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学科调研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2020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学科调研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幸福水天堂”水幕秀以泰州神话故事《凤凰姑娘》为lán本,将其赋予新意。
随着灯光的变幻,水幕秀上呈现出跳跃的mí鹿、飞翔的凤凰、万舟jìng发的会船民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水城慢生活等场景,以及望海楼等标志性景点,再现了泰州州建南唐、文昌北宋的yōu久历史。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2 分)
A. 看了媒体发布的上座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八佰》这部电影为何这么火。
B.孩子们被家长接回家时,那“老师再见!”“好,明天见!”的相互道别声,不绝于耳。
C.班队会上,班主任引导学生思、查、辩、学,理性对待和使用网络,打造校园绿色网络学习空间。
D.泰州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代表化身小《啄木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的“啄木”之路。
3.阅读下面文段,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 (2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
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
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A. 文段中加点的成语,它和“萨拉同她回来了,在床上唠唠叨叨说了半个小时才睡着”中的“唠唠叨叨”意思和感情色彩都相似。
B. 文段中“生平”“应该”“合理”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C. 文段中“一同受用”是偏正短语,结构相同的如“独立思考”“陆续开放”等。
D. 文段中“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一句的主干是“两句话实现与调和”。
4.下列病句修改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修改:搭配不当。
“改善”改为“提高”。
B.由于共享单车站点比较密集,使海陵区市民“绿色出行”更加便利。
修改:成分残缺,去掉“使”。
C.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的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修改:词语不当,“当前”移到“房源”前。
D.本期“文化大讲堂”的听众,除城区教师外,还有兴化、姜堰等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修改:“还有……”与“……也参与其中”句式杂糅,可去掉“也参与其中”。
5.根据课文内容默写(8分)
①政通人和,。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古代诗人常常借诗句来表达心中的梦想或愿望。
《行路难》中作者通过“,
”表达对未来的自信;《水调歌头》中作者通过,
表达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6.综合性学习(12分)
新华中学初三(1)班准备开展“与新诗同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⑴请从你熟悉的《艾青诗选》中任选一首,填写下面的卡片。
(3分)
⑵王老师让大家借助“为你读诗”这一公众网络艺术平台,为新班级、老师、同学读一首诗。
给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同意你的请求。
(3分)
⑶在“艾青诗歌大家评”活动中,同学们列举了一些评论家的评论,不适合艾青诗歌特点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
——茅盾
B.(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
——郑振铎
C. 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
——唐弢
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萱
⑷林徽因曾问徐志摩:“你怎么知道准会有虹的?”徐志摩得意地笑了笑说:“完全诗意的信仰!”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
晓华同学组织部分同学在学校“益清桥”边重读经典《艾青诗选》,并开展关于“信仰”的专题阅读。
请谈谈你是如何结合名著特点和阅读主题,采用什么阅读方法(策略)来重读的;再概括说说你读出了作家怎样的信仰。
(4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南宋诗人翁卷诗歌《乡村四月》,完成第7题。
(6分)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7.(1)比较“子规声里雨如烟”与“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烟”的不
同作用。
(2分)
(2)赏析“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妙处(4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片段,完成8-11小题。
(14分)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①,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②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④;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节选自《庄子·达生》)
【注释】①佝偻者承蜩(tiáo):佝偻,驼背;蜩,古书中的蝉。
②丸:粘蝉用的面团。
③锱铢:这里指很少。
④厥株拘:厥,竖;株拘,树根盘错处。
8.(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仲尼适.楚()②累三而不坠.()
③若槁.木之枝()④孔子顾.谓弟子曰()
(2)下列加点的“而”的用法与“而唯蜩翼之知”一致的是()(2分)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B.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C.饮少则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9.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共两处
...)(2分)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11.下列哪一句名言最符合文中孔子的说法(2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B.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子)
C.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淮南子)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
(10分)
①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浩如烟海,灿烂辉煌;现代诗词同样群星璀璨,光辉夺目。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诗歌是最美好、最幸福的灵魂对最幸福、最美妙时刻的记载”。
学习诗词将使我们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接受美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
②如何学习诗词呢?老师以为,反复诵读自然是最基本的途径。
而在诵读过程中,用好四把钥匙,更有助于你打开诗词艺术之门。
③第一,。
情感基调是作品所表达的基本的情感取向或情感态度,把握诗词欢快、忧愁、恬淡、闲适、寂寞、伤感、激愤、进取等情感基调,有助于体会作者情感,从整体上理解诗词内容。
④第二,理解意象意境。
诗词大多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这些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例如余光中《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
而通过对一个个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则是“意境”,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借助“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的凄凉的意境。
只有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才能准确“入情”。
⑤第三,。
“诗言志,歌咏言”,诗词的功能是书写人类性情,声情并茂是诗词的突出特点。
只有准确把握诗词描写的内容,理解诗词中的思想感情,方能在心灵深处与作者产生共鸣。
⑥第四,。
“诗不厌改,贵乎精也”,诗词要求用简洁的语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因而凝练、含蓄、跳跃性强。
因此,欣赏诗歌要努力揣摩饱含作者深情的语言,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还要注意把握并分析诗词常用的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虚实结合等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
12.请根据第二把“钥匙”“理解意象意境”动宾短语
....的结构特点,概括出其他三项内容。
(3分)
1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⑴“用好四把钥匙,更有助于你打开诗词艺术之门”,请理解“钥匙”的语境义。
⑵“诗词大多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大多”有什么作用?
14.下面材料放在哪一小节合适?说明理由。
(3分)
材料: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中的“雪”“土地”“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夜的月圆”“星子”“白莲”“春风”“飞鸟”“流云”等都是诗人着重描写的意象,围绕它们生发问题,逐层思考,对深入理解诗歌很有帮助。
(四)阅读彭时代的《治学当有忧乐情怀》(有删节),完成15-17题。
(10分)
①忧乐情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精神,自古为学人所推崇。
孔子高度赞扬其学生颜回的忧乐情怀。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在一般人看来,颜回的“忧”是“不堪之忧”。
但对颜回来说,这种物质匮乏的“忧”是砥砺品格、完善自我、成就学业、成为圣贤的强大动力。
颜回的即忧即乐、化忧为乐的情怀,体现了儒家学者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精神境界。
②历代思想家、学问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拓展和深化了儒家忧乐情怀的内涵。
一方面,“忧”从“忧道”、“忧政”升华到“忧民”、“忧国”、“忧天下”。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等诸多名言,莫不道出历代学者对家国、对黎民的责任与关爱。
另一方面,“乐”也从最初的“父母俱在、兄弟无故”的天伦之乐发展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为人之乐,再到“君子乐得其道”的“得道”之乐,直至“乐以天下”的至乐。
③宋朝范仲淹是古代忧乐情怀的集大成者,其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忧乐合一高尚境界的经典表述。
其实,范仲淹还对天下与个人、“忧”与“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辨析:在天下与个人的关系上,他强调君子“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即要有大局意识和利他精神,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心系天下苍生,始终把国家兴亡、百姓疾苦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本意识;在忧与乐的关系上,他强调君子“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即在位时应为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而殚精竭虑,不在位时则应以天人合一、追求真理为快乐。
④通过梳理古代忧乐情怀的内涵及其演进过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忧乐情怀中的“忧”,并不是悲天悯人的感情宣泄,而是超越一己利益得失的担当精神、进取志向、整体观念、忧患意识;忧乐情怀中的“乐”,也不是满足个人物质欲望的快乐,而是一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一种先苦后甜、先人后己的成就感、责任感。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维系、传承、发扬,与存在这样一大批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安贫乐道、先忧后乐的士人学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15.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忧乐情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精神,自古为学者所推崇,是学者们精神品格的核心。
今天的学者治学
也应当有此忧乐情怀。
B.文章引述孟子、屈原等人名言,意在指出历代思想家、学问家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始终把国家
兴亡、百姓疾苦放在第一位。
C.宋朝范仲淹在“忧”与“乐”关系方面,强调君子“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
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D.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维系、传承、发扬,与一大批拥有忧乐情怀的士人学者有着密切
的联系。
16.作者在文章第①段引用孔子的话用意是什么?(2分)
17.阅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回答两个问题。
(5分)
⑴为什么说范仲淹是忧乐情怀的集大成者?(3分)
⑵古代士人学者的“忧乐情怀”的具体内涵有哪些?(2分)
(五)阅读张骥良的《礁石与灯塔——诗人艾青印象》一文,完成18—22题目。
(20分)
①读到艾青先生写于 1954 年的这首《礁石》,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油画家刘宇一先生为这位现代诗人画的半身侧像:蔚蓝色的大海上,白浪翻卷,海鸥翱翔,礁石旁的诗人,目光凝视着远方。
②我第一次见到艾青先生,是在 16 年前。
1980 年 3 月 5 日,那天晚上风很大,20多名诗歌爱好者早早赶到劳动人民文化宫东配殿,等着聆听艾青先生谈诗。
我去得尤其早,抢占了一个有利地形,就坐在诗人斜对面,连诗人的呼吸都能感觉到。
重返诗坛的诗人,精神饱满。
那天晚上,围绕着诗歌爱好者们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他谈了许多。
我甚至来不及抬头领略先生风采,只是带着崇敬之情,埋头记录他讲的每一句话。
这次谈话后来被整理成文章收入他1982年出版的《诗论》。
许多年过去了,那本当时用的笔记本已经泛黄,但我一直珍藏着。
③两个月后的一个下午,为写《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赏析文章,我找到了诗人下榻的北纬饭店,再次拜望了这位我自小敬仰的诗坛前辈。
先生一眼就认出了我,大概因为我视力不好特征太明显。
我伸手到裤兜里找烟,发现自己匆忙中竟带了一个空烟盒。
先生看着我站在那里的尴尬样子,笑了,顺手递给我一支“中华”。
家里刚好没别人,先生执意要亲自为我泡茶,我怎么劝阻也无济于事,只好红着脸接过一杯冒着热气的香茶。
从那次听先生讲诗,我已经知道他平易近人。
但一个年逾古稀、蜚声海内外的诗坛泰斗,竟给一个二十出头的后生小辈递烟、泡茶,还是让我不知所措。
先生的烟瘾很大,几乎是一支接一支地抽。
先生每吸一支,都没忘了也递给我一支。
我渐渐地忘却了拘谨,无拘无束地与先生聊起来。
在烟雾弥漫的客厅里,先生把我带到创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时代。
他带着淡淡的微笑回忆起他父母怎样听信算命先生的话而嫌弃他。
而当他谈到那个叫大堰河的保姆时,他的目光和声音里包含了那样多的感激和依恋。
老诗人对泥土一样朴实的保姆的朴素真挚的感情,使我默然很久。
④又过了半个月,我拿着写好的鉴赏文章再次登门求教。
先生认真地阅读了拙文后,认为大体还可以,只是有些话说得过了头。
我看我的原稿上密密麻麻批满了字,在那些他认为说过了的地方,他都画上了粗线。
他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写文章一是一,二是二,别说过头话,别人为地抬高,也别人为地贬低,要实事求是,做人也是这样。
要想成为一个被人民爱戴的诗人,就要说实话,说真话,说自己的心里话。
”这一席话使我想起了先生的另一首诗《在浪尖上》。
诗通篇都是大白话,但由于感情朴素真实,朗诵时一次又一次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打断。
我想起我坐的这张沙发上,坐过文坛泰斗,也坐过我这样的业余作者。
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先生这里感受到诗与真。
记得我的朋友——河南省周口地区商水县的农村残疾作者娄自
立,曾跟我提起他拜望先生的情景。
当他蹲着用双手搬着双脚,一寸一寸蹭进这个客厅时,先生格外热情地接待了他,满足了他的一个又一个要求,为他题字,与他合影。
临别时还把自己正在使用的金笔送给他,并执意送他出大门。
娄自立说起这些的时候,眼里闪着泪花。
先生的确教给我很多。
⑤这次以后,我看先生年高体弱,不便打扰,一直未去看他。
1993 年金秋十月,我带着 40 多位残疾作者的共同心愿,又一次走进先生的客厅。
第一眼看到先生,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先生竟已老成这个样子。
他的话明显地少了,精神有些不济。
我这次本来想请他为我们选编的残疾人作家诗文集《地平线的呼唤》题词。
看先生这样老态龙钟,我张了好几次口都没好意思说。
过了一会儿,先生的儿媳傅大姐走了进来。
她向我介绍了先生的近况。
老诗人自从摔断胳膊之后,尽管打上了钢筋,手还是抖得厉害,写字已经很吃力了,所以不得不放下握了半个多世纪的笔,谢绝了所有的社会活动、交往应酬。
我终于不肯放弃这个机会,鼓起勇气向傅大姐转达了残疾人作者对先生的敬仰之情,简单介绍了我手里的诗文集的编选标准和过程,表示希望得到先生的题词。
仅仅 5 个字的题词,加上签名和日期,先生竟写了十多分钟。
看着“残月同样美”这 5 个厚重的字,我久久说不出话来。
先生已老迈,但仍能简练准确地概括出残疾人文学群体与整个文学群体的关系,并形象地表达出来。
(原文有删改)
18.阅读全文,简要概述本文主要写了艾青先生的哪几件事。
(4分)
19.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艾青先生的《礁石》,使“我”想到刘宇一为艾青先生画的半身侧像,侧像画上,礁石旁的艾青“目光凝视着远方”,说明艾青先生很有远见。
B. 艾青先生在烟雾弥漫的客厅里,和“我”谈到大堰河保姆时,目光和声音里包含了感激和依恋,说明他对泥土一样朴实的保姆的那种感情是朴素的真挚的。
C. 艾青先生认为写文章和做人是一个道理。
要想成为一个被人民爱戴的诗人,就要说实话,说真话,说自己的心里话,不借写文章人为地抬高或贬低作者自己。
D. 艾青先生自从摔断胳膊之后,写字已经很吃力了,一写字手就抖得厉害,所以不得不放下握了半个多世纪的笔,谢绝了很多的社会活动与交往应酬。
2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艾青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怎么劝阻也无济于事,只好红着脸接过一杯冒着热气的香茶”,说说这句话的表达特征及其作用。
(3分)
22.根据文章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以“礁石”和“灯塔”来概括对艾青的印象?(4分)
三、作文(60分)
23.请以“付出的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2020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学科调研
一、(30分)
1.蓝麋竞悠
2.D
3.D
4.C
5.略
6. ⑴示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句诗是全诗的精华,表达了那个苦难年代里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⑵示例:主编您好。
我是一个九年级学生,新学期来到了新班级,遇到了许多新老师、新同学,我很爱我的新集体。
“为你读诗”是一个能很好表达情感的网络平台,我想借助平台读一首诗,让他们听到我的声音,表达我对老师、同学的爱,希望您能同意我的请求。
⑶B
⑷答案示例:这是一本诗集,所以重读时,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几首诗歌,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我抓住重点意象进行精读,圈画出关键词句,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认真做了批注,有几首我还进行了有感情的面读。
这几首诗歌以“土地”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他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从作品中我读出了诗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崇高信仰。
二、7.(1)写出细雨蒙蒙的特征;写出若隐若现、渺渺茫茫的特点,比喻一种最美好的朦胧事物!
(2)“蚕桑”照应上面“绿遍山原”,“插田”照应上面的“白满川”,(2分)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勾画出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2分)
8.(1)①到②坠落③枯④回头看(2)A
9.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10. (1)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2)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
11.B
附译文: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
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
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12.把握情感基调。
体会作者情感
品味作品语言
13. ⑴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这里指学好诗词艺术的方法。
⑵从范围上来修饰,表示不是全部诗词都是这个特点,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4.第④小节,因为材料讲的是理解意象的作用,与第四小节话题一致。
15.B
16.引经据典可以增强说服力度,引用孔子的话更可以体现颜回的即忧即乐、化忧为乐的情怀。
17.(直接抄原句不给分)
⑴三个原因:①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忧乐合一、高尚境界的经典表述。
②在天下与个人关系上,他强调要有家国情怀和民本意识。
③在忧与乐关系上,他强调要为民族、国家、百姓殚精竭虑,追求真理。
(每点1分)
⑵有两个内涵:①“忧”是超越一己利益得失的担当精神、进取志向、整体观念、忧患意识。
②“乐”是一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一种先苦后甜、先人后己的成就感、责任感。
(每点1分)
18.①谈诗歌爱好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②递“中华”烟给“我”抽,并亲自为“我”泡茶;③为“我”讲述创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的情形;④给我的鉴赏文章提出中肯意见,并教育我写文章应采取的态度;⑤为娄自立题字,与他合影,送金笔给他,并送他出门;⑥为残疾人作家诗文集《地平线的呼唤》题词。
(答对四点可给满分)
19.B
20.①精神饱满,充满信念的人。
如文本第三段写“重返诗坛的诗人,精神饱满”。
②平易近人,为人诚恳的人。
如第四段写“我已经知道他平易近人”。
③待人热情,有求必应的人。
如第五段中“先生格外热情地接待了他,满足了他的一个又一个要求,为他题字,与他合影。
临别时还把自己正在使用的金笔送给他,并执意送他出大门”。
④激励晚辈,感恩戴德的人。
如第六段中为残疾人作家诗文集《地平线的呼唤》题词。
(答对三点可给满分)
21.作者从侧面角度,(1分)写“我”的神态,写茶“冒着热气”“香”,(1分)反映艾青待人的诚恳,以及平易近人。
(1分)
22.作者以“礁石”比喻艾青先生,意在表明:在生活的海洋里,艾青先生是一块礁石,任凭波推浪刷,总是含着微笑,稳稳屹立。
“灯塔”,是用来照耀黑夜的。
作者用“灯塔”来比喻艾青先生,意在说明:在诗歌的土地上,艾青先生是一座灯塔,无私地照亮旅人脚下的路。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