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芳桥小学

一、课题提出:

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分析串讲轻整体感悟,重求同理解轻求异创新的弊端,束缚了学生的脑口手,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扼杀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

为从根本上扭转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病,克服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究的不良认识取向,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真正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阅读教学之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我校及时提出了“语文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引导广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高”的教学理念,充分解放学生的脑口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能读书内化,自我建构吸纳,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课题界定:

现代教学论指出,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而真正的学习动因来源于不断发生的问题,因而只有把教学的内容转变成具有潜在意义的目标情景,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所谓的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以现代教学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目标、实验操作、调查搜索、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即将教学的过程变成“自主——探究——发现——解决”的过程,转变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生成、张扬、提升的过程。

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特征表现为:(1)问题性——引导学生以问题为载体,在一系列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综合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多学科的学习方法,从而克服分学科对人才培养的弊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开放性——打破书本教室壁垒,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必然带动学习内容开放、学习形式开放、思维方式开放。(4)主动性——凸现学生主动性,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课题内

容,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研究、展示。(5)活动性——探究学习活动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获得直接或间接经验积极情感体验。(6)互动性——探究阅读中主客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必然互动,群体与个体间必然合作帮助,遇到疑难少不了教师参与、引导,这种参与中互动,自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团队意识。

三、研究目标:

1、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及国内外先进的语文教育理论,总结本校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大胆改革语文课堂,积极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低级段和中高级段语文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以指导全校的语文课改工作。

2、通过课题研究,着力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善于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我习得、主动发展、自能构建和自主展示的“舞台”,使学生的语文潜能得到开发,学习个性得以张扬,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3、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着力培养一批勤于实践探索、善于反思总结、乐于奉献的科研型语文骨干教师,从而提高语文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

四、操作模式及课堂结构: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探究性阅读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领悟,其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目标定向—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元评价—练习测标。该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表现为“目标引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完善”;教师的“导”表现为“出示材料——启发点拨——组织讨论——评价矫正”。

在实际运用这一模式时,我们注意根据阅读教材、学生实际和教师的教学特点等,进行灵活处理,并对有关环节作必要的增删,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做到既体现模式精神,又不程式化。

五、研究过程及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地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原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欲望,真正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的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有问题才能有学习的动机。如教学《“科学怪人”》之前,先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科学怪人”是谁?他“怪”在哪里?为什么称他是“科学怪人”?他的“怪”说明了什么?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进行筛选,确立研究的重要问题,让学生在自读中探究问题,在探究中感悟语言。正因为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生疑”情景,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才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欲望。

2、运用生活情景。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此,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

发展规律和生活实际,注重开发课程资源,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一是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教材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有机地融为一体,寻找更适合学生阅读探究的鲜活的“生活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了《听爷爷说汉字》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名字的来历和蕴含的深刻含义;学习了《特殊的葬礼》后,我们引导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污染及治污情况,先后开展了“三个一”的活动,即设计一条环保宣传标语、撰写一份调查报告、组织一次“绿色行动”。二是我们加强了语文与姊妹学科的横向联系,将语文学习与科学探究、艺术欣赏、动手实践等学习活动有机结合,以体现探究性阅读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如张洁老师教学了《世纪宝鼎》后,让学生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并引导学生仿照书上谈谈设计意图和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还组织了一次“情系2008”的主题队活动。

3、体验角色情境。在探究性阅读过程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真情,把阅读探究和角色表演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积极读书的强烈愿望。如学习《小鹰学飞》、《狐假虎威》、《小稻秧历险记》等童话寓言类文章,都可以运用读演教学法。由于增加了角色表演,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条件和发挥潜力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有落实了学生的朗读训练和语言训练。这种表演的形式在低年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