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实际进行硫同位素地质测温时,只要知道了两共生矿物的硫同 位素组成。在相关表中查得A值后可直接根据计温式进行计算,或
依据相关图查得矿物的形成温度。
• 硫同位素地质测温中最常用的是硫化物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特 别是闪锌矿-方铅矿对。
4.1 地质温度计
4.1 地质温度计
同位素测温的精度
• 其中假定δ值测定的标准偏差为σ。 • 稳定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的测温精度取决于A、T和σ三个参数的大小。显然, ΔT值越小,指示测温的精度越高;同位素分析的误差σ越小,测温结果的精 度就越高。
4.1 地质温度计
• 根据同位素交换反应达到平衡时,共生硫化物对之 间的硫同位素分馏与温度有关的基本原理,建立了 硫同位素地质测温方法。 •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共生矿物对的δ 34S值之差与 以T-2表示的平衡温度成线性相关,即:
1000lnαx-y=δ34Sx—δ34Sy=A×106×T-2
式中A 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为一常数
铁矿、 石膏、 磁铁矿、 磁黄铁矿及黄铁矿矿物组合,SO42- 大量存 在并沉淀形成富 34S 的硫酸盐,导致成矿流体亏损 34S,沉淀的黄铁 矿等硫化物 δ 34S 值较低,常以负值低于整个体系 δ 34S; fO2低时 主要矿物为磁黄铁矿、石墨等,硫同位素组成单一,不发生明显分馏 作用.Evandro 等据此研究认为Cipoeiro 金矿矿化流体为低氧逸度环 境.
1.细菌还原;2.有机质分解; 3.有机还原;4.无机还原。
细菌还原
其中硫酸盐的细菌还原是最重要的分馏过程,包括以 下五个部分:
细菌还原
其中硫酸盐的细菌还原是最重要的分馏过程,包括以 下五个部分:
硫酸盐细菌还原过程产生的同位素分馏大小, 与还原细菌的种类、还原反应速度及体系的开放 与封闭程度等因素有关。
质受热分解,生成 H2S ,从而
产生硫同位素动力分馏,
K1/K2=1.015。
• 例如起始物质的 d34S 值接近
海水硫酸盐时( +20‰ ),则 热分解形成的 H2S 的 d34S 值为 +5‰±5‰(b)。
硫酸盐细菌还原过程产生的同位素分馏大小,与还 原细菌的种类、还原反应速度及体系的开放与封闭程度 等因素有关。
34 S 的正负极值均出现于沉积岩中。这主要是由
细菌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造成明显的同位素分馏,是表生循 环作用硫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机制。
3.地质体和环境中的硫同位素特征
海洋硫酸盐的硫同位素演化
现代海水中溶解的硫酸盐δ 34S 稳定在+20‰左右。因为石膏与沉淀 它的溶液之间硫同位素分馏很小仅 1.65‰±0.12‰,可用每一时代石 膏的δ 34S近似海水的δ 34S,这样可 用每一时代的石膏δ 34S近似代表当 时海水的δ 34S,如右图: 实测结果表明,硫酸盐δ 34S在 地质历史上有很大的变化,寒武纪 初,δ 34S达+30‰左右,然后缓慢 下降,约400Ma左右达到一低谷,于 泥盆纪有一跃升,达到第二个峰值 约25%,然后又下降至二叠三叠纪交 界有最低值+10‰左右,随后又振荡 增高到现在+20‰左右。这是迄今研 究非常好的一个古海洋的化学特征。 解释:稳定态模式(Claypool为代 表)和灾变模型(Holster为代表)
3.1 地外物质中的硫同位素
3.1.1陨石
陨石中含有相当多的硫,球粒陨石和铁陨石含硫高,可达百 分之几;而无球粒陨石硫含量较低,为0.02~0.7%。早期工作表 明,陨石的δ34S相当稳定,铁陨石中陨硫铁δ34S=0.0‰~ +0.6‰。 但在碳质球粒陨石中却发现了硫同位素分馏。
3.1.2.月岩
月球岩石中的硫主要是陨硫铁, 月球玄武岩的δ34S值为-0.2‰ ~ +1.4,而角砾岩和月壤的δ34S 值较高,为+3.5‰ ~ +10‰
3.地质体和环境中的硫同位素特征
3.2 岩石中的硫同位素
3.2.1 变质岩
硫同位素变化较大,且各不相同,总的δ
34 S值变化范围约为
-20‰—+20‰。主要受原岩成分、变质过程的同位素交换、 变质去气及变质流体的影响。 3.2.2 沉积岩 沉积岩中硫同位素组成变化极大,主要范围为-40‰~+50‰, 地球物质中δ
随着温度升高,水溶硫酸盐可与 有机物发生还原反应。如 T~250℃:
硫酸盐有机还原反应的速率一般 较快,硫同位素分馏很小。
硫酸盐细菌还原过程产生的同位素分馏大小,与 还原细菌的种类、还原反应速度及体系的开放与封闭 程度等因素有关。
在玄武岩与海水相互作用中,硫 酸盐还原形成黄铁矿等硫化物。
如:
这一反应过程产生的同位素动力
2.硫同位素分馏特征
自然界硫同位素 的分馏十分显著, δ34S的变化可达到 180‰,与硫同位 素较大的质量差和 含硫物质的一系列 化学性质有关。 自然条件下硫 的价态有-2,-1, 0,+4,+6。各种 硫化物和硫酸盐的 稳定性和溶解度不 同,如硫化物在低 温水溶液中极难溶, 而硫酸盐则容易溶 解,造成富34S的硫 酸盐被带走,产生 机械分离。
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不同价态的硫同位素 分馏具有以下特征:
2.硫同位素分馏机制
2.2 动力学平衡分馏
即同位素原子或原子团反应速率不一致而造成同位素组成 变化,如氧化反应、细菌还原及有机物热分解、有机还原与 高温无机还原过程、歧化作用等。细菌还原是最重要的硫同 位素动力学分馏过程。在低于50℃条件下,厌氧细菌易还原 SO42-成H2S,进而与金属离子结合成硫化物,从而造成自然 界最大的硫同位素分馏。宏观上细菌还原过程中,硫同位素 分馏程度取决于还原细菌的种类、还原反应速率及反应体系 的封闭性。 硫同位素的动力学分馏主要分为
表中的数据表明,当δB相
同时,ΔA-B值的数值越大, 式103lnα= ΔA-B的精确性 越差;而当ΔA-B值相同时, δB的数值越大,式 103lnα= ΔA-B的精确性越 差。如果实验中测得的δB
和ΔA-B的数值大于10,要
得到α的精确值要通过式 αA-B=(δA+1000)/(δB+1000 )
(2)生物活动,潮间带、沼泽、湖泊、土壤中的细菌还原生成的H2S和有机硫, δ 30‰~10‰; (3)海水飞沫蒸干后的SO42-, δ (4)植物放出的有机硫等。 3.3.2人工源 (1)煤和石油燃烧释出的SO2 ( δ (2)熔炼含硫矿石生成的SO2 ( δ (3)石膏加工的粉尘( δ
34S 34S 34S 34S为20‰;
对于 H2S 开放的体系,即 生成的 H2S 迅速转变成金 属硫化物而从体系中沉 淀出来 ,则开始时硫化 物的d34S值很低,但晚阶
段形成的硫化物的 d34S值
可大于海水硫酸盐的初 始值(~+20)
硫酸盐细菌还原过程产生的同位素分馏大小,与还 原细菌的种类、还原反应速度及体系的开放与封闭程度 等因素有关。
在对硫酸盐开放的环境 中,如自然界的深海或静 海环境,还原消耗掉的可 从上覆海水中不断得到补 充,使得同位素组成基本 保持不变。此种环境下形 成的硫化物具有相对稳定 的d34S值,K1/K2值为 1.040~1.060,即硫化物的 d34S值比海水硫酸盐的低 40‰~60‰(a)。
硫酸盐细菌还原过程产生的同位素分馏大小,与 还原细菌的种类、还原反应速度及体系的开放与封 闭程度等因素有关。
显生宙海洋硫酸盐硫同位素随年龄变化曲线(据 Holser et al.,1996)
3.地质体和环境中的硫同位素特征
3.3 环境中的Fra Baidu bibliotek同位素
自然环境(水圈和大气圈)中硫的δ 源包括天然源和人工源。 3.3.1天然源
34S值变化取决于其来源和循环过程中的生物分馏。硫
(1)火山气,来自于火山喷发、喷气孔和热泉的SO2+H2S,为间隙性源,但可能很大, δ 范围约为-10‰~+10‰;
Simon & Robert,2006,ESR
2.硫同位素分馏机制
2.1. 热力学平衡分馏
即同位素受温度控制,按不同的分馏系数在各相间富集。常见热力学分馏 主要发生在岩浆去气过程及温度变化的热液体系中。经大量实验和实际观测, 当不同存在形式的含硫矿物由一个统一的流体相沉淀出来时, 硫同位素会在含 硫矿物间进行分配并达到平衡,共生矿物间的硫同位素组成差异明显。然而最 新研究提出该规律只考虑元素价态可能并不完备,比如压力导致元素电子自旋 态变化的地质过程必定存在同位素分馏反常的复杂状况。
34S
34S为-
为-20‰~20‰) ; 为-30‰~20‰);
为10‰~30‰);
(4)石油精炼放出的含S气体; (5)汽车废气;天然硫矿石的粉尘等。
4.硫同位素应用
4.硫同位素的应用
硫同位素作示踪剂在化学、地球化学、农业科学和环境科 学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应用:
4.1地质温度计 4.2示踪成矿物质来源 4.3指示成矿物化条件
4.2 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 示踪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比矿石中硫元素与岩浆岩、被岩浆岩同化的围
岩及矿区围岩蚀变过程中迁移与沉淀规律,说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成因
关系以及硫化物矿床中的硫的来源。
4.2 指示成矿物化条件
• 硫同位素还可以很好地反映若干物理化学参数,如氧逸度.
氧逸度(fO2):
fO2 值对应于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热液成矿环境形成 的矿物组合,与硫同位素组成也相对应. fO2较高时出现重晶石或赤
34S值;晚期硫化物矿物的低温氧化作用导致了硫化物中S从岩
文献阅读部分
结论:
通过对研究区域的O和S同位素分析,发现该区域发生了三个主要过程:钻孔1268A和 1271A的高温热液蚀变(约250~350℃),特征是高的硫化物-S值和高的δ 的硫化物-S值和负的δ 石向海水的丢失。
34S值;站
点1272和1274的与微生物硫酸盐还原有关的低温蛇纹石化作用(<150℃),特征是高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单质硫
火药(硫酸钾、磷酸钾、碳和硫)
黄铁矿FeS2
火山喷发气体中含有大量SO2
1.硫同位素概况
硫有四种稳定同位素: 。
一般情况下,地球化学研究中考虑分配最广泛的 32S和34S这两种同位素的比值。国际标准是凯尼昂迪布 洛陨石的陨硫铁,其32S/34S~22.22(34S/32S~0.045), δS34 =0.00(Jensen,1962)。当δ34S是正号表示样品 硫比陨石富集34S,反之,表示样品更富集32S。
对于H2S封闭的体系, 即生成的H2S未形成金 属硫化物而离开体系, 那么硫化物的d34S值也 是由低变高。在还原作 用接近结束时,硫化物 的值接近于海水硫酸盐 的初始值。
硫酸盐细菌还原过程产生的同位素分馏大小,与还 原细菌的种类、还原反应速度及体系的开放与封闭程度 等因素有关。
• 在温度 >50℃时,含硫有机
分 馏 K1/K2=1.000~1.025 。 即 d34S 值为 +20‰ 的海水与玄武岩反应
生 成 的 硫 化 物 d34S 值 为 +20‰~5‰(d)。
3.地质体和环境中 的硫同位素特征
3.地质体和环境中的硫同位素特征
硫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据Hoefs,1980)
3.地质体和环境中的硫同位素特征
位素组成变化(>10‰)。
花岗岩: δ
34 S 变化范围 -13.4 ‰ ~+26.7 ‰,变异程度明显大于陨石
和基性-超基性岩,反映成岩的复杂性。
中酸性火山喷出岩:δ
34S值变化比相应深成岩大,且一般δ 34S为正
值,其硫同位素组成变化与火山气中H2S和SO2的去气作用及火山喷发时 海水硫的混染作用等因素有关。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巨大陨石坑
3.地质体和环境中的硫同位素特征
3.2.1火成岩
3.2 岩石中的硫同位素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地幔成因,理论上 δ 德国一个拉斑玄武岩δ
34 S 应和陨石硫相同,如
34S=0.3‰,北大西洋中脊(30°N)采集的拉斑
玄武岩δ 34S=0.3‰~1.6‰。但由于地壳硫的混染作用、海水蚀变作用、 岩浆去气作用等影响,有些基性—超基性岩石也可能呈现较大的硫同
在硫酸盐组分的补给速度 低于其还原速度的封闭、
半封闭环境中,由于富 32S
的硫酸盐优先被还原成 H2S, 因此最初形成的硫化物的 d34S 值 最 低 。 随 着 还 原 作 用的进行,越是晚期形成
的硫化物 , d34S 值就越高。
硫酸盐细菌还原过程产生的同位素分馏大小,与 还原细菌的种类、还原反应速度及体系的开放与封闭 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