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专题

【方法指导】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地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1)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①用相对应的知识来说明不同的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所答题目的答案经常出现材料与观点“两张皮”的现象,不能将材料和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也有考生应对主观性试题会采取一种“文海战术”,也就是不管这个题所问的是什么,或者说当他不能准确地调用知识的时候,他往往会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原理搬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提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其在教材中对应的知识点,并以这个知识点为原点,结合知识的内在联系,搜索其上位、同位、下位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利用这个知识结构去回答具体问题,组织答案要点。

②注意满足学科自身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

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如果离开个性谈共性,再好的理论也是空洞的;反之,如果离开共性谈个性,那就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没有说服力。教材知识有共性(即一般性理论)与个性(即具体性知识)之分,但二者密切联系,共性知识存在于个性知识之中,个性知识体现着共性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时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知识的全面性,说理或论述才能透彻,组织出来的答案才能系统完整。在调动和运用知识时既要考虑对应的具体性知识,又要考虑相应的一般性知识。

(2)注意是非判断,与题目关联度和答题方向等方面的判断

如非选择题部分设问中,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差别,有时要注意由“怎么办”向“为什么”转换,有时要注意“普遍性”向“特殊性”转换,有时还得注意“为什么”向“怎么办”转换。这种判断既存在于客观试题中,又存在于主观试题中。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1)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是政治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政治科高考除了要求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外,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这里的相关信息包括:第一,主要是指与重大时政相关的信息;第二,是指在应试时,根据试题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的相关信息。目前各省高考中只有江苏省涉及此要求。

(2)近年来,一些重要领导人的讲话或者重要文件成为高考答案的一部分,因此,掌握最基本的时政术语是取得理想成绩的重要依托,如经济语言: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增长,调结构,扩大内需,发展方式转变,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社会公平等。

3.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考生不仅要能够调动和运用课本以及重大时事等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

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的各学科各方面的知识,所形成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1)“……是如何体现某某道理的”是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经常出现的设问方式。

此类试题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背景材料(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和设问(一般表述为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的?或某某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作答中要注意的是不能笼统回答。要坚持一一对应的原则,逐一进行分析说明。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是归纳演绎法,即先由材料归纳得出原理,然后将原理演绎到材料中,看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原理的。

①演绎法

演绎法是运用所学的一般原理(观点)分析某一具体社会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主要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供的情景材料作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演绎法遵循从一般(共性)到特殊(个性)的思维过程。解题时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根据试题要求,找到需要运用的一般理论(哲学原理或方法论);第二步,以理论要点为线索,按图索骥,在试题材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第三步,用材料中的具体信息“置换”理论要点中的抽象概念及关系(类似于数学中的“代入法”),实现由抽象到具体、一般到个别的转化,从而将理论要点转换成试题答案要点。

②归纳法

归纳法与演绎法相反,它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的或特殊的情景材料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情景材料所包含的共同的基本原理(观点)。归纳法遵循从特殊(个性)到一般(共性)的思维过程。通常可用概念追溯法,即下位概念追溯上位概念。

(2)题目设问对行为主体、解答方向和知识范围的限定不同,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灵活调动知识。

①收敛性试题

如果设问将知识范围固定于某一知识点或局限于一个较小空间,将解答方向固定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的某一个,将主体固定于公民、国家、企业等中的某一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所谓收敛性试题,该类试题题目答案是受限制的,是收敛式的,此类问题限定材料,限定答题时所用的知识范围。通过题目提供的材料和设问的限制,答案一般经过分析演绎就可以得出。此类题目重在考核学生的分析演绎能力和聚合思维、集中思维能力。回答这类收敛性试题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先看设问,确立答案,重在结论是怎么得出的;第二,每一句材料都有一个或多个有效信息,要努力挖掘每一句话,不要浪费材料;第三,答案就在材料中,完全可以根据材料分析出答案;第四,答案和材料要一一对应,不能分家;第五,答案是唯一的、收敛式的。

②发散性试题

如果设问对知识范围没有限定或范围较大、对主体没有限定或多个主体、解答方向不明确或方向较为宽泛,这时需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发散性试题。解答发散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可以归纳为“四要”。一要审清题意。明确答案要求和方向。二要回归教材。发散性试题的命题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基础的,解题时必须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依据。那些脱离书本的盲目判断以及东拉西扯、高谈阔论等均为应考之大忌。三要注重发散。解答发散性试题必须要紧扣题目要求进行发散思维,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四要力求完美。在找到知识要点、确定答题思路后,还要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

【经典例题】

【例题1】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