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目录
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物流装备安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
2、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7
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4
4、交通运输工程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7
5、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1
6、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5
7、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8
8、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7
9、轮机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2
10、海洋运输工程材料与防护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6
二、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
11、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1
12、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6
13、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67
14、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71
15、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76
16、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79
17、机械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83
1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89
19、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96
20、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
21、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4
22、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0
2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4
2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8
25、信息与计算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4
26、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9
27、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3
28、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8
29、海洋运输工程材料与防护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43
30、交通运输安全与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48
31、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53
3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60
33、轮机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65
34、管理科学与工程(经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70
35、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75
36、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79
37、财务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83
38、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87
39、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91
40、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95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41、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
42、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6
43、翻译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培养方案210
44、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15
45、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21
46、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25
47、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31
48、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36
49、交通运输工程(交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40
50、交通运输工程(商船)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45
51、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50
52、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55
53、水利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61
54、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66
55、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流装备安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名称:物流装备安全工程专业代码:0823Z5学位授权类别:工学
一、学科简介
“物流装备安全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融合了交通运输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系统科学、安全工程和信息工程等学科的知识,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并解决物流装备中的健康诊断和安全管理问题。

本学科的建立旨在解决不同组织内部及外部各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信息融合与优化管理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涉及:现场测试状态分析与健康评估;现场事故还原仿真与结构损伤寿命评估;故障检测和诊断的系统集成等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主要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相关企业等培养具有物流装备、健康诊断、工程应用和交通运输等交叉学科系统知识的航运与物流复合型人才,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业技术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探索和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并在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主要研究方向
四、课程设置
六、本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学科的培养方针是“理论创新与实践能力并举”。

围绕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注重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在教学中重视应用实验室模拟、大型物流装备的现场参观实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

本学科在课程学习阶段,侧重于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拓宽知识面,充实创新所必须的知识基础。

在培养期内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介绍其创新经历和科研体会等方式,使研究生直接感受其创新过程,领悟其成功经验和创新内核。

在科研论文阶段,侧重于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选题是完成研究生课题的关键阶段,因此请有关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创新性论证,由专家组对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保证学位论文有一个创新性的高起点。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1201学位授权类别:管理学
一、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它以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应
用为研究对象,以数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等为研究手段,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于1986年,于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本学科有教授25名,副教授3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0余名。

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科学研究项目,发表论文300余篇,逐渐在多学科交叉交通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航运物流信息处理理论与工程技术、港口和航运系统、集装箱供应链分析与优化、航运产业发展结构优化与战略管理、港口知识工程与智能决策技术、海岸与海洋工程管理等领域形成了学科发展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始终坚持以服务上海及各省市航运及物流管理与工程发展为己任,在航运管理人才培养、航运中心建设战略研究、重大港航建设项目技术论证、港口与海洋工程研究等方面为上海及其他省市提供了积极支持,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本学科在集疏运体系
研究、物流流程优化、港航物流网络设计与系统优化等方面积累了雄厚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业技术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探索和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并在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第二外语为选修,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第一外语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第二外语,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六、本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学科在研究生教学中,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主要安排研究生适当参与本科生教学的助教工作,协助主讲老师辅导课堂讨论、批改作业等。

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学生参与来自政府和研究机构及企业的项目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认识我国当前在港口与航运系统管理的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学习制定管理分析策略和措施;提高参与决策咨询及企事业管理能力,提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名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代码:082303学位授权类别:工学
一、学科简介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人和货物的流动影响着世界的各个方面。

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是现代社会交通运输的永恒主题。

管理、经济、安全、信息、控制、材料和环境等领域高新技术又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要求。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立足上海海事大学特色,是交通运输学院的主体学科。

主要研究港口、航运、物流以及综合交通领域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满足交通运输在效率、经济、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目标要求。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定为交通部重点学科。

该目前学科的科研水平在国内领先。

近年来,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各类横向项500多项,其中一部分项目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具有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良好品德的优秀人才。

培养具有严谨的学风,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深入了解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研究前沿,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既掌握严密的逻辑思维、又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人才。

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外语,其中一门必须具有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四、课程设置
五、本学科专业文献阅读的主要书目与主要期刊目录
六、本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学科的培养方针是“理论创新与实践能力并举”。

围绕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注重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在教学中重视应用实验室模拟、案例分析等方法;在科学研究、科技服务活动中,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并悉心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努力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从而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交通运输工程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名称:交通运输工程经济与管理专业代码:0823Z2学位授权类别:工学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专业以创新运输经济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为主要使命,并以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分析和解决海运、物流及其他与交通运输相关的临港产业的经济与管理问题为应用研究重点。

设置本学科、专业首先是为了满足我国海运业、物流业和临港产业高速发展对高层次、研究型、创新型经济与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

经过连续十几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左右,居世界第四位,其中进口居世界第三位。

海运与贸易密切相关,世界上80%以上的国际货物贸易是通过海运完成的。

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创造出巨大的海上货物运输需求,使我国成为世界航运发动机,同时,这也极大地带动了我国海运业的发展。

我国国际海运船队已位居世界第5位,我国已是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A 类理事国。

对外贸易和海上运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港口行业的发展,十多年来,港口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均远高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港口及临港城市不仅是国际海上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更是支撑海上贸易相关产业的集聚地。

对外贸易及海上运输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港口服务的需求有强劲的增长,同时还触发了临港相关产业如物流、修造船、船舶经纪、船舶管理、货运代理、船舶代理、理货、船舶供应、船舶拖带、引航、海事金融、海事保险、海事法律服务、海事信息服务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经济一体化和集装箱运输革命为大背景,一些重要的枢纽港口及相邻城市已发展成为全球性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国际贸易综合运输中心和后勤基地。

这些产业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众多需要从理论的高度、以创新的精神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形成了对博士层次的人才的迫切需要。

其次,设置本学科、专业是为了填补我国博士专业布局上的空缺。

目前,我国有少数几所大学在培养交通运输工程经济与管理博士,但所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而主要面向海运、物流和相关临港产业领域的交通运输工程经济与管理博士的培养还是一个空缺,设置本学科、专业能够填补该空缺。

再次,本学科、专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世界海运产业重心的东移,“中国因素”成为影响国际海运业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东亚地区尤其是我国,应该发展为海运及相关产业科学研究的重心,而经济管理学科更应在此方向上发展得更快,我国应在相关的学术领域早日拥有与产业中的“中国因素”相适应的话语权。

这种发展趋势使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拥有非常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良好品德。

2.具有严谨的学风,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成为具有交通运输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海运、物流及相关临港产业知识,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既掌握严密的逻辑思维、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交通运输工程经济与管理人才。

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外语,其中一门必须具有听、说、读和写作能力。

3.身体健康。

五、本学科专业文献阅读的主要书目与主要期刊目录
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的学术实践包括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查阅文献资料、举办专题讨论、撰写论文等。

这些环节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强化训练。

因此,本学科明确规定和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交流、听学术报告及参加专题讨论的次数及阅读专业文献的数量等。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名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代码:080804 学位授予类别:博士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于2000年获博士点授予权,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现设有交通部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电力传动与控制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拥有博士生导师10名,外聘博导4名。

还聘请了上海市“外专千人特聘教授”2人,上海市教委海外名师2人,东方学者若干名。

设有四个研究方向,形成了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研究以港航运输设备的传动控制为主线,电力电子技术以新能源开发和电源变换为主线,智能信息与智能控制研究以港航系统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为主线,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研究以系统的稳定、控制、优化、调度及其智能技术方法与原理为主线的研究特色。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成果。

3.身体健康
4.本学科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分支,所设课程反映当前国内外这一领域发展的新水平。

通过学习,使其坚实地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电力传动及其控制系统和计算机应用工程方面的专门知识。

通过对本学科研究方向某一前沿方面研究或国民经济中重要应用的研究,使其在毕业前能取得有一定创造性的成果,毕业后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工程应用的能力。

六、本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博士研究生必须承担或参与导师规定的科研项目;
2、博士博士研究生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必须进入实验室或企业,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实验或工程实践工作。

3、在完成科研计划任务和实践工作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申请论文答辩。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名称: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代码:082304 学位授权类别:工学
一、学科简介
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是现代社会中五大交通运输方式。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等现代工程技术和高新技术又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此过程中,交通运输工程已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

上海海事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于2003年9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涉及船舶运用工程。

船舶运用工程主要研究船舶的运行品质、可靠性与安全性、与交通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船舶的检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以适应重载、高速和高效船舶以及安全水上运输发展的需要。

本学科同时研究海洋结构物的运行效能、可靠性与安全性,以及研究为交通物流系统、海洋工程系统创造良好的管理与制度环境。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的主要相关学科有船舶制造、信息与通信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科学与技术等。

与这些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并派生出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与新的研究方向。

学科拥有具有世界级先进水平的航海模拟器——木兰航运仿真中心,拥有电子海图、船舶通讯导航、危险品、船艺等国内先进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室,拥有2艘大型实习船舶。

学科依托国家级航海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航运仿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等,不断加强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

二、培养目标
应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在船舶运用工程以及航海科学等方面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

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研究前沿,具备本学科领域内的独立分析和研究能力,能主持和组织实施科研和生产所需要的实验、检测、分析和研究,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外文科技文章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六、本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学科拥有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航海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法联合伽利略和海上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四个研究型实验室,即智能船舶实验室、通航安全体系实验室、船舶运用工程与货运技术实验室、航海信息处理实验室等。

五个教学型实验室,即航海实验室、船艺实验室、通信导航实验室、船舶管理实验室和航海模拟器实验室等;两个实船实验基地,即“育峰”及“育明”轮。

研究所和研究型实验室可为本学科研究生提供工作场所,除特别规定,其实验设备对本学科所有研究生开放;教学型实验室在非教学时间也对本学科研究生开放;根据需要,本学科研究生可在实船实验基地参观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

原则上,本学科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必须结合导师组承担的科研项目。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名称: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代码:082302学位授权类别:工学
一、学科简介
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是现代社会中五大交通运输方式。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等现代工程技术和高新技术又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此过程中,交通运输工程已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于2005年10月获得博士是学位授予权,主要侧重于水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主要研究水上交通控制与管理,海上交通模拟和环境评价,海上通信工程以及智能船舶系统等。

涉及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交通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技术,交通系统建模、仿真、性能分析预评估理论与技术,海上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船舶通信导航理论与技术等相关领域。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的主要相关学科有信息与通信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科学与技术等。

与这些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并派生出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与新的研究方向。

学科拥有具有世界级先进水平的航海模拟器——木兰航运仿真中心,拥有电子海图、船舶通讯导航、危险品、船艺等国内先进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室,拥有2艘大型实习船舶。

学科依托国家级航海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航运仿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等,不断加强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

二、培养目标
应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在水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方面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

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研究前沿,具备本学科领域内的独立分析和研究能力,能主持和组织实施科研和生产所需要的实验、检测、分析和研究,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外文科技文章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