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妇科教研室
.
1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中西结合妇产科学是根据中、西医
学理论,相互借鉴来认识妇女解剖、生 理、病理特点,研究妇女疾病的发生、 发展与诊疗规律、预防方法,以及计划 生育、优生优育等问题的一门新兴的临 床医学学科。
.
2
.
16
❖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 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 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 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阐述了女子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并认识到 “肾气”、“天癸”在女性生理功能的成熟与衰 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灵枢》“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 是谓精。”
❖ 秦代,已有妇产科病案的记载。
❖ 汉代,在医事制度上设有“女医”,有了药物堕胎、联 体胎儿、手术摘除死胎的记载,并出现了一批妇产科专著。
❖ 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胎产书》,约成书于公元前2 世纪。
❖ 我国历史上现存第一部也是世界最早的药物学书《神农 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
❖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妇人三篇中已提出阴道冲 洗和纳药的外治法。
.
13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
❖ 明代的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设13科,已有妇人 科记载。 ❖ 万全《广嗣纪要》,对妇女生理缺陷作了论述。 ❖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对中 医月经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可称得上当时妇产 科的佳作。
.
14
❖ 清代与民国(公元1636~公元1949年)
.
5
第二节 展概要
妇产科学发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组成
部份之一,几千年来对妇女的
Fra Baidu bibliotek
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作
出较大的贡献。
.
6
中医妇科学发展的十大历
史时期:
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97~公元前770年)
❖ 中医妇科学的萌芽时代。有关于难产、种子和胎教理论 的记载。
❖ 现存最早成书的《诗经》,约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载 药50余种,其中有些重要的妇产科用药。
❖ 清代把妇产科统称为妇人科或女科。 ❖ 妇科著作较多,影响较大的有傅山《傅青主女 科》、亟斋居士《达生篇》、吴谦《医宗金鉴·妇 科心法要决》、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 ❖ 民国时期对妇科贡献经较大的著作有张锡纯的 《医学衷中参西录》。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元1949年后)
❖ 中医妇科学进一步得到整理和提高。 ❖ 1956年以后各省市相继建立了中医学院,编写了 《中医妇科学》统一教材 。 ❖ 出现了许多中西医结合的新成果,为中医妇科 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和途径。
.
17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内有三篇专门论述妇科疾病,即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论述的内容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癥与 胎的鉴别、脏躁等。
其中温经汤治月经病,胶艾汤治漏下,抵当汤、红蓝花 酒治痛经等,疗效显著,延用至今。此外,其记载的 “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蛇床子散方,温阴 中坐药”,开创了妇科阴道冲洗和纳药的先河。
❖ 战国时代成书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巨著《内经》, 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为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书中记载了妇科第一方: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妇科 经文30余条。
.
8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10
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 ❖ 这时期设立了“太医署”,是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和医 疗机构,使医学发展趋向专科化。 ❖ 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广泛讨论了妇产 科疾病,还精辟地论述了临产和产后的护理等内容。 ❖ 昝殷《产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理论较完备的产科专 著。现存的《经效产宝》是据其北宋本补抄目录印行的。
❖ 汉代著名外科专家华佗成功进行了开腹手术和摘除死胎。
.
9
❖ 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公元220~公元618年) ❖ 这一时期主要是脉学和病源证候学的成就,推动了妇 产科学的发展。 ❖ 晋代,王叔和《脉经》,论及了妇产科的一些简要脉 证。 ❖ 南齐,褚澄《褚氏遗书》,提出了节育和晚婚的主张。 ❖ 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法》中提出的观点,从今天 的围产期医学的观点来看也是有意义的。 ❖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当时中医病理学巨 著,其中,有妇人病8卷。
研究范围:①中西医结合妇 产科学基础②中西医结合妇科学③ 中西医结合产科学④计划生育。
.
3
妇女有其特殊的脏器,在生理上有月经、 胎孕、产育和哺乳等特有的功能。
当生理功能在外、内病因的影响下,使功 能产生紊乱而致病,也就是女子体内导致病 理的改变而产生一系列女子所特有的疾病。
.
4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基础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中西医结合产科学:妊娠、分娩、产褥 计划生育:避孕、绝育、人工流产
❖《周易》最早记载生命起源。“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妇三岁不孕”。
❖ 《列女传》内的论述,已有胎教方面的认识。“及其有
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
而生文王”
.
7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医家,有些曾专门从事过妇产科 的医疗工作,如:扁鹊。
.
11
❖宋代(公元970~公元1279年) ❖ 这一时期妇产科已发展成为独立学科。 ❖ 在妇产科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 全》,是当时的一部杰出的作品,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 著。 ❖ 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齐仲甫《女科百问》 亦是较著名的妇产科专著。
.
12
金、元时代(公元1115~公元1234年,公元1271~1368年) ❖ 本时期是医学百家争鸣时期,出现“金元四大家”,从不 同角度对妇产科作出了贡献。 ❖ 刘元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对妇女生理作出了规律 性阐述,成为少女着重补肾、中年着重调肝、绝经期着重健 脾的理论根据。 ❖ 张子和《儒门事亲》中记载了钩取死胎的案例,开创了中 医产科器械手术助产的先河。 ❖ 李杲《兰室秘藏》,提出补脾升阳除湿法,被广泛应用于 妇产科临床。 ❖ 朱震亨《格致余论》,第一次明确描写了子宫的形态。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绪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妇科教研室
.
1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中西结合妇产科学是根据中、西医
学理论,相互借鉴来认识妇女解剖、生 理、病理特点,研究妇女疾病的发生、 发展与诊疗规律、预防方法,以及计划 生育、优生优育等问题的一门新兴的临 床医学学科。
.
2
.
16
❖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 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 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 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阐述了女子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并认识到 “肾气”、“天癸”在女性生理功能的成熟与衰 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灵枢》“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 是谓精。”
❖ 秦代,已有妇产科病案的记载。
❖ 汉代,在医事制度上设有“女医”,有了药物堕胎、联 体胎儿、手术摘除死胎的记载,并出现了一批妇产科专著。
❖ 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胎产书》,约成书于公元前2 世纪。
❖ 我国历史上现存第一部也是世界最早的药物学书《神农 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
❖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妇人三篇中已提出阴道冲 洗和纳药的外治法。
.
13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
❖ 明代的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设13科,已有妇人 科记载。 ❖ 万全《广嗣纪要》,对妇女生理缺陷作了论述。 ❖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对中 医月经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可称得上当时妇产 科的佳作。
.
14
❖ 清代与民国(公元1636~公元1949年)
.
5
第二节 展概要
妇产科学发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组成
部份之一,几千年来对妇女的
Fra Baidu bibliotek
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作
出较大的贡献。
.
6
中医妇科学发展的十大历
史时期:
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97~公元前770年)
❖ 中医妇科学的萌芽时代。有关于难产、种子和胎教理论 的记载。
❖ 现存最早成书的《诗经》,约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载 药50余种,其中有些重要的妇产科用药。
❖ 清代把妇产科统称为妇人科或女科。 ❖ 妇科著作较多,影响较大的有傅山《傅青主女 科》、亟斋居士《达生篇》、吴谦《医宗金鉴·妇 科心法要决》、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 ❖ 民国时期对妇科贡献经较大的著作有张锡纯的 《医学衷中参西录》。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元1949年后)
❖ 中医妇科学进一步得到整理和提高。 ❖ 1956年以后各省市相继建立了中医学院,编写了 《中医妇科学》统一教材 。 ❖ 出现了许多中西医结合的新成果,为中医妇科 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和途径。
.
17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内有三篇专门论述妇科疾病,即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论述的内容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癥与 胎的鉴别、脏躁等。
其中温经汤治月经病,胶艾汤治漏下,抵当汤、红蓝花 酒治痛经等,疗效显著,延用至今。此外,其记载的 “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蛇床子散方,温阴 中坐药”,开创了妇科阴道冲洗和纳药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