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学创作与作家的关系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文学创作与作家
的关系
谈谈文学创作与作家的关系
班级:09中文(4)班姓名:黄雅琪学号:0906010250
文学创作的主题是作家,没有作家就没有创作。

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创作性的精神产物,作家在创作中的主题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个性主体的存在是决定文学创作是否具有独创性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我们在谈论文学创作的过程中,都会首先关注作者的背景,人生阅历,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更能深刻地读懂文章。

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文学创作与作家的关系。

中国人曾以为文学,不是一般人所需要的。

闲暇自得,风流自赏的人,才去讲文学。

中国向来文学作品,诗,词,小说等都很多,不过讲文学是什么东西,文学讲的是什么问题的一类书籍却很少,讲怎样可以看文学书,怎样去批评文学等书籍也是很少。

刘勰的《文心雕龙》可算是讲文学的专书了,但仔细看来,却也不是,因为他没有讲到文学是什么等等问题。

他只把主观的见解替文学上各种体格下个定义。

诗是什么,赋是什么,他只给了一个主观的定义,他并未分析研究作品。

司空图的《诗品》也没讲“诗含的什么”这类的问题。

从各方面看,文学作品很多,研究文学作品的论文却很少。

谈文学的,大都在修词方面下批评,对于思想并不注意。

作为一种创作性的审美活动,文学创作体现了作家对人生的一种审视、感悟与反省。

作家与人生经验,构成了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文学创作源于作家与人生经验的一种遇合,在这种关系上,对作为主体的作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论及生活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文论对某些特殊人生经验的强调。

中国传统文艺里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苦痛比快乐更加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

确实,在中国诗歌文学等个方面的创作,以抒发苦痛的文学创作很多,如《诗经》中就有“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君子作歌,维以告哀”的诗句,这种现象视为一种规律,认为作家创作与坎坷人生经验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但诗歌等文学创作除了抒发心中的愤懑之外,表达自己对人生积极的态度,对人生从容面对,乐观的态度也占了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苏轼是经历磨难最多、生活起伏最大的作家之一。

在多次的宦海浮沉中,饱受痛苦折磨的苏轼不屈服于命运摆布,从自己生活经历出发对人生社会进行了深入思索,并通过对儒道释等传统哲学的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生哲学,即以自我为中心,以外部条件的具备与否为辅助性前提的可隐可仕、无适而不可的实用主义自然人生哲学。

这种人生哲学使苏轼更理智更自如地超越世俗的一切功名利禄,从而如脱钩之鱼,无往而不乐。

这种人生哲学使得苏轼能以一种超然的审美态度对待人生,在处境最艰难的时候,也能写出最达观,最至情的诗文,从而使其创作进入一个广博深厚的领域,达到一种“与天地合一”、“与万物同化”的新境界。

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悟透了穷达祸福,苏轼的心灵获得了极大的自由,首先从大自然中找回了人生乐趣,对生活周围大自然的风光,特别是长江景色发出由衷的赞美,佳作也不断涌现。

《与范子丰书》:“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闲者便是主人。

”《书临皋亭》:“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

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
峦聚入。

当是时,若有所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

”这些都是东坡随缘自适、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的自然流露。

苏东波的例子,正好反映了文学创作与人生经验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人生的欢愉和穷苦,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都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苏东波对人生态度,人生经历的抒发,有苦痛的,也有愉悦的,这些创作性的生活经验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的深思。

文学家愤而著书,而创作一旦发生,愤并未烟消云散,而是蕴含着文学家的审美内涵。

李白的诗歌夸张而浪漫,杜甫的诗歌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钟嶸品五言诗,认为哀怨凄惨之情的作品才是最有滋味。

悲剧性人生和创伤性体验,从情感内涵、文学风格、语言形式诸多方面,酿成文学作品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也同样有着这样一种文学创作现象。

文学创作与作家的人生经验有着密切关系。

鲁迅从童年到成年这个阶段,他的家庭也从一个丰衣足食的中产人家逐渐没落,而他家庭的没落和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反映是分不开的。

正因为他家庭的没落使他切身地体会到了旧社会的黑暗,所以他写出的文章能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丑陋。

设想,如果他一直生活在一个锦衣玉食的环境中,能够写出那些深刻的文章么?曹雪芹先生和鲁迅先生同样都在青、幼年时期遭遇了家道中落,也许就是因为这样,饱尝世间的人情冷暖,一位“举家食粥酒常赊”“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穷困潦倒写就《红楼梦》;一位幼年时候垫着脚尖,举着东西在高于自己头顶的当铺柜台前典当、靠母亲做针线活的钱在日本留学,饱含大爱,却背袭封建包办婚姻、兄弟反目、推动新文化运动,真正关怀国家、民族、人民前途,遭受周遭各种阵营的明枪暗箭都毫无畏惧,被誉为“中国人的脊梁”的人。

虽然这两位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时间都只有十来年,但在我们民族的文学史树立起的丰碑却足以流芳百世。

鲁迅是敏感的,这是小时候家境还好有一定的关系,后来没落了,这就使他慢慢的看到了人世间的丑陋,所以他写出的东西都是黑色的。

他生在
绍兴,绍兴出师爷,他的文章也是尖刻的。

文章处处都透露着作者的对现实的批判,对现实的不满。

鲁迅的志向曾再三改变,最后选择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路。

他的人生遭遇,人生经历的风雨,影响着鲁迅创作的文学对象,从生活中的大千世界里选择创作材料,确实不容易。

但这些生活材料只有转化为作者的经验对象,即融化为作家的人生体验,这些材料才具有意义,才具有生命力,才能产生创作激情的对象。

在文学创作中,环境在文学上影响非常厉害。

在上海的人,作品总提着上海的情形:从事革命的人,讲话总带着革命的气概;生在富贵人家的,虽热心于平民主义,有时不期而然地有种公子气出来。

一个时代有一个环境,就有那时代环境下的文学。

环境本不是专限于物质的,当时的思想潮流,政治状况,风俗习惯,都是那时代的环境,著作家处处暗中受着他的环境的影响,决不能够脱离环境而独立。

即使是探索宇宙之秘奥的神秘诗人,他的作品可以和他的环境无涉----就是并不提起他的环境,但是他的作品的思想一定和他的大环境有关。

即使有反乎他那时代的思潮的,仍旧是有关系的,因为他的“反”,是受了当时思潮的刺戟,决不是凭空跳出来的。

文学家生活在那个时代,对那个时代的创作也特加关注。

在我看来,张爱玲是一个形容词。

她的贵族血液里流淌的是谜一样的故事。

张爱玲是天才,被傅雷认为是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

虽然她从未出现在文学史十二钗的正册,一向特立独行的张爱玲倒是从不介意这样的排名,她唯一在意的只是读者的胃口。

作为一位女性,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喜欢“苍凉”,而不喜欢在同时代男性作家作品中以各种面貌经常出现的“悲壮”。

从根本上来讲,“悲壮”是一种完成,只有“苍凉”才是启示,才有回味。

只有回味她才能慢慢地咀嚼自己的情感,才能在自己有限的天地里享受着主宰自己命运的快乐。

月亮是苍凉寂寞的象征。

在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月亮出现的时间、地点和任务心理之间有着鲜明的对应关系。

在《金锁记》中,每到小说情节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的紧要关头,月亮意象都会出现,而每次月亮的出现都会深化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

小说的一开头就通过月亮意象把读者带入一个伤感、凄凉的故事。

文学,是半个历史,是艺术化的历史。

张爱玲,像极了那一枚凄迷绝丽的罂栗,在文学的花园里,恣意的开,凄红而娇艳,颠倒着众生的意乱情迷。

总的来说,丰富的生活阅历有利于文学创作的发展。

作家对有限的生活经验具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会对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像鲁迅、冰心、周作人、张爱玲等等,写出一部部传世佳作。

文学与人生简单的说明,也并不止这些,我们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凡要研究文学,至少要有了解作者的常识,至少要懂得这种文学作品产生时的环境,至少要了解这种文学作品产生时代的精神,并且要懂得这种文学作品的主人翁的身世和心情。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文学创作的意义,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